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158章

作者:虚空圣堂

  “记住,这个公司不允许招聘任何外国人。”

  “所有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身份调查。”

  李奇维必须考虑所有的最坏情况。

  胡喜忠严肃地点点头,他知道其中利害。

  既然是董事长如此慎重要求的,那必须严格执行。

  这时,李奇维又问道,“目前集团的资金周转有问题吗?”

  从回国到现在,他已经陆续从盛景然的先锋投资集团那里,抽血了25万英镑,折合白银165万两,用于国内的事业。

  其中光是黄埔理工大学的建设和人员保障,就花费了5万英镑。

  其余的20万英镑,被他全部投入到山河实业集团了。

  但这还远远不够,于是李庭照见状,直接将家族部分资产脱手变现,支持儿子的雄伟计划。

  现在的李庭照也看不上自家的茶叶、香料、瓷器等生意了。

  对此,李奇维非常感激,对方虽然是他的父亲,但那些财产是家族共有的,由此可见父亲支持自己的决心。

  李奇维知道现在是最关键的阶段。

  山河实业集团的本质决定了,它暂时无法盈利。

  不过只要熬过这个困难时期,到时候以山河实业集团的体量,必然是超级巨无霸,疯狂赚钱。

  而且他暂时也不想再吸先锋投资集团的血了。

  作为投资公司,如果账上没有庞大的资金,根本无法与国外的巨头竞争。

  盛景然也和自己提过这个问题。

  胡喜忠当然也知道资金对于公司的重要性,“董事长,你放心,集团的财务计划是我一直关注的。”

  “目前不会出现资金断裂的风险。”

  “而且,我有信心,在五年之内,让公司实现盈利。”

  李奇维大叫一声“好”,充满信心的下属,才是领导喜欢的下属。

  “不过你也不用紧张,只要按部就班做下去,总会成功的。”

  “我现在有一件小事,需要你的帮忙。”

  “你从泰山实业公司内,支取一点镭矿石,然后找人打造出这样一个东西。”

  “务必在一个月之内完成。”

  “记住,让他们一定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处理放射性物质。”

  这个时代,还没人知道放射性的危害,但李奇维是做了充足的防护措施。

  他公司内的员工都是宝贝,可不能受到丁点伤害。

  说着,李奇维拿出一个简易图纸,上面清楚地写着制作过程。

  胡喜忠一边答应,一边接过图纸。

  他打开后一看,发现东西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球而已。

  球的直径约10厘米,材料为玻璃。

  不过奇怪的是,图纸要求在玻璃烧制过程中,添加大量的镭矿石。

  对此,胡喜忠虽然感觉不理解,但也没有多问。

  作为山河集团的二把手,他太明白什么时候该问,什么时候不该问了。

  李奇维看着老道的胡喜忠也很无奈。

  随着他身份不断地提高,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在悄然改变。

  就连何育杰等人,也不像在英国时面对自己那样放松了,反而有了一丝拘谨。

  这是必然的,是上位者的必经之路。

  到以后,他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微表情,都会引起无数人的猜测。

  因为他本身代表的资源太丰富了,可以轻易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有人很享受这种感觉,而李奇维兴致缺缺。

  所以他还是主动对胡喜忠笑道:“这是我准备送给慈禧的大礼,祝她遗臭万年啊。”

  胡喜忠:

  果然不问才是对的。

第188章 确定返英计划;物理诺奖,你上你也行?

  时间进入10月份后,李奇维由于被革职,反倒无官一身轻了。

  广东大学的事基本由于式枚全权负责。

  他自己就常驻黄埔理工,白天上课,晚上研究科学之城的详细规划。

  每到周六周末放假,他就会乘船沿着珠江而上,回到城内自己的家里,辛勤劳作播种。

  周六是王路遥,周日是香岚。

  穿越而来,李奇维很担心自己的体质被改变,他怕无法生孩子,那样他会很遗憾。

  而且接下来,他就要再度去往欧洲,想办法谋划土地。

  如果不出意外,李奇维已决定在1908年末或者1909年初,离开国内,前往英国。

  正好他能带完第一届的黄埔理工本科生,给学校积累丰厚的经验。

  这次,他不想让王路遥和香岚陪自己折腾,还不如等他稳定后,全部搬到科学之城去。

  于是,他想让二女尽快怀孕,正好在国内带孩子,不会孤单。

  他可是要打造科学世家的男人,孩子必须越多越好。

  而且在国内,有庞大的家族资源,孩子的生活条件和安全性都比在国外强太多了。

  李奇维今年24岁,王路遥23岁,香岚21岁。

  这个时代,23岁已经是大龄女性了,普通人家的女孩,通常十七八岁就结婚生子了。

  所以李母经常催李奇维,让他不要老是只忙事业,家族延续才是根本大计。

  对此李奇维非常赞同,让李母很是开心。

  卧室内,今晚李奇维陪的是王路遥,二人正在说着夫妻体己话。

  李奇维向王路遥坦白,自己四年后就会离开国内,然后打造科学之城。

  他把自己的所有计划毫无保留,全部告诉了王路遥。

  “路遥,我不想让你受任何一点苦。”

