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113章

作者:无垠石

  夷男侧过头来,望向牙帐内的两个大汉。

  他们分别是小可汗大度设和突利失。

  李世民为了预防薛延陀崛起,于633年,以天可汗的名义对大度设和突利失册封为可汗,妄图让薛延陀陷入内乱之中。

  但是有乙失夷男坐镇,薛延陀稳如泰山,不曾出现过任何的动荡,反而越来越强盛。

  “父汗,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待时,我们父子三人,一齐饮马渭水,坐看长安日落。”

  大度设开口道,脸上流露出了悲痛之色。

  “大唐虽然内乱,但实力还是不容小觑,你们兄弟唯有齐心,才能战胜,万不可内乱,不然大祸不远矣。”

  夷男颤抖的双手,将两人抓住,他如何不担心,这两个儿子,会为了薛延陀汗位而争个你死我活。

第178章 倭国挑衅 欲要亡国

  “今日起,薛延陀汗位,由大度设接任,突利失,你要精心辅佐,如此一来,才能使得薛延陀屹立不倒。”

  乙失夷男强撑著最后一口气,缓缓开口道,他的脸色苍白如纸,声音微微颤抖。

  在弥留之际,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决定,将汗位传给长子大度设,以求薛延陀能安稳渡过动乱之期。

  “遵父汗令!”

  突利失单膝跪地,低垂著头颅,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厉色。他纵使有所不服,但此刻他只能服从。

  不然,他将走不出这个牙帐,为了薛延陀能够平稳交接权柄,夷男可不会心慈手软。

  “大度设必定不会遗忘父汗之愿,来日必定领我薛延陀郎儿,杀向长安,生擒唐皇。”

  大度设重重地跪倒在地,声音低沉而有力,雄心万丈。

  看到这一幕,乙失夷南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然而,随著笑容的绽放,他的生命也渐渐消逝。

  一代枭雄,就这样落寞离去。

  他曾在破败中崛起,击败东突厥,创建起强大无比的薛延陀汗国,让唐帝国都为之忌惮。

  如今,他的传奇生涯画上了句号。

  薛延陀因其而崛起,势必也会因其的陨落而走向衰败。

  几日之后,薛延陀营帐之外,皆尽白布。

  一队队甲士穿行其中,透露著些许诡异。

  “陛下,薛延陀汗国可汗乙失夷男于九月崩,次子突利失发动政变,斩杀了大度设,成为了薛延陀汗国新可汗,如今已经有举兵南下之势,不日将会率领十万铁骑兵扣关。”

  李君羡急匆入殿,向李世民禀报导。

  闻言,众位大臣,亦都面色一变,薛延陀大变,也将会波及到唐王朝。

  于叛乱上位的突利失而言,必须要一场大胜来,消除其在薛延陀的负面影响。

  “薛延陀举兵南下,众卿谁愿领兵拒之。”

  李世民龙目扫过一众大臣,也露出了疑难之色。

  入目之中,竟发现,无一人能担此大任。

  李?、李道宗、薛万彻和张士贵等战将统帅,都被滞留在了高句丽。

  大唐战将,被李承乾釜底抽薪。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真看不出,谁人还能有能力在兵源未至的情况下,能抵挡薛延陀的十万雄兵。

  “难不成,又要朕御驾亲征吗?”

  良久,无一人敢请命,李世民不由气愤怒道。

  他倒是也想御驾亲征,但是也已经力不从心了。

  战阵之中,颠簸非常,他如今这身体,绝对是受不了。

  “陛下,莫不是忘了,在北境之中,早就有人镇守了吗?执失思力将军常年与薛延陀交战,想必已有了应敌对策,以臣之见,只需增兵和物质就可以了。”

  长孙无忌开口喊道。

  执失思力本是东突厥之人,东突厥灭亡之后,归降唐朝,因为薛延陀的崛起是创建在东突厥的废墟之上。

  所以归降之后的东突厥人,与薛延陀一直都是处于征战的状态。

  这也是李唐王朝想要见到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东突厥遗族是李唐扶持的一股势力,用来牵制周围新生势力。

  但是薛延陀势大,在征战之中,东突厥部一直处于弱势,只能龟缩于唐土之内。

  东突厥的大局失势,并不代表执失思力的失败,相反,在对战薛延陀的战争之中,执失思力曾多次重创薛延陀。

  执失思力与黑齿常之、契苾何力为初唐三大番将名将。

  “也只能如此了,传令各州道,调集府兵,支援北境。”

  何其讽刺,万国来朝的唐王朝,在此时,却要让一个番将来镇守国门。

  “陛下,另外东边的高句丽,也不得不防,臣担心,我朝屯兵北境,李承乾会趁虚而入,到时候,就是腹背受敌。”

  萧瑀再道,这也是极有可能的,换做是谁,都会这个时候选择发难。

  “臣以为,可以让藩属国出兵,骚扰薛延陀的内陆,分散薛延陀的兵力,待时机成熟,即可反攻,亦可以出资物质,让倭国、靺鞨屯兵于高句丽、百济边境,使得李承乾无心他顾,我朝即可专心对付薛延陀。”

  马周出列,进言道。

  此时的倭国还是大唐的藩属国,亦还没有叫日本,日本改名,是武则天当政时期,册封倭国改为日本。

  倭国其实是汉武帝时期,册封的,倭国亦是矮人国之意,在大唐社会开放之时,倭国接受到了中原文化的洗礼,知道了倭国之意,所以多次奏请唐王朝进行改名。

  “如此也好,只是国库吃紧,何以为赐呢?”

