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100章

作者:无垠石

  他的话语激发了唐军士气,他们齐声高呼:“战!”声音震耳欲聋,气势如虹。

  紧接著,薛仁贵又连续射出两箭,每一支都精准地命中目标。两名敌将相继落马,死状惨烈。

  这三箭不仅震慑了敌人,更让唐军的士气达到了顶点。

  夺人先势。

  “众将杀敌!”

  随著这声高呼,士兵们的士气再次达到巅峰。薛仁贵猛力一拍马腹,如同一支离弦的箭一般疾驰而出。

  两军瞬间便相撞在一起,短兵相接,激烈无比。唐军的装备精良,这一优势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迅速突破敌军防线,将敌军的军阵撕开一道口子。

  薛仁贵身先士卒,独自一人开辟道路,他身上的白衣早已被鲜血染红,但他仍奋勇向前。身后的士兵也紧紧跟随,毫不畏惧,很快就冲破了前军的阻拦。

  “擒拿敌首,创建首功!”

  薛仁贵的长枪指向中军大帐,唐军气势如虹,勇往直前,丝毫不顾及防守,即使身陷重围,也能杀出一条血路。

  “是那位白袍将领!”

  高延寿目光锐利如针,他回忆起驻跸山的那场战斗,也是这位白袍战将,单枪匹马冲入己阵,打乱己军阵型,如今也同样企图夺取军旗,斩杀帅将。

  在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如此勇猛之人,实在令人难以想像。

  借助著薛仁贵的威势,唐军将士也一个个变得斗志昂扬,紧跟其后,杀向了中军。

  没有任何的计谋,只有狭路相逢勇者胜。

  “国主,撤退吧,这唐军势不可挡!“

  看著拦截的军士不断被攻破,高惠真心生退意。

  “不可退,本国主倒是想看看,这唐军如何能冲破本王的重重围堵。”

  高延寿不能退,一退就会导致军形大乱。

  “后军压上,设置陷马坑,吃掉这支唐军。”

  高延寿发狠道,欲聚全军之力,歼灭薛仁贵。

  这白袍将领,给他的威胁感太大了。

  后军前进,前军后援,彻底的将薛仁贵所率领的三千军甲包围,重重围堵,薛仁贵纵使再如何勇猛,面对这样的局势,也是回天乏术。

第163章 白衣再次染血 化为高句丽的恶梦

  突然间,只见那高句丽人的战阵之中,竟飞腾出了数根粗如手臂的铁链,带著呼啸之声,横拦在了唐军的面前。

  薛仁贵面色一惊,急忙勒住马缰,而座下骏马也感受到了危险,高高跃起,跳过了铁链。

  然而,他身后冲锋而来的骑兵们却没有这么快的反应速度,一个个被铁链绊倒,马匹嘶鸣,士兵摔倒,人仰马翻,一片混乱。

  转眼间,他们已置身于敌人的包围之中,四面楚歌。

  “哎呀!不好了。”

  城头上的牛达进狠狠地一拳砸在城墙之上,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

  “太子殿下,薛将军已经深陷敌阵之中,现在下令收兵,或许凭借薛将军的勇猛,还有机会杀回城来。”

  牛达进转身,急切地对李承乾说道。

  “牛将军,难道你只看到了这些吗?”

  李承乾脸色如常,波然不惊。

  牛达进一愣,目光再次扫向整个战场。

  薛仁贵的几千人马,此刻的确深陷重围,被高延寿的七万大军紧紧包围,仿佛一只困兽,无法逃脱。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情况却完全不同——这意味著高延寿的七万大军被薛仁贵的区区几千人马牵制住了!

  前军的三万主力部队原本气势汹汹地扑向薛仁贵部,但他们的冲锋却如同撞上了一杆锋利无比的战矛,瞬间被薛仁贵的军队撕裂开来。

  高延寿也心中一惊,担心自己的中军会遭受同样的命运,于是急忙命令后军向前推进,以阻挡薛仁贵的进攻。

  而此时,前军的队形也在回援,与后军一同形成了对薛仁贵部的合围之势,将他彻底困住。

  “高延寿的军阵已经陷入混乱,整个阵形被彻底打乱,队形变得杂乱无章。如果我们此时出兵,必定能够打高句丽军一个措手不及!”

