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137章

作者:虚空圣堂

  1816年,英国再次派出阿美士德率使团访问清朝,此时清朝的皇帝是嘉庆。

  结果双方又一次没有谈拢,嘉庆和他老爹一样,要求必须跪拜。

  咋滴,你跪我爹,不跪我,是不是看不起我。

  这一次更惨,阿美士德就是不从,最后连嘉庆的面都没有见到。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英国因为工业革命,国力暴涨后,立马不远万里,暴揍清朝一顿。

  揍完不满意,因为清朝开放的口岸太少了,于是又揍几顿,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如今的英国公使,见到光绪和慈禧,再也不用下跪了,而对方也没什么意见。

  而且为了表示蔑视,英国在清国的最高外交人员就是公使,而不是大使。

  因为英国觉得清朝体量虽然大,但本质是小国,不配和自己同级,于是只派公使。

  清朝在英国却派出的是大使。

  大使、公使、参赞.

  外交人员的等级,代表的也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当李奇维拿出他英国爵士的证明后,小太监傻眼了,不敢强迫李奇维跪了。

  万一再弄出个什么外交事故,他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严格的国籍制度啥的。

  李奇维一个清国人,却拿了英国的爵士,到底怎么算,谁也说不清楚。

  这一下,场面尴尬住了。

  最后还是光绪主动开口,化解了问题。

  “好了,李爱卿留学海外,深受英王器重,见帝不跪,也在情理之中。”

  “不必对他苛求太多。”

  小太监回复个嗻,然后悻悻地退到一旁。

  他是慈禧的人,就是来监视光绪的,可不在乎光绪生不生气。

  光绪甚至还贴心地让李奇维坐下回话,这在小太监看来就是天恩了。

  他内心诽谤李奇维走了狗屎运了。

  李奇维面色平静,始终不苟言笑,“谢陛下。”

  插曲过后,光绪立刻进入主题,问道:“爱卿在英国留学,可知为何西方列强能如此强大?”

  李奇维想了一会,说道:“这些问题,想必陛下的老师们早都解释的很清楚了。”

  “我说点我个人不一样的看法。”

  光绪立刻打起精神,做仔细听状。

  因为他平时能接收到的信息,都是被美化和加工过的,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而李奇维可是真正在西方待过的,自然有不同的感受。

  “德国首相俾斯麦曾说过:国家想要强盛,就必须重视教育。”

  “而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在德国,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如果一个孩童不去上学,他的父母甚至会被罚款。”

  “这在国内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再说大学教育,西方各国政府无不全力打造一所高端大学。”

  “以此吸引全世界的人才。”

  “英国有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德国有柏林大学、哥廷根大学;法国有巴黎大学;美国有哈佛大学等等。”

  “我所在的剑桥大学,其地位之高,恐怕国内无人能够想象。”

  “就连英国政府也无权管辖剑桥大学,不管是学生的招收规则,还是教授的聘请,全部是大学自己做主。”

  “政府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给大学提供行政上的方便。”

  “这一点,和我们华夏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很像。”

  “在教育领域,更是要如此。”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解放人的想象力,不受到任何束缚,这样才能做出原创的研究。”

  “陛下也不用担心,学生们都没有束缚了,还会效忠大清吗?”

  “因为这里的想象力,指的是格物的想象力,而不是研究四书五经的想象力。”

  “西方的大科学们学富五车,也从未见哪个人专门反对自己国家的。”

  “反观我大清,唯一拿得出手的恐怕就是京师大学堂了。”

  “但恕我直言,它和剑桥大学比起来,就是稚童和成人的区别。”

  李奇维一通分析,直接将光绪干懵逼了。

  他从来没有听过这方面的内容,也没有人讲给他听。

  清朝又有几个人在剑桥大学读过书呢。

  所以,光绪想象不到,大学还能这样办,竟然连政府都管不了。

  同时,光绪的眼中出现一种火热的情绪。

  “所以这就是李爱卿伱回国办教育的原因吗?”

  “你还是心系我大清国的是不是。”

  李奇维说起谎话面不改色,信手拈来,“回陛下,微臣赤子之心,天地可鉴。”

  “我大清积弱已久,问题太多,想要强盛起来,有千头万绪的工作要做。”

  “但这些工作的核心就是教育。”

  “只有教育才能强国,只有教育才能可持续发展。”

  “就算大清能一直从国外买长枪大炮,但万一某一天人家不卖了呢?”

