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119章

作者:无垠石

  李承乾一笑而过,他当真没有往这方面去想。

  而是在考虑,这是巧合,还是历史的推力呢?

  一起收拾吗?

  两人一怔,除了镇守各城镇外,现在能动用的兵员也不多,也只是一万多而已。

  至于平壤道和新罗道的援兵,也是要等陆上的冰雪融化了,才能赶来。

  随李承乾而来的,也只不过是亲卫队。

  “殿下,如今扶余福信叛乱,领军袭来,还请殿下转移。”

  敌情不明,李承乾坐镇于此,确实是极大的风险。

  “小国之军,叛乱之辈,就将本宫的两位大将军吓到了吗?”

  李承乾洞若观火,这两位都是以少胜多的行家。

  “这倒不是,倭寇之流,尚不入眼,但是反叛军队却不能不留心,以当前兵力,是不能再以分兵而击之了。”

  刘仁轨担心兵员过少,不能有效的保护李承干的安危。

  李承干亲临前线,是能极大的鼓舞了士兵的士气,但也会带来问题,那就是容易变成众矢之的,也可能是导致战败的主要原因。

  “本宫还有二千卫士,都是军中的精锐,以一挡十,不在话下,水军之战,刘仁轨你去指挥,至于叛军,本宫的这二千卫士就交给黑齿将军指挥了。”

  “以少胜多,才能体现出为将者的能力,如果是以多灭少,不是一个常人都能打的出来的吗?本宫不走,本宫相信你们能战胜的。”

  李承乾十分轻松的开口,没有半点大军压境的紧张感。

  白江口之战,刘仁轨也是以一万破倭寇和百济五六万的联军。

  问题不大。

  刘仁轨和黑齿常之相视一眼,李承乾不仅看重他们,还是如此的信任他们,将亲卫都交了出来。

  “末将,定不会辜负殿下所托!”

  两人躬身抱拳礼,异口同声的说道。

  “铁舰建造了几艘!”

  集众地铁矿,打造镇国神器。

  铁船,是不会被淘汰的,这也是李承乾第一个发展此道的原因之一。

  也符合当代的要求,海域要开括,毕竟要有无敌的舰队。

  比陆路扩张的要快上很多倍,也不会被地域和粮食所限制。

  “已经造出了十艘!”

  这么快的吗?

  建造可能用不了多长的时间,最漫长的是铁器的收集。

  铁矿坚硬无比,人工开采的难度太大,而且冶炼成铁,也需要太多的时间。

  “殿下,是如此的,阎大匠改造思路,是在现如今的木船之上,张贴上铁块,其防御效果一样,而且还比用纯铁打造出来的铁船轻快。”

  刘仁轨见李承乾疑惑,立即补充道。

  “甚好,另外,本宫让霹雳营赶造出了大批量的霹雳火,从现在开始,就用霹雳火开凿铁矿。”

  火药的用途,可不只是战争。

  开路挖矿,其也是大用途。

  改革发展,逐渐上了正轨。

  “殿下,用如此神物开矿,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了呢?”

  刘仁轨可是亲眼目睹了黑火药的厉害,开城炸山,不在话下。

  “不是大材小用,这才是霹雳火的正确用途,以后需要铁矿的地方会有很多,你们也要派人勘察铁矿,和开凿铁器。”

  铁的用途太广泛,民用比军用更多。

  战争只是一时,发展才是永恒。

  “另外,让铁匠打造粗铁链,将几艘铁船链接起来,本宫要铁索横江,尽数拉断倭国的小破船。”

  李承乾又道,水战,也会有很多船只相撞而毁。

  “善,殿下此计甚好,如此的话,只需那几艘铁船,就可以大破倭国了。”

  烧不著,撞不过,更跑不过,留给倭国的,那只有死路一条了。

  三人又是相商了细节之后,刘仁轨和黑齿常之才离去。

  战略已经部署完毕,李承乾也是无事,带了几张画好的图纸,便出了府邸。

  往建造司而去。

  阎立德这个大唐大匠,也被李承乾扣留在百济,如今负责锻造船只。

  阎立德,不仅善于修建,也是精通画技。

  阎立本《步辇图》,家喻户晓,其正是阎立德之弟,也是工匠大家,在阎立德去世之后,阎立本任工部尚书。

  唐代的多处奇观、宫殿都是出自于此二人之手,工艺非常精湛。

  “阎大匠,好久不见!”

  不久之后,李承乾就来到了阎立德的办公处。

  此时的,阎立德还专心的查看图纸,只是手微微抬起。

  “请先坐下!”

  并未察觉到来人是谁。

  “是殿下到了!”

  一边的侍卫,低声道。

  “殿下,下臣该死。”

  阎立德抬头,立即大惊失色,赶紧请罪。

  “阎大匠,操劳国事,本宫来到可能并不是时候。”

  李承干笑道,没有放在心上,如果手底下官员都是如此兢兢业业,那么该是多好。

  不但无罪,还有功。

  “不是的,是下官老了,反应不及,殿下想要见臣,让臣下来就可以了,殿下不必降贵,来到这里。”阎立德羞愧道。

  “本宫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本宫这有几张图纸,你看看能否设计出来呢?”

