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435章

作者:笔下宝宝

  刘之野随手拍了下儿子的后脑勺,笑骂道:“小兔崽子,瞎喊啥!干活去!”

  “奥,冲啊!”刘文刘武推着铲雪锨猛地就往前推,跟两头小牛犊子似的。

  刘之野摇摇头,转而向身旁的刘淑贤问道:“闺女,你眼瞅着还有一年多就毕业了,有啥想法没?”

  刘淑贤回应道:“爸,我毕业后想去一线当记者,您看行不?”

  “行,咋不行呢,只是这一线记者辛苦,可比不上当编辑舒坦。你可得考虑清楚了。”刘之野心疼女儿,不愿她四处奔波。

  刘淑贤则说:“爸,这不还有您嘛,哪天我要是不喜欢在一线当记者了,您再给我换个工作。”

  刘之野的观念颇为开明,与这个时代的多数家长不同,他尊重孩子的想法。

  如今,孩子们都已长大,各怀心思,刘之野并不打算过多插手,他只想为孩子们充当坚实的后盾,为他们遮风挡雨。

  况且以他们老刘家的情况,只要孩子们不去作死,都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差不多得了啊,先吃早饭,吃完再收拾!”刘竟斋朝他们喊了一嗓子。

  刘之野抬眼望去,他们父子几人忙碌了一个早上,却仅仅打扫完了后院。

  年关这场雪,竟接连下了三天,把天地都渲染成了同一种颜色。

  刘家庄里许多建筑物都被大雪掩埋,原本的模样已难以分辨。

  这年头燕京的冬天都经常下大雪,那雪下的,常常第二天早晨起来就推不开自己家的屋门,那是因为屋门已被夜间院里落满近一米厚的大雪封住了。

  如果连着下几天的大雪,就可以不时听到附近哪里的房子又被积雪压塌了!

  因为这年头,胡同里好像只有平房和瓦房。

  那种平屋顶上抹着一层灰色石灰泥膏的陈旧平房是最受不住大雪压顶的,常有在大雪中爬到屋顶上清扫积雪的人。

  如果刮起大风,西北风会在胡同里、院子里形成转着圈儿的大风,落下的雪花又被卷起来与正在下落的雪花搅和在一起,漫天的雪花甚至对面都见不到人。

  不像后世的燕京,一年也不一定下一场像样的雪,预报有雪好几天了,可能也就稀稀洒洒的飘落些许盖不满地面的细碎冰渣。

  如果下一场一寸左右的雪,那就会引得到处都是人们激动地拍摄雪景。

  刘家庄的西区在大山深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炊烟袅袅。

  其他三个区是灯红酒绿,繁花似锦,车水马龙,五光十彩。

  很多人难以想象,燕京还有这样的地方,车程不过一个小时,群山四围,河水潺潺,仿佛世外桃源。

  年味渐浓催人归。

  一年到头忙忙碌碌,终于到了过年回家的日子。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三十晚上熬一宿。”

  每天都排的满满的,透着那么红火,有年味儿。

  年味儿是什么?

  是家家户户扫房子、贴春联、贴年画,孩子们能穿上新衣新鞋、吃杂拌儿、瓜子儿、放鞭炮,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吃团圆饭。

  三十前两天,刘竟斋就像往年一样开始自己写春联了。

  每当这时,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都带着红纸和墨水来刘家求字。

  其实,在刘家庄的集市上有的是卖春联的,但是大家还是喜欢刘竟斋亲手写的。

  一个是,刘竟斋的书法经过多年苦练,终成大成,不比那些书法名家差。

  另一个,有些人比较迷信,以为刘竟斋是个有福之人,想跟他沾沾喜气。

  猪圈墙上贴个“肥猪满圈”,大门墙外再贴一张”出入平安“,福字和对联无数,炕上地下堆满,刘竟斋从不嫌麻烦,反而得意洋洋,大家说“刘老师的字真不赖”。

  邓茹在一边准备晚饭,时不时也过来写几张凑热闹。

  有同辈的还说:“嫂子写的更好”,邓茹脸上乐开花,嘴里还假谦虚:“好什么,瞎写呗,凑合看。”

  甘凝和小贤用小碗化开一片红纸,用筷子粘了红水给馒头顶上挨个点大红点。

  每当下雪就是京城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

  什么打雪仗、堆雪人,还有拿着大人用马扎、绳子、冰刀组合而成的冰车,几个小伙伴轮流拉着、轮流坐着,在厚厚的雪地里奔跑着。

  如果身边的小伙伴在,自己也可以拿两个树枝、棍子什么的,自己在雪地出溜着,小脸冻得红扑扑的,其实厚厚的棉衣里都被汗沁湿了。

  而有条件的时候,一些父母还孩子们会带去什刹海、紫竹院、北海的冰场去玩耍。

  因为快过年了,满大街都是人。

  老老少少去集市或者副食店采购年货,那时候粮票、肉票是最珍贵的,平时省吃俭用攒着,就等着过年才用。

  小孩子们会吵吵着让大人给他们买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果丹皮、无花果、麦丽素、大白兔、大大泡泡糖。

  还有小孩子们最期盼的那一身新衣服。

  刘之野觉得八十年代初的过年是年味十足!

