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377章

作者:笔下宝宝

  最终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耿三桂无法掩饰自己的罪行,供认了非礼并杀死曲丽珍的经过。

  据耿三桂交代,在1979年1月10日那天晚上,他喝酒之后,觉得无聊,于是开车进了车站,发现了长相姣好的曲丽珍,动了歪心思。

  这个耿三桂,原本是解放给地主放牛的放牛娃。

  解放后他参军入伍当了战士,部队转业后成了一名石油工人。

  因为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勤勤恳恳,被借调到石油工业部担任首长的专车司机。

  耿三桂家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最小的已经在小学读书,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人说“饱暖思淫欲”,优越的生活环境让他心里有了异样的变化,加上有条件能看到一些国外的开放电影,男欢女爱的镜头让他沉迷。

  久而久之,产生了冒险一试玩弄女性的肮脏想法。

  耿三桂承认了,去年8月6日的那件案子也是他干的。

  

  只是那次他是第一次作案没经验,因此没能得逞。

  要不然那个南河来京的女干部,也会命丧他的铁锤之下。

  原来去年8月6日,南河407的女干部冯娟,她当时由南河往东北区探亲。

  当晚20时20分在京城站下车后,驾驶小卧车的耿三桂以“捎脚”的名义将冯娟骗上车。

  当车行至安定门外时,冯娟发觉有些不对劲。

  因为之前冯娟不止一次来过京城,对路比较熟悉,于是起了疑心找了个“小解”的借口下了车。

  耿三桂一开始没注意到冯娟的神色变化,便将车停在路边。

  可是冯娟不等耿三桂停稳车,就要拉开车门往外跑。

  耿三桂一瞧不好,他顿时明白了,自己是暴露了。

  于是,他也不伪装了,穷凶极恶地就要抓住冯娟往车上拖。

  吓得冯娟腿都软了,“救命!有人耍流氓!”

  此时正好有一辆迎面而来的一群年轻人,冯娟立即大喊大叫起来,耿三桂一看不好丢下冯娟,立即发动轿车逃之夭夭。

  冯娟因此逃过一劫,但她随身携带的里面装着衣服、食品以及170元现金的两个手提包留在车中。

  这一次是他第二次作案。

  1月10日晚八点多钟,曲丽珍由黑省回沪海。

  途经京城要去看望朋友章芸华,曲丽珍一下车就引起了耿三桂的注意。

  曲丽珍初到京城,不知该怎样去朋友家,在原地急地打转转。

  耿三桂见有机可乘,便上前装作热情的搭讪,以带路为名,把她诓骗上了车。

  单纯的曲丽珍珍看到耿三桂外表老实,而且又开着这么高级的小卧车,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是个坏人。

  曲丽珍还对他挺感谢,激动坦率地向耿三桂说出要回沪海的打算。

  车一路驶去,从京京站先驾车西行,经过东单西单,又向北行去。

  耿三桂心花怒放,暗自高兴遇上了一位沪海姑娘,嘴里东拉西扯的随口应和着曲丽珍,心里只想着该如何下手。

  耿三桂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为了让曲丽珍深信不疑。

  他故意停下车,去向过路人打问其要去的地方,然后告诉曲丽珍:“你要找的地方可能不在这边,是在那边的。”

  曲丽珍立马担心的问:“那该怎么办?”

  耿三桂心里洋洋得意,嘴上却说道:“不要紧,姑娘你放心,我送你去,反正今晚也没什么事!”

  曲丽珍珍感激涕零,一迭声地道谢不停。

  耿三桂呵呵一笑:“这点小事,不用谢,您放心,我一定把您送到朋友家!”

  小卧车离开了灯光明亮的闹市区,看着车窗外漆黑一片,曲丽珍心里有点发怵,问道:“这是不是到郊区了?”

  耿三桂忙说:“您别着急,马上就到了!”

  不一会,小卧车在田间小道上摇晃颠簸,速度也慢了下来,紧张的曲丽珍急忙追问:“怎么把车开到这儿来了?”

