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452章

作者:笔下宝宝

  我娘给我回信说,她把照片贴在了堂屋最显眼的位置,整个家属院的人都来看。”孙新春坐在双杠上,落日的余晖下,他笑的很开心。

  年春节,孙新春回家探亲。

  一进院子,就看见墙上挂着他的大幅照片,穿着笔挺的武警制服。

  妹妹说,娘每天都要对着照片擦两遍桌子。

  晚上,全家围在炉子边吃饺子。

  妈妈夹了个饺子放在孙新春碗里,轻声说:“儿子,妈不怪你,部队也挺好。”

  孙新春使劲咽下那口饺子,眼泪差点掉下来。

  那年过年,孙新春见了老同学刘爱华。

  他穿着笔挺的军装,已经是军校学员了。

  他们俩在街边小店喝了碗牛肉面,聊起了各自的经历。

  “说实话,我真羡慕你在基层锻炼的机会。”刘爱华突然说,“学校里太理论化了。”

  他的话让孙新春心里好受了许多。

  去年,孙新春因为成功处置一起突发事件,立了一次二等功,提干上军校。

  父母特意从老家赶来参加表彰大会。

  孙新春站在台上,看见老娘在擦眼泪,他爹难得地挺直了腰板。

  “儿子,爹错了,当兵不在于在哪个部队,关键是要有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这几年,我渐渐明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孙新春说完他的故事,感慨地道。

  “小武,你呢!你怎么从来也不跟我们说说一家里的事?”

  刘武闻言一顿,有些“吱吱呜呜”地不知道怎么开口是好,难道告诉好友他爸是军区大领导,母亲是区官员?

  刘武开口道:“我家里情况和你们差不多。我爸当过兵,如今是个片警,我妈在街道办做事,我有个姐姐是实习记者,二哥和我一样,刚考上大学。”

  孙新春一听,眼睛亮了,迫不及待地说:“哎呦,你还有个姐姐,啥样啊?有照片没?”

  刘武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怒声道:“好你个孙新春,我拿你当好友,你居然打我姐主意!我跟你没完!”

  孙新春赶忙跳下双杠,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小武,你误会了!”

  “站住!别跑!”刘武在后面紧追不舍。

  但是,两人也就是四下没人敢胡闹一下。

  因为校内管理严格,军容整齐。

  学员行走,二人成列,三人成行,队伍行进,军歌嘹亮,口号震天,给人一种雄壮有力,紧张,严肃的感觉。

  这时候有人喊了一句:“小武,新春,你俩快别闹了,区队长来我们宿舍检查,快点回去吧!”

  原来这人是刘武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加好哥们李二牛。

  他是,刘武刚来学院时交的第一个朋友。

  刚进校门那会儿,李二牛就傻了眼——到处都是穿着笔挺军装的学员,个个神采奕奕,谈吐不凡。

  再看看自己个儿土了吧唧的,虽然也是一身军装,可怎么看怎么觉得格格不入。

  “哎,你是新来的吧?”一个高个子学员走过来,上下打量了李二妞一番,“你那个中队的?”

  “我我是从农村来的。”李二牛结结巴巴地说。

  “农村?”大高个挑了挑眉毛,“那你文化程度肯定不高吧?”

  李二牛感觉脸上一阵发烫,低下头不敢说话。

  “行了,别为难人家了。”刘武见状不愤走了过来,拍了拍李二牛的肩膀,“别听他瞎说,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只要你努力,一样能成为优秀学员。”

  “嗯,谢谢你,俺叫李二牛……”感激地看了刘武一眼,李二妞心里暗暗发誓:俺一定要用实力证明自己!

  “俺,俺,俺的,真是个土包子,哈哈哈……”大高个嗤笑一声。

  刘武顿时怒了:“你给我闭嘴,显得你了,想找抽是吧?”

  大高个也是地方考上来的,他细皮内肉的一瞧就是家境不错,一副瞧不起人的架势,挑衅起了刘武:“我就想找抽了,你能把我怎么着?”

