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140章

作者:无垠石

  李世民没有叫他们两人起来。

  两人也如同雕塑一般,静止不动。

  房玄龄也是寒门之士,借助李世民之势,才得以一飞冲天。

  “都起来吧!”

  半晌之后,李世民才悠然开口,虽然他已然病重,但是还是能掌控著生杀大权。

  两人只要有点半点迟疑,都有可能身首异处了。

  “多谢陛下倚重,但是臣这般年纪了,怕是还要走在前头。”

  房玄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苦涩的笑意,如风中落叶,也早就力不从心了。

  李世民认真的审视房玄龄,确实也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暮气。

  “哈哈,二十多载的腥风血雨,我们都老了。”

  李世民无限的感慨道著,房玄龄可比他还要大上十数岁呢。

  还真说不定,哪一天就走了。

  “玄龄以为,朝中,谁还堪此重任呢?”

  李世民问道,他信任的人,都身在异地,有的又与氏族门阀有著道不清说不明的关系,不是一个好选择。

  “工部尚书李大亮有王陵、周勃之气节,可以将大事托付于他。”

  房玄龄开口说道。

  “据不良人报,李大亮廉洁为民,忠心为国。”

  一边的袁天罡也说道。

  “唉!”

  李世民又不由叹了一口气,李大亮现在深入敌后,现在都不知道是死还是活。

  “待其回京之后,再进行任命,朕会拟好旨意的。”

  李世民要未雨绸缪。

  他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处理,他还不放心将这样的一个强大又充满隐患的大唐,交给李治。

  “敢问陛下,对待高句丽,大唐该当如何?”

  李世民对于高句丽的暧昧态度,房玄龄又是如何看不出呢?

  要是其他人,怕是早就出兵镇压了。

  哪怕是不能战胜,也要表明态度。

  但是李世民却只是口头上警告而已。

  李承乾迷一样的操作,也让房玄龄这位谋士,也看不清其意义何在。

  完全就是让人摸不清头脑。

  天胡的牌,让他拆了打出来。

  或者是说,这里面有他们不知道的隐情在。

  “该当如何?”

  李世民也瞬间陷入了两难之中。

  李承乾背叛了大唐了吗?好像又没有。

  但是不听自己的旨意也是真的,难道这还不是谋逆吗?

  而且,以李承乾发来的密信来看,他终有一日,会对大唐动兵的。

  不过,针对的是其中的个别人员。

  李世民的眼中挣扎之色,逐渐隐去,他手摸到了床头,从木板的暗盒之中,抽出了几封信件。

  转手递给了两人。

  “看吧!”

  这是李世民最大的秘密之一。

  如果他现在不拿出来,这些秘密,可能就会和他一样,被埋入到了地下。

  永无再见天日之时。

第200章 李世民的后手布置

  “这!”

  袁天罡和房玄龄相视一眼,均看出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之意。

  好大的布局。

  手段也十分的狠辣,不惜以身做局。

  此刻,他们都明白了为什么,李世民会对高句丽听之任之了。

  原来,这里面就有李世民参与的影子。

  “朕知道,你们都很吃惊,实事就是如此,前太子李承乾不遵旨意,就是想以叛逆之名,让朕出兵攻伐,里应外合,彻底将氏族门阀的力量消灭掉。”

  在李承干的计划之中,就是要李唐王朝发兵,派出门阀之中的精锐,在战阵之中,将其斩杀,而后以高句丽为本,反推大唐王朝,路过之地,以兵事为由,把世家门阀连根拔起。

  “然,我大唐却是以世家为根基而立,虽然朕可以从中作梗,将门阀子弟送到其的屠刀之下,但是这也无疑是断送了国运,全国上下,各地政要,都是由氏族门阀子弟担任,把他们杀了容易,但是又有谁来顶替他们的位置呢?”

  “所以朕就耽搁了,时机尚未成熟,以至于发展成今天之势,高句丽非敌也。”

  李世民将前因后果道出。

  在他的话语之中,并没有承认李承乾谋反。

  那问题就来,那李世民百年之后,谁来继任大统呢?

  而且,在这个微妙的关头,却没有让李治进来。

  “还请陛下指示,陛下之后,大位传于谁呢?”

  房玄龄忍不住问道。

  “传位于稚奴,但若有一日,时机成熟,为了大唐的万世之基,信中秘要,你们可越过稚奴执行,助承乾一臂之力,奠定大唐万世之基业。”

  李世民决然的说道,帝者从不心慈手软,为了大业,可以不择手段,至亲可杀之。

  这也相当授予了两人屠龙之术。

  “遵陛下旨意。”

  两人暗暗记下,这也将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秘密。

  “你们先行退下,叫太子进来。”

  李世民摆了摆手,该交代的也都交代了,而且,自己肯定也是一时半会还挂不掉。

  只是怕,到时候,太突然了,李世民都没有机会布置了。

  袁天罡和房玄龄躬身后退,退出了武德殿。

  “太子殿下,陛下唤你入内。”

  袁天罡轻声道。

  “袁天师,父皇无碍吧?”

