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垠石
上野城,是倭国皇都波难皇都的西边门户。
李承乾带领的军团势如破竹,横推而来。
对于只有一个州道大小的倭国,很快就要打到了倭国的皇都附近。
也是基于在这样的情况下。
倭寇的高层军官,欲要放手一搏。
“巨势将军,叛军战力太强,不能再出战了,只能依靠城池阻挡了。”
安昙比罗夫说道,他现在已经被打出了心理阴影来了,再不敢于正面对战了。
“如果放任叛军不管,纵使能抵御叛军,但是以李承干的狠辣,南部的居民,肯定会被屠杀,我大倭国的实力会大减,想要恢复过来,怕是不知道要到何年去了。”
毛野稚子无比的痛心道。
“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灭国在即,保住国本才是最重要的,没有本将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战,另外还要加强防守,一定要将叛军格挡在上野城外。”
巨势德多也只能直面残酷的现实,这是最后的一道防线了。
“将军,不如,上书天皇,我们大倭国向李承乾臣服吧,只有如此,才能保住我大倭国的根本。”
向强者臣服,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这是弱者夹处生存之道。
“叛军只不过才数万人马,待到我们的援军赶到,也不见得不能将其一并歼灭。”
巨势德多,还心存侥幸。
叛军战力是高,但是就以几万的兵力,就让他们领军投降,这未免太儿戏了。
而且,全国皆兵的情况下,倭国现在至少还能动员到二十万大军。
优势还是在我。
“不如先假意先投降,稳住叛军,让其不再屠杀我南境臣民,待到援军到了,再对叛军发动总攻。”
安昙比罗夫从中看到了一丝契。
“如此不妥,我还是觉得,应该向叛军诚心投降,你们可不要忘了,叛军的背后还有著高句丽、白济和新罗作为后盾,他们的兵源,可不只是眼前的这数万人。”
“他们一次的入侵,就让我们国力损伤过半,试问我倭国还难经受这样的入侵几次呢?”
毛野稚子,一直都保持著较为清醒的大脑。
闻言,诸多的将领,都意识到了严重性。
好像,只有这样臣服这一条路可走了。
倭国不是不想求和,反而是担心李承乾不愿意和解。
早在最初的时候,孝德天皇就有想过要臣服和解,有过投降的方案,所以如今,他们也不必在请示,能让李承乾退便是倭国的大功臣。
“毛野将军,你先出使叛军军中,打探他们要什么样条件,才能退兵。”
诚然,倭国太小了,也太贫瘠了,打不了长期的战役,只能搞点小偷小摸。
“末将,马上出使。”毛野稚子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下来。
死亡都不怕,他何惧叛军营中走一趟。
他们现在怕的是被亡国灭种。
而李承乾确实也打出了这样的旗号来。
怕,倭寇们真的怕了,被杀怕的。
这样屠杀下去,真的会被杀绝。
为南境的百姓,为了大倭国的未来,必须要尽快解决掉李承干的祸乱。
硬来不行,只能通过柔和的方式来解决了,只要能让李世民退去,给予倭寇喘息之机,什么条件都会答应。
毛野稚子手持著倭国旗帜,从南门走出。
单枪匹马奔向唐营。
与此同时,上野城的北门也是大开,一行行新征的兵甲鱼贯入内,不断的向山野城增兵。
这是倭寇的最后希望了,上野城破,倭国灭。
他们不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毛野稚子的身上。
在数十里外的波难皇都之中,孝德天皇双眼空洞的看著手里的战报。
半晌之后,他才颤抖的开口道:“败了,十万大军,损伤过半。”
说完,他便瘫坐在了皇椅之上。
上位之时的豪情壮志,在此时都变为了泡沫。
心中大志,再难以施展。
如今的倭国,是满目疮痍。
国将不国。
“陛下勿忧,我倭国还可一战,如今北境的兵源都已经调集完毕,尚有二十万大军,足可以破敌。”
海人皇子说道,这是全国的兵员来,包括了十二岁至六十岁的男子,倾国之力。
大殿之中的人也都十分清楚。
说有二十万军卒,能战者,不会超过半数。
“那都全部派往上野城,本皇要临阵亲征,鼓舞全军士气,抗击敌寇。”
孝德天皇也不愧为一代雄主,坚定了信心,欲要决战。
“陛下,全国上下一心,定然能够取胜。”
众位大臣被受鼓舞。
“兵无常势,我们虽然都有信心战胜来犯之敌,但是李承乾太过于狠毒,我们也不得不妨,一旦有所失误,将是亡国灭种之征兆,从军中抽出年轻、聪慧之士,准备船只,以防不备,到时出海避祸,保留火种。”
屡战屡败,无一胜局,怎么不让孝德天皇做最坏的打算。
士气、装备无一占据优势。
人数虽多,也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真正的精锐,已经被安昙比罗夫和毛野稚子给败光了。
孝德天皇哪里不知道,胜率渺茫,败局已定。
真正的战争,是没有正义可言,如今的李承干的行径与恶魔何异。
“遵令!”
