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鲁晓霞虽然被李爱国询问时面上很冷静。
但是根据群众反映,鲁晓霞这几天心里并不平静,精神很紧张,一谈起这件事就哭哭啼啼,这也是反常的。
李爱国就想:“她思想上究竟有什么顾虑呢?”
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李爱国决定再次与鲁晓霞进行深入交谈,以消除她的顾虑。
经过思想工作,鲁晓霞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防备,向李爱国等人详细讲述了她所了解的情况。
原来,在案发前两日的晚上九点,袁恩义曾来到鲁晓霞家中,告诉她有人送给他两根来自园林局的木头,并打算找人运来存放在她那里。
不久后,便发生了杨木失窃及老人被打的事件,这使得鲁晓霞对袁恩义产生了强烈怀疑。
18日早上,鲁晓霞请假前往袁恩义家,恰好遇到王昌也在场,两人在低声交谈。
当鲁晓霞询问袁恩义是否拿了木头时,袁恩义最初否认,但在她的追问下才承认木头是他所取,并透露:“那老头不让我们离开,我的哥们就动手打了他两下。”但是,袁恩义并未透露参与偷窃的具体人数以及实际动手打人者是谁。
鲁晓霞透露的信息很重要,该情况对案件进展具有重大意义,葛叔平立即指示专案组围绕袁恩义及其社会关系展开了调查。
袁恩义是陶瓷厂的员工,曾因偷窃和LM活动被公安机关处理过。
在案发前一晚,有目击者证实其家门口停放着平板三轮车,并于深夜时分离家外出。
此外,王昌是袁恩义的同车间同事,过去也有偷摸行为,发案以后王、袁两人接触频繁。
袁恩义还有个弟弟叫袁恩明,前年5月因为打架动刀子伤人,被劳动教养。
袁恩明16日请假回京,17日才回农场。
农场管理人员反映,袁恩明返岗后情绪低迷,行为异常。
鉴于袁恩明的过往行为及其案发时恰好在家的情况,李爱国等人认为其参与作案的可能性极大。
李爱国决定首先针对袁恩明进行重点突破。
但是,前往农场对其进行审查的侦查员很快就返回,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袁恩明为何能如此坚守口风?他是否真的与案件无关?
专案组再次进行深入研讨,多数成员认为,由于他受过打击,有对付公安机关的一套办法。
过去敢拿刀子扎过人,心毒手狠,很可能是行凶的主犯。
估计由于他罪行严重,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是不会轻易交待的。
因此,要想打开缺口,就必须另外选择突破点。
葛叔平决定调整策略,从袁恩义的其他社会关系入手。
经了解,发现袁恩义的叔伯弟弟袁恩平具有潜在嫌疑。
袁恩平是客车制造厂的工人,五月上旬曾帮助袁恩义盖房,并在夜间骑着三轮车外出偷建筑材料。
专案组认为袁恩平可能与案件有关联。
袁恩平是刚参加工作不久,比较年轻,过去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李爱国于是决定选择袁恩平作为突破口。
8月14日上午,李爱国带队在宣武客车制造厂保卫干部的陪同下,找到了袁恩平谈话。
起初,袁恩平显得异常紧张,他仅仅交代了五月上旬帮助袁恩义盖小房时,夜间外出偷取砖瓦的情况。
当李爱国指出他还有其他问题尚未交代时,他的脸色瞬间苍白,显露出明显的惊慌与不安。
李爱国见状因势利导,耐心地向钱和平解释政策,告诉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道理。
在李爱国的耐心劝导下,袁恩平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防线,交代了参与作案的全过程。
据袁恩平所述,5月17日晚上,袁恩义叫上他和同院的街坊于洪亮到他家。
当被问及目的时,袁恩义直言不讳地说:“弄木头去。”
快到十一点时,袁恩义、袁恩明、于洪亮和袁恩平,四人共乘一辆平板三轮车,带着铁锹、木棍和一条绿背包带,朝着东直门的方向出发。
在一个猪场旁边,他们发现两根木头。
他们先装了一根,推着走了二里多路,来到袁恩义的对象鲁晓霞家门口放下。
休息了一会儿后,再次出发去取第二根木头。
然而,在装车时,一个老头突然出现并阻止他们,还拉住车把要求袁恩义推着三轮车跟他走。
当走到排房西头的一条小胡同里时,袁恩义不走了,双方发生争执。
老头大喊了一声,好像是在叫人。
这时,袁恩明突然从车上抄起铁锹把,狠狠地朝老头的头部打去,连续击打数下,导致老头倒地不起。
见状,他们四人立刻跳上三轮车仓皇逃离现场……
根据袁恩平的交代,8月14日下午,市局依法拘留了袁恩义和于洪亮。
第二天,又将袁恩明从农场解回进行审讯。
经过审问,这几个案犯所交代的情况完全一致。
8月16日,为他们盗窃杨木出谋划策的王昌也被依法拘留。
直到两天前,京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主犯袁恩明死刑,并立即执行。
其他四名罪犯也分别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今天是八月十五,原本是万家团圆的日子。
在市局副局长,治安处长葛叔平、红星厂保卫处长孙立等人的主持下,为保卫国家财产而牺牲的退休工人孙朝奉同志授予了烈士称号。
…………
从孙朝奉家踏出门槛的那一刻起,葛叔平的心境便如同被狂风卷起的湖面,久久难以恢复平静。
他脑海中不断回放着烈士孙朝奉家中那一幕:孙朝奉的老伴章芝华,那张布满岁月痕迹的脸庞上,写满了无尽的哀伤。
这深深刺痛了葛叔平的心,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他的胸口,让他喘不过气来。
远处的华灯初上,有些人家里传来了欢声笑语。
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有人在流血牺牲,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第468章 许大茂“炸街”!!!
