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第94章 完婚入洞房
南锣鼓巷的巷口,闫解放激动地跳着脚儿,目光四处张望。
突然,他的眼前一亮,几辆披着红绸的吉普车映入眼帘。他兴奋地跑回了95号院的大门,边跑边喊:“喜事回来了,回来了!大家快准备……”
当娶亲的队伍临近院门时,许大茂和一些年轻人们点燃了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嘣”“嘣”的爆炸声和几名雇佣的吹鼓手的锣鼓声和奏乐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禁想起了传统的婚礼习俗,感受到了浓浓的喜庆氛围。南锣鼓巷的居民们也纷纷走出家门,围观这场喜庆的婚礼,共同分享这份喜悦
“奥!看新娘子喽!”
“快看新郎官儿,今天真精神啊。”
“走喽,吃喜糖喽!”
一帮子小泥猴子们最为兴奋,成群结队嗯,往婚车前凑。
早先下车的老弟刘铁林,手里提溜着一大包水果糖,抓起一把把,就朝围观的人群撒去。
引起大人孩子们的,一阵儿一阵儿的哄抢,这场面别提有多热闹了。
刘之野激动地下了车,他打开车门,双臂稍微一用力,便将甘凝这位身穿大红喜服的娇艳动人的女子抱下了车。
他与甘凝相视而笑,眼神中充满了爱意和喜悦。这一刻,他们的爱情在人群中绽放,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他怀抱着甘凝,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在几位威猛无比的“金刚护法”的严密保护下,他奋力地在人群中穿梭,坚定地向着婚房走去。
周围的喧闹声仿佛被屏蔽,只有他和甘凝的存在,如同两颗璀璨的星星,在人群中熠熠生辉。
当新娘到喜房后,由娶亲太太—大伯母给新娘擦胭脂抹粉,加以修饰。
这道礼仪俗称为“开脸”,表示新娘从此由少女变成少妇了。
随后,在娶亲太太—大伯母的主持下,新郎新娘,给天地爷上香,叩三个头,叫做“拜天地”。
拜罢,再拜爷爷父母,邓茹激动的不能自已,连连说好。刘竟斋也是勉励俩人几句。
然后夫妻对拜,行新婚之礼。
到此为止,迎亲仪式算是结束了。
迎亲结束后,首先要进行的是“坐帐”。新郎刘之野、新妇甘凝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新郎刘之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甘凝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也表示男女已同床。
大伯母说几句吉祥话后,便把帐子一拉,谓之“撤帐”。接着,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喝时以红头绳将两个酒杯系在一起,大伯母将一杯递与刘之野,送亲太太是甘凝的大嫂,她将另一杯递给甘凝,各饮半杯,再予互换,意思是“千里姻缘一线牵”。
然后,新婚夫妇同吃“子孙饺子”、“长寿面”。吃面时,闫埠贵安排的闫解旷隔窗大声问道:“生不生?”新郎刘之野回答说:“生!”表示生育后代。
围观的众人,顿时兴奋地嗷嗷叫。
到这里,街坊邻居可以进屋,去看新娘子了。她们进屋后便被,甘凝今天的美貌,彻底惊呆了。
身着新娘装的她,显得如此妩媚动人。那件红色的礼服像是定制的,将她的身形完美地勾勒出来。身边的人无不赞叹她的美丽,她却只是淡淡地微笑着,心中的喜悦早已超越了外表的灿烂。
…………
屋内热闹非凡,气氛热烈,屋外也不遑多让,同样充满了喧嚣。几个年轻的面孔在其中忙碌着,他们在东跨院、外院、前院、中院,摆放着一排排的桌椅板凳。
这些八仙桌、椅子、凳子,以及各式各样的锅碗瓢盆,都是从大院里各家各户家里借来的。
这种借用的方式,不仅展示了大院的生活态度,更体现了他们团结互助的精神。红白喜事,都是大家共同承担,共同面对,这种大院生活的方式,让人倍感温馨和亲切。
大门走廊口,一张桌子摆放得整整齐齐,闫埠贵在其中忙碌着。他挎着一个黑色公文包,神态自若,正在登记着彩礼。
每记一笔,便唱一句。
“魏家随礼,两块。”
“华家随礼,两块。”
“柱子随礼,五块”
“许大茂随礼,两块”
“易忠海随礼,一快”
“贾家随礼,五毛”
“刘海中随礼,一块”
“……”
过了一会儿,来的客人越来越多。
“您好!大爷。我是来参加刘之野同志婚礼的。”魏虎笑着点头道。
闫埠贵用手一扶眼镜,看着他身穿一身警服,于是眼睛一亮。
“您是,派出所的同志吧!”
