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118章

作者:无垠石

  然而,倭国的小船怎能追上大唐精心研制的战舰呢?

  无论是速度、载货量还是防御力,大唐战舰都占据绝对优势,对倭国战舰形成了碾压态势。

  无论倭国舰队如何努力追击,都只能是白费力气。

  安昙比罗夫也只能看著数十艘战舰快速的消失在了入海口处。

  “真是太可惜了!唐军拥有如此强大的战舰,还是落荒而逃,这简直是暴殄天物。”

  后军将军毛野稚子目露贪婪之色,仿佛看到了这些战舰落入倭国手中的情景,那将又是何等的盛况,将是真正的无敌于海上。

  “唐军的战斗力,似乎也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厉害。他们占据著富庶的大陆土地,简直是一种浪费。我们大倭国应该取而代之,成为那片土地的主人!”

  安昙比罗夫顿时豪情万丈,心中充满了野心和欲望,欲剑指长安。

  “在海上,我们大倭国的勇士是无敌的存在。但一旦登上陆地,恐怕就不是唐军的对手了。曾经出使过唐帝国的使者们都说,唐帝国国力强盛,军队精锐,绝不能轻视。”

  毛野稚子凝重地说道,他们是海上的霸主,擅长海战,但对于陆战,他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毛野将军,我认为唐军可能只是被吹嘘出来的强大。实际上,他们的真实战力也就如此而已,就如现在我们说看到的这般,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陆上,都不可能是我们大倭国勇士的对手。”

  安昙比罗夫迷之自信,这场战斗的胜利让他对唐军的实力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在这海域之上,倭国士兵纵横无双,一度曾把新罗和百济揍的抬不起头来。

  也更加让倭国士兵膨胀了起来,之前,还未大规模交战之时,对唐军还保持一定的敬畏之心。

  但是现在交战下来,唐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一戳便破。

  “传令勇士们,欢呼的时刻到了,以最快的速度冲进百济内陆,将最宝贵的东西都通通抢上船来。”

  安昙比罗夫挥舞著战刀,嘴中发出怪异的高喊声。

  倭寇无比的雀跃,都发出了鬼哭狼嚎的怪叫声。

  扶余丰脸部抽动,这不是也在变相的劫掠自己吗?

  主战舰之上,几人神色各异,各怀心思。

  “中原讲究,兵者轨道也,唐军如此就便被打败了,实属不该,这段时间,我们与唐军交手的次数不少,其战力还胜过了我军的勇士们。”

  毛野稚子细想之下,还是感到不安,但是哪里不对,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多日的小规模城防战役,都是以倭寇败亡而结束。

  也是因为抢夺不到物资,进退维谷的情况下,倭寇的这几位将领,才决定发动大规模战役,决定以人数上的优势战胜唐军。

  但是在局面太过于顺利了,与之前唐军表现出来的战力天差地别。

  “那是在陆地之上,陆战唐军是强项,水战我们才是强项,唐军如此战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难道不是吗?”

  经此一说,毛野稚子心中的不安,才就此消失,是自己多心了。

  以自己的弱项攻击别人的强项,焉有不败之理。

  “熊津江直通百济内陆,我们只要不弃船而战,便可立于不败之地,纵使陆地野战,我们的勇士也无惧之。”

  倭寇大军气势汹汹的扑进了熊津江的入海口,往百济内陆而去。

  唐军驻守于加林城的守军望风而逃,弃城逃跑,宛如恐惧于倭国之兵锋。

  几日的时间之中,倭寇便兵不血刃的连下数城,以南的城镇,居民和物资都纷纷北迁。

  倭寇纵使夺取了城池,得到的也只是一座空城。

  这也让的原本后勤补给困难的倭寇,无疑是雪上加霜。

  不得不加快了入侵的脚步,要在唐军撤离之前,抢占到物资补给,不然只会被生生的耗死。

  在这冰寒的时节里,物资一旦跟不上,就要全部冻死。

  殊不知,他们前进的越快,距离绝境也就越近一分。

  事实正如刘仁轨和黑齿常之预判的那般,向他们编织好的口袋钻进去。

  但也总有意外发生,南端的重城周留城,在守军还未撤离之前,便发生了叛乱。

  是百济残留的旧贵族势力欲要复辟,拥立归来的扶余丰为帝,重建百济国。

  “安昙将军、毛野将军,岸上有自称是百济旧臣的人马逼近,欲要迎回王子扶余丰。”

