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李奇维将学生们的表情尽收眼底,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当然,这还没完。”
“瑞利勋爵在之后又精确测量了氮气的密度。”
“他使用了两种方法获取氮气。”
“第一种是从液态空气中分馏出氮气,第二种是从亚硝酸铵中分离出氮气。”
“瑞利勋爵非常细心,他发现通过两种方式得到的氮气的密度,竟然有极微小的差异。”
“液态空气中的氮气密度是1.2572,而亚硝酸铵中的氮气密度是1.2505。”
“如果是年轻的物理学者或学生,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实验误差造成的。”
“但是经验丰富的瑞利勋爵,对自己的实验非常自信。”
“他坚定地认为,这个结果一定有尚未查清的原因在起作用。”
“化学方法得到的氮气肯定纯净物,所以空气中的氮气一定混杂了别的物质。”
“为此,他提出一种假说,认为在大气中的氮还有一种同素异形体。”
这时,有几个学生摸不着头脑,不清楚同素异形体是什么意思。
李奇维见状,直接点将,“颜任光,你还选修了化学课,你来告诉大家,同素异形体是什么意思。”
颜任光没想到李奇维会点自己,同学羡慕的目光让他无比自豪,当即决定,明天再选修一门生命科学课。
“同素异形体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它们的元素是相同的,但是物质的性质不同。”
“比如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但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李奇维笑着点点头,“不错,非常正确。”
“我建议大家都可以学学颜任光同学,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选修几门其他专业的课程。”
“这对于开拓你们的思维非常有帮助。”
“好,我接着说。”
“瑞利勋爵认为氮还有一种同素异形体,他仿照臭氧O3,把它命名为N3。”
“后来英国化学家拉姆齐看到了瑞利勋爵的论文,他非常感兴趣。”
“于是两位科学家便一起合作,经过严密的实验后,终于在1894年确定了N3并不是氮的同素异形体。”
“它是一种特殊的从未被发现过的单原子气体,它的性质非常不活泼,在大气中的含量只有0.93%。”
“瑞利勋爵和拉姆齐便把它取名为【氩】,希腊文是不活泼的意思。”
“第一个惰性气体就这样被发现了。”
“后来,在瑞利勋爵的协助下,拉姆齐又发现了几种新的惰性气体。”
“现在,你们还认为瑞利勋爵的成就是普普通通的吗?”
教室内顿时爆发出激烈的讨论声。
原来一个简简单单的实验背后,竟然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此时,他们才理解物理学家的伟大。
前后花了十几年,才终于搞清楚一个问题。
物理学果然博大精深啊。
同时,学生们都被李校长那博闻强识、学贯古今的才华所折服。
这懂的也太多了。
李奇维笑而不语,他才不会告诉这些菜鸟,这都是他千度来的。
“这些故事,都是瑞利勋爵亲口和我说的。”
“真实情况,其实比这还要困难数十倍。”
“物理学研究,除了天赋,还要努力、机遇、合作、细心、平台等等。”
“而平台是最关键的,它能提升你们的眼界。”
“所以,你们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条件,一定要好好努力学习。”
“将来我会选拔优秀者,送去剑桥大学进修,让你们见识世界顶级物理学家是如何做研究的。”
李奇维教育一番后,还不忘画了大饼。
把这些学生们刺激的嗷嗷直叫,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观念。
李耀邦:经商?经个屁的商!
张贻惠:做官?做个屁的官!
颜任光:明天再加一门数学选修课!
第189章 大清帝师李奇维,敬献寿礼,镭光宝珠一颗
1904年11月16日,对于广大普通人而言,依然是艰难的一天。
而整个1904年,依然是艰难的一年,天灾人祸不断。
战争、自然灾害、饥饿、疾病、官府压迫、洋人欺辱.
战争方面,樱俄在北方正打的如火如荼,让无数当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英国入侵西方,企图对国内不轨。
自然灾害方面,地震、洪水、干旱在国内肆虐,百姓苦不堪言。
至于饥饿、疾病等更是发生在国内的任何一处。
一个无权无势的家庭,只要遇到其中一件事,就足以家破人亡。
这就是满清统治下,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透露出一种死气沉沉的绝望感。
若不是李奇维大刀阔斧搞教育改革,勉强给这个国家带来一丝向上的活力。
恐怕更会让无数有志之士仰天长叹。
这样的满清,这样的鞑子,该亡!
