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垠石
在隋末之时,张士贵可是一路反王,也不是被李家打入伙的,而是带兵入股,可不像程知节、李?他们这样被招降来的。
不似谋些演义那般,阴险狡诈,投机取巧之辈。
“不对,我们又能如何?”
张士贵的步子放慢了下来,同样是满脸忧虑。
李?和李道宗未归,现在看来,怕是已经被徒刑起来了。
太子所谋甚大。
“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不是吗?如果真的是那事,我们如何处之?”
薛万彻是冲动了些,但他可不是傻子,还是无比的精明。
李承乾逾越太多了。
张士贵哑然失笑。
“我们现在什么都不需要做,太子殿下已经给我们找好了退路,我们如今只要治理高句丽便可,不参与军事上的任何事务,无论是天塌下来了,还是地陷了,都没有我们什么事。”
起兵谋反又如何?他们又没有参与进来,而是在为大唐治理地方,无任谁当政,他们都是有功无过。
张士贵显然已经看穿了李承乾如此安排的用心。
对于这些开国功勋,李承乾肯定是不能开罪,不然反响会无比的剧烈。
“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英国公和江夏王也只是如同我们这样被下了军权,如此一来,便不会牵连到我们,太子殿下用心很深,但是我猜不出他为何要这样做?”
张士贵陷入了沉思,灭国之功,又是嫡长子,继位是肯定的,为何要冒如此之险呢?
难不成是等不及了吗?
“皇家之事,还真令人难以琢磨,比上阵杀敌还要艰难万倍。”
薛万彻已经经历了一次失败,要不是李世民深明大义,他早就人头落地了。
此时又来这么一出,是让人很容易破防。
他们这一辈的人,早就已经功成名就了,可不想落个晚节不保,要是能独善其身,那肯定是最好不过了。
“殿下说交待之事,我们应该立即布置,急早从军务之中,抽开身来。”
张士贵和薛万彻都知道,如果李承乾要反,为了保全或是提防他们,肯定是不会任用他们行兵事,但也不会让他们离开的。
聪明人,那就是按照李承乾所给的路走下去,才能得已保全。
“也是,据说百济、平壤那边已经开展了这摊丁入亩的政策了,我们确实也应该加快进程了。”
薛万彻也意会,这浑水淌不得。
很快,在李承干的组织和张士贵、薛万彻的配合下,整个辽东道的土地改革也进入了正题,一纸命令而下,在这片土地之上,唐军之中没有当既的利益,也是大刀阔斧的改革。
至于那些反抗的贵族门阀,都被强势镇压,更有出头之人被抄家灭族。
李承干的改革决心很大,力度也很强,掌控了全部军权,镇压所有的反对声音,以辽东城为中心点,向四周辐射而出。
“武行,东征军之中,门阀氏族子弟的职务调查的如何了?”
水军的门阀势力,倒是被李承乾打压了下去,早在出发之前,就砍杀了一大半,所有武将空缺,都让自己人担任。
而李?所领的陆军,却不尽然。
“殿下,不良人已经调查清楚了,名单晚些便送来。”
武行恭敬回道。
“不必了,你和林志心里有数就行。”
什么事都要他来处理,哪里能处理的过来。
集权不等于专权。
“殿下,如何平定高句丽,这些门阀将领,或多或少都沾有军功,如此时间,怕是也不好处理。”
李承乾虽贵为太子、是大军的总管,但是也不能随意杀人。
作为皇家,最重要的就是出师有名,定罪有据。
“让不良人盯紧了,他们会露出马脚的。”
世家门阀在等待一个机会,而李承乾也是如此。
双方的博弈,早就已经开始。
但是,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第151章 大唐有何弊端 考验高侃 薛仁贵
“殿下请放心,不良人如今对世家都盯的很几年,另外,长安那边也已经传来了消息,世家门阀已经动手,而且还是长孙无忌的牵头。”
武行说道,不良人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发展的迅速,遍布朝野了。
只要参加不良人,就会得到一份外快,执行的任务也不是很艰险,贫民之中,都愿意参加进来。
“看来敲打的还是少了!”李承乾阴鹜的说道,他低估了世人对权力欲望的追求。
长孙无忌如今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光时刻。
世家门阀更是以其马首是瞻,在很大的程度上,其的一句话,甚至比李世民都还要管用。
李承乾之前的打压和警告,只是适得其反,将长孙无忌彻底逼到了对立面。
“通知王骁,让制造霹雳火的工匠秘密转移前往辽东,顺便把制造的霹雳火全部运回。”
李承乾再次吩咐道,他虽给李世民送去信件,但是自古以来,帝王心术难测,加上,李世民晚年昏庸了不少,李承乾只能打最坏的打算。
“太子妃他们也要一起转移吗?”武行问道,李承乾所行之事,他这个贴身侍卫,清楚无比。
“不用!”李承乾摇了摇头,这样动静太大了,肯定是行不通。
“另外,在高句丽之中,也寻找工匠铁匠,炼制霹雳火。”
火器的研究,肯定是不能落下,这是跨时代的产物。
“诺!”武行领命。
“殿下,对了,几日前,你让薛仁贵和那高侃前来拜见,如今已经在府外等候了,是否召见?”