  虽说,日本、靺鞨是藩属国,但是想要让他们出兵,唐帝国还是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万国朝贡,其实吃亏的是唐王朝。

  使者进贡,多为土特产,不是贵重之物,数量也是不多,就是几件或几车。

  进贡最大的意义就是代表了该国家承认了唐帝国宗主国的地位。

  然而,唐王朝也是需要付出代价,那就是赏赐,所赏赐之物,都是以金银布匹为主,也就是用钱买到该国的一定管控权。

  相比于发动战争,这样的代价,对于唐帝国来说,又小了很多。

  不过所需的钱财,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国府在之前的政策之中,消耗了太多,加上李世民又想以此为由,让氏族门阀再次出钱出力。

  大殿之上,群臣眼观鼻,鼻观心。

  “不若,我唐王朝对之许诺,在平定战乱之后,再行赏赐如何?”

  尚书右丞刘洎见其他人为言,于是挺身出列。

  “番外小国,都是蛮夷之辈,不见利益,是不会任由调遣的。”

  褚遂良立即反驳道。

  刘洎与褚遂良素来不和,政见更是不同。

  “对,番外蛮夷都是未教化之人,未有诚信礼仪,此计尚不可。”

  李世民也摇了摇头,空手套白狼,那些藩属国又不是傻子。

  “不如,还是捐献吧。”长孙无忌能揣度圣意。

  “国难当头,唐民亦有职责,臣以为,应当征守兵税,既是每户缴纳服兵役的税钱,以做军饷。”

  崔挹道,羊毛长在羊身上,想要只让他们氏族门阀出钱,这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出,也会极为有限。

  “臣等附议,国难当头,应采取兵税!”

  立刻,便有大帮的大臣出列,赞同崔挹的提议。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战乱频繁,各种赋税也变多。

  兴盛年代,各种建筑繁荣,百姓亦要服众多劳役。

  事已成定局,想要拿出更多的钱粮,还是需要从百姓的身上压榨而来。

  兵税确定,压在唐民身上的大山又重了几分。

  两者相较之下,辽东半岛上的百姓,却是在今年迎来了历史上的丰收,虽不说上富裕,但亦足以撑过漫长的冬季,不至于像之前那般担惊受怕。

  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是足够的,以前只不过被上层垄断了大部分,他们享受著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补给,而底层得到的物质,也许只能堪堪过活。

  一旦遇上突发事件,就会家破人亡。

  啪啦!

  皇宫内,火花四溅,温暖宜人。李承乾舒适地躺在贵妃的玉腿上,脸上洋溢著满足的神情,尽情享受著这份柔软的触感。

  过去的几个月里,虽然高句丽境内并未出现重大动荡,但仍有一些小波折不断发生。不过,裴行俭、李震等得力将领们都能妥善应对这些问题。

  因此,李承乾开始放松心情,享受生活。他时常光顾高藏的后宫,而眼前这位女子正是高藏最宠爱有加的妃子,天生丽质,惹人怜爱。

  咔!

  随著一声轻微的响动,林志轻轻推开宫门,小心翼翼地迈步入内。

  “何事?”

  李承乾懒洋洋地睁开双眼,随即坐直身子,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如果没有重要事情,林志绝不会在此时贸然闯入。

  “殿下,远洋舰队已经归来。这是他们带回的物品,不知是否就是殿下之前提及的红薯和土豆。”

  林志恭敬地将一个精致的木盒呈递给李承乾。

  自从出征新罗开始,李承乾就倾尽全力,打造坚固的铁船,让军士远航至遥远的南美洲去探寻红薯和土豆。

  有了指南针和地图的辅助,也是花费了将近三年的时间,现在再次听到了这支船舰的消息。

  李承乾激动得难以自持,他迫不及待地接过盒子,迅速打开。只见盒子里静静地躺著两颗果实,一红一白,一大一小。

  这不正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红薯和土豆吗?

  “找到了!”

  李承乾欣喜若狂,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捧在手心里,完全不顾及手上的泥土。

  “赏赐,封爵!”

  他兴奋地喊道。

  对于其他士兵而言,这次航海之旅不过是一次轻松的冒险,甚至有人觉得他们是在捡功劳,毕竟他们并没有经历真正的战场厮杀。

  但只有李承乾深知,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红薯和土豆,实际上是改变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将改变世家格局的所在。

  “这土豆和红薯,他们带来多少。”

  李承乾逐渐平复心情后,关切地询问道。

  数量的多寡,也关乎至发展的快慢。

  “约莫有数千斤,船只都装满了。”

  林志回道。

  “好!好!这天寒地冻的,一定让他们做好保暖处理,开春之后,本宫亲自教导他们,如何进行嫁接播种。”

  土豆和红薯的种植都比较特殊,作为新兴的农作物,没有多少人能了解。

  几千斤的种子,在明年,肯定是还不能推广,还需经过一年的育种,才能分发给百姓种植。

  “殿下放心,土豆和红薯都已经放入地窖,有专人看管。”

  李承乾如此的重视,底下也没有人敢轻视。

  “如此就好!”

  李承乾一个劲的点头。

  “另外,百济海域之外,时常出现了倭国船只,对周遭百姓进行劫掠,有大举入侵的迹象。”

  随著唐帝国的号令下达,各大藩属国开始对李承乾所统领的区域展开了不同程度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