  主舰上,一个小胡子的武士单膝跪地,向两位主军将军报导。

  “百济人马?不会是唐军假扮的吧,消息之中,百济国王都降唐了,还存在旧臣吗?”毛野稚子一脸狐疑之色,显然不信。

  “管他是百济旧臣,还是唐军,只要上了战船,还不是我们说了算,让他们上船来。”

  安昙比罗夫十分淡定,连战连捷,更让他的气焰嚣张到了极点。

  不管唐军还是百济军,在他的面前,都是不堪一击。

  “你是何人?百济众臣之中,我等可未见过你?不会是唐军的探子吧。”

  安昙比罗夫对著上船的几人,大声喝道。

  “我乃百济皇室扶余福信,百济佐平。”

  扶余福信昂首,看向两人。

  扶余福信又叫做鬼室福信,是扶余义慈的从弟,官至当时百济的一品大员佐平。

  其还是百济国少有的名将,在百济国中,是和黑齿常之相提并论的将领。

  在唐、新罗联手灭掉百济,俘虏了扶余义慈之后,就是扶余福信借著威望,联系旧部,组织军队,抵御唐军,欲要收回故土,重建百济。

  于是向倭国请援,倭国天皇齐天,认为有机可图,答应出兵百济。

  迎回扶余丰之后,于周留城助扶余丰称帝,吹响了百济的复国号角。

  扶余福信在与唐的战争之中,多有建树,功勋卓越,但也是因为功高震主,被登基之后的扶余丰所忌惮,反而被扶余丰杀害。

  百济的复国运动,也是因为此次内乱,受到了严重的波及。

  加之,后来的白江口之战爆发,百济复国无望,扶余丰逃到了高句丽。

  “扶余福信,就是你向我天皇请求援助出兵的?”

  安昙比罗夫眼眸之中,闪过了一丝诧异。

  “对,就是我,按照约定,我们是同盟,还请将军让扶余丰王子归国,不日,我们将会为扶余丰王子举办加冕仪式,号召更多的反唐义军。”

  扶余福信不卑不亢道,如今,他们有共同的敌人。

  “我军既然是来援战的,这军需物资,你们是不是应该给了?”

  安昙比罗夫问道。

  ”这是应该的,贵军所遇到的难题,我都知道一二,军需物资我已经派人运到了河岸边,将军可令人去清点。”

  扶余皇室,在百济这片土地上耕耘数百年,有著很深的底蕴。

  哪怕是遭受到了道琛和尚的几次清洗,还是保留下来了大量的财物和粮食。

  “来人,立即去清点物资!”

  安昙比罗夫激动道,对于扶余福信的身份不再怀疑。

  “可否,让我等见一见扶余丰王子呢?”

  扶余福信适当的请求道。

  “当然可以,请扶余丰王子。”

