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老舅!……”
“二哥!……”
“姐夫!……”
“……”
刘之野点头的姿态犹如小鸡啄米一般,频频地跟这帮子亲戚打着招呼。
他的脸上洋溢着热情的微笑,眼神中透露出亲切与友好,让人感受到他的真诚与热情。
他不断地向每一位亲戚问候着,声音洪亮而亲切,让人感到温暖而愉悦。
甘家的热情让也他感到非常感动,他们用亲切的笑容和热情的话语欢迎刘之野夫妻的到来,让他感到无比的温暖和亲切。
跟亲戚们寒暄完,他打开车门取下来带的“回门礼”,用红色的木制礼盒装着,突显喜庆。
四个盒子里装有有两条中华烟,一箱五星茅台酒,四斤茉莉花茶,四斤大白兔奶糖,橘子水果罐头,奶粉,两根大葱,两袋粉条。
这样的回门礼,在这个年月里,无疑属于尤为厚重的礼节。
刘之野,这位让人眼前一亮的人物,是第一次见过他的人,都会纷纷赞不绝口。
“小凝真是找了一位好对象啊。”身边的朋友纷纷如此说道。他的形象,高大威猛,气宇轩昂,让人一见难忘。
“是啊,人长的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听说,他这么年轻,就是副处级干部了?”
此外,他的工作能力也备受赞誉。现在已经是副处级干部的他,已经在工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他的才华和努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未来更是前途无量。
每次听到这样的评价,甘凝都会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毕竟,能够找到一个如此优秀的人作为伴侣,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啊!
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
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
午宴后,刘之野与这些亲朋好友再热闹了一会儿,便独自回家,他在半道找个地方等着,甘凝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到了此时,一场富有戏剧色彩的婚礼才告结束。
第96章 保卫处招新
第96章 保卫处招新
1959年,10月5日。
由于两口子工作都十分繁忙,他们选择了一个相对简短的婚假,只请了三天。他们忙碌但幸福的生活从此拉开了序幕。
一上班,刘之野便开始了他的忙碌。尽管身兼数职,他仍然尽职尽责,一丝不苟。
今年,红星厂保卫处的招新工作交到了能力超强的刘之野手中,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
冶金部的任命即将下达,蒋处长的工作重心也逐渐向厂委偏移,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厂务工作中。
保卫处里大大小小的事物,现在基本上都由刘之野一人承担,他肩负着保卫红星厂安全的重要使命。
按照蒋处长的说法,“能者多劳”,这句话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他不仅在招新工作中表现出色,还在其他保卫工作上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和责任心。
“噔噔噔”
“请进!”他太忙,头都没抬,继续看着人员名单。小周敲了敲门,走了进来。
“刘处!您找我?”小周问道,看着忙碌的刘之野。
“嗯!卫国,坐下来慢慢说。”刘之野抬起头,微笑着回应道。
“好的,处长。”小周坐下来,环顾四周,看到刘之野依然忙碌着。
“报名参加保卫处选拔的人员到齐了吗?”刘之野严肃地问道。
“是的处长,报名工作已经结束。按照您的指示,绝大部分是退伍军人,少部分是民兵预备役出身。”小周回答道,接着补充道,“他们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他们的实力和忠诚度都非常高。”
“非常好。”刘之野点了点头,深邃的眼神中流露出坚定的信念,继续道,“我们的保卫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需要人员的素质更高,宁缺勿滥。”
“是的,按照训练计划,所有成员都将进入训练营,进行三个月的严格培训。对于培训中未能达到标准的人,我们将会坚决地予以淘汰,以确保整个团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小周回答道,言语中透露出他对工作的严谨和负责。
他进一步详细解释了培训计划的过程,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
刘之野听到这里,满意地点了点头。如今他已升至副处,已不再适合在一线亲力亲为,他需要朝着抓总管理、提升领导力的方向迈进。
这对他来说,不仅是一次职务的调整,更是一次自我挑战和提升的机会。
他期待的,是那些底下的同志们,能够肩负起这份重任,展现出他们的能力和潜力,为团队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成为他所期待的那支有担当、有战斗力的团队。