  “这一次再去欧洲,我要打下一片万世之基业,留给我们的孩子。”

  “希望你能理解我和支持我。”

  王路遥没有表现出想象中的惊讶,她只是轻轻地抚摸李奇维的脸颊,然后说道:“相公,那你一定很辛苦吧。”

  “我不要什么基业,我只要伱平安就好。”

  “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永远支持你。”

  李奇维听到这些话,只觉得这辈子都值了。

  “我对不起你和香岚,要你们等我。”

  “你放心,短则5年,长则10年,无论成功与否,我都会和你们永远在一起。”

  王路遥笑道:“那我要赶快怀孕,生个孩子,将来可以带着孩子去看你。”

  李奇维逗她:“生一个怎么够,我要你给我生一窝。”

  李奇维知道小魔女内心肯定有失落感,但不愿意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来。

  于是,他要用最炽烈的爱意去弥补对方。

  三十分钟后。

  “相公,你的这种方法真的有用嘛?”

  “都已经三分钟了,我好累哦。”

  此刻,王路遥正双手分别拉着两边大腿处,下面还垫着枕头。

  自从结婚后,王路遥就称呼李奇维相公了,不再叫奇维哥哥,这是从少女到少妇的转变。

  “放心吧,这是我在剑桥大学生理课上学到的技巧。”

  “再坚持两分钟就好了。”

  李奇维开始忽悠,网课也是课吧,前世各国大学的课程风格,他都有所研究。

  王路遥羞红了脸,“呸,西方人果然不害臊,这种事竟然也能公开研究。”

  李奇维嘿嘿一笑,“好了,时间到了,我们开始下一组运动吧。”

  王路遥招架不住,最后沉沉睡去。

  ——

  1904年10月中旬,《科学周刊》以最快的速度,率先报道了1904年的诺贝尔奖获奖情况。

  得益于李奇维的教育改革,现在国内各大学的理工科师生们,都把诺奖当成了风向标。

  物理诺奖,化学诺奖,生理学或医学诺奖,代表了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

  同时,他们也代表了未来这些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

  今年的物理诺奖获得者也是李奇维的熟人,约翰·斯特拉特,也就是瑞利勋爵。

  他的获奖理由是:对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密度的测量,并因测量氮气而发现氩气。

  黄埔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的学生们看到报道后,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认为这个成果也太简单了。

  测量气体的密度而已,不就是质量除以体积嘛,好像我上我也行。

  课堂上,有学生对此提出了质疑。

  李奇维很欣慰,他很乐意看到小伙子们敢于质疑权威,但是也要正确认识前辈的实力。

  于是,他耐心地解释道:“瑞利勋爵,是我导师的导师,算起来,跟咱们黄埔理工也算一脉的。”

  “评价一位物理学家的成就,一定要代入他当时所处的物理环境。”

  “气体密度测量,只是瑞利勋爵众多成果中的一个而已。”

  “早在1815年,英国化学家普劳特发表了一篇论文。”

  “他认为各种气体的密度精确地是氢气密度的整数倍。”

  “由此推断出氢原子可能是各种元素的元粒子,即任何元素都由不同数量的氢原子构成。”

  “这就是普劳特关于元素的氢母质假说。”

  “现在我们当然知道这种假说是错误的,但是在当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们找不到证伪的有力证据。”

  “1882年,瑞利勋爵为了证实普劳特假说,他花了十年时间,精确地测量了氢气和氧气的密度。”

  “因为当时的科学仪器非常简陋,而这种实验又需要很高的精度,所以瑞利勋爵才花了那么长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氢和氧的原子量之比不是1:16,而是1:15.882。”

  “这有力地证明了普劳特假说是错误的。”

  说到这里,教室内的学生们顿时无比佩服瑞利勋爵的毅力。

  为了一个问题,竟然持续做了十年的实验。

  如果没有对物理学的真心热爱,任何人都不可能坚持那么久。

  这一刻他们才发现自己与顶级物理学家的差距,在座的人自忖很难坚持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