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他们的大炮能射的更远,战舰能载更多的人员和弹药。”
“到时候,我们的大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不能立马变成战斗力,只会差的越来越远。”
李奇维听完光绪的肺腑之言,有点动容了。
作为封建皇帝,光绪无疑是合格的,他想的都是如何提高大清的国力。
但是时代的局限性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让他注定会成为一个悲情皇帝。
就算没有慈禧,光绪也会因为新政改革,导致清朝灭亡。
这是历史的发展规律在决定,和个人能力没有关系。
所以,李奇维虽然同情光绪,但绝不会帮他为大清续命。
“陛下无须忧虑,微臣在英国留学数载,对于他们的发展了熟于心。”
“英国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为基础,代替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
“虽然威力更大,科技更强,但并没有本质的突破。”
“长枪还是长枪,大炮还是大炮,以我大清汉阳铁厂之制造产品,完全能够和其一较高下。”
“科技突破带来的实力提升,需要以数十年为单位。”
“微臣在物理一道,颇有研究,自然清楚目前西方已经进入科学发展的瓶颈期。”
“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巨大的突破。”
“而这,正是我大清迎头赶上的好机会。”
“趁着现在没有代差,只要我们用人力去弥补,很快就能追上列强的脚步。”
“不求超越对方,能够自保就行。”
听完李奇维的解释,光绪忽然神色激动。
“李爱卿,你所言都是真的吗?”
李奇维坚定道:“陛下,微臣没有半句假话。”
难怪光绪激动,虽然他经常听到百官说,西方列强乃是外强中干,比不上我大清地大物博。
但是从来没有谁能拿出证据,像李奇维这样,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证明大清还有机会。
整个大清也找不出一个比李奇维更懂西学的人了。
这样一个忠爱大清,不惜回国兴办教育的子民,他的话一定都是肺腑之言。
光绪觉得每个毛孔都通透无比,那是一种思想逻辑闭环的快感。
终于有人能为他,抽丝剥茧,如掌上观文一般,讲解西方国家的各种情况。
而不是听那些狗屁不懂的大臣在胡扯。
光绪心想着,今天的讨论一定也会打动太后吧,希望她再也不要阻挠改革了。
这时,光绪忽然双眼放光,看李奇维就和看稀世珍宝一样,他一咬牙,下了决定。
“李爱卿,当朕的帝师吧!”
“专门教授我西学知识,让我能更多地了解西方国家。”
“啊?”这下轮到李奇维震惊了。
光绪求贤若渴已经到如此地步了吗?
这才聊多久,就要让自己当他的老师了。
帝师啊,多么崇高的称呼。
要是李奇维突然黑化,说不定能成为大清张居正,为清朝再续一百年的寿命。
不过他要是真敢那样的话,估计离死也不远了。
真以为革命党的枪是吃素的啊。
不过,如果真的能够成为帝师的话,那他以后再回到欧洲就不一样了。
他直接可以凭借这个身份,成为欧洲诸国国王的座上宾。
既然光绪已经主动降低姿态了,李奇维也不便托大。
他立刻站起身,做诚惶诚恐状,“微臣何德何能,竟能得陛下如此信任。”
“然微臣才疏学浅,万万不敢接受,请陛下三思。”
光绪忽然苦笑道:“爱卿是不是看不上朕这个帝师啊。”
“也对,古往今来,还有像我这样的皇帝吗?”
此刻,光绪真情流露,哪怕有小太监在一旁监视,他也不在乎了。
“世人都羡慕皇帝,认为皇帝是九五至尊,口含天宪,一言而定万人生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但是,谁又懂得做皇帝的痛苦呢?”
“李奇维,有时候我都羡慕你,年纪轻轻,想去哪就去哪。”
“而且还能把西方的知识学习的那么出色,连人家的最高奖项都颁给你。”
“恐怕在那些西方的大学者眼中,你比朕还重要一百倍吧。”
光绪看来是真的受到刺激了,直接呼唤李奇维的本名了,而不是爱卿。
李奇维语塞,这样的光绪,让他升不起半分嬉笑之言。
“但朕心有不甘。”
“朕自认为不弱于任何人。”
“也许在物理科学一道,朕不如李爱卿你。”
“但是在治国领域,朕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追求。”
“朕也想做出一番成就。”
“可是,这个世界发展的太快了,更是出现了科学这种改天换地的力量。”
“中古时代的那些思维方法已经被淘汰了。”
“作为帝王,朕也要跟着学习。”
“那些欧洲国家的王储,从小不也得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吗?”
