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的新兵连下来,单杠、双杠、俯卧撑、射击,李爱国样样都拿了优秀。
终于盼到分配那天,李爱国如愿以愿进了司训队。
那天晚上,李爱国激动得睡不着觉,一个劲儿地给家里写信。
可真正开始学车的时候,李爱国才知道什么叫难。
那辆老解放车,方向盘都快比李爱国的腰还粗。
“踩离合!挂一档!松离合!”教导员孙诚的嗓门震得李爱国耳朵嗡嗡响,“你这个笨蛋,离合怎么能一下子就松开!”
头一回上车,李爱国就把车子给熄火了。
不光如此,还把后面的战友给晃得东倒西歪。
那个丢人啊,李爱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晚上回到宿舍,李爱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楼下站岗的哨兵脚步声,一下一下敲在我的心上。
好在李爱国遇上了王兵。
这个跟他同年的瑭山小子,人长得瘦瘦小小的,说话总是带着一股子家乡味。
“你瞧啊,”王兵坐在驾驶座上,慢悠悠地说,“离合要慢慢松,就像给媳妇捏肩膀一样,轻轻的。”
他这么一说,逗得李爱国他们哈哈大笑。
可这小子开起车来,那叫一个稳。训练场上的S弯,他开起来跟玩儿似的。
“你看啊,离合要慢慢松,感觉车子往前蹿的时候,再轻轻给油。”王兵手把手地教李爱国,“就像骑自行车找平衡一样,慢慢来就行。”
就这样,李爱国与王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白天一起训练,晚上还要对着教材琢磨。
有时候实在想不明白的地方,他们就跑去找老班长讨教。
春去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训练,李爱国终于能把车开得像模像样了。
可就在这时候,李爱国接到了一个噩耗:他爹李铁柱因为在工地干活摔伤了腿。
那封信上,李爱国老娘的字歪歪扭扭的,还能看到泪水晕开的痕迹。
“你安心在部队训练,家里有我照顾着呢。”他娘在信里这么写着。
可李爱国知道,光靠他娘一个人在街道工厂打工,日子肯定不好过。
那段时间,李爱国茶饭不思,晚上做梦都是他爹躺在医院的样子。
正当李爱国一筹莫展的时候,王兵主动找到教导员,说愿意跟李爱国换岗位。
原来他知道李爱国家的情况后,主动申请去偏远的连队,这样李爱国就能留在驻地附近,照顾家里。
“咱俩谁先谁后都一样,反正都是为部队开车。”王兵拍着李爱国的肩膀,“你就别推辞了。这年头,能照顾家里的机会可不多。”
就这样,李爱国留在了驻地附近的运输连,每个月还能抽空回家看看。
而王兵则被派到了边远山区的连队。
那天送他走的时候,李爱国硬是把自己的那块沪海牌手表给他戴上了:“山里黑得早,你得掌握好时间。”
一晃就是两年,李爱国在运输连干得风生水起。
每次回家,都能看到他爹李铁柱的腿一天天好起来,他老娘的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这天,连长突然把李爱国叫到办公室:“老李,有个任务要交给你。”原来是要李爱国去山区运送一批紧急物资。
说来也巧,那正是王兵所在的连队。
这一去就是三天两夜的山路,可把李爱国给高兴坏了。
临行前,李爱国特意把他娘做的咸鸭蛋带上了。
谁知道刚到太行山脚下,天就开始下起了大雨。
李爱国想起王兵曾经在信里说过,山区的雨季特别难熬,道路湿滑,开车格外费劲。
李爱国硬是一口气开了十多个小时,总算在天黑前赶到了目的地。
远远就看见营区的灯光,在雨幕中显得格外温暖。
“李爱国!”没等李爱国下车,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
一回头,可不就是王兵嘛!
只见他从驾驶室跳下来,二话不说就给了李爱国一个大大的拥抱。
可等李爱国仔细一看,不由得愣住了。
原来印象中瘦瘦的王兵,现在已经晒得黝黑结实,身上的军装因为经常在山里钻来钻去,都有点发白了。
“这山路不好走,我得教教你几招。”王兵笑着说,“明天我带你熟悉熟悉路况。”
营房里,李爱国掏出带来的咸鸭蛋,王兵二话不说就剥了一个塞进嘴里:“嘿,还是阿姨做的咸鸭蛋香!”
那一晚,他们聊了很多。他说山区虽然艰苦,可是能为山里的群众服务,心里特别踏实。
每次把物资送到山里的小学,看到孩子们那张张笑脸,再苦再累也值得。
听着听着,李爱国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当初他要主动跟王兵换岗位。
第二天一早,王兵就带着李爱国在山路上转悠。
他手把手教李爱国如何在泥泞的山路上找到最稳当的路线,怎么判断路况,遇到紧急情况该如何处理。
“记住了啊,这段路最难走,一定要打满方向,慢慢来。”王兵不厌其烦地讲解着,就像当初教李爱国开车那样耐心。
午饭时间,他带李爱国去了山里的一户人家。
老大爷热情地招待他们喝茶,还特意炒了几个青菜。
“要不是小王开车送物资,俺们山里人的日子可不好过。”老大爷一边给他们倒茶,一边感慨道。
临走那天,王兵硬是把他攒了好久的茶叶塞给李爱国:“你给叔叔带回去,就说是他儿子的好战友送的。”
回去的路上,李爱国总是想起王兵说的那句话:“咱们当兵的,不就是为了服务人民吗?在哪儿干都是干!”
