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所以在两山轮战中,夏军投入的新武器大多数是轻武器。
这几款投入两山战役中的新型作战武器分别是79式狙击步枪、79式冲锋枪、81式自动步枪、81式班用机枪…
首先说说79式冲锋枪,这枪是专门为丛林近战研制的。
最初名字就叫“丛林冲锋枪”,理论射速高达1000发/分,远远超过56冲的600发/分。
丛林近战中还是有优势的,虽然有20.30发两种弹匣,但大量配发的恰恰是20发弹匣,极高射速配上区区20发的弹匣。
这就非常非常搞笑了,不过在有经验的老兵手上,抢那么一秒钟的压制时间就够了。
毕竟丛林战是“要么不见面,一见面对面”。
而79式狙击步枪,是夏军历史上的首款狙击步枪。
夏国自成立至自卫反击战以来,一直依靠战士们的射击技巧进行狙击作战。
然而,对“白眼狼”自卫反击战的爆发带来了契机。
夏军缴获敌军的德拉贡诺夫SVD狙击步枪,以此为模板,于去年正式定型出79式狙击步枪。
这款狙击步枪配备了4倍光学瞄准镜,枪身可装卸多功能刺刀,用于白刃战。
更厉害的是,有位神枪手用这把枪创下了1300米外击毙敌人的记录。
要知道,1300米可是将近8个足球场的距离啊!
不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猛虎突击队”五项全能射手钟兴国的战绩。
这位钟兴国用79式狙击步枪一次战斗中就干掉了60多名敌军,创造了夏军狙击战史上的奇迹。
据说,敌军士兵听到“钟兴国”这个名字就会吓得腿软。
79式狙击步枪的威力,不仅体现在它的精准度上,更体现在它对夏军士气的提升上。
有了这种“神器”,夏军战士们的信心大增。
而敌军士兵则开始对我军的狙击手产生了恐惧心理,这在无形中就赢得了心理战的胜利。
还有一款单兵武器广收好评,79式冲锋枪应运而生,专为丛林作战打造。
经高温、泥沙等恶劣环境试验,表现坚挺,获夏军战士好评。
军工人员还根据刘之野提出要研制出一款以班为单位,用来进行火力支援的班用机枪。
于是,81式班用机枪应运而生。
与81式自动步枪不同,81式班用机枪增添了75发子弹的快装弹鼓,并且每个机枪班配备的弹鼓标准量是4个。
此外,81式班用机枪还有一个展开的脚架,使机枪可以进行依托射击,真正具有“机枪”的特点。
这使得81式班用机枪成为夏军火力支援的新选择。
81式班用机枪和81式自动步枪在很多方面有着相同之处,包括通用的子弹和高达70%的零部件通用率,这使81式班用机枪在战场上更耐用。
还有81式微声冲锋枪更是成为了特种部队的“心头好”。
夏军侦察兵们用这种枪在野外打猎,都不会惊动附近的驻守的敌军部队。
这种“无声杀手”在丛林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让敌军防不胜防。
其中更让敌军害怕的单兵武器是夏军的74式火焰喷射器。
74式火焰喷射器是夏国第二代火焰喷射器。
最大射程50米,具有喷射时油料集中性好,不易分散且燃烧猛烈的优点,有“烧烤大师”的称号。
在收复L山的战斗中,夏军喷火分队用火焰喷射器抵近敌军的暗堡和山洞进行喷射。
刹那间,只见一条条火龙飞舞,烈焰乱窜,里面的敌人瞬间化为火人,只剩下痛苦的哀嚎声。
在整个对“白眼狼”反击战和轮战期间,夏军喷火分队共消灭敌军暗堡、洞穴、隐蔽工事等各种火力点1000多个,给敌军造成了很大的杀伤和心理上极大的震慑。
随着这些新式武器的投入使用,夏军的作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敌军虽然顽强抵抗,但在夏军源源不断的轮换部队和先进武器的打击下,渐渐开始力不从心。
这些新武器不仅让夏军战士们如虎添翼,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实战表现为日后的改进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
可以说,两山轮战就是这些新武器的“成人礼”。
除了这些,刘之野给前线部队带来更多的改变。
刘之野的前世,夏军参战官兵全部穿65式军装,大部分没戴钢盔,后期紧急配发80式钢盔。
并不是夏军没有钢盔,战争年代缴获得倭寇钢盔都是好好保存在库房里面的。
只是老军人们觉得没戴钢盔也打败了倭寇、果军、M国鬼子。
这头盔戴上去又沉,加上这年代宣扬要不怕死,要有敢于牺牲的精神,所以在刘之野的前世战前没有下发头盔。
而在现代战场上,炮火导致的伤亡是远远超过枪弹伤亡的。
结果在弹片横飞的“白眼狼”战场上,导致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大量颅脑伤亡。
这一世,刘之野本知道错误的情况下,当然不会再重蹈覆辙。
战前,刘之野已经要求给前线官兵一律配发钢盔。
不过除了侦察兵执行任务时一般不戴钢盔,不剃光头。
这是为了化装侦察的需要,因为侦察兵有时会假扮成边民甚至敌军。
去年时战士所用的子弹袋是56式胸挂,加上挎包、水壶、手榴弹等挂具,以“左生活,右战斗”的顺序用一条条带子“绑”起来。
而两山轮战时,各参战部队自行设计了很多种作战背心,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手榴弹的携带量。
还有夏军M79榴弹枪。
这枪最初是敌军从M军手上缴获的,夏军又从敌军手上缴获,最后用来打敌军。
除了上述这些改变,战士们的军装也从草绿改为斑驳迷彩服。
在去年刚参战时那会儿,全军上下还都穿65式军装。
但到了两山轮战的时候已经全军下发了81式大五叶双面迷彩服。
由于L山地区潮湿闷热,驻守一线“猫耳洞”的战士们更多的只穿一条裤衩,什么都不穿的也有。
后来流行的“作战裙”就是在腰间搭块布片,既通风又遮羞。
当然侦察兵自然不能穿着裤衩去越境侦察。
所以侦察兵要么穿迷彩服,要么穿边民衣服,偶尔穿敌军军服。
第511章 如虎添翼!!!