突然间,武行想起了什么来,立即开口道。
“你去领他们进来吧!”
李承乾也有些期待,论传世名将,真的没有几人能比的上,薛仁贵了。
他也想见识一下,这个被口口相传的故事主角。
而,在府外站了半天的高侃和薛仁贵二人,浑然不觉得时间过了很久。
他们内心都很激动,能得到太子的接见,是莫大的荣幸。
“两位将军,太子殿下宣。”
武行从里屋走来,神情冷漠的开口。
“有劳将军了!”
高侃和薛仁贵回过神来,对著武行微微一躬。
武行是在职的校尉,而高侃则是领军中郎将,薛仁贵是校尉。
本不应该如此,但是谁让武行是太子身边的红人呢?
别说是他们,就算是李?和李道宗,都要恭敬对待。
“两位将军,可知,殿下为何唯独只召见两位吗?这军中可是有千万人。”
武行话中有话,扫过两人一眼。
两人均还是年轻,就算是有张士贵和薛万彻的举荐,也是不用太子亲自召见的,功绩卓越,口头表彰也就行了。
“还请将军指点!”
高侃、薛仁贵面持微笑,语气更加的恭敬了几分。
“末将也不知道太子用意,我只是想告诉你们,你们于千万人之中,得太子青睐,是得之不易,可不要辜负了这次机会了,因为,这可能是你们最后一次面见太子了。”
武行话不尽言明,但也提点了七七八八。
“多谢将军指点,事后,我等必有重谢!”高侃回道。
“重谢就不用了,你们快些进去吧,别让太子殿下久等了。”武行又赶紧催促。
三人一并进入了府邸之中,大殿之上,李承乾正领危坐,帝威荡漾。
对于长期跟随在他随便的武行,并没有感觉到如何。
但是对于薛仁贵和高侃这样的小将而言,无疑是有很大的冲击。
两人均不敢正视,遥遥一拜。
李承乾目光落在了两人身上,一人身著白袍战甲,另外一人则是寻常的将领装束,配备光明铠。
李承乾也是一眼便人出了两人的身份,白袍小将,自然便是薛仁贵。
可以说,薛仁贵并没有那般的正直,反而更凸现了小聪明。
身著白衣,上阵杀敌,自然就是为了引起关注,博人眼球。
他确实是做到了,成为了战阵之中,最靓的战士。
很多的人从军,是为了服兵役,迫于无奈,而薛仁贵则是为了光宗耀祖,博取功名。
这时代,别说什么家国大义了,那都是扯的。
良久之后,待李承乾整理完了脑海之中的记忆片段之后,才开口道:
“听虢国公和武安郡公言,你们二人,在战阵之上,英武不凡,智勇双全,可堪大任。”
“为国尽忠,上阵杀敌,是为将之本职,不敢居功。”
两人异口同声道,哪怕是再急于表现,在此时还是要有足够的谦虚。
“当朝政务,你们如何看待?辽东四道又如何与唐国各州道相处?”
李承干的发问,让两人愣住了,本以为是军务的考题,直接上升至了国家政务。
大唐强盛无比,又加之高句丽、百济相继被灭。
但是听了太子的发问,很显然,不是为了歌颂如今大唐的成就,而是找出弊端。
两人的思绪飞快,此番回答,事关两人的前途命运。
但是大唐有何弊端呢?何等弊端才是太子李承乾所关切的呢?
大唐肯定是有弊端了,而且还不止一点。
高侃、薛仁贵都是出自名门,其父辈都在隋朝担任过官员,见识肯定是有的。
国家利弊也能数列出来数条,但是要猜对李承乾关心的是什么,那才是一份完美的答案。
所以便要站在太子李承干的位置思考了。
太子,未来的君王,那就是要以君王的视野来看待此时的唐国,君王又会觉得什么是弊端呢?
很快,高侃便有了答案,看向薛仁贵,却还是眉头紧锁的样子的,也不再等待,而是立马开口道:
“如何大唐虽然是无比的富庶,但是低层的百姓,并没有想像之中,那么富裕,仍然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世家门阀则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财物,此为大唐的最大弊端,空有其表。”
从李承乾如今的打击力度来看,这答案显而易见了。
其目标就是门阀世家,在百济、高句丽已然实行。
李承乾闻言,点了点头,这高侃确实眼光毒辣,猜中考题。
第152章 兵强马壮者,可问鼎
李承乾不语,目光落在了薛仁贵的身上。
压力巨大。
薛仁贵越想越急,从李承干的表现来看,高侃的回答是正确的。
薛仁贵就算是答出一样的话语,肯定也能过关,但是在李承干的心目之中,肯定是要排在高侃之后的。
上一篇: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下一篇:大唐:长生千年,被小兕子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