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46章

作者:无垠石

  袁天罡抬起头来,苦笑著回答道:

  “陛下,臣与李淳风的修为不相上下,恐怕测出来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他在内阁之中,已经看过了李淳风的卦象,知道卦象所显示的情况。所以,他也无法改变事实。李淳风并没有欺骗皇帝。

  “是这样的吗?为何这次会是如此奇怪的卦象呢?”

  李世民皱起眉头,露出疑惑的神色。

  每逢遇到重大事件,他都会请这两位相士开卦,以预测祸福。

  袁天罡微微一笑,解释道:

  “陛下,事无绝对,天衍五十,遁去其一,占卜之术并非每次都能完全准确地应验。此次卦象虽有些奇特。”

  “更何况,如今太子殿下亲自出征,这本身就是一个变量。然而,刚才所卜的三卦中,并无明显的危险迹象,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无功而返而已。”

  “此外,陛下曾命我与李淳风共同推演大唐国运,发现数十年后的国运依然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我断言此役必定胜利,陛下无需担忧。”

  袁天罡继续说道,语气坚定。

  李世民听后,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欣慰之色,心情愉悦了许多。

  突然,他似乎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开口问道:“对了,朕让你们研究炼制的丹药进展如何了?”

  李世民的语气带著一丝期待和关切。早年的征战生涯让他身上留下了无数的暗伤,这些伤痛时刻困扰著他。

  哪怕现在才四十多岁,就有了一身的毛病,吃过了无数的药材,还是不见有效果,于是他的眼光投向了道家的仙丹之上。

  期望有人能炼制出医治他这一身的丹药来。

  “陛下,臣调查古籍,确实是已经找到了一些眉目,不过炼制此丹药,需要天竺的几枚草药,只有在那里才有。”袁天罡坚定的说道。

  “天竺吗?”李世民喃喃道。

  “是什么药材,你给朕说清楚,朕就派人出使天竺要过来。”

  李世民十分的霸气,作为天可汗,他还是有这样的底气的。

  要是出使要不得,那就出兵。

  “尊皇帝令,臣下去便将其全部整理出来。”袁天罡回道。

第79章 袁天罡观天象 四帝同天

  凛冬将至,北方的寒风凛冽,吹得人直打哆嗦。即使是微风之中,也带著丝丝凉意,仿佛要穿透人的骨髓一般。

  高悬于天际的明月,宛如银盘般悬挂在空中,显得格外清冷,四周只有寥寥几颗星辰为其点缀,闪烁著微弱的光芒。

  夜幕笼罩下的皇城中,两道身影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修长。

  “李兄,如今这天象已经变得混乱不堪,再也找不到任何规律可循。更为奇怪的是,隐约之间竟然多出现了一颗帝星!四帝同天,实属罕见啊!”

  袁天罡仰望著天空,眉头紧蹙,满脸困惑之色。

  “大道五十,现在有的一已经遁出。原本太子李承乾并无帝命,但前几日我见到他时,却发现他身上的帝气异常旺盛,简直亘古未有。”

  李淳风不禁摇了摇头,同样感到十分不解。

  “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再次一同推演一番吧。”

  袁天罡一脸坚定地说道。

  “袁兄,你我皆是精于此道之人,又岂会不知道天命难以违背?即便我们能够推算出结果,又能如何呢?不过是自寻烦恼罢了。”

  李淳风微微一笑,似乎更加豁达。他轻轻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和释然。

  袁天罡皱起眉头,目光坚定地说:“不,我们修炼此道,不就是为了驱吉避祸的吗?不然修之何用。”

  他语气坚决,仿佛对自己的信念深信不疑。

  李淳风看著袁天罡,轻声叹道:

  “袁兄,如此天机,是否就是你我合力推演而引发出的变量呢?天机不可泄露,而你我却推演到了千年之后的大势,这是否就是你我的缘故呢?”

  他不禁摇头,脸上露出忧虑之色,他们已经泄露了太多的天机。

  袁天罡沉默片刻,然后缓缓点头:

  “也许吧,但我们已经走到这一步,无法回头。或许,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似乎想要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

  “袁兄,不可一错再错了!”李淳风说完,便转身离去。

  “真的错了吗?”袁天罡看著融为入黑夜的人影,喃喃自语。

  “不,人定胜天,易经相学本就是逆天之道,不然学之何用。”

  这一刻,袁天罡变得无比的坚定起来。

  四帝同天,是大乱之兆?还是大兴之预。

  东宫内殿。

  “殿下,征途小心。”

  苏妃眼中满是担忧之色,她微微皱眉,语气轻柔地叮嘱道。她的目光凝视著眼前的李承乾,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关切之情。

  她缓缓伸出手,柔荑轻轻抬起,小心翼翼地将一件披风盖在了李承干的身上。

  此刻的李承乾身著一身戎装,显得英姿飒爽。他的软甲紧紧贴在身上,外面套著一层闪耀著光芒的金甲。

  李承乾微笑著看著苏妃,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放心吧,爱妃,本宫此去必能大胜而归!”

