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293章

作者:天海山

  而且就约瑟夫的记忆,利奥波德二世这人是比较有原则的,也有不错的大局观,应该不愿搅入英法冲突的大漩涡中。

  然而,约瑟夫也知道,利奥波德二世是个短命的皇帝,好像明年年初就会撒手人寰。

  继位的弗朗茨二世却是个保守、喜欢脑子一热,又能力平庸的皇帝。

  

  他是否会被英国蛊惑,这就谁也无法保证了。

  如果奥地利届时真要站在法国的对立面,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算是坏事。

  首先就是法国可以无所顾虑地拿下奥地利在意大利的利益了。

  要知道,目前富饶的意大利北部基本都是奥地利的势力范围。还有半岛中南部的托斯卡纳,大公直接就是哈布斯堡家的人。

  目前,碍于法奥的联姻关系,法国实在不好意思对意大利下手。

  而一旦双方交恶,仅凭奥地利陆军的能力,根本挡不住法国深入意大利。

  极限情况下,约瑟夫甚至可以照抄历史进程,跟撒丁做交易,用帮助他们统一意大利为条件,舍弃意大利中、南部,和撒丁一起将奥地利彻底赶出亚平宁半岛。

  之后,不论是法国从意大利方向进攻奥地利,还是支持撒丁骚扰奥地利后方,都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普鲁士和荷兰,基本都是英国内定的盟国,约瑟夫也不考虑在他们身上下功夫。

  当然,历史上拿破仑直接攻灭荷兰的模式也绝不可取。

  你都深入到德意志西北部了,必然会激起德意志诸国的恐惧,从而坚定地接受普鲁士的号令反法。

  如果荷兰真的太跳的话,倒是可以用少量精锐部队快速突袭阿姆斯特丹,在荷兰投降之后就立刻撤离。

  而荷兰的那几艘战舰必须毁掉,或者作为战利品带回法国。

  【注1】:这里统计的英国总军费支出里,包含大量对盟国的军事援助,但海军军费则全部是英国自己花掉的,后期甚至达到了一年5亿法郎。

第564章 至高路易奖

  对于北欧的两个国家——瑞典和丹麦,如今都是半死不活的架势,而且距离欧陆核心较远,基本上不用太过在意。

  倒是德意志的那些小邦国,一定要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独立性。

  这些小国虽然基本上都会跟着奥地利或普鲁士走,但各自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只要有合适的利益引诱,他们也都有投入法国怀抱的可能——至少是暗戳戳地投法。

  历史上,拿皇将这些小邦国一概扫灭的做法绝对是巨大的错误。更加“迷之操作”的是,拿皇还耗费精力将德意志地区的小国凑在一起,搞了个莱茵邦联!

  这简直是送了德意志诸国一张“统一德意志帝国限时体验卡”……

  原先大量的地方封建领主被归入这个体系,教会势力趋于统一,甚至还要执行相同的法律。

  后来德国统一的时候,很多行政、司法体系都不用自己费心去搞,直接照抄莱茵联邦就行。

  而对于德意志地区的民众来说,只会认为拿皇是侵略者,自己失去了自由、平等。于是开始凝聚起来反抗法国,并在此过程中催生了德意志民族主义。

  约瑟夫拿过地图看了看,剩下最重要的国家应该就是奥斯曼了。

  说实话,法国和奥斯曼的贸易量还是非常可观的,不过交好奥斯曼必然就会同时得罪俄国和奥地利——后两者可都在盯着奥斯曼广饶的领土。

  而且因为北非的事情,奥斯曼如今对法国也没好脸色,但也不敢太过强硬。尤其是如今北非港口都被法国所控制,奥斯曼想要维持地中海贸易,就离不开法国。

  所以,对奥斯曼还是可以加强贸易联系的。

  一旦战争开始,外海被英国所封锁的局面下,地中海贸易就是法国的经济生命线。奥斯曼虽然弱,但依旧是个很有钱的国家,市场潜力巨大,开发好的话能为法国提供大量贸易收入。

  至于如何在政治和经济之间找平衡,这就要好好规划一下了……

  约瑟夫正思索间,就听到埃芒轻敲房门道:“殿下,按照日程安排,您下午两点要参加‘大学者宫’的启用仪式。”

  约瑟夫抬眼看向时钟,还有40分钟,于是只得放下笔,起身示意埃芒将自己的外套取来。

  “大学者宫”是他的人才引进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是的,法兰西人才引进计划在筹划了一年之后,终于正式上线了。而“大学者宫”的启用就是标志。

