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141章

作者:无垠石

  “而褚遂良这个人,敢于直言进谏,颇有当年魏征的风范。对于他的劝谏,哪怕听起来不太顺耳,你也要多多忍耐包容才行,忠言逆耳,利于行!”

  李世民的表情,在此时变的无比的严肃。

  “李大亮是我朝军中的重要将领,为人正直忠诚。日后有关军事方面的事宜,大可交给他去处理决断。”

  “你舅舅长孙无忌,可重用,但一定要制衡好,不得让其权势过大,你需知汉之外戚干政的教训。”

  ……

  李世民将自己的所布置的后手,一一告知了李治。

  颇有遗言的味道。

  李治还太年轻,手段稚嫩,怕是难以压制这些大臣。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只是不知在诸位大臣之后,究竟该任命何人担当重任呢?”

  李治面色凝重地问道。要知道,他继任太子之位的时间实在太过短暂。

  在此之前,他一心只想著当一个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潇洒王爷。

  然而此刻,整个庞大的大唐帝国即将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令他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窒息之感。

  李世民微微一笑,缓缓伸出宽厚的手掌,轻轻地拍打著李治的肩膀,眼神中充满了慈爱与鼓励:

  “至于那之后的事情,恐怕唯有你自己知道了。”

  他能为李治,为大唐所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也许,他还能为大唐做最后一件事,燃烧掉自己最后的余热。

  “你先出去,传召袁天罡一人前来见朕。”

  李世民的语气坚定而果决,其中更是增添了几分不容置疑的意味。

  过了一小会儿,袁天罡便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并顺手将宫门紧紧关闭。

  刹那间,空旷寂寥的大唐宫殿内,就只剩下他们二人。

  而这时的李世民,则端端正正地坐在床沿之上,浑身上下散发出无与伦比的王者之气。

  犹如汹涌澎湃的波涛一般向四周蔓延开来,以至于袁天罡根本不敢抬起头与之对视。

  难道这是陛下在对自己发的警告吗?

  袁天罡脑海中思绪飞转,瞬间回过神来,紧接著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叩头拜服在地。

  “起来吧!”

  “如实说来,朕还有多少时日!”

  半晌之后,李世民才开口道。

  “不敢欺瞒上位,天命最长三年!”

  袁天罡开口说道,这是最理想的状况。

  “你的意思,朕还需要在床榻躺上三年了?”

  李世民冷冷的道来,一生征战,现在却要他病卧床榻之上,何其残忍。

  这不是他想要的。

  袁天罡没有回话,而是被冷汗打湿了后背。

  这个时候的李世民是无比的危险的,得知自己大限将至,那肯定会要将所有的威胁,全部消除,以让权能够顺利交接。

  “如果朕不想在床榻上等死呢?可有办法让朕的身体康复,你那丹药什么时候能炼制成功。”

  李世民又问道,到了这等地步,他又何尝不想再活上百年呢?

  “陛下恕罪,丹药提炼,至少还需要五年,才能收集药材,完成熔炼。”

  袁天罡不由的吞咽口水,这确实是他办事不力了,可不能怪李世民坚持不了那么久。

  “罢了,长生本是虚无缥缈之说,纵使练成了,也不见得就是真的,但是朕想要镇压病情,恢复体魄,你可有办法呢?”

  李世民还是直面当下,没有太过于执著于长生不死。

  “陛下之症,是早年征战所遗留下的病症,换句说,是陛下早年透支了生机,才会如此。”

  “若是想要恢复体魄,也不是没有办法,药石虽然无用,但是可以通过行针激发出陛下体内的全部生机。”

  袁天罡不由顿了顿,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不过,这也会提前透支掉陛下的所有,最长,也只可能维持半年。”

  “半年便半年吧!足够了。”

  李世民会心一笑,内心舒坦了很多。

  他可不愿意病死在床榻之上,现在的条件,也不允许他卧病在床。

  薛延陀南侵,北军叛乱,朝中无将可派。

  他这个天策上将该出马了,他是大唐最后壁垒,亦是唐军隐藏起来的最大王牌。

  “你退下准备,尽快为朕治病。”

  军情如火,他等不得了。

  哪怕是重疾缠身,也要为大唐而战。

  “承乾,现在大唐内忧外患,你当初的决定真的是对的吗?”

