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垠石
他一生都在致力于削弱士族门阀,好不容易打压下去一点。
现在因为跨的步子大了些,让士族门阀反弹了。
“各位,稍安勿躁,我去劝劝陛下。”
右仆射长孙无忌上前,摆了摆手,稳住刚要暴走的人群。
“国家兴衰,全托于国公你了!”
韦挺几人抱拳,激动非常的人群,在此时也安静了下来。
许敬宗头微微一缩,这是演戏。
他指挥这些人,一个人鸟都不鸟他一眼,如今,长孙无忌一句话,比李世民都还要中用。
这就是权势,背景和出生,他这个左仆射就是挂名的,有名无实。
他就是被李承乾扶持起来的,很让氏族门阀反感。
“韦大夫言重了,帝国之兴,乃是陛下武功所至。”
长孙无忌颇为抗拒,但是且十分享受这种,挽狂澜于既倒的权势。
长孙无忌刚一离去,程知节和尉迟敬德便对视一眼,也就紧随而去。
现在明眼人,都看明,长孙无忌和这些人穿的是同一条裤子。
太极殿的旁殿之中,李世民来回渡步,这真的是个难题。
群臣进言,肯定都是八九不离十,他此时心力无比的憔悴。
士族门阀士权的逼压。
太子李承干的迷之操作,是真不知道这些觉得都是谋逆之举,还是有意为之,真有了那谋反之心。
孤家寡人,就是如此。
一心要打压士族权力,巩固皇权。
一心还要提防太子李承乾趁势而起。
“陛下!”
门外,传来了长孙无忌的声音。
李世民深深吸了一口气,举目四望,也唯有这个大舅哥才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了。
亲儿子也不可信,这是李二亲身体验过的。
“进来!”李世民轻语。
“陛下,臣等求见!”
只是慢了半拍,程知节和尉迟敬德的声音传来。
“都进来吧!”
见到三人,李世民沉重的心情也不由轻松了些许。
好歹,现在能有几个站在自己立场上的人商量了。
“说吧,太子所行之事,你们都知道几分。”
李世民迫切的问道,目光扫过三人。
“臣知道一点,太子所行之事,和他们说的也差不多,只是,在那群人口中,就变得十恶不赦了,臣认为,太子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所以才会如此。”
“陛下你想啊,太子殿下站立平壤之时,才二万军士,对于那一万多战俘,若是不杀的话,定会是一个隐患,有可能会因此葬送大好局面,那战俘非杀不可。”
程知节解释道,他知道更多的内幕。
“继续说!”
李世民对此也颇为认可,这是战略部署。
“太子改制税收和田产,另留田产封赏,陛下也看出是为何了吧。”
程知节反问道,很多事情,他们这些当朝大佬,都是心照不宣,都懂的。
“卢国公所言,可能也是太子殿下的初心,这不过太子坑杀战俘、改革税制、分封官吏,都已经超出了其职权范围,非陛下要治罪于太子,而是法制礼制以及百官。”
长孙无忌看似在说情,实在是对李承乾发动了致命一击。
事实也就是如此,李承乾行事,在此时来说,就在大逆不道,谋反之举。
不是一方帝皇,谁有权力如此。
“而且,太子殿下不知道是有意,还是真的是事急从权,我们都未可知,臣以为,高句丽乃至百济都已经平定,应该立即召回太子殿下,否则若有人从中作梗,事态难以预料。”
“征战将士十数万,将士新征百济、新罗以及高句丽军士,太子麾下起码有二十万精锐,我们不得不防。”
长孙无忌再道,还是在话语之间,将李承乾定性为了谋逆。
李世民疑心大起,之前的风言风语,在此时都汇集进入了他的脑海之中,左右了他的判断。
“长孙仆射,太子是未来的储君,绝对不会行如此之事,反而臣认为,应当妥善处理此事,万不可对太子殿下进行怪罪,否则会适得其反。”
尉迟敬德进言,看似粗人一个,但是实际非常细致,粗中有细。
他对李承乾不是很了解,但是他却知道,如果现在把一个储君给问罪了,一定会让李承乾担忧,就算之前没有反心,也会起来反心。
灭国之功,反而定罪,谁能受得住。
“如果不问罪,百官怕是不会就此罢休!”
长孙无忌再道。
无任李世民如何的处理,都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案。
“你们说,太子有没有真的心存反意呢?”
