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108章

作者:无垠石

  对于辽东高层更换,底层军士并不知道,更没有旨意,只不过是李承干的擅自更换。

  所以在意识之中,李?还是陆军的行兵总管。

  “好大的胆子,李?总管领命镇守平壤道,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

  薛仁贵居高临下,好似不认识李?和李道宗两人一般。

  “大胆,陛下圣旨在此,还不下城跪领!”

  为首之人,取出了李世民的皇旨,举过头顶。

  “你这等叛逆之贼,当真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连旨意都敢假传,来人准备放箭!”

  各为其主,薛仁贵已经没有了选择。

  城头将士,张弓搭箭,瞄准了城下一干人等。

  完了!

  李?和李道宗一脸苦闷,他们可不认为,这些将士不敢下令。

  千里迢迢而来,就是为了送死。

  “我看谁敢,圣人旨意在此,尔等还不速速那些此贼将,打开城门,迎旨入城。”

  那为首之人,也是不惧,与薛仁贵争锋相对。

  只见其,右手挥下,城头之上,一阵骚乱,不少人士倒戈相向。

  自城内,更是突然杀出了数百军卒,涌向了城门口。

  一切都早有预谋。

  “众将士听令,薛仁贵谋夺军权,欲意谋反,随我杀出城去,接应李?总管入城,诛杀叛逆。”

  一员将领高举宝剑,大声呐喊著。

  此人,正是韬光养晦的裴炎,在其得到了李世民旨意和家族的意愿后,于辽城之中,作为内应。

  第一次的门阀起事,他没有参与,留于观望,此时,是十拿九稳。

  他才图穷匕见。

  而这近千余军士,同样还是氏族门阀的人,乃至是袁天罡麾下的不良人。

  门阀氏族乃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哪怕经过几次洗礼,在军中还是有十足的影响力。

  一次召集,便多有十分之一的人手响应。

  辽城之中,总人数,也不过才八千,镇守四门,和加之轮值休息的外。

  在这西城门之中,常守备的军士,也不过才是五百人,加上还有,早就安排进来的卧底,真正效忠的只不过三百人。

  裴炎领军杀至,一下子便占据了整个城头。

  “众将士,裴炎谋逆,随本将杀!”

  薛仁贵没有半点慌张,战枪挥舞,自冲向前,无人是其一合之将。

  城头之上,不断有军士被其挑落、刺死,出手狠辣无情。

  借此一战,薛仁贵要不断立威,之前,被其斩杀掉的门阀氏族子弟的头颅还是太少了,未能起到震慑作用,让这些人再次觉得可行。

  “破开城门!”

  裴炎望向城头,多了一抹忌惮之色,不可力敌,只能请李?入城,才能稳住局势。

  裴炎指挥一支人马,抵挡住了薛仁贵,而其余的人马,冲向了城门口。

  那守门的军士,很快被人群淹没。

  “啧!”

  辽城的城门被打开,裴炎快马出城,宝剑染血。

  “末将裴炎,见过英国公、见过江夏王!”

  裴炎于马上执礼。

  “城中叛乱未定,请英国公、江夏王主持大局!”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太快了,哪怕是经历过了无数大场面的两人,也是后知后觉。

  就这样的简单,就夺取了辽城的控制权了吗?

  太子殿下,也未免太好对付了一些吧!

  两人在一众军卒的护卫之下,踏进了辽城外城。

  “本将征东行兵总管李?,还不住手吗?”

  李?也是赶鸭子上架,既然李承乾守不住,那他也只能听从李二的旨意了,准备接手辽东军务。

  李?与李道宗每逢战阵,都会亲自领兵杀敌,以至于,军中很多的将士都认识他们两人。

  “真的是英国公李?和江夏王李道宗!”

  很快,很多的军卒都放下了手中武器,看了看李?和李道宗,又望了望还在冲阵的薛仁贵。

  原来自己才是叛乱啊!

  “薛礼,你莫要自误,你之本领,应当上阵杀敌,而非残杀同泽。”

  李?开口道,如此一员虎将,就这么快就成为了李承干的心腹,也让其不由心惊一番。

  “此非同泽,而是叛逆,本将为领军大将军,自然有平叛之责。”

  薛仁贵横枪站立,怒目视之。

  众人无不骇然。

  第一次,感受到了,当初高句丽兵卒的恐惧。

  这不是人,而是手握判笔的阎王,短短的时间之内,薛仁贵身下就已经积尸成山,倒下了数十人。

  “薛礼,到了现在,你还不知,叛乱之人是尔等吗?现在放下武器,本将保你不死,向陛下请求宽恕,以你这勇武,还会受到重任。”

  李?隐晦的暗示著,他也不想看到薛仁贵这样的人才,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薛将军,受太子殿下亲自授命,镇守辽城,何来叛逆之说。”

  内城的甬道之中,突然传来了一阵轻笑声。

  城楼之中,也在此时涌出了大量的甲士,手持尖弓利剑。

  “倒是英国公和江夏王,本是奉令镇守平壤,为何领兵出现在了这辽城之中,还说什么奉旨而来,依本将来看,叛乱的是你们吧?”