“很好,刘之泰,你也报名了,你们都认识,但我希望你在对待他的问题上,不要只考虑人情世故,更要严格要求他,明白吗?”刘之野的语气十分严肃,充满了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刘处!这究竟是何缘故,我们兄弟之间难道不应该互相照顾吗?怎么还能故意给他增加难度呢?”周卫国有些惊讶地说道,表达出他对此事的困惑和不理解。
刘之野深情的望着远方,缓缓地说道:“卫国,这是我的兄弟,我了解他,我相信他的能力。即使刻意地给他增加压力,他也能够坚韧地扛过去。”
“我也不希望他轻轻松松地成为保卫者,这样别人会误解我特别照顾他,才让他通过选拔的,这对他的未来发展不利。”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兄弟的关爱和期望,也流露出对公正公平的执着追求。
周卫国深深地吸了口气,似乎明白了刘之野的良苦用心。他点点头,说道:“我明白了,刘处。我会尽全力以赴,选拔出最优秀的保卫人员。”
他站起身来,微笑着说道:“刘处!那您忙着,我先去厂人事处送人员资料。”
刘之野点点头,目送着周卫国离开办公室。他心中充满了期待,期待着这些保卫人员成长起来,他也能轻松起来,好继续苟起来。
下班后,刘之野驱车来到交道口派出所接甘凝。
甘凝诚恳地说道:“之野,以后伱就别开车来接我了。这样影响不好,我这么年轻,每天车接车送的,跟过去的资本家大小姐似的,确实不合适。”
刘之野听了,有些脸红,没想到被自家媳妇给教育了。他点点头,说道:“好!不接了,我媳妇觉悟就是高。这样以后没什么要紧事儿,我就不开了。咱们就骑车上下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节省能源。”
甘凝听了,笑了笑,摆摆手说道:“我不是那个意思,你开车是工作需要。我是说,这毕竟是公家的车。我们都是普通人,没必要搞特殊化。”听到甘凝的解释,刘之野恍然大悟,心中也感到了一丝温暖。他明白甘凝是在关心他,担心他因此受影响。
两口子回到家后,首先回到了东厢房。
两口子回到家后,首先回到了东厢房。他们虽然结了婚,但并没有打算自己开火做饭,而是选择和父母一起吃。
家里的所有花销,从刘之野回来那会儿起,其实都是由他负责的。
甘凝对此也表示大力支持,认为他们两口子不差这一点儿。她一个月也拿20级的工资72块,这样他们两口子一个月就有300多,妥妥的高收入家庭。
刘之野是一位细心体贴的人,他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开销,这使甘凝倍感欣慰。
甘凝认为他做得非常对,他是一个负责任、孝顺的人。古人曾说:“百事孝为先”,这句话真的非常准确。一个孝顺的人,他的品德一定不会差。
刘之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他不仅对家庭负责,而且深知孝顺的重要性,并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品德。
他们俩人共同分担着家庭的收入,这份稳定的收入,也足够让他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只要一家六口和睦相处,少些算计比什么都强。
刘竟斋也曾经有心拒绝过很多次,但他又有些抹不开面儿,觉得这么年轻就要儿子养活一大家子,显得不太自在。
所以他跟邓茹商量着,尽量地在生活上照顾着他们小两口,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的工作。
甘凝是个极其孝顺的女人,看到婆婆辛苦了一整天,她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急匆匆地进屋去帮助婆婆做晚饭。她总是把婆婆的安危放在首位,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看着甘凝那忙碌的身影,邓茹心疼得不得了。她拉着甘凝的手,轻轻地说道:“小凝,你别沾手儿了,妈都做得差不多了。你这一整天也累坏了,快到一旁歇歇脚儿。”
尽管知道甘凝不会听从自己的话,但邓茹还是想尽自己所能地让甘凝放松一下。
甘凝笑了笑,轻轻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累。她知道婆婆一直都很疼爱自己,自己能够为婆婆做点什么也是应该的。
于是,她继续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着晚饭。她的孝心和体贴让周围的人都为之感动。
……
——————
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刘之野逐渐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他需要更加全面地管理保卫处的工作,同时也要关注厂务工作的进展。
而蒋处长也给了他更多的指导和支持,让他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之野和蒋处长一起,共同推动红星厂保卫处的发展和进步。
