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种花家”大领导走上演讲台。
“北极熊军演我听说了。我们管好自己就行,不用理北极熊。
夏北军演照常举行,不要因为北极熊,就耽误自己发展嘛!”
“好久没有举行大军演了,士兵都憋坏了。”
刘之野在这次会议上,也一针见血地,说出举行军演的真实目的。
他强调了对合成军作战训练的重视,着重强调实战训练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军队素质,步兵应该与坦克、对空武器以及导弹进行接触,以获取现代化作战所需的知识。
刘之野认为通过建立一两个具备基础的集团军,可以进行有效的合成军训练,避免在战时临时组建军队而导致指挥混乱。
引用古兵书的格言:“军队如果不进行习练,百次尝试都难以成功;但通过经常的习练,可以使一次尝试成功百次。”
刘之野过去的战争亲自指挥过庞大的军队,深知在和平环境中,训练对于军队的重要性。
他在军队的各个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将教育训练提升至战略地位,“由于没有实战,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必须依靠训练。”
刘之野的发言,让一些老领导们非常支持。
“首长,我们南边还在打白眼狼,现在举行军演,是不是有点不妥…”
很快,反对声音频出,众人议论纷纷。
“不用管白眼狼,该军演还是要军演。”
关键时刻,还是“种花家”的大领导定调,军演马上就要开始。
会后不久,三总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军事训练的指示。
首选在夏北地区组织方面军的防御作战演习,初步定于81年秋季。
具体地点确定在张口地区,并正式委托燕大军区组织实施。
在总部的同意下,这次集训和演习被命名为“802”会议,成为夏北大军演的代号。
“夏北802军演”和北极熊的“81军演”并无直接联系,只是日子有些巧合罢了。
“北极熊军演”吓傻了欧罗巴,却没吓住“种花家”。
暗流涌动下,刘之野等人却稳如泰山,按计划举行“夏北军演”,提升士气。
正式军演前几天,刘本明带着连里的战士坐“大解放”去往县城的大礼堂,观看总政歌舞团的演出。
有一位青年男演员在台上唱了好几首歌,其中有一首是即兴创作的,“歌唱英雄的警卫二师……”一句,引起台下掌声一片。
这个青年男演员就是后来很有名气的郁钧剑。
还有一位男低音歌唱家马子玉也演唱了几首歌。
最受欢迎的压轴节目是艺术家克里木的上场,只见他身着维族服装,头戴维族小帽,边舞边唱电影《阿凡提》,台下热烈鼓掌,气氛达到了高潮。
正式演习一天,部队是凌晨3:00起床,吃完早饭5:00进入阵地。
然后太阳渐渐升起,阳光灿烂,风和日丽,阵地上的电话铃一会儿一响,不停地传递着消息:首长车队已抵达观礼台.
这一天,“种花家”大领导和其他领导人被特别的车子接到了张口。
他们来这里是为了参观军演,演习马上就要开始了。
演习现场除了全军师级及以上和燕大军区团级及以上的军官外,还有当地的地方领导和民兵也一同观看了演习,总共大约有四万余人。
这次演习无论在看的人数上,还是到场官员的级别上,都是以前从没见过的。
“夏北大演习”是堪称种花家”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军事大演练。
年近80的“种花家”大领导亲临演习现场,身穿平时少见的六五式绿军装,显得精神矍铄。
在战术演习中,红蓝双方鏖战,以“蓝军”作为敌方,而“红军”则为友军。
演习拉开帷幕后,整个演习区笼罩在硝烟和火光中。
航空火力突袭和地面火炮压制使得石块和沙土四处飞扬,山河大地仿佛为之颤动。
坦克和装甲车群像钢铁洪流一般冲锋,势不可挡。
空降部队宛如天降神兵,迅速夺取制高点,与“蓝军”展开激烈对抗。
火力打压、侧翼包围、队形灵活调整、全线出击,整个演习区域犹如战场,热血澎湃,战鼓阵阵,仿佛山崩地裂。
这场军事演习是示范性的,同时也带有检验性。
在演习过程当中,“蓝军”和“红军”进行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战斗”。
“蓝军”先是用核武器的航空火力对“红军”搞突袭,袭击“红军”的纵深战略目标,然后再以地面部队发起进攻。
面对“蓝军”的突然袭击,“红军”组织坚守防御,顽强抗击,最终粉碎“蓝军”的进攻企图。
整个演习历时5天,每天近3小时的高强度演习。
四个科目环环相扣,“领导是一场没落,从开始看到了结束。
在观看过程中,“种领导少言寡语。
但在战斗高潮时,他更是情不自禁地鼓掌,甚至兴致勃勃地站起身来,连声夸赞:“出色,真是太出色了!”
几天后,演习圆满结束。
由三军仪仗队护卫着八一军旗首先通过检阅台。
紧随其后的是军校学员方队、步兵方队、空降兵方队等53个方队,依次通过检阅台,接受“种花家”领导们的检阅。
最后,由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组成的6个航空兵梯队飞过检阅台上空,呼啸而去。
最后,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对这次演习给予了刘之野等人高度评价。
他说:“这次演习不仅检验了部队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的成果,更好地体现了现代战争的特点;
摸索了现代条件下各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提升了部队军政素质和实战水平。
这对于全军的建设、战备和训练都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本次演习达到了预期目标,是非常成功的。”
“种花家”召开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班会议,对夏北大演习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各大军区和各兵种领导均积极参与了演习,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这对今后培养军队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现代条件下组织指挥各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此次演习画上了完满的句号,也引起了“蓝星”其他小动物的高度震惊。
“蓝星上”其他一些小动物纷纷评论指出:“这是一支精良的军队”、“一次精彩的演习”、“种花家最盛大的一次力量展示”。
第520章 培养后备人才!!!