  摘下伪善面具的耿三桂轻声淫笑道:“到这儿来和你玩玩!”

  耿三桂边说边停下了车,关掉车灯,从前座上迈腿跨过来,挨紧可怜的姑娘坐下,一把搂住。

  被惊吓得瑟瑟发抖的曲丽珍苦苦哀求。

  但这样丝毫得不到恶魔的怜悯,反倒更刺激了他的占有欲。

  耿三桂恶狠狠地将她掀翻在后座

  曲丽珍极力反抗,可是娇小柔弱的她,怎么能抗拒住身强力壮的耿三桂,撕打喊叫着,还是被

  但曲丽珍也在耿三桂强行.,咬破了他的上嘴唇。就因为这一咬,才让耿三桂怕被告发,而起了杀念。耿三桂用身子压住曲丽珍,用两只手想.不料求生的本能让曲丽珍奋力反抗。

  耿三桂便从车坐垫下操起一把.还将曲丽珍的沪海手表、钢笔、一百元钱、50斤全国粮票和两桶豆油离开。

  耿三桂驾车往东窑大队方向逃跑。

  在经过三岔河的时候,他将曲丽珍随身携带的两个帆布包以及军用背包丢进尚未完全结冰的河里

  然后开车返回家中时,耿三桂还连夜将车上的血迹擦干净,转天将车开回车队。

  至此,耿三桂终于交代了他所有的可耻罪行。

  看着曲丽珍珍已死,耿三桂他些惊慌失措。

  耿三桂赶紧将曲丽珍的尸体从车上拖了下来,随手扔到一侧的沟渠里,开车逃离了这里。

  半道上,他把曲丽珍遗留在车内的东西。

  能用而又不露痕迹的像“沪海”牌手表、一百元人民币、全国粮票50斤、一条围巾、两桶豆油、“金星”牌钢笔就占为己有。

  余下的,像装有苹果、葵花籽、黄豆等食品和衣物用具的大提包两个、方背包一个,中途两次分别塞到马路边的水泥管涵洞里和扔进CY区东坝公社的三岔河内。

  回到城里家里,已是第二天凌晨一点。

  耿三桂又匆忙把车上的座套、窗帘拆下洗净,并用抹布沾水,擦掉了人造革座垫上的血迹。

  等到天亮,又反复擦洗轿车,并一再拿香水往车内喷洒.

  作案后,耿三桂自以为是给开车的,没人会怀疑到他的头上。

  所以他并没有感到十分慌张,也没有逃跑的打算。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看到有身穿警服的人调查车辆,这才意识到势头不妙。

  于是耿三桂立即请假离开京城,到他在津港的舅舅家暂避风头,打算过完春节再回京。

  结果法网恢恢,耿三桂还是没能逃脱……

  耿三桂自以为是,他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

  几个月后,京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判,依法判处.

  任耿三桂如何巧舌如簧,任他亮出有什么关系。

  最终,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一致认为:京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狠狠三桂死刑是正确无误的。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不过这都是后话。

  葛叔平领导的专案组将“1.10”案破案后,就立即将该案移交给了市检察院。

  还不错,明天就是除夕了,专案组分同志们终于可以过个好年了。

第473章 教训“白眼狼”!!!

  第473章 教训“白眼狼”!!!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这是1979年《人人日报》元旦社论的第一句话。

  一个“跨”字,雄赳赳,气昂昂,赋予迈上新征程的夏国人一个勇毅刚健的姿势。

  19796年来到了!!!

  相对于这刘之野他们这一代夏国人来说,这一年就是一个分水岭!

  自打去年一入冬,刘家庄包括周边的农村里花会又开始复活了。

  村里的老人们拿出藏了很久的乐器,还做了一副新的旱船,是为了演白蛇传里《借伞》那一段儿准备的,天天在健身场、打谷场上演习。

  刘家庄的剧团不再唱样板儿戏而是唱起传统的戏曲了。

  那些老角儿们纷纷出马,大队里还出钱新购置了几身行头,好几个老戏骨走路扭着身段儿、说话都带“假嗓儿”了……

  一边是旱船会在健身场上,锣鼓敲得咚咚响,一边是剧团里吊嗓子的人“咿咿呀呀”……

  闹得离着不远处各级学教室里都有点儿沸腾了!

