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114章

作者:无垠石

  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使得整个局面变得越发混乱。

  百济,不仅是大唐藩属国,还与倭国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

  倭国水军强大,在白江口之战前,是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域霸主,无人敢于挑战他们的地位。而百济的沦陷,无疑触动了倭国的利益底线。

  白江口之战之所以会爆发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倭国利益和对自身实力的过度自信。

  倭国认为自己拥有强大的水军,可以与大唐一较高下。

  想通过战争来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影响力,同时获取更多的财富和资源。

  而如今,李承乾被唐帝国孤立,倭国看到了机会,他们可以从唐帝国身上获取更多的利益,又可以名正言顺抢夺百济领土,使得领土面积从海上延伸至内陆,一举两得。

  攻打百济,是其国策要求,也是其地理位置使然,它是一个岛国,所得的资源更加的有限,只能从内陆之中不断获取。

  以至于,之后的朝代之中,倭国一直为患华夏东南沿海,其一是为了获取物资,另一方面,也是其狼子野心使然。

  自古以来,华夏与倭国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可以说是世代为敌。

  而倭国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存活下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海岛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倭国人的卑劣心计,他们善于隐忍和伪装,一旦华夏强大,便会卑躬屈膝地上表臣服,暗中等待时机,准备反扑。

  “倭国?”

  李承干的目光瞬间变得无比锐利,他对倭国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对于这样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亡国灭种,才能根绝其隐患。

  “刘仁轨部,船只造备如何了?”

  李承乾问道。他深知倭国的威胁与卑劣,因此早在之前,便有了准备。

  制造船只,训练水军。

  “约莫造有六百艘,其中铁舰三艘。”

  林志回答道。这些船只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够了。”

  李承乾满意地点点头,眼中闪烁锐利的光芒。

  “传令百济道、新罗道筹集粮草,明年开春,南征倭国,一举平定海患。”

  原本,李承乾计划再过几年,等到国内民生恢复得更好一些之后,再对倭国发动战争。

  但是现在,倭国主动挑衅,而大唐的勋贵门阀又被薛延陀所限制,也不失为是一个好战机。

第179章 倭寇来袭

  “殿下,如今发现的倭国船只极为分散,每股只有数只船舰在沿海地区为患,多者三四百人不等,少者只有七八十之余,想要大举歼灭之,怕是难为。”

  林志详细的解释道,倭国在抢掠之一途之上,已经颇有心得,很少会大规模入侵,都只会派小股的势力对沿海村庄进行烧杀抢掠。

  这样的化整为零,也是让其被难以灭绝的最主要原因,其抢掠的又不是很多,对于整个中原王朝而言,就是不痛不痒。

  出重兵歼灭乃至是灭其国,也是得不偿失。

  从其国家得到的财物,根本就不够举军资以及造船所消耗的。

  这也是其一直没有被揍没了的一个主观原因,因为当权者,没有将倭国看做是一个威胁。

  在明朝期间,倭寇严重,其实也就是对于沿海几个地区而言,但是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倭寇威胁并没有说的那般严重。

  弹手可灭之。

  倭寇的存在,反而是练兵乃至一些政治目的的延续。

  倭寇一个弹丸小国,不是不能灭,而是不想灭。

  现在倭寇就是那般的弱小,但是李承乾却知道,其后代却是在华夏大地上,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恶。

  713部队、人体实验、细菌实验等等,没有人性的事,都是这群矮人国搞出来的。

  哪怕是再难,李承乾也会竭尽所能,消灭掉这个隐患。

  哪怕是打亏仗,也是要打。

  “沿海戒严,发现任何倭人,就地格杀。”

  李承干的决心很大,明知道开此一战,是要亏损的。

  “如此的话,可能需要从平壤道和新罗道派遣军队防守。”

  林志道,没有任何的疑虑,他要做的就是传达命令,和传递消息。

  百济海域狭长,想要杜绝倭寇袭击,就要全面防守。

  “持本宫手令,去往新罗道调兵,另外让亲卫队准备,本宫要亲征倭国。”

  李承乾当即又道。

  “殿下,如今冰雪覆盖,加上河水量小,很难通行,是否要待开春之后再南下呢?”

  高句丽寒潮早来,温度极低,就连河水都能冻住。

  “倭国既然已经有不少的人马来掠夺了,那就说明他们的主力也已经来了,兵者轨道也,他们就是要我们我们以为他们不会选择在这样的天气来攻打我们,所以要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小日子,最不讲的就是武德。

  如果你敢胆轻视他,他就会给你致命一击。

  客观来说,小日子很卑劣,但是他不菜,而且还很上进,在落后的时候,一直在华夏吸收先进的文化知识,不断的完善自身。

  这是一只白眼狼,等你一不小心打盹之时,就会露出那阴深的獠牙。

  一旦被其咬中,必定会皮开肉绽。

  “末将这就去安排!”

  林志躬身后退,没有再打乱李承干的闲情逸致。

  寒冬的宫廷之内,却是春色荡漾,让人流连忘返。

  也不能说李承乾沉迷于美色,实则是在古代的生活太单一了,除了下点棋外,就没有其他的娱乐了。

  他在宫中,不时的开会party不过分吧。

  一龙多凤的那种,才能打发无聊的时间。

  这里是温柔乡,有温度又有湿度,让人越陷越深,欲仙欲死。

  而广阔的海面之上,却是寒风凛冽,夹带著淡淡的咸味,吹的人生疼。

  在不远处的海面在线,却涌现出处了大小不一定船帆,在逆风航行。

  “安昙将军,那天尽头的陆地就是我百济国了吗?”