  “来,让我试试你的骨头是不是有你那嘴巴硬……”刘武也不善茬,他打小打架都是家常便饭。

  大家都是刚新学员,身上还带着社会上的散漫作风,刚入学就引起了冲突。

  ………军校的课程可真不是盖的。

  除了体能训练,还有大量的文化课和专业课。

  李二牛这农村娃的文化水平是全班最差的,他第一次听课就懵了。

  什么“弹道学“、“战术学“、“军事地形学“,听得他脑袋嗡嗡的。

  幸亏有学霸刘武帮他。

第527章 第523 铁三角!!!

  第527章 第523 铁三角!!!

  李二牛仅有初中学历,是在部队立功后提干并考上军校的。

  他比刘武大两岁,却对刘武钦佩不已。

  刘武不论是文化学习的进度,还是军事技能,在班里都出类拔萃,某些项目上,就连当了两年兵的李二牛都比不上他。

  刘武性格爽朗,热衷交友,还主动帮李二牛补习文化,也曾为他打抱不平。

  因此,李二牛将他视为挚友,两人如影随形。

  再加上孙新春,他们三人一个憨、一个勇、一个智,被同学们调侃为“铁三角”。

  说起来,看上去老实巴交的李二牛实则并非平凡之辈。

  当刘武、孙新春了解到他的过往后,不禁对他另眼相待。

  这年头,万千人都想着要读高中,去参加高考,挤进大学的门槛,去实现“鱼跃农门”。

  而李二牛因为家庭原因放弃了继续读高中,却选择了参军,那年他刚满18岁。

  李二牛很庆幸,顺利通过了验兵的流程。

  在拿到入伍通知书的那一天,吃饭的时候,他爹拿出了他珍藏的老酒,破天荒的给李二牛也倒上了一杯:“今日这事值得庆祝,你去当兵了,也长大了,爹为你感到骄傲!”

  李二牛笑着说:“爹,这一天怕不是你十几年前就给安排好了吧!”

  说罢,爷俩哈哈大笑了起来,李二牛举起杯子,敬了父亲一杯:“儿子不会让您失望的!”

  那天,李二牛和他爹都喝高了。

  次日下午,李二牛便整装待发,到县人武部集合,临走前,他爹红着眼眶叮嘱李二牛:“到了部队要好好干,要对得起这身军装!”

  李二牛点头应道,向他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

  而后转身上了车,来到了人武部集合。

  所有新兵在那待了一晚后,第二天一早奔赴了军营。

  到了部队李二牛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长期留在部队,不过从战士提干的机会可不多,于李二牛而言,唯一一条路就是考军校。

  李二牛有文化基础,当时前往军营时,我还特意把高中课本带上了。

  新训后下连,李二牛当了一名通讯员。

  在这期间,李二牛时常利用空闲时间补习功课,最终,皇天不负苦心人,就在他当兵第2年的时候,如愿考入了军校。

  在前往军校报到前,李二牛特意挤出几天时间回去探家,那也是他首次穿着军装回家。

  虽说这年头的军装相比于现在的军装,显得有些单调,头顶红五星,红旗两边挂,但还是非常干练的。

  那天李二牛回到家时,邻居大伯一样就认出了他。

  李二牛给大伯打了声招呼,大伯说他爹正在田间干活呢。

  还很热心的跑去帮李二牛通知他爹,老爹得知后李二牛回来了,立马停下手中的活计,激动得跑回了家。

  脚上还残留着一些泥土,见了李二牛,上前拉着他前后看了好几遍,连连说:“儿子,还真别说,你穿军装的样子还真精神!”

  老爹得知李二牛考上了军校,更是高兴,执意要在村里请上几桌庆祝。李二牛拗不过他爹,也只得就范了。

  喝酒时,有一个邻居突然感叹道:“老李啊,你这是给公家生了个儿子啊,以后你儿子在部队的时间可要比在你身边多得多喽,唉,有儿不在身边等于白养!”

  邻居这句玩笑话,其实李二牛能理解,在国人的传统观念,养儿就是为了防老,这种观念在他们家乡更是根深蒂固。

  李二牛虽不以为意,但这一句玩笑话,却深深刺痛着李二牛的心。

  等人群散去时,李二牛便和他爹聊了起来,期间便问:“这些年,儿子常年不能陪在你和母亲身边,你们两老在这山村里会感到孤独吗?”