  说罢,李承乾手提起金盔,转身出门而去。

  射殿之中,一队军士林立,都身著精甲,腰挎长刀,背负玄弓,手握战枪,装备无比的精良。

  因为这是东宫太子的亲卫,所配备到的武器装备,不是地方军士能比拟的。

  队伍的前面,裴行俭、李震、李德謇和程处默依次并列站著,也均是身著最精良的战甲,为东宫太子的亲卫的一员。

  他们都任军中校尉,能统御200多甲士,都是名门将门之后,对于这样的任命也并无不妥。

  入仕为官,可以通过科举进士和举荐。

  寒门入仕,科举是唯一。

  而门阀士族则还可以通过相互举荐。

  所以在军旅之中,除了少部分是军功升任外,其他都是直接由门阀士族推荐,而且担任的都是军中要职,把控著军队。

  门阀士族掌握著军权、土地、财政以及朝堂的官员,渗透到国家的方方面面。

  这也就是门阀士族最难以对付的地方,因为它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而东宫所掌握的军队也不止是眼前的这些人了。

  东宫就是一小朝廷,国中之国。

  东宫统领有十率府,分别为左右卫率府、左右司御府、左右清道率府和左右内率府。

  从理论上来说,李承乾统帅之下,应有20多个州,约莫两万多人,但是府兵并不是能全部入京,按唐代的宿卫来说,到京的兵甲只有三千多人。

  而且这些人,又不都是只是属于驻守东宫,还要分兵去宿卫长安城,和长安的安保工作。

  分到东宫守位的也只有一千多人,但是李承乾却有调动这三千人的权利,不过驻守在外地的那两万府兵,虽然也是属于东宫,但是调权却在兵部和李世民的手中。

  东宫的权力说大也大,但也是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而现在站在李承乾面前的这一千多甲士,就是李承乾其中宿卫京都三千兵甲的一部分。

  由裴行俭、李震、李德謇和程处默统领,为太子亲兵卫队。

  李承乾扫过众多甲士,微微点头示意后,便毅然决然地朝著北苑门外走去。

  “殿下,请上马!”

  武行恭敬地牵著一匹毛色如雪般洁白的骏马走来,这匹马全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

  李承乾毫不犹豫地抓住马鞍,轻盈地翻身而上,然后用脚踢动马蹬,驱使著骏马缓缓前行。

  此时天色尚未完全明亮,但街道两旁却早已挤满了人群。他们虽然被远远隔开,难以看清面容,但在昏暗中,众人的目光却无一不被那匹神骏异常的白马所吸引。

  “那是太子!”

  “果然如传闻中的那样,神采飞扬,举世无双啊。”

  “太子殿下必胜!”

  “大唐必胜!”

  长安城中,人们的欢呼声越来越响亮,如汹涌澎湃的浪潮一般,迅速传遍了每一个角落。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整个长安城都爆发出了震耳欲聋、排山倒海的呐喊声。

  太子出征,士气高涨,民众为之沸腾。

  在整个长安之中,也是皇权最集中之地,太子出征,引起的反响是无与伦比的。

第80章 一人灭一国 王玄策

  在无数民众的瞩目下,李承乾领著亲卫出了长安城门。

  “参见太子殿下!”

  长孙无忌迎面而来,他的身后还带著一众年轻将领。

  这些人都是士族子弟,举荐入军为官,更是想以此战来混军功。

  在更多的勋贵大族来看,大唐此战是必胜的,毕竟大唐连年征战,战士经验丰富,不是一隅之地的高句丽所能抗衡的。

  李承乾一眼望去,眸光凌厉了几分。

  但是许多的军官,都是面露大喜之色,因为储君注意到了他们。

  此次,这些人能随行李承乾左右,也是族中打通了关系,才换来的机会。

  “人都到齐了吗?”

  李承乾沉声问道,尽显威严之色。

  “殿下,所有人都已经到位,可以出发了。”

  长孙无忌躬身道,军中,只有上下之分,即便是他也不能例外。

  “那就出发吧。”

  李承乾翻身上马,挥手道。

  长孙无忌等人连忙跟上,大军缓缓开拔而出。

  人数不是很多,只有二千余人,他们出城后,就要换成水路。

  城头之上,李世民遥望著,目送李承乾远去。

  说不担心肯定是不可能的。

  有对李承干的担忧,也有对高句丽之战斗不确定的忧愁。

  一句“不败之败”就犹如梦魇一般,一直盘旋在李世民的心头之上。

  “陛下勿忧,臣虽然不能推测出此战斗结果,但是臣观太子殿下气势如虹,神霞映天,鸿运当头,定会得胜而归。”

  袁天罡的目光也始终落在李承干的身上。

  以前他也有观过李承干的气运,但看到的都是气运长龙拦腰而断,是夭折之龙,而今日在观之,却是飞龙在天。

  李世民目光收回,不喜不悲,帝王心术深似海,袁天罡哪怕是有神通之术,也不能探知。

  “出使天竺的使者物色的如何了?”

  李世民沉声道,近日天气渐凉,他越发的感受到了心悸,精神也下降了很多。

  “物色到了,此人名叫王玄策,精通数种言语,对于草药也颇有涉猎,是不二之人选。”

  袁天罡答道。

  “王玄策!”李世民努力的回忆著,但是脑海之中,并没有关于这人的任何信息。

  “那就让他出使吧,若能带能向天竺要来那几味草药,朕给他封侯。”

  李世民已经想不了太多了,他就想解决他这一身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