  扶余丰立船头,忍受著寒风刺骨,抬手遥指著远处的陆地。

  扶余丰是是扶余义慈的第五子,是百济国最后的一任国王,自小便被派往了日本留学。

  说是留学,其实就是派去日本当的质子,如同春秋战国时期那般,弱国便要将嫡系的王子送往强国为质。

  百济与日本的关系很微妙,是属于日本的一个附属国。

  大唐的先进文化、冶炼技术,也是从百济流传向日本的。

  百济的战略地位,对于日本而言,可想而知。

  当初,苏定方以闪电战灭亡百济之后,日本齐明天皇便以扶余丰为名,兴兵攻打百济唐军。

  在内忧外患之下,苏定方不得不败退出了百济。

  在之后的,白江口之战之中,刘仁轨重创了日本的水军之后,才再次收回了百济。

  百济的局势,还关乎到了日本的兴亡。

  哪怕李承干和李唐帝国没有闹翻,日本都将会以扶余丰复国为由而兴兵攻打。

  百济的门户一旦落入了其他人的手中,那就是等于掐住了日本的命门。

  岛国资源太匮乏了,凭心而论,要不是物质不足,倭寇们也不愿过著刀口舔血的生活。

  所以,他们明知道是强敌,也要为了明天而举刀。

  “对,那就是百济的国土,但是现在却是被李承乾所占领,百济于我倭国素来友好,天皇不愿见盟国陷入如此境地,才派遣我等,助王子收复失地。”

  安昙比罗夫笑道,目光贪婪的也望向了陆地。

  他们倭国早就想染指这片土地了,如今的机会实在太难得了。

  齐明天皇自然不会放过这一个机会了,出兵可以,但是他的条件,是要百济国十分之一的领土。

  一旦在这内陆之上,就连落脚处,倭国的行动,就更加的便捷了。

  他可不会真的好心要帮助百济复国,而是也盯上了这块土地。

  “答应过天皇和将军的事,等赶走了唐军,我会马上兑现的。”

  原本这百济国王之位,与他是没有半点关系,但是现在他却成为了百济的继承人,别说只是十分之一,就是一半,他也是十分愿意。

  “王子记得就好,此战必破唐军,他们万万不会想到,我们会选择在这个时候选择突袭。”

  安昙比罗夫肆意的大笑著,目光看向前方,好似看到了胜利在向他招手。

  “安昙将军智谋百出,唐军绝对不会是对手,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扶余丰也显得踌躇满志,终于要龙归大海了。

  “中原有句古话叫作——兵不厌诈。”

  安昙比罗夫语气十分别扭的讲出,对于此次的出兵怡然自得。“不过根据掌握的情报来看,唐军用不到十日的时间便攻打下了百济,我们也不能太过轻敌,具体的作战计划,还需等斥候回报之后,才能制定。”

  唐军宛如梦魇一般,一直高悬于其他国头顶之上。

  倭国虽未曾与大唐军队正面迎战过,但是唐军的名声太过于响亮了,让安昙比罗夫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倭国附属于大唐,是因为其文化和强盛,但还未被武力征服过。

  所以虽然有敬畏之心,但并无惧之。

  唐军强是强在骑兵陆军之上,而他倭国也有属于他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海军无双,各自有著自己的无敌领域。

  而且,李承乾如今代表不了大唐了。

  “之前斥候来报,白江口岸有唐军军营出现,好像一直在训练水军,不如趁唐军还未察觉之时,我们领军破之。”

  扶余丰建议的说道,他在这里没有任何的兵权,他就是出师之名。

  哪怕是收复百济之后,也是一个傀儡帝王。

  但是他肯定不想如此,要有出色的表现来,引得这位的青睐,从而一步步的摆脱现状。

  “看不出你还有几分才智,此计与我想的如出一辙,如此寒冬时节出军,就是为了重创李承干的主力,如是能将其生擒,还能与唐王朝再要一次财款。”

  安昙比罗夫眼眸露出赞赏之色。

  想法很美好,但是现实却是无比的残酷。

  当他们看到陆地的那一刻,同时也暴露在了别人的视线之下。

  “果真不出太子殿下所料,倭国的主力真的是这时节选择出击。”

  一处临时行帐之内,刘仁轨盯著沙盘露出了一丝冷笑。

  出其不意,也要分对象。

  攻打平壤,也是利用了这寒冷的天气,对于李承乾来说,安昙比罗夫就是班门弄斧。

  极端天气对于行兵打仗而言,是一个挑战,重则因为粮草不济,而全军覆没。

  相反,这也是一个战机,那就出其不意,别人都以为这样不利的条件,不会出兵,能起到出奇制胜。

  但是一旦被对方察觉到了,那就是雪上加霜。

  高风险,高回报。

  “黑齿将军,与倭寇为战,你尚有经验,你且说说,如何制敌吧。”

  刘仁轨目光转向了黑齿常之。

  百济与倭国所谓的友好,也是如今近些年而言,之前,还是冲突不断。

  扶余丰就是作为战败方,送去倭国学习的留学生。

  “就倭国来说,战士无不精通水性,善水战,如果是以往,开战之时,倭国将领都会让几百善水将士入水,从水下凿穿船舰,不过,如此时节,则不需要有此担忧,如果气温回升之后,水战还需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