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110章

作者:笔下宝宝

  “请进!”

  “老徐您找我?”刘之野一进门便开门见山道。

  徐世芳教导员闻言抬起头来,笑着道:“大队长快来,有好事儿……”

  他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本最新日期的《人民公安》杂志,慎重地递给了刘之野,示意他翻阅一下。

  刘之野接过杂志,翻开一看,不禁被其中的内容吸给引住了。

  只见在杂志的第二页上,几个大字醒目地写着标题:《金色盾牌热血铸就》——记京城东城区分局治安大队。

  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京城东城区分局治安大队的日常工作,他们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

  大队成员们不畏艰辛,他们勇往直前,用热血和汗水铸就了一道坚实的防线。他们不惧危险,坚定信念,不断努力,最终将会取得了胜利。

  在文章中,作者特别提到了刘之野这位大队长,他拥有着优秀的履历,备受称赞。他带领的队伍在训练之余,不仅注重狠抓训练,还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创作了诸如《少年壮志不言愁》、《驼铃》等热血革命歌曲。

  

  ……

  嚯!这可真是大新闻啊!公安部的机关杂志居然选他们为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了一把。老徐可是激动得不行,这可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一大资历呢!

  《人民公安》杂志,这本与众不同的报纸杂志,始于1952年创办的《公安手册》。

  它不仅仅是中央有关公安工作的指示和政策文件的简单转述,更是将其改写成通俗易懂的社论、评论,以使广大公安干警和人民群众都能理解与执行。

  在1956年的1月,公安部党组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将《公安手册》更名为《人民公安》。

  新杂志将以半月刊的形式,每期包含三万到四万字的丰富内容,版式设计为16开本,并以新媒体小说领域为细分领域。

  为了提高杂志的吸引力,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式也更加多种多样。

  报道面不仅得到了扩大,还增添了许多具有创意的元素,使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杂志新增了政治教育内容,强调人民警察是人民勤务员的理念,并开辟了“红旗飘扬”、“读者来信”等专栏,同时聘请了一批特约通讯员,以便更广泛地收集基层公安机关的新闻和稿件。

  《人民公安》杂志在1959年就创下了发行量高达20多万份的记录,这份数量庞大的杂志不仅覆盖了城市派出所,更延伸至农村公安特派员一级。

  无数基层公安干警对这本杂志爱不释手,它为他们在处理各类公安事务时提供了详尽的参考和指导。

  也就是说,刘之野与治安大队联手在公安系统内狠狠地露了一回脸,全国的同行们从此都记住了刘之野这号人物。

  徐世芳教导员开玩笑道:“怎么着?大队长,您获得这么大的荣誉,是不是该请客了,这可是一次不亚于立下二等功的荣誉啊!”

  刘之野高兴地回应道:“成啊!集训结束后,我请全大队吃海鲜大餐,呵呵。”他难得地感到兴奋。

  “大队长,看来这位霍局长挺欣赏您,这才来视察多久啊,就整出这么一个大动作来……”徐世芳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们这次是跟着刘之野沾光了。

  刘之野谦虚道:“说的哪里话,这是我们全大队的功劳,可不是我一个人能成就得……”

  ……

  刘之野告别了情绪激昂的徐世芳教导员,他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步伐有力地往回走。

  他,荣誉多次加身,却在这一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体验。

  过去的荣誉,源自“前身“的付出,而这次的荣誉,却是他凭借自身努力所得,这其中的差异,犹如春雪般清新。

第166章 东方红拖拉机

  第166章 [东方红]拖拉机

  刘之野满脸笑容地走进办公室,李明好奇地问道:“领导,什么事儿啊?您这么高兴?”

  “喏!瞧瞧吧!”刘之野说着把《人民公安》杂志递给了李明。

  他不明所以地打开瞅了几眼,然后惊讶地说:“嚯!领导,咱们大队上期刊啦?”