去年李爱国赶上最后一批直接从战士中提干的机会,成功提干当上了排长。
今年征兵季,部队派李爱国去接兵。
接兵前的准备工作是严谨而细致的。
出发前,李爱国先到教导队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接兵培训。
培训期间,李爱国和其他“接兵干部“一起学习了有关征兵工作的方方面面。
从政策法规到体检标准,从心理测评到政治审查,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精准把握。
他们还进行了模拟接兵演练,以确保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培训的日子紧张而充实。
每天清晨5点,李爱国他们就要起床集合,开始一天的学习。
培训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从征兵政策的最新变化,到如何识别体检中的常见问题,再到如何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无一不详细讲解。
晚上,李爱国还要与战友们经常熬夜到深夜,讨论白天学到的知识,互相分享经验。
虽然很辛苦,但每个人都干劲十足,因为他们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
培训结束后,李爱国乘坐绿皮火车出发了。
火车缓缓驶出燕京站时,他的心情既兴奋又忐忑。
透过车窗,看着熟悉的城市景象渐渐远去,李爱国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一份任务,更是一份责任。
整整一夜的行程,李爱国几乎没有合眼,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思考着即将开始的接兵工作。
火车上的时光仿佛被无限拉长。
李爱国坐在硬座车厢里,周围是形形色色的乘客。
有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拖着大包小包;有背着书包的大学生,正低头翻看着厚厚的教科书;还有带着孩子回老家的年轻夫妇,孩子的笑声不时在车厢里回荡。
李爱国静静地观察着这些陌生人,思绪却飘到了即将见到的那些年轻人身上。
他们会是什么样子?他们对即将开始的军旅生涯又有什么期待?
第二天清晨,我们到达了辽东安山。
初冬的安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煤烟味,这是这座以钢铁工业闻名的城市特有的气息。
站在火车站前的广场上,李爱国深吸一口气,感受着北方城市的独特魅力。
远处,巍峨的安钢厂房轮廓若隐若现,象征着这座城市的力量和活力。
清晨的安山街头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街边的早点摊飘来阵阵香气,让经过一夜火车旅程的李爱国他们不禁咽了咽口水。
路上的行人大多裹着厚厚的棉袄,步履匆匆。
偶尔会有几辆自行车从身边飞驰而过,车筐里装满了新鲜的蔬菜和馒头,想必是赶着去开张的小商贩。
这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让李爱国对这座陌生的城市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李爱国他们这个接兵团的接兵范围是安山市及下辖郊县。
接兵团主要由连长、指导员、司务长、排长、军医等组成,接兵数量基本上都在数十上百人。
李爱国所在的连队需要接收15名新兵,因此只派了他一个人前来。
接兵团考虑到他们几个接兵人数较少的单位,将李爱国和另外两个接兵少的连队,一起安排到了靠近安山市区的一个小乡镇。
前往沙河乡的路上,李爱国他们乘坐的是一辆破旧的客车。
车子在坑洼不平的乡间公路上颠簸前行,车窗外的景色逐渐从城市的高楼大厦变成了广袤的田野。
秋收后的田地一片金黄,偶尔能看到几个农民在地里忙碌的身影。
远处的山峦在阳光下若隐若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沙河乡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这里的乡镇企业比较发达,乡政府也相对富裕。
到达后,乡武装部的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李爱国一行三人,将他们这些接兵人员安排在乡卫生院住宿,在乡政府食堂就餐。
李爱国他们每天的伙食费只需要交0.4元,乡里再给他们每人每天一元的餐补,这已经是相当优厚的待遇了。
乡政府食堂的伙食质量远超李爱国的预期。
炊事员每天都会到乡属畜牧场和鱼塘采购新鲜的鸡鸭鱼肉,烹饪出来的饭菜香气四溢、味美可口。
有时,李爱国还能吃到当地特色的酱骨头、锅包肉等东北名菜,这些在部队里很少能尝到的美味,让他们在异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炊事员特意为他们做了一道东北特色菜——地三鲜。
金黄的土豆、翠绿的青椒、紫红的茄子,色彩搭配十分诱人。
菜一端上来,香味就扑鼻而来。
李爱国们三个人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很快就将一大盘菜一扫而空。
晚上,乡里还会安排李爱国们看电影或者电视。
电视里热播的正是刚上映的《大侠霍元甲》。
李爱国三个人常常围坐在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前,跟着剧情一起喜怒哀乐。
沙河乡的乡武装部共有三位工作人员。
部长姓金,是个身材高大、性格豪爽的中年人。
金部长是个典型的东北汉子,说话声音洪亮,走路虎虎生风。
他对李爱国他们照顾有加,经常叮嘱他们要注意身体,不要累着。
胡干事因为有当兵的经历,和李爱国特别投缘。
闲暇时,李爱国与他常常交流部队的趣事。
曹干事虽然没有从军经历,但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在李爱国走访时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接兵工作正式开始后,李爱国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各村走访。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