“哎!对!我是魏虎,这是我的礼金。”说着递上一张大黑十。
“同事魏虎,随礼10块”
随后,红星厂、交道口街道办、派出所以及区局的同事朋友们纷纷络绎不绝地前来,场面十分热闹。
闫埠贵看到王主任夫妻的到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老闫,这是我们两口子的一点心意,你不用客气,我们自己进去。”王主任笑着说道,将手中的礼金递给了闫埠贵。
他们边说边笑,走进了屋里。与此同时,张志杰和徐世芳也结伴而来。
“王主任,您二位刚到吗?”他们互相打过招呼后,便一起走进了屋里。这些人都彼此熟悉,所以并没有过多的客套。
“王主任随礼,二十元。”
“张所以随礼。十五元”
“徐教导员随礼,十五元”
“……”
随着客人络绎不绝地到来,有的选择留下享受丰盛的喜宴,有的则因急事需要暂时离开,以礼金代替出席。
当他们到来时,总会带来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并附上几句温馨的吉祥话,祝福主家万事如意,家庭幸福。
在享受完宾主尽欢的氛围后,他们也会向主人道别,告辞离去。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浓的人情味。
婚宴现场,气氛热烈而喜庆。
主桌由大伯担任主陪,杨副厂长、高部长、蒋处长、王姨、于局长、白处长、董大姐等人均在座,再加上甘勇和甘猛两兄弟,可谓众星捧月。副陪则是李叔,他们这一桌可以说是贵宾云集。
刘之野与甘凝则与父母、爷爷以及婶子、甘凝嫂子、堂妹等人坐在一起,显得格外亲切。
红星厂、派出所的同事们和街道办的负责人分别分坐在三桌,彼此之间低声交谈着,共享这个特别的时刻。
而四合院的邻居们,更是在旁边摆了两大桌丰盛的佳肴,刘之野与甘凝的同事们也摆了一桌,今天总共八桌,热闹非凡。
整个婚宴现场,欢声笑语不断,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氛围。这场婚礼,无疑是一场人生中重要的仪式,也是两个人爱情的美好见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见证着这对新人的幸福时刻。
……
婚宴结束后,送走了客人,天色将晚。
举行婚礼的当晚,一般都要“闹洞房”。
在京城及北方许多地方,都流行着“三日无大小”的闹房风俗。持老观念的人认为,越闹越发,不闹不发,甚至有“人不闹鬼闹”的说法。
闹房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向新人抛撒糖果、喜果;有的则对新人劝酒,甚至灌酒;还有的将苹果用线拴在帐上,让新人对啃。本来美妙的洞房花烛夜,变成了难熬的恶作剧。
第95章 回门儿
第95章 回门儿
洞房花烛夜。
刘子野终于驱散了最后一波闹腾的人,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他紧紧地抱住了娇艳欲滴的甘凝,将她抱上了那柔软的绣花炕上。
经过一番热情的“搏斗”,最终,他成功地攻下了甘凝这座“堡垒”。
从此之后,刘子野沉醉在这甜蜜的氛围中,乐不思蜀。晨鼓响起,君王不再早朝,因为他的世界中,只有甘凝的存在。
竖日。
大天清早儿的,甘凝就强忍着身体的不适起床了。刘之野这头驴昨晚上不管不顾得,可把她给害惨喽。
就是这样,她也是早早儿就起来了,推醒了刘之野。
“之野!起来了!快醒醒!”
“哎呀!天还早着呢!我在睡会儿,昨儿个真是累坏了……”刘之野嘴里嘟囔着,手也不老实。
甘凝的脸又一次泛起红晕,无奈地推开他那搞怪的爪子。她轻轻地摇醒刘之野,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之野!快起来!你忘记今天还有什么事情了吗?”