李世民突然间发问道。
李承干的态度,关乎到他最终的决定。
没有反心的话,处理不妙,就又是一场巫蛊之祸。
若是有反心,让李承乾领十数万兵甲而来,那又会是一场玄武门之变。
人心难测,他们几人谁敢妄意。
李承干的操作,他们更看不动。
而程知节在程处默的信件之中,也更是察觉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他此是更不敢妄加推测了。
“这…”
尉迟敬德和程知节都一时梗塞,人心隔肚皮,他们怎么敢保证呢?
一个不好,就是包庇之罪。
第148章 要么逼太子李承乾造反
“陛下,太子殿下纵使无反叛之心,但是种种行为已经都是大逆不道了,若不处置,难平朝野动荡。”
半刻之后,长孙无忌为难的说道。
“该当如何呢?如今太子手握重兵,一定不能问责。”
李世民也一时揣摩不透李承乾欲意何为。
反与不反,都在其脑海中反复出现。
“高句丽已经平定,太子为储君,陛下下旨令其回朝,也是应该的,至于罪与功,之后再审查也不为迟。”
长孙无忌道。
如今李承干的这些行为,就是在自取灭亡,在他们看来,无任李承乾握兵也好,不握兵也罢,都逃不出他们精心布置的天罗地网。
“也只能这样了!”
李世民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现在只能安抚。
一边是门阀大族的压力,一边又是太子李承干的处理。
“陛下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长孙无忌暗示著。
“从如今百官的弹劾来看,怕是煞有其事,不排除太子佣兵自立的可能。”
今日朝堂之事,肯定要被传到李承干的耳中的。
如果李承乾傻乎乎的回来,那就奇怪了。
这几条罪状一旦定下,灭国之功也顶不起这谋逆之罪。
“不,朕不相信朕的太子会反,传旨太子,领其班师回朝,朕为其嘉奖。”
李世民严肃道,这一刻,他的心术,无人能探查。
“陛下圣明!”
三人微微一躬,心态各异,都感受到了一丝冷意。
李世民疲惫的摆了摆手,近日来的喜悦,也被一扫而空。
“承乾啊,你可不要犯傻啊!”
空荡荡的大殿之中,响起了李世民反忧虑之声。
是对儿子的担心,也是对国家的担忧。
如此的机会,门阀氏族一定不会放过挑泼离间的机会。
太子李承乾起兵谋反,才是他们最想看到的事情。
因为如此一来,李承乾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会被否定。
而面对如此境地,李承乾不反,也就难以说下去了。
让李承乾领军,是一个重大的失误。
“陛下如何处理的?”
赵国公府内,一众关陇大臣集聚,打探口风。
“无忧矣,圣人自有决断,诸公放心。”
长孙无忌意气风发的望向众人,大唐的运势,还不是在他的谏言之中吗?
“太子李承乾阴险狡诈,攻百济灭高句丽,可大都出于其手,万不可大意。”
崔挹摇了摇头,既是政敌,自然有眼线,对李承乾进行监视,在万不得已之时,还能行刺。
“那就再加一把火,让李承乾再无翻身之地。”韦挺阴森道。
“韦大夫,过犹不及,太子掌有重兵。”长孙无忌谨慎道,计划他们已然商量出来了数条。
今天朝堂上的发难,只不过是其中一条罢了。
“回都之后,陛下若是不治罪又该当如何呢?”韦挺反问道,杀子之痛,亲善罢甘休。
所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是对民众的束缚。
“国公,你难道还看不出来,太子是要对我们这个门阀动刀子吗?陛下也只是敢在暗中限制,如今也不知道是不是陛下的意思,限制门阀已经摆到了明面上来了,百济的门阀贵族,国公可是亲眼所见,太子当政,那就是我们的下场。”
崔挹的话,让长孙无忌想起了那个杀伐果断的李承乾。
“那就按照第二套计划进行吧,把长安弹劾太子谋反的信件,发往辽东。”
思虑半会,长孙无忌点了点头,双管齐下。
要么李世民相信李承乾反,要么李承乾不相信李世民反,阴谋向来都是如此的阴险。
“另外,我们都各自给门人传去消息,一旦太子谋反,便以诛杀叛乱之名联合发兵,进行擒拿。”
军中底层要职,还是被门阀所控制,掌握著绝大的实权。
也就是说,李承乾一旦起兵,就给这些手底下军士机会,也是给予门阀借口。
“好,只能如此行事了,既然皇室要乱,那便也乱上一乱,不然还以为我们门阀氏族随意拿捏呢?也是时候反击了。”
崔挹一拍大手,崔氏被皇室打压多年,早就积累了满肚子的怨气了。
高句丽外患平定,大唐的内乱在此时也已然凸现了出来。
上一篇: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下一篇:大唐:长生千年,被小兕子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