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407章

作者:笔下宝宝

  而且还有严格的政审,因此又有“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说法。

  经历过战乱年代的蒲老汉深知枪炮无眼,当兵危险。

  所以他苦劝蒲平安心务农,成家立业,但瞿平却不为所动。

  无奈之下,蒲老汉只得同意他去当兵。

  穿上绿色的军装,蒲平在锣鼓喧天中,向蒲老汉挥手告别。

  他跟着一起入伍的新兵去了部队,只留下怅然而望的蒲老汉,在家里牵肠挂肚。

  蒲平初入部队,一切都感到异常新鲜,这让他愈必坚定了要在部队有所作为的决心。

  训练不怕苦,学习不怕累,事事争先,乐于助人。

  凭着优秀的成绩和优良的作风,蒲平很快就脱颖而出,并被选送到军校进修。

  

  从军校毕业后,蒲平被提拔为侦察连连长。

  尽管在部队里非常忙碌,但蒲平为了不让父亲担心,他经常给蒲老汉写信,将自己在部队的情形告诉他,并嘱咐他好生保重,不要挂念。

  反击战开始后,身为侦察连连长的蒲平,随部队调往滇省边境,参与了这场伟大而艰巨的战争。

  在出发前,部队为蒲平和战士们拍下了弥足珍贵的照片。

  蒲平深知,此去凶险,很有可能就不能活着回来了。

  但一想到“白眼狼”伤我边民的可恨,他就立刻气不打一处来。

  发誓一定要狠狠教训“白眼狼”的军队,让他们不敢再来我国边境造次。

  来到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为了掌握敌人的情报,瞿平主动请缨到前方侦察敌情。

  并多次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给前线部队攻打敌军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情报。

  儿子上了战场,蒲老汉是知道的。

  正因如此,蒲老汉成天提心吊胆,夜里更是经常在噩梦中惊醒。

  没办法,蒲平出生不久,蒲老汉的妻子就病逝了。

  从那以后,蒲老汉就没再娶,他又当爹来又当妈,好歹把两个儿子拉扯大。

  现在儿子去了战场,他能不担心吗?

  日盼夜盼,自卫反击战终于结束了,但蒲老汉万万没想到,竟然盼回来一份烈士证明书。

  据信里说,蒲平带几名侦察兵在一次侦察行动中,在危险重重中,已经获得了情报,然而在回撤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一小股敌军。

  为了掩护战友们撤退,他主动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并成功引开了敌军。

  但不幸的是在跑动的过程中,他身中数弹,当场牺牲。

  更可恨的是,为了羞辱夏军,残忍的敌军竟放火焚尸。

  为了夺回蒲平的遗体,战友们迅速找来支援部队,和敌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打败了敌军。

  可是,蒲平的遗体被损害得非常严重,他们只能把仅剩的一点残骸带回。

  蒲老汉拿着那份烈士证明书,眼里不由得又溢出了泪水。

  这可是儿子拿命换回来的。

  现在蒲老汉的心愿就是能去看看儿子埋葬的地方。

  可是不管是和蒲平的战友打听,还是和部队打听,却都没有个具体的说法。

  原来,蒲平牺牲的时候,自卫反击战才开战不久。

  因此当时虽然对牺牲的烈士都做了登记,但由于死伤人数众多,所以在善后工作的细节上,还是有记录有误的情况。

  而且“卞平”究竟是不是蒲平,也不能肯定,因此蒲老汉迟迟没能得到回音。

  爱子心切的蒲老汉,无奈之下走上了漫漫寻子路。

  他不仅找到了部队,还找到了相关部门,又走访了和蒲平一起上战场,幸存下来的战友。

  结果大家都知道他儿子是在战场上光荣牺牲了,可是具体究竟埋在哪里,却始终没有人知道。

  后来,主持善后工作刘之野听说了蒲老汉的事后,格外重视,终于帮蒲老汉查到了蒲平的下落。

  原来,他的骸骨被埋在了距离白眼狼三百公里的屏县烈士陵园。

  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下,步履蹒跚的蒲老汉历经2天,穿越1500余公里,终于来到了屏县烈士陵园,找到了“卞平”烈士的墓碑。

