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29章

作者:无垠石

  这是一个社会现象,这是一个封建时代,社会不变革,还是如此。

  对他们这些主宰来说,这就是盛世,他们可以肆意的剥削,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

  “朕的盛世是虚假?”李世民眼中闪过了慌乱之色。

  “不,这就要看父皇想达到什么样,才算是盛世了,如今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盛世了,国民不用再担心外来的侵略,万邦来朝,如果父皇想看到的盛世,是海晏升平,再无一饿死之人,那便还不是。”

  要达到无人饿死之时代,又有哪个朝代真正做到了呢?

  天灾!人祸!

  “以如今大唐之国力,也不是不能做到,而是财物分配不均,都集中在了大族的手中。”

  李世民无比的清楚,他也做过了尝试,那就是田制的改革,但是效果现在看来并没有那么大。

  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氏族的垄断,但是并不能给解决上层社会对下层社会的剥削。

  贵族还是强势者,国家分给的土地,他们可以通过强取豪夺过来。

  大唐就是典型的分配不均,两极分化。

  “可有解法?”李世民不由的对李承乾抱了期望。

  “氏族垄断了绝大的物资,不单是对皇权的钳制,也是造成分配不均,民愤不止的罪魁祸首。”

  一个王朝的覆灭,大多数都氏族争斗的结果。

  反正他们两头都能找到理由,要么是民反,要么就是君暴。

  “瓦解氏族?”李世民不由苦笑,如果说在朝堂之上,制约一二氏族还可以,但是说要瓦解,那就太难了,简直是不可能。

  五望七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坐看了多少朝代的沉浮,朝代灭亡了,但是他们依然能够混的风生水起,这就足以证明他们的实力了。

  他们的氏族成员渗透在国家的每个秘要之所,想铲除他们,这是不可能的。

  你刚想举刀,就已经引发了暴乱,没有过几天,就又改朝换代了。

  “承乾,不可冲动?”李世民摇了摇头,他李家也只不过是五姓七望之一的关陇李氏。

  而且这还是李世民硬蹭进去的。

  当朝的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重要位置都被五姓七望的人担任。

  “儿臣,只是讲其中的原因!”李承乾淡然一笑。

  李世民也想不到解决之法,不敢把这些氏族逼的太急了。

  但是这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就是不稳定,以至于无比昌盛的大唐帝国,被一戳就碎。

  “另外,朕已经力排众议,让许敬宗担任左仆射一职了,但是你也要把握分寸,过犹不及。”李世民不由得将话题转移,同时也在警告李承乾。

第50章 对策 黑火药

  “分寸?”李承乾悠然一笑。

  “父皇不会不知道,如果任由氏族这样剥削下去,用不到几十年,大唐境内就会遍地烽火,到处都是被逼反的起义之军。”

  诚然,到了李唐后期,农民被剥削的无处生存后,爆发出了大规模起义,断送了李唐江山。

  归根结底,还是上层的奢靡无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盛唐的真实写照。

  “那你又要如何做?我李唐又要如何做呢?”

  李世民脸色难看,以他之睿智,又怎么会不知道,以这样的形式发展下去,大唐迟早要玩完,早晚会被这些趴在大唐身上的吸血虫吸乾。

  “父皇可知道,温水煮青蛙?”

  对于势力庞大的氏族,肯定是不能用太强势的手段,否则会碰的头破血流。

  “何为温水煮青蛙?”李世民发问。

  “就是陛下所说的分寸,如果水太烫了,青蛙就会立马跳开,但是慢慢加火,让水温慢慢上升,等到青蛙感受到滚烫之时,那就已经晚了。”

  李承乾慢慢解释道,要想能实施下去,必须要得到李二的支持。

  李二对于如今的大唐,还是有绝对的掌控,也是最好实施瓦解氏族计划的时机。

  不解决掉这一内患,大唐再如何的强盛,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会归于内耗。

  “都退下!”李世民大喝一声,所有的侍卫内侍都退了下去。

  “承乾,你现在就说说你的想法吧!”

  这事关李唐江山的存亡,李世民大意不得,居安思危,他李二可不想大唐传了几代就亡了,他要的也是千秋万代。

  “底层百姓,不是我们皇室的敌人,而是盟友,我们李氏皇族势单力薄,想与整个氏族集团相抗衡,显然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点,皇室还内斗十分严重,基本上就是皇帝一个人单挑整个氏族集团,皇室之中的人,没有跳出来捣乱,就是最大的支持了。

  “平民百姓也是被氏族压迫的人,我皇室可以给予他们足够权力,用来制衡氏族之力。”

  李世民时而眉头皱起,时而疏松开来。

  “如今的人才渠道,乃至是人才都被氏族所掌控。”

  读书之人都是大家族之人,通过科举,金榜题名的人,也是他们的人。

  皇族想要提携一些寒门之人,也是不太可能,许敬宗就是一个例子,还是李世民独断专行的一次,才升任了左仆射一职。

  “效仿秦时,以军功升职。”

  李承乾说道,大唐如今有这样的条件,而且这样一来,氏族也无话可说。

  “高句丽之战!”