  接着,李明仔细翻阅起来。他看到杂志上刊登的正是大队的新闻报道,不勉感到有些自豪。

  刘之野看着李明那副沾沾自喜的样子,不禁笑出声来。他说:“行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准备好,我们要去红星厂了。”

  迟登了一会儿,等来了他的司机于淼同志。于淼满头大汗地样子出现,显然是刚从训练场下来。

  他身材魁梧,面庞刚毅,给人一种坚毅的感觉。

  刘之野为了不浪费于淼的驾驶技术,让他兼任了训练营地的驾驶教官。

  于淼打招呼:“领导,我来了。”刘之野笑着回应:“先去洗洗,一会儿我们就出发。”

  “是!”于淼应声离开。

  ……

  红星厂保卫处。

  副处长办公室,刚回来,刘之野便拨打采购科鲁大川的电话。

  “老鲁,我回来了,劳驾您来一趟我的办公室。”

  接着,他挂了电话,然后看了看窗外,思考了一会儿。

  后勤采购科里,鲁大川有日子子没见到刘之野了,也甚为想念。于是接到电话后,他立刻赶到了刘之野的办公室。

  “噔!”“噔!”“噔!”

  “进!”

  鲁大川进门就笑着说:“领导!您回来了?”

  “好你个老鲁,寒颤我呢?过来坐……”刘之野笑骂道。

  他拿出烟来,丢了一盒给鲁大川。“呦!换烟了?怎么改抽'牡丹'了?”鲁大川接过去,抽出一支来,划了一支火材点上,深吸了一口,然后说道:“这烟不错。”

  刘之野笑了笑,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这个话题就此打住,两人又聊起了别的事情。

  “老刘,今儿个找我有什么事吗?”鲁大川接下说道。

  刘之野踌躇了一下然后说道:“老鲁,您跟洛阳一拖厂关系怎么样?”

  鲁大川愣了一下,闹不明白这刘之野的意思,怎么给一杆子桶洛阳去了。

  “冒昧地问您一句,您打听一拖厂是怎么个意思?”鲁大川好奇地问道。

  刘之野笑着道:“我想帮刘家庄搞辆拖拉机,您有门路吗?”

  鲁大川笑着说:“嗨!这事儿你找我就算是找对人了,咱们厂里就有两辆现成的拖拉机,现在就归我们后勤处管理。”

  刘之野一听,精神一振,撞大运了,这就叫打瞌睡碰上了枕头—凑巧了。

  “走,我带你去嘍一眼。”鲁大川笑道。

  刘之野急道:“走走快去……”

  于是两人便一路说笑,前往拖拉机停放的地方。

  到了地方,鲁大川指了指两辆崭新的红色履带式拖拉机,微笑着说:“喏,这就是去年一拖厂赠送的‘东方红-54-改’样车,全新的还没用过呢!”

  又继续介绍道:“这是我国目前量产型最先进的拖拉机了……”

  据鲁大川所说,这款东方红-54拖拉机长3.6米,宽1.8米,高2.3米,离地间隙0. 26米。

  装一台 AE-54型四缸四冲程水冷柴油机,额定功率 54马力,额定转速 1,300转/分,汽缸直径 125毫米,活塞行程 152毫米,压缩比 16:1,最大牵引力 2,850公斤。

  档位,五个前进档,一个倒退档,最低速度3.59千米/小时,最高速度7.9千米/小时。

  空重5.1吨,使用重量5.4吨。这种拖拉机每天可耕地120亩,是牛耕地的效率的四十多倍。

  自1959年开工生产以来,已经生产了几千台。东方红—54马力拖拉机已经成批地投入农业技术改造的战斗,并且不断地受到各地国营农场、人民公社拖拉机站、兄弟工厂、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关的鼓励和好评。

  “好啊,好!”刘之野搓搓手,看着眼前的拖拉机,脸上满是期待。有了这两台拖拉机,刘家庄的生产效率可就真的要提升许多倍了。

  “老鲁,有没有办法将它转卖给刘家庄大队?”刘之野满怀期待地看着鲁大川。

  鲁大川沉吟片刻后说道:“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刘家庄是我们工厂的重要物资来源,以支援刘家庄农业生产为目的,相信问题不大。不过,这需要得到处长的同意。”

  “伱是说只要李怀德处长同意,这事儿就能成。”刘之野听到这个消息,眼中闪过一抹亮光,说道。

  鲁大川点点头,语气肯定地说道:“这两辆拖拉机对我们来说确实没什么用。它们比不上大解放的载货能力,速度也慢,只适合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作用。闲着也是浪费……”

