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垠石
极皇天皇凤目扫过大殿,明知大势已去。
“要本皇退位,也不无不可,但你们三人行叛逆之举,今天逼宫,也无资格担任下任天皇。”
三个皇子,闻此一言,脸色也不由变了变,相视一眼。
三人相互较力,谁也不服谁,如果都没有当上天皇,好像也在三人的接受范围之内。
皇室的成员众多,皇子也众多,有资格担任天皇的人,则更多。
“可以,请天皇选人吧。”
良久之后,三人视乎达成了某种共识。
“本皇即日退位于皇子轻!”
极皇天皇开口道。
皇子轻,是极皇天皇之弟,也有继承之权。
传弟不传子,也素来有之。
只不过,要看皇帝的格局了。
这一刻,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一个中年人的身上。
他便是皇子轻,也就是倭国的彪炳史册的孝德天皇。
在其当政时期,倭国迎来了大发展时期。
他积极引入唐朝的先进文化制度,借阅中国的典籍,推行制度和经济改革,并取得重大成就。
被日本称为“大化改新”
继位的第一年,也就是646年,贞观二十年,孝德天皇在全国之内,颁布了效仿中国隋唐制度的改新诏书,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实施新冠位制,设八省百官。
日本的崛起,也是自唐初开始,从孝德天皇执政起始。
倭国疆域狭小,更适合于实行唐朝的这些政策,加强中央集权。
皇子轻成为了这场政变的最终胜者。
是局势的使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不过,由于如今有了李承干的介入,倭国的未来就不可能按照原来的轨迹运行了。
但是,如今,他还是登上了天皇的宝座。
“那就择吉日,新皇登位。”
海人皇子承认道。
倭国此时发生了翻天巨变,十余日之后。
皇子轻登位的诏令传开,同时治国政策也发生了改变。
倭国选择了休养生息,加强改革。
然而,真在倭国各种政务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李承乾率领的数万大军已经在北海沿岸登陆了。
“殿下,所有的人员已经全部登陆,下步战略如何开展?”
刘仁轨带领著一大帮将领前来。
他们现在都是以李承乾马首是瞻,无论是唐军的旧将,还是百济的新军。
“都坐下吧,对倭寇的战役,应该商议一下。”
李承乾摆了摆手,目光从一群将领的身上掠过,心中不由叹气。
在现在的军中,他被奉为军神,但是他自己有几斤几两,只有他自己清楚。
此前只不过是吃了时代的红利罢了。
如今临倭国,并没有什么先见之明,何谈指挥大军。
不过,也无事。
有刘仁轨和黑齿常之这两位大员在,不成问题。
李承乾也坐了下来,定了定神后,看向刘仁轨:“你操练兵卒久已,对于军士的战斗力,比本宫更加的了解,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刘仁轨不得不沉思,理清自己的思路。
他可不会想到,李承乾就不行。
为皇者,知人善用就足够了,多才多艺,只不过是加分项。
刘仁轨小心翼翼的开口道:“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出奇制胜,如今我军的行踪尚未被倭寇察觉,末将以为,应该多路进发,扩大战果,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击溃倭寇的有生力量。”
各部将领,都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确实是如此。
浮屠道琛已经扫除了所有的眼线。
“那刘将军,觉得该分为几路了,哪一路又该为主力呢?”
李承乾问道,他虽不太懂军事,但是脑子还不至于坏了。
分兵能扩大战果确实不错。但是这是异地作战,他们对于倭国的地形地势以及兵力防守情况都不了解,这也是承担著巨大的风险。
“末将以为,该分三路,主力为水军,沿岸而上,依水而行,速度会快上很多。”
“另外两路,率领精兵,从南分往北而击,相互策应,不知道殿下和各位将军,以为如何?”
刘仁轨看著众人,目光灼灼。
“如果众将没有其他的建议,那就按照刘将军所布置的进行吧。”
李承乾缓缓开口,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领,期待著有人能够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者更好的策略。
然而,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无人言语。
蓦然,整个营帐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初临异地,大家对于这片陌生的土地和复杂的局势都感到有些茫然,一时间确实难以想出一个较为完善的作战方案。
“道琛将军,这附近的地图可都打探好了?”
