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464章

作者:笔下宝宝

  出于对食物的好奇和对健康的负责,他决定深入探究一番。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包子撕开,露出了里面满满的肉馅。

  这一看,老郭更惊讶了,这包子铺的老板真是实在,肉给得这么多,皮薄馅大,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但是,那肉馅上的油光,却让他有些犹豫。

  老郭凑近闻了闻肉馅,一股熟悉而又诡异的味道钻进了他的鼻孔。

  他努力回想,这味道似乎在哪里闻到过,但就是想不起来。

  他再咬了一口包子,那油腻感在嘴里久久不散,让他越吃越觉得不对劲。

  “这包子,有问题!”老郭有多年的法医经验心里一惊,连忙放下了手中的包子。

  他不敢再冒险尝试,于是决定将这包子送到化验室去检测。

  

  第二天,化验结果出来了。

  老郭紧张地接过报告,一眼就看到了那触目惊心的数字——包子馅中百分之八十的成分是!

  “百分之八十……那岂不是在吃……”老郭不敢想象,自己差点就把这样的东西吃进了肚子里。

  他感到一阵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仿佛要把刚才吃下的那一口包子都吐出来。

  他颤抖着手,将化验报告紧紧地攥在手里,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愤怒。

  老郭强忍着内心的不适,详细地向同事们汇报了那个令人震惊的发现。

  这件事非同小可,很快就惊动了领导分局领导。

  他们三人迅速行动起来,加班加点整理好所有相关资料,然后火急火燎地提交给了上级领导。

  刘铁林一看资料,立刻意识到了案件的严重性,当机立断,组建了一个专案组来专门负责此事。

  专案组的成员们深知时间紧迫,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为了防止凶手再次作案,他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确定凶手是单独行动还是团伙作案。

  如果凶手是单枪匹马,那么他们就要立即展开抓捕行动。

  于是,专案组的成员们开始在包子铺周围进行秘密蹲守,密切关注着一切可疑动向。

  有一天,包子铺的老板李小满突然关上了店门,神色匆匆地离开了。

  专案组的成员们见状,虽然心中焦急万分,但为了不引起对方的警觉,他们还是按兵不动,继续耐心地等待。

  直到夕阳西下,包子铺的老板李小满终于回来了,他的身边却多了一位年轻的男子。

  这让专案组的成员们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这个人是谁呢?

  大家的心情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夜色渐深,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但专案组的成员们却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他们知道,抓捕的最佳时机可能就在下一秒出现。

  就在这时,包子铺里突然传来了一声惨叫,宁静的夜晚这声惨叫显得异常刺耳。

  专案组的组长刘铁林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果断下令进行抓捕。

  抓捕小组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破门而入,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眼前一幕还是让人愣在原地,头皮也开始发麻……

  只见李小满手里拿着擀面杖,一脸惊恐地站在那里。

  而那位年轻的男子则已经倒在了地上,地上血迹斑斑……

  两名专案组侦查员迅速上前将包子店老板李小满制服并带回局里进行审讯。

  同时,专案组还在包子铺的冰箱里发现了少量的人体组织,并在院子中间的土堆中挖掘出了头骨等关键证据。

  这一切都表明,包子铺老板与一系列恶性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专案组调查的步步深入,包子铺老板终于坦白了自己的罪行。

  这一切,都源自一个看似平常的早晨。

  那天,一个年轻小伙子走进店里,大声嚷嚷着要四个包子。

  李小满心里还挺高兴,想着终于有生意上门了。

  可没想到,这小伙子有个怪癖,他不喜欢吃包子皮,每次都直接剥开,只吃里面的馅,然后把皮随手一扔。

  李小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想着,这粮食可都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怎么能这么糟蹋呢?

  于是,他好心好意地劝小伙子,让他别浪费,把皮也吃了。

  可小伙子非但不领情,还出言不逊,说:“你看看你家的包子皮,又丑又硬,怎么吃啊?”

  这句话,正好戳中了李小满的痛处。

  他的包子,因为长相不好看,一直卖得不好。

  小伙子这么一说,李小满的火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

  李小满一时冲动,拿起手边的擀面杖,就朝小伙子的脑袋砸了过去。

  小伙子也没躲,硬生生挨了这一下,然后“噗通”一声,倒在地上。

  李小满当时以为他只是晕倒了,就把他扶进店里,打算等他醒了再好好教育一番。

  可这一等,就是两个小时。

  等李小满忙完手头的事,再去看小伙子时,发现他还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

  李小满心里咯噔一下,赶紧上前试了试他的鼻息,这才发现,小伙子已经没了呼吸。

  这下,李小满就慌了神。“我……我杀人了……”

  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为了掩盖罪行,保住自己的命,他做出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决定——把小伙子彻底噶了……。

  然而,让这位李小满始料未及的是,他推出的…包子竟然意外地成为了市场上的爆款,吸引了大量的食客。

  这突如其来的成功让他逐渐迷失了自我,被贪婪和欲望所吞噬。

  随着需求的激增,原本准备的“主料”很快便消耗殆尽。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销量,李小满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危险的领域。

