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382章

作者:笔下宝宝

  四是为保障主力歼敌,要尽快派一个团占领代乃以西高地,阻敌第316A师增援,以保障主力歼灭敌第345师的侧后安全。

  刘之野副总参谋长最后说:“警卫二师是我的老部队,是第一打大战的……,这次把主要任务交给你们,一定要想办法打好这一仗!”

  孟鲁豫、曾长征、彭国安等人严肃地敬礼道:“请首长放心!警卫二师绝对不会给您丢脸……”

  刘之野眉毛一皱道:“我丢脸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们给咱们夏国军人丢脸……”

  这个时候,14军张军长、范政委也来到了四连山,刘之野、将上述意图和决心当场向他们做了部署,并请他们提出具体执行方案上报总部。

  关于任务区分,用刘之野的话说:“从整个情况看,你们两部(警卫二师和14军)的任务拟以红河为界好,便于遂行各自的任务,并有利于完成总的任务。”

  前指副参谋长刘之野亲临第一线,四连山上观敌阵,采纳了警卫二师提出的真知灼见,定下了南疆方向歼敌的正确决心,这是西线对“白眼狼”自卫还击作战得以顺利进行,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这就是《孙子兵法》上所说的:“未战而庙算胜者!”

  …………

  二月,那场针对白眼狼的自卫反击战正式拉开序幕。

  “白眼狼”平高首当其冲,成为了夏军誓要攻克的战略要地。

  面对敌军在交通要道上布下的重重防线。

  副参谋长刘之野冷静分析,果断决策,决定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

  刘之野迅速调遣41军的121师和123师,并加强军坦克团的力量,执行一项名为“扣屯穿插”的大胆行动。

  然而,这场战斗远比想象中更为艰难。

  夏军将士们虽然英勇无畏,但山岳丛林作战经验的匮乏。

  加上通信不畅、后勤补给线被敌军不断骚扰,使得他们在穿插过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尤其是在二月下旬的一次关键战斗中,部分夏军部队因地形复杂而分散,指挥系统一度失联。

  更为严重的是,在一次冒险的接粮行动中,他们遭受了敌军的重创,损失极为惨重。

  但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夏军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

  在刘之野坦克穿插战术的灵活运用下,他们逐渐扭转了战局。

  经过连续多日的激战,终于在三月中旬成功占领了扣屯。

  

  此役,夏军共歼敌2898人,成功切断了平高敌军南逃的退路,为平高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能取得这么大的战果,其实与刘之野的周密计划是分不开的。

  在这一战前,夏军在刘之野的精心策划下,已经完成了周密的作战部署。

  刘之野巧妙地运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他果断下令,让41军的122师向朔江方向发起迅猛的进攻,而123师的368团则直扑茶灵。

  与此同时,其他的部队也协同作战,对平高的东部、北部以及南部地区展开了全面的攻势。

  这场声势浩大的正面进攻,实则是刘之野精心布置的一个局。

  他的真正目的,是要吸引敌军的主力,从而为后续的穿插行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正面战场与敌军周旋的同时,刘之野也悄然行动。

  他派遣了41军的121师和123师,并配备了军坦克团以及军区的水陆坦克部队,准备向班庄和扣屯方向实施大胆的穿插。

  这一战术部署,旨在形成对敌军的包围之势,将其一举歼灭。

  刘之野的这一决策,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区,他大胆地采用了大规模坦克穿插作战的战术,这是敌军所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刘之野坚信,只要能够打通穿插的通道,部队便能在一天之内迅速抵达作战目标,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扣屯在平高地区的战略地位无可替代,它如同一枚关键的棋子,牵动着整个战局的走向。

  刘之野副参谋长向123师下达了清晰而坚决的作战指令:他们必须如同锋利的匕首,直插扣屯的心脏地带,并与友邻部队紧密配合,共同向敌364师的师部发起猛烈的攻势。

  指挥部对这次行动的时间要求极为严格,他们要求123师必须在总攻的号角吹响后的七个小时内,迅速占领扣屯,从而彻底切断平高之敌的退路,将他们牢牢地困在这片战场上。

  为了确保这次穿插作战能够万无一失,刘之野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特意调配了装甲部队前来支援。

  这一决策无疑是他善于运用机械化部队作战智慧的又一例证。

  他深知,在这片山地丛林中,坦克和装甲车的突击力量将如同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然而,战场上的形势总是变幻莫测。

  由于夏军部队缺乏在当地丛林地带的作战经验,再加上地形错综复杂,通信联络也极为不便,刘之野的这一战术构想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即便如此,刘之野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毫不动摇地指挥着各部队按照既定的战略意图,稳步向前推进。

  1979年2月19日,123师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穿插扣屯。

  这支英勇的队伍,尽管仅下辖两个步兵团,却还需同时肩负起阻击来自平原、大原方向援军的重任。

  他们肩上的担子,无疑是沉甸甸的。

  战士们身负厚重的装备,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征途。

  沿途的景象令人心生敬畏,山高林密,道路曲折难行,部队的行军速度也因此大打折扣,远未能如预期般迅速前进。

  为了确保行动的绝对隐蔽性,123师先遣队果断关闭了电台。

  即便在休息之时,他们也极少开启通信设备,以免暴露行踪。

  这一决策,虽然确保了行动的隐秘性,却让指挥部的刘之野难以实时掌握部队的具体动态,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忧虑。