  虽然姓氏错了,可是墓碑上的照片却让蒲老汉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小儿子蒲平。

  那一刻,浑浊的眼泪从蒲老汉的眼眶里止不住地往下掉,他瘫软在墓碑之前,用颤抖的手不断摩挲着儿子的照片。

  后来,经过对档案调查,确认这里埋葬的正是蒲老汉的儿子蒲平。

  原来当时记录档案的时候,正逢全国推行简化汉字。

  工作人员就把“蒲”写成了“卞”,正是这个错误,导致蒲老汉找了许久,才得以与儿子相见。

  …………

  刘之野现在非常的忙,不仅要忙善后事宜,还要继续指挥部队战斗。

  虽然反击战胜利告终,但战斗并未就此结束,敌军在夏方回撤以后继续在边境地区袭扰,并越界侵占了双方边境骑线点。

  在此期间当以两山轮战打的最为激烈,其中不少参与轮战的战士此前都参加过反击战,比如赵国忠。

  在作战中他作为副连长冲在最前,带领突击队员们灭敌40余人,自己三负重伤却不下火线,最终壮烈牺牲。

  坐镇前线指挥的参谋长刘之野听闻他的英勇事迹后感动落泪,并亲自题写9个大字,“赵国忠烈士永垂不巧!”,以纪念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就在赵国忠作战牺牲时,他的孩子才刚刚哇哇坠地。

  但是他却再也见不到,这也是英雄最大的遗憾。

  赵国忠牺牲后,因为没有鲜花,他的遗体旁摆满了树枝。

  战友们知道他爱抽烟就在他胸前放了几支烟,就算是送英雄最后一程。

  赵国忠出生于北湖省鄂州,四年前参军入伍。

  今年,反击战就爆发了,赵国忠随部开赴前线,参加对敌作战。

  赵国忠身高比较矮,皮肤很白,又长着一张娃娃脸。

  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赵国忠不是块打仗的料,上了前线后,对他也是特别照顾,生怕这个“小兄弟”出了闪失。

  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看起来文弱形象的赵国忠,打起仗来却异常勇猛,首战就立了一个三等功。

  很快,赵国忠就被领导注意到了,看他是个打仗的好苗子,就把他破格提干。

  反击战结束后,已经是班长的赵国忠又成为特务连警卫排的一名排长。

  本来他都要去军校进修了,却坚持要求参加了这一次任务。

  恰好此时的两山轮战,又轮到了赵国忠所在的队伍。

  其实,反击战赵国忠已经参加过了,这次更多的是练兵,他本可以不用去的。

  而且此时赵国忠的父亲身怀癌症卧床不起,妻子又正好怀孕了。

  赵国忠的领导找到他,多次劝说让他留在后方,这次就不要参加了。

  可赵国忠哪肯?不顾领导劝说,再三请战,要求上前线杀敌。

  谁都知道子弹是不长眼的,打仗就是九死一生,赵国忠的孩子还未出世,这万一不幸牺牲了,连孩子一面都不得见,将是多么大的遗憾。

  最终,赵国忠还是上了前线了。

  5月19日,赵国忠担任主攻突击队长,奉命拔掉敌军一据点,此战打的异常惨烈,双方均伤亡较大。

  作为突击队长,赵国忠身先士卒,不顾战友们劝说,冲在最前头,3次身负重伤依然不下火线。

  就在最后一次带队冲锋时,敌军的一枚炮弹在赵国忠身旁爆炸,巨大的冲击力将他冲起重重摔在地上,双臂也被炸断,他倒在了血泊中。

  血泊中的赵国忠还没有完全失去意识,因为没有了双臂,他趴在地上,就用双腿蹬着,做出往前爬的动作。

  可任由他如何使劲,终究是爬不出一米远,最后精疲力尽的赵国忠,再也动弹不了了,壮烈牺牲。

  此战,赵国忠带领突击队歼敌一百余人,被授予“一等功臣”、“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刘之野在听闻赵国忠的事迹后,也是悲痛不已。

  不只是赵国忠,在反击战中,其实还有很多牺牲的战士们,也没能等到自己的孩子出世,他们为了大家舍弃了小家,这精神值得永远铭记。

第496章 发飙 !!!