  忙里偷闲,他带着三孩子还特意回了一趟南锣鼓巷四合院,见了见多年不见得老邻居。

  过年期间,刘之野作为领导干部需要去各部进行慰问,届时他就没有这么清闲了。

  在元月20号那天,燕大军区召开年底工作会议。

  刘之野虽然还没有正式履职也是参会人员之一。

  贵议室里,在家的军区首长们,司政后机关干部加上直属队军事主官全部到会。

  主要内容就是听作报告,报告各军区首长总结了去年的工作。

  然后布置了新一年的工作重点,最后强调春节临近,一定要做好安全防事故工作,全区部队都要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新春佳节。

  春节前夕,一部分连排干部安排回家探亲,剩下的干部都要坚守岗位。

  

  这是易援朝当营长的第一年,唯恐工作出现疏漏,就让李教导员、张副教导员回家过年。

  吴副营长家属已经随军,就和易援朝一起坚守岗位和战士们一起过新年。

  为落实军区会议精神和军首长的要求,易援朝召集连队干部会议传达上级机关和首长关于过好春节的要求,请各连队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为了增加节日热闹祥和的气氛,让战士们能够过一个幸福愉快的新年,还布置了春节期间开展的几项活动。

  重点强调各连队在春节期间一定要做好安全防事故等各项行政管理工作,并随时做好迎接军区首长下连队看望干部战士的准备。

  元月21日,也就是军区开会议的第二天下午,刘之野在军区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易援朝他们营检查工作,看望部队。

  他在有线电连走进了每一个班排战士们的宿舍,看看内务整理得好不好,火墙暖不暖,防止煤气中毒的措施落实的怎么样,春节伙食安排的如何。

  离开了有线电连就进入紧邻着的报训队,刘之野得知他们都是今年入伍的新战士,就询问大家会不会想家,有没有收到亲友的来信,家中都好吧。

  战士们看到军区首长对于大家的关心爱护很受感动,只是近距离接触军区首长有点拘谨腼腆,回答问题也词不达意,不时引发刘之野和随员们善意的微笑。

  易援朝正要陪同几刘之野再去下一个连队看望时,营部通信员跑来报告说:“报告首长,军区党委办来电话说,有急事请您马上回去。”

  刘之野说:“好的,我知道啦。”

  送走了刘之野一行人,易援朝松了一口气,还好没出什么纰漏。

  刘之野的小汽车刚刚开出易援朝他们营区的大门时,通信连郭连长就打电话询问,“营长,军区首长看望部队今天还来我们连吗?”

  易援朝对他说:“首长有急事已经回去了。”

  郭连长闻言大为失望,说:“哎呀,我们都做好准备了怎么又不来么呢,首长不来,要不就请你们营首长来看看吧。”

  易援朝笑着对他说:“成,那我和吴副营长晚饭后就去你们连瞧瞧去。”

  当易援朝他们如约来到通信连的时候,就听到连队饭堂里锣鼓喧天,人声嘈杂,热闹非常。

  等在大门口的郭连长把易援朝二人拉进饭堂当上了他们排练节目的临时观众。

  见营领导来了,食堂正在排练的男兵女兵们都停了下来,并鼓掌欢迎易援朝等人的到来。

  看到他们的排练场还有架子鼓和手风琴伴奏。

  易援朝就问郭连长,“你们连的人才不少啊?还有这么多器乐伴奏,节目质量一定很棒。”

  郭连长告诉易援朝二人说,“军宣传队有部分女兵的行政关系和供给关系都落在我们连,过春节请她们回来帮助排练节目,她们都很乐意,还主动要求上台表演节目。”

  易援朝闻言说:“那好啊,你们春节联欢晚会要找一个大一点的地方,邀请军首长和军机关干部参加不是更好吗?”

