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429章

作者:笔下宝宝

  这会儿国内客运飞机大多并不是后世常看到的空客,而是运-7,tu_154还有146。

  这时候的旅客登机的梯子也不是像后世的客梯车,可以折叠起来收在飞机上。

  虽然飞机不怎么样,但是飞行员的技术一流。

  这年头的飞行员,可都是军人出身。

  改革开放之初,国内的飞行员也都是“万里挑一”。

  这几年飞行员的短缺难以满足民航业发展的需求。

  于是在今年,国内第十四航空学校便更名为夏国民用航空专科学校,专门培训民用航空人才。

  位于蜀省的该校首批公开招生那天,当地一辆辆公共汽车满载着考生前往招飞体验地,场面蔚为壮观。

  别人看报考的人多,但是录取率非常低,飞行员录取有严苛的要求。

  “这是一次国第一批有高考分数要求的飞行员。”

  这年头坐飞机也不比后世那么享受。

  前几年,飞机的餐桌上吃的还是黄瓜茄子,所以基本上没有航空餐食这一概念。

  飞机餐有点像食堂盒饭,放在铝制饭盒里发给乘客。

  比较精致的飞机餐组合是,白水煮蛋配一块蛋糕,或具有沪海特色的“大白兔奶糖”。

  再人手一支口香糖,让旅客在咀嚼中缓解乘坐飞机时的不适。

  到了七十年代末,机上服务逐步完善。

  空中餐食开始强势升级,国内航班上,提供的食物除了普通餐食外,还包括京城烤鸭等地方特色美食。

  此外,茅台等白酒也曾经出现在一些航班上。

  到了80年代初,夏国出现了第一个“万元户”。

  飞机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交通工具,虽然需持有单位的介绍信等证明材料提前申请,但它再也不是一个不可能的存在。

  不过机票依然很贵,一张京城至春城的飞机经济舱票价70元左右,这时候平均工资一月大概是40元左右。

  手持一张手工填写的登记牌,您就可以开启一段旅途。

  这时的安检没有后世先进的仪器,香烟、火柴都是可以带上飞机的。

  假如坐的是头等舱,空乘小姐姐还会为您准备各类美食和酒水,京城烤鸭、牛排、西点、茅台、太行、燕京啤酒这些都不在话下。

第510章 新一代装备列装!!!

  第510章 新一代装备列装!!!

  回到前指后,刘之野立刻争分夺秒地投入到手头紧急事务的处理当中。

  其中,最为首要的任务便是各轮换部队的换装问题。

  具体来讲,是要为参与“两山”轮战的部队配备新一代的步兵武器以及装备,以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将为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带来积极的影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任务。

  反击战刚开始那会儿,一款名为AK47的步枪成为了敌军手中的杀戮利器。

  而夏军的步兵班里,只有班长副班长用56冲,8支56半。

  结果夏军一开始在“白眼狼”北部的热带亚热带山地丛林环境中大吃苦头。

  由于56式由于材质和涂料的原因,再加上亚热带丛林地形气候异常潮湿,枪械需要不断地擦拭上油。

  这时间稍一长,枪机就会被锈住,造成不送弹、不退壳等故障。

  所以擦试枪炮的布、油的需求量很大。

  当战士们在打扫战场时,捡到的敌军丢弃在水塘里时间超过一个星期的AK-47,拿起来就可以正常射击。

  毫无疑问,S制枪材料比自己用的要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夏军急需一款能够与之匹敌,甚至超越的新型武器。

  于是,在去年春天负责前线作战的刘之野等人的提议下,新一代式步枪应运而生。

  它的诞生不仅是为了满足战场的需求,更是夏国自主武器研发能力的一次大胆尝试。

  去年春,正值对“白眼狼”自卫反击战的关键时期,夏军在南疆的战斗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装备AK47突击步枪的敌军,夏军士兵手中的56式半自动步枪显得力不从心。

  AK47的高射速、高准确度以及其在丛林作战中的出色表现,让夏军士兵处于劣势。

  在这种背景下,总部迅速做出了决策,要求军工部门研发一种新型的步枪,以满足南疆战场的实际需求。

  这个时期,军工科研人员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种新的武器系统。

  既要能在战场上与AK47抗衡,又不能过分追求技术上的突破,以免影响到生产的速度和质量。

  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对军工设计人员能力的极大考验,同时也体现了军方的实战需求和对战场环境的深刻理解。

  在紧张的研发过程中,刘之野对他们提供了不少的参考建议。

  刘之野回忆起前世的一代神枪81-1,虽然前世他没有摸过这款枪,但是大致还是相对了解一些。

  设计团队根据刘之提供的原始图和参数,又充分考虑到了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就初步定型一款新枪。

  他们深知,任何一款武器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尖端技术,更在于其是否能够适应实际的战斗环境,是否能够为士兵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持。

  因此,新型步枪的设计准则被明确为“一切为战场服务”。

  设计团队决定采用已经成熟的技术,以保证武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枪械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满足射速快、射程远、准确度高的需求。

  设计师们在这款新型步枪的设计中,既借鉴了AK系列步枪的优点,又加入了针对夏军特殊需求的创新。

  这种融合和创新的思路,最终确保了新款突击步枪在多个方面的优异表现。

  相对于56式,新款步枪结合了AK系列步枪的一些设计特点,同时也借鉴了其他国家步枪的先进经验,如采用了更为精确的射击机制以及更好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新款步枪采用的是7.62毫米子弹,与56式一致。