在亡国的危机之下,倭国已经没有党争,真正的做到了上下齐心,共同抵御外敌。
其实也有,想要倒戈的,但是唐军不受,一路平推而来。
“殿下,倭寇抵御顽强,此前一战,前军折损了三千多的军卒,可能需要另行谋划。”
对于唐军来说,这样的战果还是难以接受。
“殿下,我们损失虽重,但倭寇折损的更加厉害,以末将来看,他们再难以为战了,不如劝降之,之后再徐徐图之。”
浮屠道琛做了做抹脖子的动作。
时机确实已经成熟,可以实施道琛的计谋了。
先骗降,再坑杀之。
李承乾未答话,其实在之前,对倭国著墙头草进行劝降,就能成功。
但是,李承乾要的不是倭寇的一时臣服。
劝降之后,再进行全体坑杀,这就会再次刷新军事史上的下限。
诈骗军队,进行坑杀的,也有过不少。
但是没有屠国过。
若是,李承乾在倭国言而无信,之后的路就会难走上很多。
他要征服的不只是一地,而是诸国。
开头万不能如此。
屠杀倭寇全国,不仅是消除隐患,还能够威慑诸国,起到不战而降的效果。
现在倒好,你把投降的倭寇全部斩杀了,这以后,谁还敢投降呢?
此计看著虽能兵不血刃的达到目的,但是隐患极大。
得不偿失。
“兴兵事,损伤再所难免,知会刘仁轨,计划依旧,让他继续航行,从北境包剿,前后夹击。”
李承乾摇了摇头,再次拒绝了浮屠道琛的提议。
这是一条毒计,太损了。
哪怕是面对的是小日子,李承乾也不敢采用,不然岂不是比小日子要更加无道德底线了。
“可是.”
浮屠道琛还欲要再加劝说。
“道琛将军,殿下一言九鼎,岂能出尔反尔。”
黑齿常之在一边,猜测出了李承乾之担忧。
亦是绝得浮屠道琛太不讲武德了。
“殿下,不如有关受降之事,全权交于末将处理吧。”
道琛也是豁出去了,李承乾爱惜羽毛,但他却不同,一直扮演著坏人。
此事,如果是他自己的决断,那就怪不到李承干的身上。
“你可知道后果,事发之后,最轻也是斩立决。”
李承乾也直接表示,他将不再能保全浮屠道琛。
“用末将的一条命,去换千万将士的生还,值!”
道琛没有半点的犹豫,视死如归。
忠臣忠的是国家社稷,而奸臣忠的是君主。
这也就为什么,奸臣更受皇帝的喜爱了。
道琛对于李承乾也可谓是忠心耿耿。
说是为了三军将士,实则就是为李承乾排忧解难。
“不必如此,我军军盛,破倭寇易如反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李承乾点了点头,也许道琛有其他的算计,但是能做到这份上,确实也是拿命去当赌注。
“殿下,末将之躯,何足为道,如今倭寇拼死抵御,极难推进,如此僵持下去,后勤粮草,把也难以为继。”
浮屠道琛还是坚持的说道。
自古以来,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由于是航船运输,随军而来的粮草本来不多。
原本是可以以战养战,但是李承干的行径被曝光之后。
倭寇在撤退之时,将所有的粮草都带走或是烧毁。
也就造成现在的困境。
第202章 谈判,只能无条件投降
“破城而已,本宫自有妙计。”
李承乾嘴角微微上扬,他有破城神器。
这上野城的艰险度,比起高句丽的山城来,那可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上一篇: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下一篇:大唐:长生千年,被小兕子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