第511章 如虎添翼!!!
在轮战部队中,作为尖兵的各轮侦察兵以及新成立的特种部队,率先获得并配备了新型武器装备。
前指在两山论战期间就相继在各军组建了15支侦察大队。
后来在这长达十几年的轮战中,这十五支侦察大队先后参战,战绩辉煌。
夏军指挥得当,麾下战士训练有素,个个勇猛无畏,此为取得辉煌战绩的原因之一。
再者,新式武器持续更新,亦为其立下汗马功劳。
前年,夏军把“白眼狼”胖揍一顿后,三月中旬就班师回朝了。
但是战斗远远没有结束,随后,两军展开了长达十多年的两山轮战。
在L山的那拉战场,敌军利用167高地的地理优势,频频偷袭夏军,给夏军不断制造麻烦。
为了端掉越军这个据点,去年12月底,号称狙击天团的“夜老虎团”奉命来到前线。
今年1月初,前指命令“夜老虎团”端掉这个敌军据点。
接到命令后,“夜老虎团”就由该团神枪手红四连组建的侦察兵大队去执行该项任务。
7日早上7点,行动正式开始,敌军用大炮向4连疯狂轰炸。
到下午五点半左右,敌军已经发射了八千多枚炮弹。
但是仍然有将近300名敌军被夏军击毙。
神枪手红四连付出的代价也十分惨重,伤亡了三十多人。
红四连顶着敌军的狂轰乱炸,还能拔掉这个高地据点,消灭了300多敌军是有原因的。
“夜老虎”团又称卫爱国团,之所以用卫爱国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团。
是因为从这个团走出来的卫爱国,被称为神枪手,解放后曾经6次登上天安门。
卫爱国可不得了,能让一支部队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可想而知他的厉害之处。
小时候因为家里太穷,1942年,16岁的卫爱国就参加了八路军。
刚到部队的时候,八路军也穷,班长只发了两枚子弹给他这个新兵蛋子。
魏来国每天像捂宝贝一样把这两枚子弹捂着。
但是在一次渡河时还是掉了一枚,他不甘心,又返回去在河里摸子弹。
摸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子弹,卫爱国就一路行军一路哭。
这位把子弹当成心肝宝贝的新兵蛋子虽然后来成了神枪手。
但是第一次射击敌人时,却连发两枪都没有打中敌人,还差点把自己的命丢了。
当时卫爱国与那名“小鬼子”只不过相距四十来米左右。
卫爱国举枪就射击,啪啪两枪,一枪也没打中,卫爱国心想,完了,子弹没了。
好在那名“小鬼子”不知道卫爱国只有两发子弹,受到惊吓后赶紧就逃跑了。
否则,卫爱国一个娃娃怎么打得过一个成年人呢。
卫爱国为此还伤心了好几天。
他开始意识到,如果没有高超的射击技术,就算子弹再多也没有什么作用。
打那以后,卫爱国开始刻苦学习和练习射击技术。
他只要听说部队里谁的枪法好,他就会缠着谁指导他。
就这样,卫爱国的进步很快,还在三年后当上了排长,7月份,他所在的连队就接到了一场硬仗。
当时他们负责在蓝格庄阻击果党军队。
这一天,卫爱国他们刚刚抵达目的地,果党军队两个连就攻打过来了。
卫爱国端起三八大盖,借助坟头做掩护就投入了战斗。
他每打一枪就击毙一名敌军,敌人的队形很快就被打乱。
敌军躲进庄稼地里观察了一会儿后,发现了卫爱国的藏身之处,立即让所有轻重火器集中攻击卫爱国。
卫爱国一瞧不好,马上带人躲了起来。
然后命令战士们,取下军帽挂在步枪通条上,或者玉米秆上。
敌人发现这些军帽后,立即瞄准这些军帽疯狂射击。
趁着敌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军帽上的时候,战士们分头瞄准敌人点射,卫爱国又开始了他的点名表演。
敌人很快发现这些“解放军”无论怎么打都不倒下,知道自己上当了。
但是又不知道解放军的真身在哪里,只好朝卫爱国他们的阵地狂轰滥炸。
卫爱国被炮弹阵晕了过去,大约下午两点过,一场大雨把他淋醒了。
卫爱国揉了揉眼睛,看见一百多米远的地方,一个果党军官正在挥舞小旗子指挥战斗。
卫爱国摸起三八大盖就打了过去,子弹打中了国民党军官的手,他扔掉小旗子就开跑。
此时卫爱国已经清醒过来,怎么可能让敌人就这样跑掉了,第二颗子弹再次发出,那名果党军官当场毙命。
这一仗,敌人的两个连几乎被我军全歼。
仅仅是卫爱国就差不多打死了一个连的敌人,他用135发子弹击毙了110个敌人。
也直夸卫爱国了不起了不起。
卫爱国第二年又打出了一个好成绩。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