  李治没有立马进去,而是十分关切的问道,现在的袁天罡可是比一般的太医还要管用。

  “陛下生机耗尽,以至于到了油尽灯枯之际,之后若是安心静养,不操劳过度的话,还能坚持两三载,如果一直劳心,半年可能就是极限了。”

  袁天罡不敢有半点欺瞒,天命已至。

  李治怔了怔,没有再说话,心中也算是有了个底。

  转身便进入了武德殿内。

  房玄龄则是审视著眼前之人,对于袁天罡,他也是有所耳闻,以算术闻名,但没有想到,他可以爬的这么高,能成为李世民的托孤大臣。

  “恭喜梁国公,否极泰来,大劫难已过,将来定会是平步青云。”

  袁天罡察觉到了房玄龄的目光,微微一笑道。

  “多谢天师吉言,不过比起天师来,远不如之,都是陛下隆恩所赐,天师精通吉凶之道,日后还得多多提点。”

  房玄龄识人无数,见过忠奸之辈,但对于眼前之人,他却是看不明,似忠又似奸。

  反正,房玄龄对于这些子虚乌有的术士没有好感。

  妖言惑众,妖言误国,说的就是此类人士了。

  “不敢,国公乃是国之栋梁,跟随陛下打过江山,还需多加指点。”

  袁天罡语气恭维,但从神情上来看,并没有那么的恭敬。

  此时他们,就算是很和的来,也一定表现出不和,其他缘由,也只有他们这些整天玩弄权术的人懂了。

  “父皇安心修养,国事儿臣自会处理,有不能决断之事,再来请教父皇。”

  李治立于大殿之中,满眼的担忧之色。

  “好,朕会安心修养的,此后,你以国事繁重为由,重新启用房玄龄,如今朝野之中,能有辅佐之才的,非其莫属。”

  “而且,你亦要重用许敬宗等人,用来制衡朝中的权利平衡,有时候,你甚至可以多倚重许敬宗。”

  李世民不在藏私,要把自己的全部心得,全部传输给了李治。

  “儿臣不解,许敬宗是有些能力,但是位列左仆射之位,是否过于偏袒了,而且其私底下,奢靡至极,结交政党,累有罪行。”

  李治若是上位,肯定会进行打压,扶植上自己的人。

  “正是因为其有把柄在手,可以随时踢开,才更要重用,而且这些朝中大臣,又有多少人没有奢靡虚荣呢?至于你所谓的结交政党,更是无关轻重,你还没有看出,氏族门阀之间的联姻是何其昌盛,世代通婚,这才是最大的结交,这也才是最为难对付的地方,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世民心中,还是不由的暗暗叹气,李治虽然成长了太多,但还是达不到为君的标准。

  希望自己还能多撑一些时日吧。

  “儿臣懂了。”

  李治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之后,你将如何待之你的兄弟呢?”

  致命的问题又出现了。

  传承之上,已经出现了些许的问题。

  这也包括了,李治将来会如何对待李承乾。

  兄弟相争的局面,肯定是在所难免。

  在李世民的心中,李承乾可从来都不是叛逆,而是为了李家江山忍辱负重。

  甚至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皇位。

  如果自己还能健在,以待时机到来,肯定能根除这毒瘤。

  但是放在李治的手中,那就难为了。

  “大赦天下,重新启用魏王,让其继续专研文学。”

  “与前太子李承乾修好,出使谏言,使高句丽并入大唐的版图,如果前太子愿意,皇位待之,这皇位本也该是他的。”

  “对于其他的兄弟,也是恩德待之,重用有能力的皇子,稳固江山社稷,制衡世家门阀。”

  李治想了想后,把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单说这回答,他是很满意的,但是李治能不能做到,那就另说了。“不错啊,稚奴,你心地善良这自然是好事情。然而身为帝王,不仅需心怀仁慈,更要有铁血手腕,该杀伐果断时绝不能手软,当杀之人必须毫不犹豫地处死。”

  李世民昏暗的眼眸之中,闪过了一丝亮光,看著面前的太子李治,语重心长地说道。

  “如今,朕已为你精心挑选了数码能够辅佐你的大臣。先说那袁天罡,此人心思深沉、城府极深,万万不可让他掌握兵权或机要大权,只可任命他为宫廷禁卫,时刻掌控在自己的眼底下,利用不良人来牵制朝中百官即可。”

  李世民微眯起了眼睛,仿佛在思考著什么。

  “至于房玄龄,他出身卑微,从底层一步步艰难走来。多年来,他对我大唐皇室忠心耿耿,乃是父皇一直以来都极其倚重的重臣之一。若遇到政务方面的难题,你尽可以向他请教,但绝对不能让他插手军政事务。”

  “还有马周,他同样来自贫寒之家,最初不过是一名小小的门客罢了。但因得到父皇的赏识和信任,再加上自身确实才华出众,为官清正廉洁,一心为国为民著想。所以,可以任命他担任侍中之职,位列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