  郭连长闻言一拍大腿对大家说:“营长指示,我们的联欢晚会要邀请军首长参加,大家一定好好排练,用一台高质量的节目欢迎首长们的光临,增加连队过春节的喜庆氛围。”

  “好!好!”“演员们”响起了一片欢呼喝彩声。

  易援朝跟吴副营长找个凳子坐下来看排练时,郭连长又说:“下午接到司令部作训处电话通知,刘首长初步定于元月28、29日看我们连女兵实弹射击。”

  “你们女兵班会打枪吗?”易援朝问他。

  郭连长说:“年初共同科目训练时都参加了打靶考核,成绩一般。大半年过去了再拿起枪,估计能打及格的很少,不脱靶就不错了。”

  “女兵要通信值班执勤,要排练节目,还要练习实弹射击,顾得过来吗?”易援朝又问郭连长。

  郭连长嘿嘿一笑:“这不就是在加班加点吗,通信连的女兵打枪不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值班执勤才是绝对不能疏忽的头等大事。”

  易援朝对郭连长说:“刘首长还在当师长的时候,就是我们军新式训练法的发起人,他的射击训练在全军范围内都很有名气。

  我就当面听他讲过怎样训练射击,特别是怎样抓好射击训练。你们可要小心准备啊!”

  接下来的几天,官兵们要参加军地联合召开的“拥军爱民”报告会,节前政治工作动员会。

  军区机关的处长们分别下部队征求意见,了解部队思想动态,直属队开展的篮球赛也要求连队前往观摩。

  正忙得不亦乐乎,通信连又打来电话报告说:“刘首长和孙副政委今天上午要来看望部队。”易援朝和吴副营长又急忙跑到通信连等候两位首长的光临。

  上午8点30分两辆小汽车准时在连队的大门前停了下来,易援朝几位营连干部排队迎接,并向两位首长立正敬礼。

  一一握手后,刘之野对他们说,“通信连一年到头为我们机关服务,任务完成的很好很辛苦,也挨了不少的批评。

  我和孙副政委平时很少来通信连,春节临近就抽点时间来看看大家。

  平时你们守机班的女战士还经常到我们军区首长办公室和家里检查线路,擦拭电话机,了解电话使用情况,现在快过年啦,我们就一并表示慰问和感谢!”

  易援朝赶紧代表全体对两位军区首长说:“首长们别客气,那都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对于首长、机关电话使用情况的走访,是守机员应尽职责。”

  在郭连长的引领下,易援朝陪着刘之野等军区领导首先走进了总机值班室。

  看到一排四位女兵在红绿灯闪烁的总机台前不停地插插拔拔,“你好,要哪里?”

  “请讲!”接续电话的勤务用语此起彼伏。

  刘之野他们静静地站在旁边,还低头弯腰看着女兵们的工作。

  带班的女班长看到首长们进入值班室,马上站起来要向首长报告厅

  刘之野急忙摆摆手轻声说:“不要报告啦,你们的值班就是在执行任务,我们不能影响你们的工作。”

  走出总机室接着就是自动机房,一排纵横式自动总机的架子上不停滴传出“哗啦哗啦”的声音。

  值班的女兵告诉刘之野等人:“这是自动机接转电话发出的声音。”

  孙副政委就问道:“有了自动总机,为什么还要人工接转电话呢?”

  吴副营是老守机员出身,他就向首长们介绍说:“现在的自动总机还不够先进,只能接续近距离的机关和分队的电话,远距离的师、旅、团暂时还无法联通自动电话,人工接续电话的总机还要继续使用。”

  自动机值班的女兵也接着说,军首长和军机关一般都有两部电话,自动、人工都能接通的。

  走过的电传机房、载波机房和发电机房首长们都一一询问了它们的用途和设备状况,并对坚守岗位的战士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看完值班室,刘之野对随行的干部略有感慨地说:“看了一下,更觉得做好通信工作不简单。

  这么多的人要长年累月坚守岗位,昼夜不停确保上传下达准确无误,需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通信分队的干部战士们真的很辛苦!”

  听郭连长汇报说,连里上午有许多值夜班的战士们都在补觉,为了不打扰他们的休息,刘之野等人看完了值班执勤情况就驱车离开了通信连。

第515章 言传身教!!!

  第515章 言传身教!!!

  送走了军区首长刘之野等人,郭连长就邀请营长易援朝和吴副营长中午在他们连吃午饭。

  吴副营长说:“午饭就不能在你们连吃啦,已经通知下午观看明年参加大比武集训队教员们的队列表演,他们都是接受特种训练的优秀教员,我们也要开一开眼界。”

  “那就让我们回营部饭堂吃完午饭休息一会儿,下午再继续吧。”易援朝说着就和吴副营长一起骑上自行车赶回了营部。

  且说,刘之野一行人没有留在易援朝他们营而是直接去了下一个部队驻地。

  这年前没几天了,时间比较紧,他想尽量的多跑一些基层部队摸摸情况,另外给基层官兵带去军区领导们的新年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