  听他这么一说,刘之野心里便有了底。只要搞定李怀德这件事儿,就算成了。

  刘之野向鲁大川发出了邀请:“走,陪我去找李处长聊一聊。”鲁大川没有犹豫,二人又去了后勤办公楼。

  到了李怀德的办公室,他意外地发现这二人的联袂到来。“呦!刘处长,什么风儿把您吹来了。?”李怀德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询问他们此行的目的。

  刘之野笑着他坦言道:“我并非无事不登三宝殿,而是有求于您这位大能人来了。”

  “哦!说说看!”李怀德示意俩人坐下说。

  “是这样的……”刘之野是这般如此,如此这般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李怀德讲述了一遍。

  李怀德微笑着回应:“这件事不难办,刘家庄对咱们红星厂的贡献有目共睹,打报告就能解决。”他的话语简洁明了,直接表明了态度。

  

  刘之野听到这个建议,大喜过望:“太好了!劳您费心了。这么着,今儿中午我请您……”他真诚地表达了感激之情,并决定请李怀德几人中午大搓一顿。

  李怀德是个好客之人,尤其喜好吃喝。听到这话儿,他高兴地回应道:“那感情好啊!你刘处长不在家,我们这些人的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

  “哈哈哈……”刘之野与鲁大川见他说的有意思,闻言大笑了起来。

  ————

  李明于淼两人困惑不已,不明白自家领导就出去转悠了一圈,怎么带回来了几个网兜的海鲜、一只鸡和半扇羊。

  他们也不敢问啊!

  只好,默不作声地随着刘之野将这些东西送去了一食堂。

  一食堂主任老马见状,啧啧有声地道:“还嘚是您啊刘处!这海鲜就不说了,这半只野黄羊可不好弄啊!具体来说……”他顿了顿,看了看黄羊,又望向刘之野,“这肉质啊,确实鲜美,不愧是草原上的珍馐。”

  “劳驾您吩咐一下柱子,用心点儿做。我今儿个要宴请几位朋友……”刘之野叮嘱老马道。

  刘之野最近一直忙于训练营,已有段时间未与这些人来往。于是,他决定借此机会好好请客,与他们好好交流一番。他深信人际关系需要经常走动,才能长久维持,这是无需置疑的。

  刘之野细心地安排好了酒菜,然后对老马说:“我去你办公室打几个电话。”

  “您尽管用……”老马摆摆手回应他道。

  之后,他到了老马办公室,接下来拿起电话就是一阵摇。

  “喂!帮我转接交道口派出所……”

  “喂!老张!是我之野,哎!对,中午我请客啊,来红星厂……”

  “什么?茅台?”

  “没有!”

  “二锅头您喝吗?”

  “……”

  “喂!白处!中午一食堂,我请客……”

  “喂!董大姐……”

  “喂!……”

  他放下电话,陷入深思。拖拉机有了,可配套的农机具却还没跟上,这让他不禁想到找供销社的李主任。

  于是他又拿电话,拨通了供销社李主任的电话。电话那头,李主任爽朗的声音传来,让他心中的精瞬间一震。

  “李主任,打扰您了。是这么个情况……但配套的农机具还缺一些,您……”他简洁地说明了情况。

  “哎!好好感谢您的大力支持啊!”

  “哎!别急着挂,您中午有时间吗?”

  “没事,我请客,哎!好来!”

  放下电话,刘之野心下满意极了,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据李主任所说,他们与农机公司有业务往来,可以帮着购买农机具。

第167章 铁牛进村

  第167章 [ 铁牛]进村

  刘之野放下电话,心中满意至极。原来事情竟如此顺利。据李主任透露,他们与农机公司有业务往来,甚至可以帮着购买农机具。

  中午,刘之野心事放下后,心情畅快,热情地招呼客人畅饮。在他的带动下,客人们纷纷喝得尽兴,气氛热烈。

  李怀德满意地结束了今天的酒局,他摇晃着有些醉意的身体,大着舌头向刘刘之野保证:“老弟!你放心啊,这事儿就交给哥哥我了,我一定会给你办得漂漂亮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