  裴行俭立于甲士身后。

  “末将高侃,奉命率领安市军士,前来平叛。”

  与此同时,城外,响了高侃的声音,马蹄声声阵阵。

  李?、李道宗摇头,果真是没有那么简单。

  裴炎脸色煞白,这就是一个陷阱。

  “放下你们的武器,一律从宽处置,只惩首叛。”

  裴行俭挥手下令,身后将士拱卫上前。

  “众将士听令,冲杀重围,护送江夏王和英国公出城!”

  裴炎不想坐以待毙,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住手,都放下武器!”

  李?突然暴喝道,如今拼杀,死的也只不过是自己人罢了。

  然则,对于这些人,李?的命令,却好像没有那般的中用了。

  此中的不良人,授命于天。

  而门阀子弟,也只会听命于裴炎。

第174章 罢黜儒家 百家争鸣

  “杀无赦!”

  裴行俭冷漠的声音响起,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从踏入崇文馆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被打上了太子党的烙印。

  氏族门阀的子弟数量众多,数以千万计。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了各自的政党利益,不惜相互残杀。

  面对同族的裴炎,裴行俭心中没有丝毫的怜悯之情。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在这一刻显得格外真实。

  薛仁贵在城头上发出一声怒吼,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冲向一众叛将。所过之处,鲜血四溅,惨叫连连。

  城门口处,高侃部迅速搭建起坚固的防线,拒马架在前,弓箭手立于后弯弓搭箭,将每一个出城的人员全部射杀。

  鲜血染红了城墙,但仍然有一些人马不顾一切地向外围突围。

  “拿弓来!”

  薛仁贵张开双臂,一把夺过身旁一名甲士手中的弓箭,然后纵身跃上城堡。

  站在高处,他俯瞰著下方混乱的战场,眼中闪过一丝冷酷的光芒。余下的军卒尽收眼底,他开始寻找目标。

  裴炎感到背后一阵寒意袭来,惊恐地四处张望。

  突然,他便看见薛仁贵的箭头正对著自己。恐惧瞬间涌上心头。

  这一刻,他浑身汗毛倒立,这不过才数十步的距离,薛仁贵可是一百五十步开外,一箭射落敌军主帅的存在。

  来不及多想,裴炎右腿一蹬,借势倒下,他反应虽然十分的迅速,但是薛仁贵射出的箭矢则是更快。

  一箭便将其射落马下。

  “降者不杀!”

  裴行俭和高侃的军卒,从两边围堵,将数百人围堵在了外城之中。

  城头之上,也被薛仁贵领军重新夺回了控制权,箭羽横列,只需一声令下,就能将这些作乱之军,全部射杀。

  但是,他们谁也不敢如此下令,因为人群之中,有李?和李道宗这两位大佬。

  生路无望,其余之人,为了生存,都选择了投降。

  “国公、江夏王受惊了!”

  裴行俭上前,微微躬身,向两人请罪。

  “这一切都是你的手笔吧,我可是听说,在此次的战役之上,我唐军可是新起了二位年轻的军神,一人是刘仁轨,而另外一人是裴行俭。”

  李?由衷赞道,今日的手笔,想必就是出自这位之手了。

  在平壤之时,由于几人的身份敏感,并没有见过面。

  “英国公缪赞了,国公和江夏王才是我辈之楷模,如若有幸听从教诲,乃是守约之福份。”

  裴行俭亦有自知之明,论战役经验,他拍马都还赶不上这两位。

  他毕竟只是后起之秀,他们之间,还有很宽的鸿沟要跨越。

  “你小子很不错,我们可教导不了你,本王可是听说,你师从李靖那老头子,本王在其帐下,也只有听命的份。”

  李道宗满满的怨气。

  这几个小子,玩的嗨,却把他和李?当猴耍。

  “不敢,守约只不过是在卫国公门前当了几日门童,外不敢说,得国公真传!”

  裴行俭谦虚道,哪怕他是天赋异禀,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之中,也不可能学了李靖一生的战斗打法与经验。

  “英国公、江夏王,末将已经命人在城主府中,略备薄酒,一路劳顿,就当解解乏。”

  裴行俭伸手示意。

  “哦,这么好吗?对待叛乱,也还酒水喝吗?”李道宗的怒气当然未消了。

  他是皇室中人,在这群小娃娃手中,却是个上蹿下跳的猴子。

  “事急从权,还请江夏王勿怪,这也是太子殿下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