  这一年的年味儿早就喷薄欲出了!

  靠年根的这几天,刘家庄里是热闹非凡,多年不出门的老太太都被搀着出来看旱船会“踩街”的热闹儿了。

  还有个老太太对着三大爷刘元海扮成的“白娘子”说:“这个白蛇脸可以有点儿长啊!”

  逗得看热闹的人们一阵大笑,但是笑声很快被后边的音乐会抑扬顿挫的乐声给淹没了!

  到了晚上,则是剧团里唱戏《拾玉镯》《蝴蝶杯》,连一些老奶奶都蹒跚着小脚要去看戏,小孩子则是拎了凳子在老人们后边当跟班儿的……

  这样的情景能从年末到来年的十五,各村的花会轮流转村儿,都是在学校里或是在打谷场上。

  三眼儿铳一响,送走一拨又一拨;再听到三眼儿铳一响:迎来一拨又一拨……

  那些村里的大队干部们和花会里的管事的,都忙得跟陀螺一样,走路都带架势了!

  与外边的热闹比起来,家里就温馨多了!

  墙壁上也是焕然一新,墙上年画的主角不再是浓眉大眼儿的郭建光、李玉和、杨子荣、李铁梅……以及抓革命、促生产的宣传画……

  取而代之的则是才子佳人古装照、电影明星、风光照,走进谁家屋里都是墙上五彩缤纷、花花绿绿,让人目不暇接!

  今年小孩子们格外地爱串门儿,不讲话,只为了看人家的年画儿,跟自家有啥不一样!

  再有就是这一年,刘家庄的家家户户开始普及电视机了。

  这是刘家庄家电集团生产的新产品——19英寸彩色电视机,一经上市便引起了抢购。

  其实刘家庄的家电集团早就有了彩色电视机技术。

  1970该厂研制成功夏国第一台晶体管19英寸彩色电视机。

  71年,研制成功二套彩色摄像机。74年,研制成功夏国第一辆彩色电视转播车。

  又于今年,研制成功一套彩色电视中心设备。

  从此,刘家庄的家电集团成为闻名全国的广播电视产品的生产企业。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该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先后试制开发了100余种产品。

  其中有各型号的扩音机、收音机、三用落地机、电视机、调频机,以及各种扬声器、电容器等无线电零件。

  刘家庄电器一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电子工业的专业化工厂,以生产电视机为主,生产仪器为辅。

  过去的一年,该厂一共生产各种型号的电视五万台。

  大部分出口,少部分国内销售。

  而且比起国际主流的电视机相差不大,价格更便宜,所以在东欧地区是供不应求。

  年底了,刘家庄的电器一厂电视机生产线上,工人们依旧在聚精会神地进行着流水作业。

  在生产线的尽头,整齐堆放着一台台包装好了的彩色电视机。

  他们用二十多天的时间,就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了一条日产二百多台的生产流水线。

  投产以来,流水线运载正常,安排合理,日产量达到了三百多台,超过设计能力。

  这些彩色电视机,一部分正是从倭国JVC公司进口的散件生产的十四—十九寸彩色电视机。

  所以电视机的质量,完全达到了倭国国内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要求。

  就算是年底,倭国的技术人员也要和夏国工人一样加班加点,正在进行彩色电视机的调试工作。

  别看刘家庄电器集团一厂年产彩电达到了五万台。

  但是目前夏国国内除了刘家庄人外,大部分人是根本买不起的。

  就拿这电视机来说,七十年代还是个十分了得的“稀珍品”。

  另外,这年头的电视也没什么节目,除了新闻就是播放点革命题材的电影故事片,最多荧现的是电影“难忘战斗”、“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英雄儿女”……等故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