  “也许可能是朕错了吧!人老了,优柔寡断了不少。”

  武德殿之中,李世民喃喃自语著,这一切的诱因,皆是起于高句丽之变。

  当初,若是李承乾给他密信之时,他答应了,并且配合李承干的机会,可能局面也不会是如此了。

  李承乾屯兵于高句丽,与大唐进行了对峙,直接导致大唐军力减半。

  更致命的是,能将都被扣留了。

  没有人回话。

  是对还是错,也许只有将来才能得到答案。

  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显然是一步错棋。

第201章 最后的疯狂

  “陛下,当真要如此吗?这样无疑是饮鸠止渴。”

  孙思邈和甄立言两位太医院士,看向床榻上的李世民,担忧的询问道。

  作为资深的医学大家,他们怎么会不清楚,这样做的后果呢?

  “陛下,你如今的病情,只需要安心修养,还是能好过来的,但是一旦行针刺激了生机,那之后便会回天乏术了。”

  甄立言耐心的劝解著,这样的做法太过激了。

  “朕意已决,行针吧。”

  李世民不为所动,不可置否的下令道。

  孙思邈、袁天罡和甄立言三人都不由暗叹一声,随著便都拔出了银针来,三人与要合力行针,争取能做到最好。

  半日之后。

  孙思邈三人宛如虚脱一样,有气无力。

  而相反,李世民却变得精神抖擞起来,容光焕发。

  但这只不过是回光返照。

  他们都知道,这也意味著,这位大唐皇帝已经进入到了生命的倒计时了。

  “你们都退下去吧,不要泄露有关于朕的半点病情信息。”

  李世民感觉到,自己现在充满了无限的精力,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的一样。

  次日,李世民便已全盛的姿态临朝,镇住了原本要蠢蠢欲动的一些权臣。

  “薛延陀屡次患我边境,残杀我同族,罪大恶极,朕决定御驾亲征。”

  李世民当朝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此时的李世民表现的非常强势,不容有人质疑。

  很多的大臣也只能把嘴闭上。

  面对如今的危机,也许只有李世民亲自出马,才能解决了。

  “恭祝陛下旗开得胜!”

  许敬宗躬身喜道。

  随之,众多大臣也都回过了神来,纷纷呼和著。

  李世民置之不理,再次开口道:

  “朕御驾亲征,由太子监国,因太子年幼,特任房玄龄为太子少师,任褚遂良为太子少傅,任马周为太子少保,协助太子治理朝政。”

  太子少师、少傅和太子少保,即为太子三少,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大权是分发给了三人,协助李治一起管理朝纲。

  “臣等谢恩!”

  马周和褚遂良立马站出队列,微微躬身。

  对于他们两人来说,是有些太过于突然了,受宠若惊。

  “传令沿途州道,兵甲随军掉动,三日之后,大军开拔,讨伐薛延陀。”

  时不我待,李世民必须要尽可能的将敌军挡在黄河以北。

  不然,中原将再无险可守。

  在李世民的严令之下,整个大唐,再一次运作了起来,仿佛要将最后的一丝底蕴都给压榨而出。

  几年来的大动作,让大唐帝国也不堪重负起来。

  将一切都布置好了之后,李世民便要踏上了征程。

  长安城内,十里空巷。

  全体的军民都出城相送,同时也都祈祷著,他们的帝皇能凯旋归来。

  “父皇,你多加保重。”

  李治亲自为李世民披上了战甲,泪眼婆娑。

  此一别,可能便是永别。

  “都是要君临天下的人了,还哭哭啼啼的,哪有人君之相。”

  李世民则是十分轻松的开口道,看淡了生死。

  “回去吧,大唐的所有人都还在等著你呢?”

  李世民轻轻的拍了拍李治的肩膀,又抬眼望向了那斑斓的长安城墙,这可能也是最后一眼了。

  李世民没有过多的留恋,而是转身便进了车撵。

  大军随即便开拔而去。

  说是大军,但是也只有五六千余人,是长安最后能挤出的兵甲了。

  北陆道,上野州。

  原野之上,皆尽是伏尸。

  这里爆发过一次大战。

  从战果来看,说是一场屠杀,更为准确。

  上野城上,巨势德多脸上青筋凸起,怒意难消,更有一股无力感从内心深处滋生而出。

  巨势德多,聚集了十万多的大军,对李承干的军团进行了围剿,欲要扭转局面。

  但是结果,就是他现在看到的这样,倭军尸横遍野,不是唐军的对手。

  要不是有上野城的拦截,后果可能更加的严重。

  倭国也并全然没有城池,护卫皇都的都城还是有几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