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45章

作者:无垠石

  “给事中大人,不会又是侍中刘义府在圣人面前又进来大人的谗言了。”

  府中的管家,不由担忧道。

  “走,去迎接!”刘仁轨不敢怠慢,而是快步走出,无任何事,他都不能轻慢了宫中内侍。

  太监又称为内侍。

  “给事中大人恭喜了!不,应该是恭喜中郎将大人了!”

  宫中内侍一脸的笑意,在刘仁轨还未行礼之前,便抬手祝贺。

  为宫中之内侍,他如何不知道,刘仁轨深受太子青睐。

  “不敢,还请刘侍进里屋。”

  “来人,去外面买包上好的茶饼来。”

  刘仁轨为官清廉,府中就显得很清贫,就没有茶叶这种奢侈品。

  也是因为其也看不惯其他官员贪墨,所以经常会刚正直言,也就引得了李义府等人的不满。

  这就是在断他人的生路,要是李世民听之,那些个人还不要脱下一层皮。

  所以在官场之上,刘仁轨也不尽如意,时常被弹劾。

  “不用如此破费,奴家就是过来传圣人旨意的。”

  刘内侍将一卷黄布交给了刘仁轨。

  “刘侍,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刘仁轨躬身接过,认真的看了旨意,要让他随水军出征,并官拜水军左卫中郎将。

  “中郎将大人,你这还要多谢太子殿下的举荐。”刘内侍含笑说道,手抱拳礼,往天拱。

  太子殿下?

  刘仁轨更懵了,自己和太子并不熟啊,连一句话都没有说上。

  处处透著诡异。

  “中郎将大人,奴家还要回去复命,就告辞了。”

  刘内侍躬身告退。

  而刘仁轨还呆立在原地,想不通其中的关键。

  “主家,大喜事啊!”

  一边的管家兴奋的说道,一脸的喜色。

  “是不是喜事,还不知道呢。”

  刘仁轨摇了摇头,他也没有参加过兵事,这是赶鸭子上架。

  还任了一个中郎将的官衔,这是四品下的实权官。

  在其之上,也只有一两个将军的军衔比他大了,是要指挥军队作战的。

  对于他来说,真的不知道是祸事还福事,不过为国尽忠,他也是当仁不让。

  刘仁满脸凝重之色朝东拜了拜,怎么说,自己都是升官了。

  ……

  临近出征了,李承乾还是有很多不放心,对于自己的产业也都在转了一遍,事无巨细的又交代了一遍,才放心离去。

  鬼使神差般的,又走到医堂之中。

  行至医堂,求诊之人,还是那般的多。

  远远看去,就看见孙若诗还在为人行针灸。

  “今天先到这里吧!我心神消耗太多了。”

  孙若诗对著门外的患者说道,行针是很需要精力集中。

  人体穴位众多,又排列紧凑,针灸可以救人,同样可以杀人。

  “听说月中,就要行军了吗?”

  孙若诗收取银针后,淡淡道。

  “嗯!月中就要走了,也没几日了,今日是来告别的。”

  李承乾也是无比的淡然。

  “对了,孙老神医没在吗?”

  他来了多次,都未见到孙思邈的身影。

  “爷爷入太医院编写药方去了,已经很久没有回医堂了。”

  孙若诗走出了庭院,在里面待了很久,很郁闷。

  “孙老神医以绝学留世,此功甚伟。”

  孙思邈心中有大义,医者仁心,是值得尊敬的。

  “我爷爷说了,若是能留传后世,那发明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才是功造万世,其不止是传承了医学,还传承了百家学术。”

  孙若诗也无比推崇的说道。

  “对了,医堂此次也会随军出征,救伤我大唐伤员。”

  “哦!”

  李承乾点了点头,对此并没有感到意外。毕竟,许多民间医者也都被征召入伍,参与战争中的医疗救援工作。

  这时,孙若诗突然开口说道:“我也去!”她紧紧地盯著李承乾,眼神坚定而清澈。

  听到这句话,李承乾不禁吃了一惊。他皱起眉头,担忧地说:“军中都是将士,你一个女子去了多有不便,而且战场十分危险。”

  事实上,在战场上,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敌人,而是变幻莫测的恶劣天气。

  李世民曾经历的不败之败,原因正是恶劣的气候条件。

  当年,李世民率军攻打高句丽时,虽然只损失了数千士兵,但在撤退途中,却有数万名士兵因为寒冷和饥饿而死亡。

  孙若诗曾经对他有恩,所以对于这种充满危险的事情,李承乾绝对不会答应,也不放心。

  “他们都去得,我为什么去不得了?”