沉默片刻后,李承乾打破了这份宁静,他微微皱起眉头,神情严肃地问道
以李承乾对日本地理位置的了解,这里与韩国极为接近,大概就是后世所称的长崎或者福冈一带。
如果不能尽快摸清周边的地形地貌以及敌军的分布情况,那么此次突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回禀殿下,这里乃是倭国的西海道!再往北而去便是山阴道。”
浮屠道琛向前一步,双手抱拳行礼后,有条不紊地将自己所打探到的消息一一道出。
其实早在隋朝之时,倭国便已多次派遣使节出使大隋。
倭国使者们一旦发现有什么新奇好用的东西,便会想尽办法将其搬回本国。
如今,唐朝实行的州道管理制度,也是被倭国照搬照抄了过来。
“日本”这一名,在唐高祖在位之时,就已经被提出了。
倭国使者言,倭国靠近日出之地,又位于极东,遂欲改名为日本。
但是大唐为大国,日本再怎么说,也只是一个小邦,这样名字不是要骑在大唐的头上吗。
所以,唐高祖一直没有同意倭国改名。
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倭国改变了策略,又是上贡又是拍武则天的马屁,所以才被赐名为了日本。
“我们如今所位的州,是倭国的肥的州,居民不过十万。”
“基本上,除了管理的城府外,没有多少常备兵员,但是这些倭寇也都抢掠过周遭国家,所以均有强的攻击性。”
道琛又说道,大量的斥候已经被派出了。
人种都是差不多,只要隐秘一些,就不会被发现。
在倭国这里,只有他们抢夺其他国家的份,没有人能上道来抢夺他们的份。
所以防守就可想而知了。
战时,集体出海掠夺,休养之时,就是解甲归田,从事农作。
也有很多府兵制的影子。
“就依著之前拟定好的战略部署行事吧,切记,对待敌人决不能心慈手软。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李承乾目光冷冽,那深邃的眼眸之中,浓烈的杀意如汹涌波涛般涌现出来。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紧接著高声喝道:“刘仁轨听令!”
“末将在!”
刘仁轨闻声立刻上前一步,恭敬地躬身看向李承乾应道。
只见李承乾神色严肃,语气决然地命令道:
“本宫现命你率领三万精锐水军,自水路进发,直捣倭寇巢穴。你们此番出征,遇敌必破。所经之地,寸草不生,能抢走的东西统统抢走,抢不走的一律放火烧毁,若是连火都无法烧毁之物,那也一个不留,尽数诛杀!”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倭国这片土地太过贫瘠,根本毫无发展前景可言,但为了确保能够彻底消除隐患,
李承乾绝不允许此地再有任何人烟存在。唯有如此,方能永保华夏无恙。
“得令!”
刘仁轨闪过来一丝凝重,这一战,可能会诞生无尽的业障。
军营之中的气氛也是一凝,他们这些将军,也都是过著刀尖舔血的日子,手上也不知道杀了多少人。
但还是无一不被这样的军令震惊道。
“黑齿常之,听令!”
“末将在!”
黑齿常之出列。
“本宫领你带领最精锐之军,以最快的速度击破倭国的防御,不需要俘虏。”
黑齿常之,是李承乾最看好的陆战战将,也是唐军之中,最善于奔袭作战的将领。
“末将领命!”
黑齿常之后退半步,重新归列。
“浮屠道琛将军,你随本宫带军压后,清除倭寇余孽。”
道琛和尚心中叫苦不迭,又是脏活。
难道自己的用处和能力,都是只能用在屠杀这一途上吗?
“末将得令!”
谁让自己的人设是如此呢?
浮屠道琛也只能含笑接下这个任务。
各级将领在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迟疑,迅速将指令传达下去。
刹那间,整个营地陷入一片忙碌之中。近十万规模庞大的军队,根据作战计划有条不紊地被划分成了三支军队。
其中,李承乾所率领的士兵数量最为众多,多达五万余人。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黑齿常之所统领的部队人数虽然最少,但这些士兵皆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之士,他们不仅训练有素,而且装备精良,堪称军中翘楚。
倭国地域狭小,其领土面积仅仅相当于大唐的一个州道大小。
然而,在这个弹丸之地上,却拥有上百万的人口。
面对如此情况,李承乾深知要想彻底消灭这个国家,断绝其种族,必须投入大量的兵力才行。绝非仅仅是击破敌军、使其屈服那般简单。
“时辰已到,我们也该踏上征程了!”
一日过后,所有的辎重物资都已整理完毕,李承乾站在高处,目光坚定地俯瞰著下方整装待发的军队,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出征的命令。
就在一天前,黑齿常之便已经率领轻装部队急速行军,提前奔赴前方。
此时,只见浮屠道琛立于一旁,扯开嗓子高声呼喊:“传军令,三军即刻出征!遇敌杀无赦,但凡大军所经之处,务必做到寸草不留!”
这一刻,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空中炸响,回荡在每一名士兵的耳畔,他们注定要充当这血腥的刽子手角色。
上一篇: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下一篇:大唐:长生千年,被小兕子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