  牛达进兴奋地喊道,眼中闪烁著战斗的渴望。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他终于发现了这个绝佳的战机。

  “太子殿下,请下令吧!末将愿意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冲破高句丽军的防线,协助薛将军打破敌军的包围!”

  牛达进满怀激情地抱拳行礼。

  这一刻,他深深意识到自己之前的目光短浅,而太子殿下一直在默默谋划,制造著最佳的冲锋时机。

  “牛达进、林志听令,本宫领你们各带二千精甲,从左右翼袭杀,冲入中军,斩杀高延寿。”

  李承干果断的下令道。

  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此的局势,他也是未尝想到的。

  此前,让薛仁贵出战,只不过是想先挫高延寿的士气,斩杀对方几员大将罢了。

  现在看来,战果还要扩大。

  辽城的城门再次打开,马蹄声阵阵,犹如滚滚惊雷,震耳欲聋。

  只见两支唐军如闪电般从城内冲出,他们迅速分为左右两队,如同两条凶猛的巨龙,向著远处正在激烈交战的战圈疾驰而去。

  “国主不好了!唐军又派出了新的兵力!”一名惊慌失措的高句丽士兵大声喊道。

  很快,辽城的这一行动便被高延寿察觉了。他面色凝重地望著前方,心中涌起一股不安。

  “下令,让前军立即围堵来犯的唐军!”高延寿当机立断地下达命令,他的眼神坚定而果断,试图通过战术调整来应对唐军的进攻。

  随著战旗的挥舞,高句丽的前军开始行动起来。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之前的混战,许多高句丽军士已经迷失了方向,无法找到自己所属的部队。更为糟糕的是,有些军官能够及时传达军令并执行掉头指令,但也有一些军官反应迟缓,未能跟上节奏。

  于是,前军出现了混乱局面。前面的队伍在掉头,而后面的队伍仍在继续前进。刹那间,人群拥挤,相互践踏,混乱不堪。无数士兵被踩踏致死,惨叫声此起彼伏,场面惨不忍睹,更是让军令难以传达。

  高延寿傻眼了,自己将自己给玩死了。

  战场局势变幻莫测,牛达进和林志领率领著唐军抓住这个机会,冲入阵中,无情地屠杀著陷入混乱的高句丽士兵。

  这可是白白送上门的战功啊!谁会不想要呢?唐军战士们奋勇杀敌,毫不留情。远远望去,就像是两条血路,充满了杀戮与血腥。

  “兄弟们,敌人的主将就在眼前,跟随我一起斩杀敌将,立下首功吧!”薛仁贵手中沾满鲜血的长枪指向不远处的大旗,他的眼神坚定而决绝。

  失去了高句丽前军的阻挡,薛仁贵迅速整顿剩下的军队,再次发起冲锋。他手持长枪,腰间佩剑,左右挥舞,勇猛无比,势不可挡。每一次挥剑都能夺走一条生命,让敌人闻风丧胆。

  “给我国主杀了那个穿白袍的敌将,封侯赏百金。”

  高延寿惊恐地看著薛仁贵的凶猛攻势,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恐惧。如果任由他这样杀过来,自己恐怕真的会被斩首,失去统帅之位。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无数高句丽士兵为了高额赏赐,奋不顾身地冲向薛仁贵,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但最后的结果是真的死,一人之勇,终有时尽,薛仁贵面对高句丽军士如此不要命的攻势,身上也逐渐出现了伤口,前进的步伐也被抵挡住了。

  “薛将军,我来助你一臂之力。”

  牛达进的军士冲穿了敌将,来到了薛仁贵的面前,左右冲杀,两军汇合于一处。

  “薛将军,快撤吧,如今已经斩敌有万余,已是大胜,如果再厮杀下去,唯恐又会陷入敌围之中。”

  牛达进对著薛仁贵劝说道。

  高句丽军并没有发生溃败,混乱的只是前军,后军和中军在高延寿的指挥下,还是有条不紊的进行著冲杀防御。

  “牛将军,此处已经距离高延寿的中军大帐不远了,我们两军合一,可以一试。”

  薛仁贵还是不甘道,胜利就在眼前了。

  “好,薛将军有如此气魄,那我也只能舍命相陪了。”

  牛达进枪矛斜指,发出了冲锋将令。

第164章 本宫分你们土地 为何反我?