  老爹摆了摆手:“怎么会呢?在这大山里待了半辈子了,有这么多的街坊邻居,我和你母亲过得自在,况且家里还有个穿军装为国奉献的儿子,我们也很骄傲,一点也不孤独。”

  李二牛听完为之一振,没想到他爹会有这样的觉悟和胸怀。

  在家的日子总是那么温馨而又短暂,很快李二牛又背上了行囊前往军校去报到了。

  “我临走前,俺爹再一次和当初送我参军那样,叮嘱我,不过多了一句,'不要担心家里,我和你娘都挺好的!'”李二牛说着抹了下眼泪。

  嗨!刘武拍了拍李二牛的肩膀,安慰道:“别难过了,咱军校有假期,等我放假,陪你回家看二老。”

  李二牛听了,脸上一喜,随即问道:“真的?那你不回家吗?”

  刘武的脸上闪过一丝惆怅,说道:“不了,我爸妈忙,回去也见不着,等过年放假再说吧。”

  这时,孙新春攥着三瓶汽水,自远处奔来,口中喊道:“嘿,我就知道你俩在这儿加练,来,喝瓶汽水消消暑……这秋老虎也忒毒了!”

  刘武瞧见汽水,抬手抹了把脸上的汗,接过一瓶,张嘴用牙咬开瓶盖,随后仰头,“咕咚咕咚”一通猛灌。

  ““嗝!”刘武打了个响嗝,“真他娘的痛快!”他大喊一声。

  孙新春不紧不慢地喝着汽水,“哎,你们听说了吗?”

  “嗯?听说啥了?”刘武和李二牛满脸疑惑地看着孙新春。

  孙新春有些兴奋地说道:“我听区队长他们在说,咱们军区大领导要来咱们学院视察……”

  孙新春略显兴奋地讲道:“我听区队长说,咱们军区的大领导要到学院来视察了……”

  刘武听了,翻个白眼,他见过这位“大领导”多了,随口道:“来就来,你兴奋个啥?和咱有啥关系?”

  孙新春不服气地说:“咋没关系?我听说首长可能会接见咱们这届新生的优秀代表呢。哎,要是我能见到首长就好了!”

  “你净想美事呐!”刘武和李二牛齐声说道,接着趁孙新春没反应过来,嘻嘻哈哈地跑开了。

  “嘿,你们俩没良心的,还我汽水!”孙新春气得直跺脚,张牙舞爪地追了上去。

  又是一个炎热的天,刘武和其他学员们被带到操场上,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体能测试。

  烈日下,汗水浸透了他们的军装,每个人都在咬牙坚持。

  军校的新生训练无疑是对他们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

  这天晚上,结束了一天的训练后,大家疲惫地回到宿舍,准备休息。

  突然,宿舍广播响起了李教官那熟悉的声音:“所有新生注意,马上到大礼堂集合!”

  “又要集合?不是刚训练完吗?”一名新生抱怨道。

  “别抱怨了,快走吧。”孙新春做为老兵催促道,他知道在军校里,服从命令是第一位的。

  新生们迅速整理好军装,列队前往大礼堂。

  到了礼堂,他们发现李教官已经站在台上,面色严肃。

  “今天晚上,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李教官的声音在礼堂里回荡,“一个关于坚持与奋斗的故事,希望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启示。”

  刘武看着李教官,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好奇。

  李教官是个严厉但有些神秘的人,平时极少和新生们交谈。

  今天晚上,他竟然要讲故事,这让大家都感到意外。

  “这个故事发生在……,”李教官开始讲述,“在一个偏远的农村,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名叫李明,他还有一个弟弟,叫李乐。”

  “李明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着几亩薄田勉强度日。”李教官的声音低沉,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新生们的耳中。

  “李明从小就立志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知道,只有知识才能带他走出这片贫瘠的土地。”

  李教官继续说道,“但他的弟弟李乐却是个顽皮的孩子,整天在村子里惹是生非,经常让父母头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