  除了大学者宫之外,人才引进计划的其他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

  法兰西科学院的改组;“至高路易奖”正式颁奖;《自然科学杂志》创刊。

  眼下欧陆虽然已开始阴云密布,但约瑟夫也很清楚,不论任何时候,人才都是最珍贵的资源。

  即使是战争时期,很可能某个天才的灵光一闪,就会带来足以扭转战局的新发明。

  所以他即使再忙,关于人才引进的事情也一定要抽时间关注。

  待约瑟夫出了门,就见首席大臣布里安、贸易大臣巴伊、法兰西科学院院长让·巴蒂斯特·勒罗伊等人已等在大厅里,准备随他一同前往大学者宫。

  很快,几辆马车便离开了杜伊勒里宫,朝圣日耳曼区驶去。

  马车上,勒罗伊这位平时难得见到王太子殿下的院长显得有些紧张,在裤腿上擦一擦手心的汗,取出一份文件双手递给约瑟夫:“殿下,这是委员会最终评定的‘至高路易奖’获得者名单……”

  所谓的“至高路易奖”就是约瑟夫对标后世的诺贝尔奖所设立的奖项。

  为了扩大奖项的影响力,至高路易奖委员会仅在欧洲各国宣传,就花费了近40万法郎。之前足有半年时间,各国的报纸上都是关于奖项的消息。

  至于这个委员会,一共有5名常委,25名评委。这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委员来自于国外,以彰显公平与公正性。

  当然,评委们的薪水是法国科学院发的,办公地点就在巴黎。约瑟夫真要想搞点儿暗箱操作其实也并不困难,但至少目前来说是没这个需求的。

  约瑟夫将名单展开,就见上面写着:

  物理学奖:亨利·卡文迪许(英国)。获奖成就——测定出万有引力常量。

  化学奖:安托万洛朗拉瓦锡(法国)。获奖成就——阐明了燃烧的本质。

  数学奖:约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法国)。获奖成就——创建一阶偏微分方程理论。

  生物医学奖:约翰·亨特(英国)。获奖成就——为完善病理解剖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文学奖: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黑森)。获奖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

  约瑟夫微微点头,评选结果非常公平,没什么可说的。只不过他将历史上诺贝尔奖的遗憾——没有数学奖——进行了弥补,对应地取消了和平奖。

  在18世纪末,你跟人谈世界和平?别逗了,根本没人在意这个。

  对和平的渴望那都是拿皇和欧洲诸国厮杀几十年,焦土遍地之后才开始出现的,直到一战结束,世界和平才为所有人所认可。

  勒罗伊院长看着王太子,小心道:“殿下,实际上,委员会始终认为您才是应该获得化学奖和生物医学奖的人……您提出的‘新型化学反应方程式’对化学研究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您所研究出来的‘王太子的祝福’,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从法国贵族到俄国农奴,都为您所救治过,”

  他摊了一下手:“但您却坚持要放弃奖项。”

  约瑟夫略有些尴尬地点头:“我作为王室成员,又比较年轻,如果在首届就获得奖项,很容易令国外学者质疑至高路易奖的公平性。”

  实际上,他一直觉得自己搞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抄后世那些大牛的,用于发展国家无可厚非,但用来刷奖就显得有点儿不地道了。

  而且也确实如他所说,第一届至高路易奖,让外国人多拿几项,能让人民感觉委员会是公平的。

  其实就如生物医学奖,拉马克绝对有资格评上,不过最后为了宣传效果,还是给了约翰·亨特。只能苦一苦拉马克先生,让他等到下一届了。

第565章 全新的法国科学界

  “您真是为法兰西做出了太多牺牲!”

  勒罗伊院长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他自认如果换了自己获奖,那是肯定不愿轻易放弃的。而王太子殿下只是出于至高路易奖的风评,就拱手让于他人。

  他感慨道:“实际上,我和几位评审员都认为,即使是文学奖也应该颁给您。我拜读过您的《女士请住手》,那精彩的情节令我感觉吃饭都尝不到味道了。”

  虽然这几篇小说都署的“枪手”的名字,但时间久了人们也都知道实际上是王太子殿下的作品。

  约瑟夫顿觉更加尴尬了,这可是赤果果地抄袭天海山大佬的作品,实在汗颜啊……

  他忙改变话题道:“咳,勒罗伊院长,法兰西科学院的改组进度如何了?”

  “哦,还算顺利,殿下。”勒罗伊忙道,“目前,新的数学部、几何学部、力学部、天文学部、光学部、农业学部以及化学部已经开始运作。

  “比较新的学部,诸如热力学部、外科医学部等还在筹建。

  “而您要求的地质学部、电学部等几个学部由于缺乏足够的学者,所以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他说的这些在后世之人看来可能平平无奇,但在眼下,却是科研管理领域巨大的进步。

  要知道,在此之前,不论是法兰西科学院,还是伦敦皇家学会,都只有两个学部——数学部和物理学部。

  更多的细分领域根本没有划分出来,这就导致了很多阻碍科研的情况。例如经费划分,同为物理学部,你理论体系都没出现的电学怎么可能跟力学的大佬们争经费?就更别说什么地质学了,传统物理学大牛们都不会正眼看你。

  至于管理方面也是一样,例如拉瓦锡就是物理部的第二部长,但他哪儿懂什么物理,搞得全都是化学领域的研究,怎么领导物理学部?