  第496章 发飙 !!!

  这一年,刘之野作为参谋长指挥前线部队进行了这场反击战。

  作为他人生中最高光的一刻,刘之野临危不乱,巧妙的调动军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在众人眼中,刘之野在这一场战役中的表现堪称卓越。

  他指挥若定,每一个决策都显得那么精准而富有远见;处事果断,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他总能迅速作出判断,毫不拖泥带水。

  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时,他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胆识与魄力。

  即便是面对千军万马,也丝毫不显怯场,那份从容与自信,让人由衷地感到敬佩。

  但是刘之野对自己的表现还是不太满意,感觉这一战他们是“歼敌一千,自损八百。”

  明明自己事先都做了那么多的准备了,结果这战损比,也只比他前世的结果好一些,却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反击战胜利后,刘之野坐着飞机班师回朝。

  回国路上刘之野一言不发,一脸怒气冲冲的样子。

  他完全没有得胜归来的喜悦,甚至下飞机后,都拒绝了当地政府组织的庆祝会。

  “白眼狼”战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刘之野如此的生气?

  去年12月,总部召开了紧急的作战会议,确认了所有的参战人员,并且给他们分发了相应的作战计划书。

  总部的目的非常明确,要求各个部队要按时抵达作战位置,要不惜一切代价,赢下这场战斗的胜利。

  刘之野当时接到命令后,简单的跟家人道别。

  由于保密原因,具体什么情况他谁也没有告诉,只是说有重要的事出差,可能需要几个月,过年就不回家了。

  然后,他立刻乘坐飞机抵达了前线阵地。

  刚下飞机,刘之野就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巡查了各个阵地的准备情况,调遣指挥作战。

  反击战开始后,敌军很快就被夏军打得节节败退,夏军一路乘胜追击。

  不仅将“白眼狼”赶出了自家境内,还将战线一直推进到了“白眼狼”境内。

  为了让“白眼狼”长长教训,夏军攻占了“白眼狼”二十多个城镇,摧……其北部许多的工厂、基础设施等。

  这些基础建设都是夏国曾经援助建设的。

  如今两家交战,自然要把这些东西都全部带回,无法带走的就……。

  我们秉持着友好合作的态度,但也不会让敌人用着自家的东西,反过来还要打我们。

  这一路打到“白眼狼”的内河后就停止了进攻,选择主动的撤兵。

  一方面,这场战斗本身就是“白眼狼”挑起的,本身也没有入侵“白眼狼”的打算;

  另一方面,这时期咱们跟老S关系不好,跟老M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僵硬。

  如果贸然攻入内河,这场反击战争的形式立刻就会改变。

  我们会陷入外界舆论的风波,奉行的友好发展的理念也会不攻自破。

  慎重考虑之下,总部打算点到为止,下令让部队迅速撤离,不要将战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局面。

  得知撤军的消息后,刘之野当时有些不理解。

  他急忙向总部诉苦道:“我们打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才通过了雨林地区,现在怎么能撤军呢?

  只要再给我们两个小时,我保证一定能拿下这里。”

  刘之野是非常不甘心的,眼见他还想要下令出击。

  大家连忙进行劝阻,最后还是老首长亲自打电话过来进行劝说,刘之野这才一脸怨气的下令撤军。

  回国的飞机上,刘之野的警卫员见他还是一脸的不高兴,对他劝说道:“首长您别生闷气了,咱们都打到他们首都了,咱们可是打了个大胜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