红星厂新进的保卫人员也在小周的带领下,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严格地保卫业务训练。
他们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也为红星厂的安全和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他的带领下,保卫处逐渐成为了一支有担当、有战斗力的团队,为红星厂的安全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穿越到现在,也有一年了。
刘之野在逐渐地适应这个时代,他的身份、家庭,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真正融入了这个时代。他不再是一个局外人,而是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部分。
他用心去感受这个时代的变化,用行动去体验这个时代的节奏,他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第97章 缺粮与海产品
第97章 缺粮与海产品
1959年初春,北河、东山、苏江、微安等15个省发生春荒,其中北河、东山等5省严重缺粮。
无农不稳,城市依靠农村供应粮食。
到年底,京城、津港、上嗨、宁辽等大城市和工业区粮食库存薄弱,粮食供应岌岌可危。
1960年1月1日。
元旦这天,又是一年过去了。
今天过元旦,厂里因为过节早早地放了工。刘之野安排好值班人员的保卫工作后,难得地早早回家。
他有时候也会纳闷:同样是穿越者,为什么别人能够活得潇潇洒洒,而他却总是忙忙碌碌,一刻不得闲。
刘之野开车先来到二十二中,接她妹妹刘之若。
那辆车确实不错,他瞅了眼手表,还有几分钟就可以放学了。
于是他从口袋里拿出一盒牡丹,抽出一支美滋滋地点上。
这烟真的很棒,是前两天刘之野单独去了趟津港,那里的一个大客户送他的。
说起去津港的经历,真是被逼无奈。
这一年来,他的收获越来越少。原本丰富的山里野兽和山货资源,再也无法满足他的需求。
野兽和山货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红星厂加大采购力度,再加上饥荒地蔓延,整个MTG区附近的野生动物们几乎被人们打光,剩下的都逃亡到了大山深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之野明显感觉到物资的匮乏,他开始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他可能无法对物资的需求。
他深知,要想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必须寻找新的资源。于是,他想到了搞取海产品这一办法。
他开车140多公里,来到了地处蓟运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三河入海口的北塘渔港。
这里在1956年,就有渔业劳动力4638人,年捕捞水产品15505吨。1958年后,机动渔船逐步取代木帆船。捕捞网具有较大改革,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
北塘海鲜”究其鲜,主要是产的鲜、做的鲜。北塘海域属于泥质浅滩,水质肥沃,其海产、河产品洁净无沙,肉质肥厚,食来甜嫩清爽,味道鲜美。
这里的海鲜真便宜,大河蟹团脐最贵的4毛一斤,大长脐的2毛一斤,对虾1毛钱1对,皮皮虾几乎没有人买,鲫鱼每斤三毛钱,大白米虾一斤3毛2,咸大、小黄鱼、鳓鱼平均收购价(小黄鱼为代销价)每百市斤为23.08元。
淡水产品,主要淡水鱼青、草、鲤、鲢、川、白、鳊、鲫、桂、黑这10种每百市斤29.5元。
可惜啊,私人不允许买卖。
他只能在这诺大的海港码头上,转悠来转悠去。他只问价,也不买的怪异行为,很快引起了一位中年汉子的注意。
这人身材矮小,身材却粗壮有力,浑身历经风浪磨炼出黝黑粗糙的皮肤。他的双手结满了茧,是无数次与海浪抗争的痕迹。眼神坚定而深邃,蕴藏着勇气与智慧。
这名中年汉子,小心地跟在刘之野身后,悄然跟了上来。
此刻,刘之野也察觉到了这位渔民的存在。他不动声色地引领着这位中年汉子来到一处僻静的渔船旁,确保无人察觉。
“朋友,出来吧。说说看,为什么跟踪我?”刘之野低声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不容忽视的坚定。
中年汉子没有隐藏自己的意图,他坦然现身,解释道:“同志,您不要误会,我并没有恶意跟踪您。”
“我在港里看见您,一直在转悠,您是有事吧?”他低声细语,仿佛怕被人发现似的。
“是不是需要货?”中年汉子接着说道,声音低沉而有力。
听到这里,刘之野心中了然,看来这中年汉子是来谈生意的。他沉吟片刻,说道:“货源必须充足,价格要公道,你拿出诚意来。”
中年汉子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刘之野的说法,接着两人便开始商谈起具体的交易事宜。
经过交谈,刘之野认识了这位叫郝顺的朋友。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