  还有不少物理学的新秀来向他提交论文,他看不懂倒是小事,有时候耽误了极有潜力新星可就亏大了。

  所以约瑟夫便让勒罗伊、拉格朗日、孔多塞、拉普拉斯几人按照后世常见的学科划分方式,对科学院进行了改组。

  这样以后在科研方面就会更加高效,经费划拨也能更加合理。

  与此同时,细分的学部也能吸引更多人才前来法国。

  例如,一个潜心搞地质学的大牛,在其他地方只能屈身于一堆理论物理学大佬的手下,几乎看不到出头之日。

  而来到法兰西科学院,或许就能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直接出任地质学部部长!

  直接乌鸦变凤凰。

  至少和你一个学部的人都是搞相关研究的,不会整天拿鼻孔对着你。

  勒罗伊院长继续道:“至于各学部配套的国家实验室,目前已经完工了大半。不出意外的话,今年8月之前就能全部建成。”

  关于约瑟夫让科学院搞得这些国家实验室,也算是这个时代的创举了。

  眼下,科学研究还是件非常“壕”的事情,不是腰缠万贯的巨富还真玩不转。

  就说这个实验室,大学里只能提供最基础的设备,想要做高精尖的研究,就得自己掏腰包,雇人买设备建私人实验室。动辄花费数万法郎。

  例如,拉瓦锡的私人实验室,前后投入十几万法郎,仅烧杯就有上万个。

  这种情况下,能搞出研究成果不一定收得回成本,搞不出成绩来铁定亏死。

  所以这个时代的学者都是纯为理想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个个值得钦佩。

  但这也令很多天赋极高的贫穷学者望天兴叹,无法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而约瑟夫这次给法兰西科学院拨款120万法郎,按照最高标准新建了数座大型国家实验室,任何学者都可以申请使用,不收取任何费用。

  这样不但能方便法国的学者进行研究,还可以吸引大量国外没什么钱的人才来申请实验室。

  实验没做完之前你得住在法国吧,研究资料肯定也得堆在这边,搬来搬去的多麻烦,基本上整个科研过程就都在法国搞了。等在法国住几年,他们可能也就不想离开了。

  甚至大家使用统一标准的实验设备,还能促进实验科学的快速进步。

  约瑟夫和勒罗伊正说着,马车已缓缓停下。车外传来嘈杂的交谈声,显然这里已聚集了很多人。

  埃芒打开了车门,躬身侍立一旁。

  约瑟夫便看到眼前是一大片用红色砖墙环绕的别墅群,围墙外的巨石上雕刻着“大学者宫”几个单词。

  实际上,所谓的“大学者宫”就是为引进人才准备的高档住宅小区。起初约瑟夫是准备给它起名为“人才之家”,但布里安认为这名字不够响亮,建议改为了“大学者宫”。

  

  所以这里其实并没有宫殿,但建筑质量和格调绝对都是极上乘的,而且并不对外出售,只有人才引进计划所认可的人才,才能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在这里租住。

  保证你的左邻右舍都是一流学者。

  等到你累计学术贡献,达到一定的学术评级之后,这豪华别墅就直接送你了。当然,不能私自出售。

  作为人才引进计划的主要负责人,米拉波早已等在了大学者宫前面的喷泉广场上,见王太子殿下到了,立刻示意乐队奏乐。

  周围的人群随即朝着约瑟夫这边躬身行礼。

  这种学术界的事情,通常不会吸引太多人围观,但在人才引进计划的大力宣传之下,今天足足来了上千人。

  这其中不乏看到大学者宫那气派的别墅,暗自下定决心以后要成为一名学者,有一天住进这里的小孩子。

  约瑟夫照例做了一番演讲,而后对在场的记者说了说法国对于人才的重视,接着就是旁观第一批入住大学者宫的学者喜提新居了。

  下午6点左右,整个仪式结束,约瑟夫便上车准备返回杜伊勒里宫。

  身后米拉波快步小跑过来,向他恭敬行礼,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约瑟夫示意他上车,问道:“您是有什么事情吗?”

  米拉波有些踟躇道:“殿下,我想请求您延缓大学者宫的后续工程,哦,还有,最好能推迟工业发展基金的分红。”

第566章 你处心积虑的或许只是我见腻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