“就算不需要精通,那也至少得了解。”
“因为科学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基础,是任何国家和个人,都避免不了要接触的。”
“谁拒绝,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可是,大清真的没有人比你更懂科学,更懂格物了。”
“李爱卿,朕需要你的帮助。”
“你愿意帮助朕吗?”
“你愿意做朕的帝师吗?”
堂堂大清帝国的皇帝,竟然礼贤下士到如此程度。
就连小太监都震惊地睁大眼睛,仿佛是第一次看见皇帝这样。
当一个帝王使出真情必杀技后,恐怕没有哪个大臣能够保持淡定。
纵然心如铁石,也会被融化。
光绪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李奇维也不再假意推辞了。
他倒是很希望做光绪的老师,这样对自己接下来的计划都非常有利。
而且自己能收获巨大的名望。
到时候黄埔理工大学的校长,是当今皇帝的老师。
那得吸引多少人才加入啊,李奇维想入非非。
“陛下,微臣哪怕粉身碎骨,也要为陛下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臣愿意做陛下的帝师。”李奇维语气坚定,面容刚毅。
光绪听到李奇维答应了,脸上瞬间露出了笑容。
他走下御座,亲自扶起李奇维微躬的身体,笑道:“朕得爱卿,如刘备得诸葛亮矣。”
至此,大清帝师李奇维,正式上线,将主导清朝的教育改革。
第169章 拜帝师,任管学副大臣,兼校长,新政教育改革加速
李奇维从紫禁城出来后,便去吏部挂了号,正式成为大清的官员。
办理手续时,他倒是没有遇到什么不开眼的人上前挑衅。
当官的都是人精,没有利益冲突,谁也不会主动找事,给自己树敌。
万一惹到不该惹的人,只能回家种地去了。
李奇维这个管学副大臣,名义上统管全国所有学校。
但是目前由于各省都处于新式教育改革的初期,情况混乱,难以集中管理。
所以,在他的建议下,他的职务得到调整。
管学大臣张百熙主管京师大学(已改名)的改革事宜,而管学副大臣李奇维则主管广东大学的改革事宜。
按照李奇维的提议,广东大学将是一所完全借鉴西方的新式大学,必须要一个有经验的人担任校长,人选不言而喻。
所以,李奇维刚刚来到京师,马上又要返回广东了。
他将以帝师的身份,以管学副大臣的职位,兼任广东大学校长。
北有京师大学,南有广东大学。
这两所大学将会是清朝大学教育改革的领头羊,发挥出模范作用。
而李奇维本人,则成为了当前清朝教育领域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1903年6月1日,清政府下令加快新政的改革力度。
其中在教育领域,几乎全盘按照李奇维的纲要实施。
但是取消科举和成立学部等事,兹事体大,影响国体,故还在商议之中。
当然这只是官方的通告,真实情况是大佬们的利益划分还没有达成一致。
毕竟这一次改革,可能会陆续成立陆军部、商部、学部等好几个中枢机构。
尚书侍郎等主官由谁来当,不是几天就能确定的。
这里面涉及到无数的利益、人情、权谋、布局等等。
然而这一切都和李奇维无关了。
当他帝师的身份公布后,顿时在朝廷及民间引起轩然大波。
百官们顿时就傻眼了。
尼玛,什么情况,这小子刚回国,只见了皇上一面,就成帝师了?
虽然是教授西学的老师,在清朝的传统体系里地位较低,但那也是实打实的帝师啊。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得到这种崇高的身份。
京师南苑,武卫右军军营。
袁世凯看着手中的《京报》,上面的消息让他感觉不可思议。
怪不得李奇维不愿意当自己的顾问,原来是被皇上看重了。
他的心中感叹,幸好李奇维一心钻研教育,要是有了其他心思,自己可能就要睡不着了。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