  李世民的眸光也变得明亮了起来。

  既然科举不能取这样的士,那就从其他地方入手。

  “对,通过战争,而且还要提高武人的地位,对阵亡之士的家庭,也要加强扶持。”

  李承乾回道,将矛盾外移,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动摇氏族对朝堂乃至国家的统领地位。

  “首先立武庙,将所有阵亡将士的名字铭刻其中,受世人香火。”

  “其次,就是修学堂,让那些阵亡将士的子女入学堂免费就学,国家出资,培养平民人才,加大对阵亡将士的抚恤。”

  李承乾又一一道出自己的蓝图。

  “好,妙!”李世民眼冒精光,连连点头。

  军功升职,能够在短期之内,向朝堂提供人才。

  而学堂育才,则是为了后世,在科举制度上进一步规避大氏族的垄断。

  李承乾又与李世民详谈了细节之后,才出了宫。

  而一回到东宫,就见到高文敏、骆宾王以及王骁早就在站承恩殿外等待著他了。

  “走,都进去说吧!”

  李承乾离开一个多月,东宫内的大小事务,都是由他们所负责。

  “禀殿下,东宫酿出的酒水大卖,每斤售价1000钱,而且还深受贵们的追捧,现已赚入了白银一千两。”

  高文敏激动的说道,1000钱就是一两银子。

  这样的收入,已经是非常的高了,已经差不多是三品大员一年的俸禄了。

  “好,酒水大卖,拿出五百两,赏赐东宫所有人员,包括崇文馆的学子们。”

  离开东宫之前,给这些人画了一个饼,现在他们竟然做了出来。

  他李承乾只是动了动嘴皮,指出了个方向,高度酒水就被他们做出来了。

  “对了,记得送点入宫。”

  李承乾接著又道,不能把李二给冷了,李二现在可是出了名要儿孙孝顺了,哪怕是他没有做到。

  不是真儿子,但是真孝顺一定要送到。

  “不,本宫有瑕了,亲自带进宫去。”

  做戏,那就要做全套。

  “还有什么事吗?”李承乾再看向高文敏几人。

  “这里还有东宫这些时日的进帐出帐明细。”

  高文敏将一迭厚厚的帐簿,递送到了面前。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们办事,本宫放心。”

  “要是没有其他的事情了,那么就退下吧。”李承乾点了点头,对他们表示认可。

  高文敏,现在已经逐渐要成为了东宫的管家了。

  “另外,太学院的生员张柬之和之前出崇文馆的学员也都重新加入崇文馆来了。”高文敏再道。

  “好,有时间,本宫亲自去看望他们。”

  这些人都是人才,虽然不是出生于平民之家,但也不是大氏族之人,是值得大用的人才。

  “太子殿下,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待到高文敏离开之后,王骁压低著声音说道。

  “真的吗?带本宫去看看!”李承乾表面心维持著平静,但是内心早已经翻起了惊涛骇浪。

  北苑的密地之外,被一层甲士包围了起来,任何人不得进出。

  李承乾蹲在地上,看著被装进罐子的黑色细粉,喜悦之情再难以抑制。

  这就是黑火药。

  虽算是跨时代的产物,但是在冷兵器时代,还是取不到决定的作用,哪怕是到了明代也是如此,还是以骑兵冲阵为主。

  “殿下,这种东西威力巨大,在此期间,还损失了几位好手。”王骁又在一边提醒道。

  “大赏,参与此项研究的人员,均赏一千钱,伤者五千钱,至于亡者,一万钱,之后每月的月俸,也都算亡者他们一份。”李承乾沉声道。

  “多谢殿下!”

  闻言,所有人都朝李承乾躬身拜谢。

第51章 霹雳火 许敬宗效忠

  “这些引信,都要干燥存放,一旦受潮水,就都会废掉了的。”

  李承乾拍了拍手,这是一个开端,但也有很多的细节要注意。

  “殿下,这神物唤何名?”王骁问道。

  “霹雳火!”李承乾说道,这就非常老土的土炸药,不过名字要起的响亮不是,毕竟在冷兵器时代,是一神物。

  “好,霹雳火,声如霹雳,闪若明火,很形象。”王骁也点了点头。

  “王统领,以后就不要用罐子了,你去工部再要几个铁匠过来,特意打造成大铁盒子,将这些药粉全部装入,那样的威力会更大。”

  李承乾再道,这些瓷罐的杀伤力已经不够了,密封性越好,爆炸出来的威力也就越大。

  黑火药应用,在此还存在很多的限制,但是攻克城池的话,还是有出奇的效果。

  这就是为高句丽专门准备的大礼,任他城高墙厚,那铁门也经受不住几百斤黑火药产生的爆炸威力。

  “铁匠,铁器?”王骁的脸色一抖,私下炼铁,这可是谋反。

  “无需担心,本宫已经和陛下说过了。”李承乾知道王骁所忧虑之处,他同样也有,所以早就和李世民通气了。

  “诺,末将会安排的。”王骁也是将信将疑的答应了下来。

  “像这样的人员,本宫还要,你看著多招些进来,本宫唯一的要求,就是忠心,如果有家室,也可以搬到东宫,到时候,本宫让文敏划出一块地区。”

  东宫很大,有很多的空地,安置个几百人,没有半点的问题。

  “殿下放心,我会从信得过的不良人中挑选出来的。”王骁也默默的记了下来。

  “太子殿下,东宫门外,有个自称许敬宗的人求见,还说是当朝的左仆射。”

  也就在这时,王迅从外面走来,见李承乾已经无事,随即开口。

  “许敬宗?”李承乾面露古怪之色,此人倒是为人很圆滑。“走,我去会一会这我们大唐的左仆射。

  承恩殿外,一个五十来岁的壮年站门前,身子微微躬起,显得十分的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