  战场上,双方军队纠缠在一起,互相厮杀,每向前推进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薛将军,我们不能再战下去了!“

  没过多久,牛达进大声喊道,他敏锐地察觉到,高句丽军队即将再次形成包围圈。

  唐军队投入战场的兵力不足七千人,而高延寿所率领的高句丽军队数量却是他们的十倍之多。

  兵法云,当敌人兵力是自己的十倍时,就应该采取包围战术。

  十则围之。

  虽然高句丽军队刚刚遭受了唐军队的猛烈冲击,但他们的人数仍然占据绝对优势。

  “撤军!“

  薛仁贵回头看了一眼,发现混乱的高句丽前锋部队已经稳定下来,并开始向唐军队合拢过来,于是无奈地下令撤退。

  “下令封锁唐军道路,绝不能让这支唐军队逃回城里。“

  高延寿骑著战马快速前行,他清楚地知道,这支唐军队就是辽城的主力,如果能够在城外将其彻底消灭,那么攻占辽城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如果让这批唐军队顺利退回城中,不仅会使攻城变得困难重重,还会严重打击全军的士气。

  薛仁贵一拍马鞍,身子飞上马上,稳稳的立在马鞍之上,他将手中战枪插在地上,迅速从背上解下宝弓,抽出一支箭矢搭在了弓弦之上,眯起眼睛瞄向了敌阵之中。

  随著一声破空声响起,高延寿突然间便跌落马下,生死不知。

  “敌首已死,尔等还不速降!”

  薛仁贵趁机高喝一声,他早就想射死这个高延寿了,但对方一直躲在大军身后,没有给他机会。但现在不同了,高延寿指挥军队追击,自己冒出头来了,给了他一个绝佳的机会。

  在射程范围内,薛仁贵可谓是百发百中,只要被他盯上就别想逃脱。

  高句丽众将士看到这一幕,无不大惊失色,他们的士气瞬间低落,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快扶,本王起来!”

  高延寿忍住剧痛,艰难地站了起来,他知道此刻必须要稳住军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幸好距离较远,加上高延寿身穿最好的内甲外铠,这一箭并没有要了他的命。

  “全军听令,围杀唐军。”

  高延寿翻身上马,艰难的举起手中长剑,大声呼喊著,企图稳住军心。

  然而就在这时,薛仁贵眼中闪过一丝杀机,再次张弓搭箭。

  “不好!”

  高延寿感受到一股寒意袭来,如芒在背,他毫不犹豫地打马狂奔,快速的隐入军阵当中去。

  战局再次转变,双方的军容均在撤离后退。

  高丽军部下的战将,也不都是酒囊饭袋之辈,哪怕是没有了主将的指挥,依然能稳步后撤,不至于发生溃败。

  没有太过于突然乃至是差距的话,双方的对攻还是很难一决胜负的。

  唐军占据绝强的装备优势,而高句丽军则又占据了绝对的人数优势,最终谁也未能奈何的了谁。

  双方互有忌惮,点到为止。

  随著双方的撤兵,战场上的喊杀声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

  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将整个战场染成一片血色。

  在这片血色的背景下,唐军开始打扫战场,清理战友们的尸体,收集散落的武器和装备。

  这场战斗以唐军取胜而落下了帷幕。

  在另一边,高句丽军队也在进行类似的工作,他们也默默地收拾著自己的同伴尸体。

  当太阳完全落下山时,整个战场陷入了黑暗。

  只有点点星光和篝火照亮了这片,白天充满杀戮的土地之上。

  辽城之中,一众战俘被拦在了城墙的一角,唐军将士全副武装,峥嵘的枪矛直指向前。

  使得高句丽的战俘心惊胆战,无不瑟瑟发抖,缩在角落之中。

  李承乾自城头而来,望向这一群高句丽的战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