  林志上前几步,将图纸摆放在了桌案之上。

  阎立德立即来了兴致,观看图中之物,陷入了沉思之中。

  半晌后,才看向李承乾,询问道:

  “此物创造不难,但臣下,却不知道这用途为何?观之,如同是武器,但是无刃又无锋。”

  “不错,要建造的此物,便是一种武器,名为火铳,其虽无刃无锋,却能像弓箭一般,杀人于百米之外。”

  是时候,再点加科技了。

  “哦,如此神奇吗?下臣可未闻之,这世上还有如此巧夺天工的武器。”

  阎立德瞪大眼睛,仔细观察著火铳,但始终无法理解其中奥妙。

  “殿下,说能杀射杀人于百米之外,但是在又无弦,何以发力。”

  阎立德眉头微皱,疑惑不解地问道。他似乎触及到了自己的知识盲区,对这种新型武器充满好奇和困惑。

  “气压,非用人力,而是用气力!”

  李承乾胸有成竹地回答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坚定,仿佛已经掌握了这种先进技术的核心原理。

  ”气压,气力?”

  阎立德对于这陌生的名词,并没有感觉到意外,反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但又不完全确定。

  “阎大匠,你是墨家之人吧?”

  对于气学有研究的人不多,知道的人更是不多。

  也只有墨家之中,那些核心人员,才知道气学。

  阎立德回过神来,道:“下官正是墨家的继承人,微末之术,难登大雅之堂。”

  李承乾早就该想到了,墨家的设计,就是包括了机关攻城之术。

  此前,阎立德表现出来的,也正是在一方面的技能。

  “什么是微末之术,墨家学术可是正在的大道之学,可比那些只会动嘴的学术厉害多了。”

  “本宫打开百家学堂,正是为了弘扬百家学说,经世致用。”

  李承乾双眼发热,宛如在观赏著什么绝世珍宝一般。

  苦寻的墨家之人,就在这里的眼皮之下。

  那么好多的技术难关,也会就此迎刃而解。

  李承乾心中激动不已,他一直致力于寻找墨家的传人,希望能够借助他们的传承和技艺推动技术科学的发展。

  墨家的学术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可以用于军事、工程等领域,对科技发展,有著必须的推动作用。

  此刻,李承乾仿佛看到了无数的可能性展现在眼前。

  “殿下有如此心胸,我代天下之人谢过殿下。”

  阎立德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感慨地说道:“自从独尊儒术以来,除了医家还能过得较好之外,其他学说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压。许多珍贵的绝学因此而断绝了传承。墨家学术也仅仅是因为其尚有实用价值,才得以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幸存并流传至今。”

  他顿了顿,继续说:“当初听闻殿下在平壤城开设百家学堂时,臣下本有意前往观瞻这一盛况,但因公务繁忙,实在无法脱身。如今想来,真是一大憾事。”阎立德语气中透露出深深的遗憾。

  各家学说对于传承之事都极为重视,谁不希望自己的学说能够桃李满天下,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呢??

  “会有机会的,不过这段时间你是去不了了,要帮本宫将这火铳和火炮建造出来。”李承乾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待本宫回平壤时候,你再跟上,本宫设立百家学堂的初衷,也是为发展各大家的绝学,未来天地宽广,必有墨家学术用武之地。”李承乾语气坚定地说。

  李承乾如何不知道,没有理工科的实践,如何能够改造这个世界呢?

  “这火铳和火炮,基本上就是一个原理,利用火药爆炸出来的巨大气压,使得里面的钢珠弹飞出去,射杀目标。”

  李承乾详细解释道。

  “简单的来说,就是管子要密封好,再加上一个点火卯,就完成了。”李承乾继续讲解著,手中拿著图纸,比划著名各种细节。

  他当然只能说说而已,技术上的难关,还是要由阎立德这样的专业人士去攻克。

  阎立德认真地听著,眼中闪烁著兴奋的光芒。

  对于火铳和火炮也逐渐有了新的认知,明白了其原理,锻造出来,并不是什么难题。

  “殿下需要这样的火铳和火炮多少杆?”

  “多多益善,此后的战争方式也会随著改变。”

  大炮都能造出来了,飞机还会远吗?

  不过,有一些技术难关,也不是现在的阎立德能够攻克的。

  特别是蒸汽机,李承乾不知道,以这些古人的智慧,是否真的能够创造出来。

  ”好,那是否需要停止改造军舰呢?”

  阎立德的事情还是真的多,特别是到了战时。

  “不必,循序渐进便可以了。”

  李承乾知道,火铳和火炮的诞生,还是不能从本质上改变,改变的战争方式。

  这只不过是,对于技术研发的推进,为后续的制造奠定基础。

  “下官知道,等造好了火铳和炮,下官再来向殿下禀报。”

  阎立德如获至宝,将几张图纸小心翼翼的折迭起来。

  能制造出一种全新的武器,那肯定也是一种荣耀,将能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