  “所以我们要自己造,而造这些高科技产品,就需要大量的人才。”

  “这些人才都是通过兴办教育培养出来的。”

  “这就是微臣一直建议要多建大学的原因,而且还要侧重理工科的培养。”

  得益于李奇维的奏折,光绪现在能大概了解这些专业词语的意思。

  “爱卿真是我大清的忠臣啊!”光绪由衷地发出感叹,被忽悠的团团转。

第168章 李爱卿,当朕的帝师吧!

  真实历史上,光绪也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

  他支持变法,并付诸行动,任用西学人才等等。

  但是,他遇到了一个宫斗bug,慈禧。

  年幼即位的他,在先天上就被慈禧压制住,导致后来满盘皆输。

  满清后期做的那些蠢事,基本都是慈禧一手导致的。

  这个老妖婆心狠手辣,贪图享受,对于权力有近乎病态的掌控欲。

  关键她还狂妄自大,不肯睁眼看世界,做着天朝上国的春秋大梦。

  而光绪不一样,他知道只有变法才能图强,大清才能免遭列强的欺辱。

  但是,一个没有权力的皇帝,还能叫皇帝吗?

  自从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就正式被排挤出权力核心,成为一个傀儡和吉祥物。

  他只是慈禧用来堵住西方列强抗议的工具而已。

  但是普通人受辱尚且不甘,更何况是帝王受辱。

  古有勾践卧薪尝胆,今日他光绪也未尝不能瀛台翻盘。

  如果没有李奇维这个变数,光绪确实没什么办法。

  清朝所有的官员都不敢接近他,更不敢为他办事。

  这种情况下,任凭你有再大的抱负也是徒劳。

  权力不是身份给的。

  不是说你是皇帝,下面的人就得听你的。

  权力是一张网,网的中间是皇帝。

  皇帝如果想影响到网的外边,就得通过一个个节点去传递。

  大节点就是大官,小节点就是小官。

  伱能控制的节点越多,你的权力才越大。

  如果六部的尚书侍郎全都唯皇帝马首是瞻,再困难的事情也能办成。

  至于怎么样才能让节点被自己控制,这就是帝王之术了。

  说白了,也就是驭人之术。

  皇帝也好,大臣也罢,都是人,是人就有弱点,就能被情绪左右。

  那些神秘感、高大上的表象,都是用来迷惑底层百姓的。

  因为统治者们害怕老百姓发现,原来尼玛皇帝也就那样,我学习几天,我保证干的比他还好。

  到时候,谁还会尊敬皇帝呢。

  权力无形无质,只存在于人心之中。

  你心有顾虑,就必然被权力控制;你若无欲无求,则任何权力都对你无用。

  而此刻,已经变成光杆皇帝的光绪,终于找到了他的第一个节点,那就是李奇维。

  虽然李奇维只是一个小节点,但是这个节点极为坚固,任何朝廷的力量都无法摧毁它。

  而光绪自认为能控制住李奇维,因为对方心有所求。

  李奇维想要办教育,自己就给他大义名分,以皇帝的名义直接封官。

  甚至,可以考虑更进一步。

  “李爱卿,你刚刚说西方诸国的强大,皆因为教育。”

  “那只要大清也开始办新式教育,是不是就能迅速强大起来,乃至超越列强。”

  李奇维说道:“陛下,教育乃百年大计,非一朝一夕就能开花结果。”

  “西方列强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底蕴,绝非弯道超车就可以追赶的上。”

  “陛下要有长远的眼光。”

  “以我大清万世之基业,陛下你早晚能看见崛起的那天。”

  “到时候,华夏遍地是大学,大学生多的都用不完了。”

  “陛下莫急莫急。”

  李奇维开启忽悠模式,给光绪吃一个定心丸。

  同时,他也是说给慈禧以及清朝那些掌权者听的。

  因为今天的谈话内容,肯定会一字不漏地报告到慈禧那里。

  “可是朕心急啊。”

  “西方列强三年小变样,十年大变样。”

  “也许再过十几年,英法等国会出现更先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