  他注意到了一对以弹棉花为生的老夫妻,他们是外来户,在这个地方默默无闻,即便是消失了也不会引起太大的注意。

  于是,李小满便以需要弹棉花为由,将这对无辜的老人骗到了包子铺中,残忍地将他们杀害,做成了……。

  与此同时,这位丧心病狂的李小满并没有停下他罪恶的脚步。

  他开始沉迷于研发如何让包子变得更加美味,以满足食客们日益挑剔的口味。

  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他发现将……熬制成油,然后分批加入到馅料中,可以让包子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鲜美。

  这一发现让他欣喜若狂,也让他更加肆无忌惮地继续着自己的罪恶行径。

  随着包子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来买包子的人也越来越多。

  然而,这也让李小满逐渐露出了马脚。

  他的行为越来越猖狂,甚至开始明目张胆地以招工为名,诱骗外地来的瘦弱青年到包子铺中。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市局在接到多起失踪报案后,经过缜密的调查和排查,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这家看似普通的包子铺上。

  深夜的突袭行动中,成功地将李小满抓获归案,并解救出了即将成为他下一个牺牲品的青年。

  “啊,这人简直就是心里变态到了……”刘淑贤听完后,她决定将报导这件案子。

第536章 独当一面的刘铁林!!!

  第536章 独当一面的刘铁林!!!

  书房中,仅剩下刘之野和刘铁林兄弟二人谈话。

  “这案子不是已经了结了吗?怎还这般忙碌?”刘之野疑惑道。

  这兄弟俩都已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平素见面的机会着实不多。

  “这案子是结束了,现在又碰上了另一件棘手的案子……”刘铁林有些头疼。

  刘铁林颇为头疼地念叨着:“这案子算是了结了,可眼下又摊上了另一件麻烦事……”

  刘之野则笑着问道:“啥案子呀,能把你这位副局长愁成这样?”

  刘铁林回应道:“是一起涉特案,上边极为重视!”

  “哦?能讲讲不?”好些年没碰过这类案件了,刘之野满心好奇。

  刘铁林点点头道:“别人肯定需要保密,但是哥您想知道,肯定是没问题的!”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三年前的一天,一封热心的C阳群众发了一封举报信寄到了市局。

  来信里说:过年前从外地来了一个叫李佳琪的瘸腿老头,问他他说是来燕京治疗腿病的。

  可是来了这么久还从未看到他怎么治病,却见他常常拄着拐棍在街上闲逛。

  最近,又从香江来了一个人,两次找到他,给他带来了彩色电视机、照相机、录音机,还有不少时髦款式的衣服等。

  李佳琪对别人说,来送东西的是他妹妹的孩子。

  奇怪的是,这个香江来的“外甥”却从不叫他“舅舅”,反倒叫他“李先生”。

  李佳琪也从未留过这个多年未见面的“外甥”在家吃顿家常饭,总之,这个老头总让人感觉怪怪的。

  听到这里,刘之野不得不佩服这年头燕京普通群众对敌特那种极高的警惕性,

  就是到了后世,C阳大妈们的名声也是名震京城的,干坏事的人都逃不过C阳区戴红袖章的那些大爷大妈的眼睛。

  刘铁林继续接着说……

  这封群众来信,立即引起了市局的高度重视。为此成立了一个调查组,刘铁林亲自挂帅。

  那这位李佳琪是何许人也?

  刘铁林调查李佳琪的信息后不禁大吃一惊,此人曾是果党军统上校。

  李佳琪出生于1927年,北河丰县人。

  他很小就在燕京上小学、中学,由于父亲去世较早,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16岁就参加了果党“夏铁血锄奸团”。

  所谓锄奸团就是果统专门搞暗杀、绑架的机构,戴立对此非常热衷,早年间曾组织过刺杀王、杨、唐、汪等人。

  暗杀活动一般由行动组执行,这些人大多是年轻人和社会底层,因为这类人血气方刚,没有多少顾忌,思想上也容易控制。

  参加行动组的人,一般都能练就杀人不眨眼的本领……

  “这人不是被抓了吗?怎么又跟敌特联系上了?”刘铁林觉得可能碰上一条大鱼了。

  很快经调查组秘密调查调查,这位李佳琪是在79年12月份初从海青来燕京投靠其四叔的,他根本没有什么妹妹在香江。

  有关他的详细材料迅速汇集起来。

  李佳琪:16岁参加了果党军统“华北铁血锄奸团”;17岁就当上了军统豫东组上尉组员;19岁任军统燕京站少校组员;20岁被任命果党保密局沂蒙特别组上校副组长;47年被我军逮捕。

  解放后,他在海青服刑,75年12月被释放,留场就业。

  79年底,李佳琪就以看病为名来了燕京。

  鉴于这种情况,对敌经验丰富的刘铁林迅速判断,李佳琪具有重新犯罪的极大可能性。

  事件的发展果真如此。

  后续调查发现,早在1979年5月,曾和李佳琪一起留场就业的犯人陈某申请去风车国探亲。

  陈某向李佳琪提起,他将经香江去风车国探亲,他的儿子在那开餐馆。

  特务出身的李佳琪很快就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信息,他很热情地表示自己对燕京很熟,还有亲戚在那里,可以陪陈某去办理出国手续。

  在陈某准备离开的头一天晚上,李佳琪为他践行,几杯酒下肚竟然伤感地哭了起来。

  陈某连忙问:“老李,怎么回事?”

  李佳琪说:“在这就属你跟我关系最好,你走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去?能否拜托你帮我办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