  有了百济旧军的加入,那也就说明,他们倭国的勇士不再需要打头阵了,粮草也不再是问题,形势变得大好。

  倭国与百济的旧势力联合,军队也一下子暴涨至了五万多人。

  五日过后,扶余丰于周留城加冕,成为了百济的新王。

  下令号召各地,反抗唐朝的压迫。

  然而,此次出现的情况,与历史上的情况却是截然不同,响应者甚少。

  毕竟在现如今李承干的治理下,百济百姓才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安居乐业。

  对于反叛的扶余丰诸人,更是深恶痛绝。

  在历史上,扶余丰登基,百济国内可以纷纷响应,因为在苏定方的武力压迫下,百济百姓苦不堪言。

  最为严重之时,整个百济境内,只余下原来的首都泗沘城还被唐军控制著,唐王朝算是对百济失去了掌控权。

  当时的唐军指挥官是刘仁愿,他上书请求李治派兵镇压百济叛乱。

  白面书生刘仁轨也就此踏上了拜将入相的征途。

  刘仁愿与刘仁轨并没有太多的关系。

  刘仁愿是匈奴刘氏后裔,而刘仁轨则是刘邦的子孙。

  刘仁愿能成为百济的统领,还是因为其私底下与苏定方有交情,当然,也不能否认其能力。

  在全境皆敌的情况下,率领著唐军将士死守住了泗沘城,等到了刘仁轨的支援,也足以说明其能力了。

  不能总要每个人,都要到达苏定方、刘仁轨、裴行俭这样的高度,才算是英雄吧。

  历史上,大唐对百济的镇压演变是,唐高宗李治为了对高句丽实现前后夹击,任命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兵总管,领数万兵马从山城出发,从水路进攻百济。

  苏定方连战连捷,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攻破了百济都城泗沘城,俘虏了百济国王扶余义慈。

  但是对于百济的管理,却是有所疏忽,对军卒管教不严。

  作为战胜方,军卒就对百济境内进行了抢掠,对于反抗者,就是镇杀。

  在苏定方统领百济的这段时间里,又被称为血屠统治。

  所以才激起了百济的全民反抗,黑齿常之和道琛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反叛,组织百济民众。

  而扶余福信也没有闲著,请援倭国派兵。

  扶余丰随著倭国军队回百济称帝,这便是百济的复国,各地响应,一路攻城拔寨,最后只余下了泗沘城还是属于唐军的。

  面对这样必败的局面,高宗李治无意之下启用了刘仁轨,让他驰援百济。

  其实也就是做做样子,他也没有想到刘仁轨那样的生猛,必死之局,让他给盘活了。

  刘仁轨到达百济之后,发挥了文人的特性,挑拨离间。

  因为百济和倭国本来就矛盾,而且扶余丰和扶余福信也是有冲突,两人其实都想当百济的新王。

  扶余丰是局势所至,才成为的新王,而扶余福信则是人心所向。

  在刘仁轨的设计之下,扶余丰成功的杀害了扶余福信这个具有统领能力的大将。

  扶余丰杀害扶余福信,使得众多百济将领心寒,于是发生了内乱。

  刘仁轨又乘胜追击,许以重诺,又成功的劝降了黑齿常之和道琛和尚,百济复国势力也就此土崩瓦解。

  之后,便是与倭国一较高下的白江口之战打响,倭国战败,百济再次成为了大唐的领土。

  然而此时的情况,与历史上发生的相差甚远,响应者,只有少不能再少的贵族子弟。

  周留城反而成为了一座孤城。

  攻守易之。

第183章 调兵遣将

  “急报,扶余福信拥立扶余丰于周留城称帝,集合部众与倭国联合,从水陆两道,向熊津城进发而来。”

  突如其来的战败,让一众将领脸色都变了变。

  最为难看的还是刘仁轨,因为这是他统领治下的地区,竟然还有叛乱发生。

  他不由抬头看了看李承乾,李承乾古井无波,看不出半点的情绪。

  刘仁轨心中一沉,这扶余福信可还是他看好的一个将领,分派重任。

  “还请殿下治罪,末将有失察之罪。”

  刘仁轨起身躬道。

  “殿下,扶余福信暗藏祸心,刘将军也是一时不察所至,如今大敌当前,还请殿下给予刘将军戴罪立功的机会。”

  黑齿常之也是立刻为刘仁轨求情,两人相处的很好。

  “本宫没有怪罪你们的意思,如此正好,什么牛鬼蛇神的跑了出来,一起收拾不正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