刘之野的眼睛迷迷糊糊的,半睁半闭,想了想,对呀,确实还有一件事情,他们需要早起去父母家拜见父母。如果起晚了,会对甘凝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
刘之野猛然惊醒,站起身来,感到有些抱歉地看着甘凝,“对不起啊,我太困了。”他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原来,按照传统规矩。
新婚的小夫妻俩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拜家庙拜祠堂统称为拜祖先,这是拜过天地之后,一个最重要的节目,因新娘“过门“之后,就是丈夫家的一员,而不拜祖先是不算数的,所以拜祖宗是很重要的。
拜过祖先之后,就要“定名分”,俗语叫“分大小“。就是要认识婆家家庭分子中的长幼辈分。人口简单的小家庭。
新娘就在洞房之夜叩拜公婆和认识家族近亲的辈分关系,惟如大家族人口众多,洞房之夜不及一一叩拜,所以必须在次日上午由妯娌陪同分别拜见。
拜见长辈必须磕头,对平辈则以作揖及双手拜拜为礼。拜过家族就拜前来贺喜的亲友。并且无论拜见何人,都要夫妻同拜,俗语“双礼”。
无论家族或亲友,要是长辈对新娘都有赏赐,普通都是送一红包,内封钞票,数量多少都没一定。也有送首饰、衣料等贵重物品的,俗语叫“贺红”,亦称“见面礼”。
新婚次日,新娘拜过祖先家族及亲友之后,男家尚有一项重要礼节,就是会亲家,简称“会亲“。
“会亲”之宴,相当隆重,并且要“一人一席”,还要“二人作陪”一节,对“亲家”的宾客是相当的的尊敬。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
这就是传说中的“回门”,也被称为“回酒”。
通常一大早,娘家便会派新娘的兄弟骑着车来迎接新妇,而在过去,马车才是最受欢迎的交通工具。
这种习俗在古代便已存在,至今仍被许多家庭沿袭,展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回门“之俗,南北相似,就是婚后第一次,女家接新娘归宁,同时新郎也要一块儿去,俗语回门”,或“三朝回门”。
不过也有在四日归宁的,也许是因大户之家礼节繁缛之故。一般婚姻过程,大致是从“议婚”起,到“回门”止,就算完成了。
惟回门之日,新夫妇不能在女家过夜,必须在当天赶回男家。此后九日,十二日,十八日,女家都给新娘送食物,俗语叫做单九、双九、十二天。婚后满一月时才能回娘家住一月。
在娘家住一月再返婆家,俗语叫“住对月”。以后逢年过节,女家都会接姑娘回家过节,借以团聚数日。
新妇临行前,要先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到娘家会亲。
东跨院正房。
看着甘凝走路有些不自然的样子,邓茹先是微微一笑,眼中流露出关切之情,但很快又皱起眉头,狠狠地瞪了刘之野一眼。
“妈!对不起!我本想早起,帮您老做饭来着。可是昨儿个累着了……”甘凝有些歉意的说道。
“嗐!这么点营生,我一人就手的事儿,用不着你。”邓茹心情愉悦的道。
此时,爷爷和父亲刘竟斋也一同出来吃早饭。他们一边咀嚼着食物,一边闲聊着,显得十分轻松自在。
吃完早饭,爷爷穿戴整齐,坐在中间位置,刘竟斋与邓茹分坐两边,他们笑容满面,爷爷更是乐的合不拢嘴,看着这一对小两口。
刘之野与甘凝郑重地给他们行完大礼,然后就准备出发了。
没过多久,大舅子甘勇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地来接妹妹了。当刘之野与大舅哥一商量后,决定将自行车暂时留下,等到晚上回来再骑回家。于是,他们三人驱车回门。
一路风驰电掣,刘之野驾着车速既快又稳,眨眼间便来到了甘凝的娘家。
甘家的亲朋好友们早已等候多时,当他们三人下车后,立刻被他们热情地围在了一起。
甘家的亲戚可真是不少啊,比刘之野的亲戚多多了。有七大姑八大姨的,还有叔伯,堂兄弟姐妹,加起来足有一个加强排,让刘之野应接不暇。
“大伯!您好!”
“老姑!……”
“大姨!……”
“三叔!……”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