  虽说这时已经有了5.8毫米子弹标准,但考虑了后勤保障的连续性,还是做得比较保守。

  尽管子弹口径并未变化,但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

  包括加长枪管以提高射击精度,调整气体操作系统以稳定枪身反冲,同时增加了可调整的准星和照门,使射手可以更准确瞄准。

  火力上,新款可实现单发和连发射击,提供了比56式更多的射击模式,以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和战术需要。

  此外,新款还考虑了与通用步枪榴弹发射器等装备的配合使用,配有刺刀,和可以选择装备不同型号的消声器,从而增强在特殊操作中的应用范围。

  配件的可互换性与模块化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兵种间的通用性和维修的便利。

  这款步枪研制成功后,先小量生产一批送往两山,参入实战检验。

  在L山战役当中,新款突击步枪就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此后就成为突击队员们最爱的丛林战枪,比起AK47要好不少。

  就这样一边实战,一边改进,最终于今年11月底正式定型。

  总部计划于81年正式列装全军,所以被命名为81-1式突击步枪。

  正式定型的81-1突击步枪经过前线实战结果发现,比敌军的AK47还要优秀。

  为何81式步枪丛林战表现如此好?

  首先要明白,丛林作战环境和其他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

  步枪需要在潮湿、密林等复杂环境中保持高度的可靠性与适用性。

  同时兼顾射击精度与火力输出,因此步枪的设计既要考虑耐用性能,也需考虑便携性与操作的便利性。

  在当初的Y战中,AK47就以其优秀的设计,在丛林战环境中表现优异。

  可81式步枪在L山战役中,面对敌军持有的AK47明显更胜一筹。

  因为在丛林作战中,射击距离通常不会太远,这就要求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压制或点杀敌人。

  81式步枪加长的枪管和更精细的瞄具设计提升了有效射程和首发命中率,这在迅速打击埋伏或逃窜的敌人时显得尤为关键。

  其次,81式步枪的人机工程学设计相对于AK47有所提升。

  例如,它具备更好的重量配平以及更适宜手部握持的把手设计,使得在长时间丛林巡逻和高强度作战中,射手不至于由于疲劳影响操作的准确性。

  再者,81式步枪优化了气动系统与射击缓冲机制,这意味着在连续射击时能提供更稳定的射击平台。

  81式突击步枪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激烈的战场环境中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持,这一点在实战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射速高达每分钟600发的特性,使得夏军士兵在遭遇敌军时能够迅速压制对方的火力。

  为战场上的机动和攻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林中远距离交战或对付穿插进攻的时候,能维持平稳的射击功效以获取火力上的优势,对战斗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并且,81式步枪配备更为灵活的附件系统。

  在丛林等多变环境中,根据需要装备不同的附件如夜视器、光学瞄准镜等。

  可以大幅度提高部队的适应能力与作战效能。

  而AK47由于其设计年代较早,未在早期版本中充分考虑这方面的需求。

  此外,81式步枪在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上也有所提升。

  虽然AK47的可靠性确实很高,但81式采用了新型合金材料和更精细的表面处理工艺,在抗腐蚀性和耐环境适应性方面表现更优。

  81式步枪正式装备部队后,就因为性能好、可靠性强,在前线各部队里广受好评。

  尤其是射击精度提高了很多,这在实战里表现得特别明显。

  瞄准精度有了突破,81式步枪在战场上打中目标的几率就高了,单个士兵和战斗小组的作战效率也就跟着提高了。

  81式步枪有个更重要的优点,就是维护和保养起来比较简单,这对让武器长时间保持高性能可太关键了。

  它的结构设计是考虑到了在现场能快速拆解和组装的。

  哪怕是在战场上,士兵们也能简单清理和维护它,保证武器一直处在最佳状态。

  这种设计理念让部队在持续作战的时候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了。

  因此,81式步枪很快赢得了“丛林之王”的美称。

  两山地区地理独特,怪石嶙峋,地势险要的喀斯特地貌与四季常青的亚热带植被交织在一起。

  这样的环境条件,使得大规模的重武器作战变得难以施展,轻武器主导的伏击战、狙击战和小规模阵地战成为双方的主要作战方式。

  在两山战役中,夏军各大大军区的部队进行了轮番上阵,使得这场战役有了“两山轮战“的称号。

  这种做法有几个好处:首先,可以让更多的部队获得实战经验。

  其次,也能让前线部队得到休整的机会。

  再者,不同军区的部队可能会有不同的作战风格,这种变化也能让敌军摸不着头脑。

  就这样,夏军采取了这种“打工轮换制“,让敌军疲于应付。

  而且,每支轮换上来的部队都憋着一股劲,想要表现得比前一支部队更好。

  这种良性竞争,无形中提高了夏军的战斗力。

  不仅成功夺回了两山地区,而且让参与轮战的战士都得到了实战的锻炼,还对夏国的国防事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同时,夏军在论战中累计毙伤了三万余名敌军,使他们付出了比己方多出7倍的代价。

  为什么夏军能在这场战斗中创造如此辉煌的战绩,而敌军却遭受了如此惨重的伤亡呢?

  原因在于前指刘之野等人的战术得当,战士们的英勇杀敌,以及几款新型作战武器在战场使用。

  在两山地区,面对敌军的死缠烂打,刘之野决定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但是要在这种复杂地形下打败越军,光靠战士们的勇气可不行,还得有过硬的装备才行。

  正好,军工厂里刚刚研制出了一批新式轻武器送到了前线。

  刘之野一拍脑袋,干脆把这些新武器全部拿到实战中检验检验。

  

  因为高山和丛林的环境使得伏击战、狙击战和小规模阵地战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而轻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为了战场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