  孙若诗笑了笑,煞是美丽。

  “危险对于我们医者来说,可是一直相随,进入疫区,可比战后救治伤员危险太多了,而且你别忘了,对于医者来说,一视同仁,并没有男女之分。”

  李承乾严声道:“我不同意!”

  “你这人真是搞笑,你凭什么不同意啊!”孙若诗噗嗤一笑。

  对啊,自己凭什么呢?李承乾也不由一愣。

第78章 李淳风袁天罡 卦变

  “李淳风,你测此战可胜否?”

  两仪殿内,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双目如电,直视而下,紧紧地盯著台下之人。

  台下,则站著一个道士,此人仙风道骨,鹤发童颜,身穿一袭道袍,宛如仙人临世,不似人间之士。

  他便是太常博士李淳风,是唐时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阴阳学家、道家以及易学家,精通算卦、面相、测天时等诸多技艺。

  李淳风不仅是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物,更是著作颇丰,最为闻名的当属《推背图》和《乙巳占》。

  面对李世民的发问,李淳风神情自若,淡淡开口道:

  “卦象显示大胜,然而陛下亦是精通战阵之道,深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之理。卦象准与不准,实难定论。”

  说完,他缓缓弯身,将丢落在地板上的铜钱一一拾起。

  李世民闻言,眉头微微抬起,脸色逐渐变得严肃起来,声音也带上了几分威严:

  “李淳风,此次你与往日的判断大相迳庭,胜即是胜,败就是败,为何如此的模棱两可呢?”

  李世民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不满,眼神中闪烁著怒火,这不是搪塞他吗?

  “陛下请息怒,太子乃是潜龙,一飞便可冲天而起,神龙见首不见尾,乃是变量,不可预测之。”

  李淳风不慌不忙的轻言道,很是淡定。

  李世民也是听到似懂非懂。“你的意思就是太子是变量?”

  李世民的声音阴沉了几分。

  “对,陛下你也是变量,是九天之上的神龙,一样不可推测,在易道之上,变量,就是不可推测。”

  闻言,李世民的神情才大为缓和了起来,他微微点头。

  然而,李世民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他再次开口问道:

  “如果是这样说来,那如果不是太子为主帅呢?你再测一卦。”

  显然,李世民想要绝对的胜利,高句丽始终是大患。

  “陛下,如果不是太子为帅,何人为之。”

  李淳风双手合十,摇掷起铜钱来。他的动作显得庄重而神秘,仿佛在与神灵沟通一般。

  “李?!”

  李世民无比确定地说出一个名字,似乎对这个人选有著绝对的信心。

  随著李世民的话音落下,铜钱在空中翻滚,最终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它们在地面上旋转几圈后,终于静止下来。

  李淳风的目光迅速扫过铜钱,然后躬身向李世民汇报:

  “是胜也是败,不败之败。”

  这句话也是模棱两可,又让人摸不著头脑。

  听到这话,李世民猛地一拍皇案,惊愕地站了起来。他瞪大了眼睛,怒视著李淳风,声音低沉地质问:

  “李淳风,你是要欺君吗?”

  这是什么话,还是和之前一样,跟没说的一样。

  “卦像显示就是如此!”

  好像没什么能够引起李淳风内心波澜一样,也许是他就确定,李世民并不会对他如何的一般。

  李世民无语,他就是不精通此道。

  “再测,这次主帅换长孙无忌。”

  李淳风闻言,又掷起来铜钱来。

  “陛下,卦像一样,不败之败。”

  李世民显然还是不甘心。

  “再测,换李道宗。”

  这次,李淳风却没有再摇掷铜钱,行礼道:

  “陛下是知道贫道的规矩的,一日不过三卦,卦不过三,不然也就不准了。”

  如今,算卦是以道士之身份进行。

  “罢了,你就退下吧。”

  李世民挥了挥手,语气平淡地说道。他心里明白,其实也没什么可问罪的。

  李淳风立刻恭敬地躬身退出了两仪殿外。

  “出来吧!”李世民又淡淡地说了一句。

  这时,从侧殿中缓缓走出一个道士装扮的人。他看起来比李淳风更为老练持重,浑身散发出一种得道高人的气息。

  “拜见陛下!”老道人深深地躬下身去,行了个礼。

  “袁天罡,你给朕再测一下此战祸福吧。”

  李世民目光平静地看著眼前的老道人,轻声说道。

  这个老道人,正是大唐的另一位易相高手——袁天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