掌权者们当然能看到,也知道百姓的苦难,但是他们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因为今天,整个清朝只有一件大事,而所有人都在为这件大事忙碌。
那就是当朝太后老佛爷的七十大寿。
清廷上下举行了极为隆重的“万寿庆典”。
紫禁城内一片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这和城外的凄惨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
满清灭亡的征兆已经越来越明显,现在只不过是最后的回光返照而已。
慈禧的寿礼并不在紫禁城内举办,而是选择在京师西郊的颐和园,那里环境更好,深受慈禧喜爱。
明明国内已经到了千疮百孔的末年,但是喜好奢靡之风的慈禧,依然铺张浪费地举办大寿盛宴。
整个颐和园被装饰的宛如人间仙境,完全看不出几年前被八国联军破坏的残败景象。
虚荣的慈禧假惺惺下旨,不允许百官给她送贺礼。
然而,没有人敢真正不送。
因为老佛爷也许不记得谁送过礼,但一定记得谁没送过礼。
若是被记恨在心,这辈子的仕途也就到头了。
而送礼最重要的环节,当然就是唱礼,也就是小太监高声介绍每一件礼物的名字。
既凸显出大臣的恭敬之心,又展现出慈禧妖临天下的尊贵感。
颐和园,乐寿堂。
这里是慈禧在园内的居住之地。
此刻,乐寿堂内站满了文武百官,甚至都挤到房间外面去了,乌压压接近200多人。
好大喜功的慈禧甚至还请了外国使者,彰显皇家威严。
这一刻,慈禧浑然忘了,前几年还被打的如丧家之犬一般。
现在她的心里只有一件事,自己的寿礼必须风风光光。
送礼前有一个特殊环节,那就是新科进士中的状元、探花、榜眼要一起为太后祝寿。
今年的殿试时间稍晚,就是为了迎合慈禧的七十大寿,所谓喜上加喜。
状元是朱汝珍,探花是刘春霖,榜眼是张启后。
新科状元朱汝珍入内后,慈禧询问他的姓名和籍贯。
朱汝珍跪下回答道:“学生名叫朱汝珍,广东人士。”
谁知,慈禧听完后立刻面露怒色,李莲英一看心想坏事了,连忙让朱汝珍出去。
不一会儿,在外面一脸懵逼的朱汝珍更加一脸懵逼了。
因为太后下旨:刘春霖博学多才,堪为大用,作为新科钦点状元。
朱汝珍觉得老天在和他开玩笑,自己就回了一句话,状元就没了?
他哪里知道,当年慈禧在八国联军入侵后,仓皇逃跑,将光绪的珍妃投入井中淹死。
她听到状元名字中带“珍”字后,就本能地厌恶。
而且慈禧晚年最痛恨的就是广东人。
因为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都是广东人,现在又可以再加上一个李奇维了。
种种原因,让慈禧直接将朱汝珍贬为第二,后者欲哭无泪。
李莲英作为慈禧的心腹,对于她的深浅与喜怒了熟于心,连忙给旁边的小太监使眼色。
于是,小太监立刻高声道:“吉时已到,百官献礼!”
在场的官员们纷纷精神一震,今天的重头戏来了。
敬献贺礼!
送礼的人也是按照从高到低的等级排序。
先是王公贵族,接着是部堂高官,各种礼物让人眼花缭乱。
等到在京的官员全部献完后,就轮到京外官员的了。
他们不能赶来现场参加寿宴,只能单纯把礼物送过来。
小太监每唱一次,李莲英就会给慈禧介绍礼物的独特之处。
两江总督刘坤一送了一架围屏,这架围屏由上好的玻璃镶嵌紫檀木边而成。
要知道,现在的玻璃可是稀罕物。
虽然清朝在乾隆年间就可以制造玻璃了,但大多浑浊不堪,只能当个容器,毫无欣赏价值。
真正玲珑剔透的玻璃,是这个时代的高端产品,十分珍贵。
更别说是这么大一块,再加上周围的各色珠宝装饰,价值难以估量。
慈禧非常高兴,下旨赏赐刘坤一。
接着是直隶总督袁世凯的礼物。
袁世凯非常实在,也没有故意弄巧,他就准备了各种裘皮大衣、金银珠宝,装了满满一大车给慈禧送来了。
慈禧罕见地露出了笑容,故意说道:“这个袁世凯也太张扬了。”
李莲英哪能不懂慈禧的意思,笑着附和道:“袁大人位高权重,老佛爷又待他不薄,他可不得铆足劲孝敬您老人家。”
慈禧笑容不止,她提拔和喜欢袁世凯,就是看重对方心思单纯,对自己忠心耿耿。
之前要不是袁世凯告密,她还被戊戌变法的那帮人蒙在鼓里。
唱礼还在继续,很快,一件礼物引起了乐寿堂内所有人的诧异。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