第520章 培养后备人才!!!
演习结束后,部队放假一天修整,刘本明和老战友李建国走进了大山深处。
在这里登高望远,蓝天白云下是延绵起伏的青山戈壁,连一只飞鸟也没有,耳边只有呼呼作响的山风。
常言道:“云从龙,风生虎”。
这置身于没有人烟的荒山野岭,山野的空旷与寂静令人心怡。
但这呼啸的山风也让人生出一丝紧张,仿佛在某块巨石的后面正潜卧着一只斑斓猛虎.
刘本明俩人找了一个背风的地方坐下,从挎包里掏出一瓶刘家庄产的橘子味汽水。
这饮料现在卖到全国各地,在这个偏远小山村里的小卖部竟然也有的卖。
却发现没有带杯子,于是用小刀将仅有的两个苹果掏空中间,做成杯状,然后“干杯”并最终将杯子吃掉,也算是庆祝一下圆满完成任务吧。
由于这个村子离演习场很近,每次预演时都要清空村庄,将老乡们集中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
入夜后躺在炕上经常能听见房梁上老鼠跑动的声音,前一阵子观礼台正在抓紧修建,由工兵部队施工,夜间也不休息。
深更半夜还能听到远处工地高音喇叭里播出的文艺节目,都是些老唱片。
由于山里空灵,传出的声音并不吵闹,反倒有一种“午夜收音机”的感觉。
刘本明经常在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曲调和快板书《奇袭白虎团》的叙述中渐渐入眠。
其实,山里最美的风景就是静谧,除了风声一切好像都是悄无声息的。
张口外的山区是半农半收地区,很多农村的孩子打小就会喂骡子喂马,大孩子会赶大车。
由于这年头的部队还有很多骡马化部队,步兵营的机炮连都是由军骡来驮八二迫击炮和八二无后坐力炮。
只有团炮连的100毫米迫击炮和63式高射机枪是汽车运输,通信连里还有个骑兵通信排。
所以部队每年都要招一些这个地区和蒙族的农村兵。
但是在这次演习中骡马都没有出现,可见今后这些“无言战友”基本上都排不上用场了。
关于演习的场面就不赘言了,总之那是一个非常壮观非常震撼的场面。
不仅很多参加演习的官兵是第一次见,可能许多师团级干部也是第一次见。
刘本明记得有这样一个镜头,两架强击机从阵地前沿掠过、开火,火箭弹冰雹般地砸向地面,这是在开辟空降场
几天后电视广播报纸都隆重播出了“种花家”演习的消息,引起了“蓝星”上其他小动物们的强烈反响。
而关于这次演习的过程,倭国《经济新闻》记者稻田采写的报道让人眼前一亮:
“特别令人引人注目的是,这次演习中,不仅使用了地对地导弹和空对地导弹,还使用多连发火箭炮的坦克和火焰喷射器,投入地面进攻。”
稻田还指出:“这支军队,近些年在技术方面,实现的现代化高速度发展引发人们的注意。
比如,用一枚运载火箭可以发射三颗科学卫星等等。
而这次夏北大演习,也从侧面证明,这支昔日以小火器为主的军队,正向机动作战的军队转变。”
演习结束后,刘之野对外公布的一组统计数字,更加说明,夏军这次前所未有的演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这次演习中,我军轰炸机投弹命中率达到99.2%,强击机投弹命中率也达到90%,各种型号直瞄火炮、远程火炮、以及坦克炮开火,都获得了首发即命中目标的骄人战绩。
我国自行设计刚刚服役不久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红箭73反坦克导弹,更是取得两次齐射,发射12枚导弹,无一脱靶全部命中目标百发百中的惊人纪录。”
演习结束后部队放松几天,战友们纷纷到阵地和观礼台照相留念。
刘本明还特地买了个胶卷,可是那位负责拍照的战友手艺太差,也难为他了,现学现卖,最后只洗出两三张。
团部只有一架照相机,大家轮流借用。
当刘本明和战友们登上观礼台时非常惊讶。
工兵部队不仅将道路、地面全部硬化,而且还用山里的石头拼出各种图案,用鹅卵石在山路的边沿码出边线。
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完全具备了室内装潢的水平,可见工作标准之高,要求之严,也足见部队作风之硬朗。
部队要走了,团领导为答谢地方上的支持,请村干部们喝了一顿酒。
这年头想喝顿大酒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有的村干部喝吐了,还有的耍酒疯还将炊事班的盘子碗给摔了。
部队干部还算是有风度,没有失态的,最终双方把酒言欢,将“军民鱼水情”一饮而尽。
等刘本明他们回到部队驻地营房时,留守的战友们组织了欢迎的锣鼓,大礼堂上还挂出了标语。
一幅是“举步山河动,劈枪敌胆寒”。
还有一幅是“青山有幸做战场,炮火无情灭敌顽”。
算是对这次张口之行的概括总结吧。
演习结束,刘之野陪同领导以及一众军队高级领导视察了一个个参演部队。
领导突然指着一个师长,说了句让所有人都惊讶的话:“这位叫廖承志的同志了不得啊!”
话虽简短,但话语中的深意却让人琢磨不透。
廖承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引起军区领导大领导的如此评价?
他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一句夸奖,远比表面看上去的更加耐人寻味。
原来这位廖承志也曾经是刘之野的一位老部下。
廖承志别看现在已经是师长了,他曾经提干又经理了一段坎坷,直到遇到了刘之野。
59年时,廖承志就从黔省思县老家应征入伍,成为了燕京卫戍区某团4连的一员。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