  时间紧迫,转眼间已是2月20日下午。

  指挥部果断下令,361团需从安乐地区迅速向扣屯方向挺进。

  师部根据当地复杂的地形特点,精心策划,决定采取兵分两路的战术。

  他们命令361团部和2营从地势险要的809高地出发,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然而,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

  这时,1营和3营已经失去了联系,团部不得不带领2营先行一步。

  就在两支部队刚刚抵达那吕地区,准备稍作休整之时,敌军却突然发起了袭击。

  一时间,枪林弹雨,硝烟弥漫,一场激烈的战斗就此打响。

  在那场异常激烈的战斗中,团指挥部和2营不幸被敌军冲散,各自为战。

  这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给部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营连以下有四十多人伤亡,令人扼腕。

  面对敌军的猛烈攻势,部队不得不边打边撤,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才退回到相对安全的朗北地区。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直到2月22日,361团的各部才在纷乱中艰难会师。

  此时,团长当机立断,下令部队就地待命,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与此同时,362团也在向扣屯方向疾速挺进,誓要与敌军决一死战。

  2月21日晚上七点多,该团的2营在班俊地区与敌军狭路相逢,双方立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战士们的英勇拼杀下,敌军被歼灭了120余人,战果辉煌。

  然而,这支部队此前已经连续作战了5个昼夜,身心俱疲,甚至已经断粮两三天了。

  但即便如此,战士们依然顶着饥饿和疲惫,坚守在阵地上,与敌军殊死搏斗,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勇气。

  经过短暂的整顿和休整后,362团继续沿着公路前进,誓要完成既定的作战任务。

  2月22日凌晨3时许,部队终于抵达了扣屯地区。

  然而,就在这时,敌军突然发起了猛烈的火力打击,让部队措手不及。

  起初,由于夜色昏暗,加之对地形不熟悉,部队误以为是友军在开火,因此没有立即进行还击。

  然而,当确认是敌人后,部队立即展开了反击。

  但无奈敌军火力太过猛烈,部队被迫后撤,寻找更有利的作战地形。

  当日上午9时整,师部迅速调遣362团的第一营以及367团的第六连,紧急前往指定区域进行接应。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战场上的组织调度出现了严重失误。

  加之信息传递的混乱无序,导致这支支援部队不仅未能按照预定计划在第一时间与2营顺利会合。

  反而意外地遭遇了敌军又一次凶猛且突如其来的阻击。

  在这种危急情况下,部队不得不分散转移,就地组织防御。

第477章 第472 第一阶段作战结束!!!

  第477章 第472 第一阶段作战结束!!!

  直到22日,友军的支援力量终于抵达。

  而此时,362团已历经激战,伤亡情况极为严重。

  据统计,共有41名战士在战斗中负伤,20名英勇的战士不幸牺牲,用生命捍卫了荣誉与使命;

  更有73名战士在混乱的战场中失踪,他们的安危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穿插部队在深入敌后的过程中,遭遇了通信受限的严峻挑战,这无疑给战场指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

  各部队之间,往往只能了解到相邻友军的大致情况。

  而对于其他更为广阔区域的战况,则几乎一无所知。

  这无疑增加了作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特别是362团,作为执行秘密穿插任务的先头部队,他们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通信困境。

  为了确保行动的隐蔽性,部队不能随意开启电台进行通信。

  这一决定虽然保证了行动的突然性,但也使得很多重要的战情信息无法及时上报给指挥部。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战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此外,侦察能力的不足也严重制约了作战效果的提升。

  部队在战场上往往是打到哪里,才能了解到哪里的敌情。

  这种被动的侦察方式使得部队无法对战场形势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效果。

  面对如此困境,部队需要尽快找到破解之道,以提升整体的作战效能。

  在这片陌生的山岳丛林地带,战士们经常迷失方向。

  部队在躲避敌人袭击时常常陷入混乱,只能依靠直属部队互相照应。

  刘之野虽然创新性地在这种复杂地形中使用大规模坦克穿插。

  但由于部队一开始缺乏丛林步坦结合作战经验,这一战术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月22日,当121师与123师成功建立联系之际,扣屯战役的帷幕悄然掀开了新的篇章。

  在指挥部的灯火通明中,刘之野副参谋长深思熟虑后,对作战任务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重新部署。

  他果断下令,让123师下辖的367团第2营迅速行动,前往高地,在那里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以确保战线的稳固。

  与此同时,362团也接到了紧急命令。

  他们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战斗,迅速占领了扣屯岔路口公路两侧的制高点。

  在这片战略要地上,部队成员们一边紧锣密鼓地加强工事建设,提升防御能力;

  一边有条不紊地组织兵力,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做好充分准备。

  当晚,凭借着英勇无畏的精神和精准的战术执行,362团成功攻占了扣屯岔路口,为战役的胜利赢得了宝贵的先机。

  在成功控制这些关键要点后,362团并未停歇。

  23日清晨,他们便开始在扣屯和郭梅地区紧锣密鼓地构建完整的防御体系。

  这一体系不仅涵盖了坚固的工事和巧妙的火力配置,还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和敌情变化,展现出了高度的战略眼光和战术智慧。

  这一系列的举措为后续占领扣屯其他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了前沿阵地作为坚实的后盾,后续部队的推进整体而言颇为顺畅。

  然而,362团却遭遇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兵力过于分散,后勤补给的难度陡然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