第468章 许大茂“炸街”!!!
今儿个是礼拜天,晌午的时分,今天是星期天,正午时分,南锣鼓巷95号那座古朴的四合院外,突然响起了一阵震耳欲聋的摩托车轰鸣声。
“轰隆隆……”
这突如其来的声响,瞬间吸引了院子里那些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他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纷纷从各自的角落飞奔而出,想要一探究竟。
当许小年、何秋、槐花等孩子跑到门口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得目瞪口呆。
只见许大茂脸上戴着一副时尚的“蛤蟆镜”,威风凛凛地骑在一辆崭新的军绿色摩托车上,正肆意地拧着油门,享受着“炸街”的快感。
许小年见状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他瞪大眼睛,满脸喜悦地喊道:“啊呀!爸!这是我们家新买的摩托车吗?”说着,他还得意洋洋地看向身边的小伙伴们,眼神中充满了自豪和炫耀。
许大茂一脸得意,嘴角上扬,炫耀道:“怎么样儿贼,爸爸厉害吧?这车够牛掰的吧?”
许小年像小鸡啄米一样连连点头,哪个男孩子能不喜欢车呢?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摩托车的渴望。
如今的孩子对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留个大背头手里提个4个喇叭的录音机放着邓丽君的靡靡之音,要是能骑个摩托车满大街乱串,那是相当向往。
一旁的何秋,满眼羡慕地抚摸着这辆崭新的“长城CC50”,眼睛一眨不眨,仿佛要将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刻印在脑海里。“许叔,您真是太牛了!能不能也让我试试,骑一下这辆摩托车?”
许大茂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向了许小年。
许小年心里急了,心想这摩托车可是自家买的,他自己都还没坐过呢,何秋怎么就想骑了?
于是,他连忙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去去去,你会骑吗?别把我家的宝贝摩托车给摔坏喽!”
这会儿,院子里的街坊邻居们纷纷走出家门,聚在一起看热闹。
“嚯!许大茂,你这日子不过了?买了这么个大宝贝?”傻柱一脸羡慕嫉妒,话语中带着几分酸溜溜的意味。
许大茂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我愿意,我乐意,关你什么事啊?你眼红也没用,想买还买不起呢!”
傻柱酸溜溜地道:“切!我买不起?我是不想当这冤大头,有这钱儿,我去买套院子它不香吗?”
许大茂轻蔑地瞥了傻柱一眼,尽管两家在经济收入上相差无几,但许大茂家的底蕴却远非傻柱家可比。
确切地说,许大茂主要得益于老婆娄晓娥那丰厚的身家。
想当年,“娄半城”远赴香江,将京城里的大部分家产都留给了娄晓娥。
因此,许大茂与娄晓娥早些年总是遮遮掩掩,生怕外人窥探到他们家的真实财富状况。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社会风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许大茂也开始变得慢慢张扬起来了,他觊觎“长城”牌摩托车已久。
终于这个礼拜天,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跑到刘家庄去,将一辆崭新的“CC50”摩托车骑回了家。
乖乖,这可不是什么自行车,而是货真价实的摩托车!
这年头,即便是自行车,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也是件奢侈品,更不用说这价值不菲的摩托车了。
虽然大伙儿对摩托车并不陌生,毕竟院里有些在公家上班的人,时常骑着单位配的摩托车回来炫耀。
但那毕竟是公家的财产,与私人拥有完全是两码事。
私人买摩托车?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大几千块钱啊,都快赶上半座小院的价格了!
许大茂买的这辆“长城CC50”与后世不少摩托车使用的多缸水冷发动机、LED大灯、电子仪表盘、一体压铸轮毂、单减震、空气动力学扰流件等现代化配置不同的是,“长城CC50”采用了单缸风冷发动机、经典油箱、圆形大灯、双筒仪表盘、辐条轮毂、双摇臂后悬架、发动机裸露等造型,自它诞生以来,就开始风靡整个京城的富人圈。
摩托车,可是如今财力的象征,在这个人均月收入只有一两百的年代,买上一辆价格上万的摩托车,跟后世买一台保时捷无异,等同于后期的“亿万富翁”。
这年头,只要有人得到一台摩托车,首要之事就是到维修店去改排气管,好让摩托车能一路“轰轰轰……”地怒吼着,叫嚣自己的不凡。
“长城CC50”的出厂标价为2500元,然而却陷入了有价无市的尴尬境地。
由于该车型的产量极为有限,实际上,即便是这样的价格,也往往难以入手。
就拿许大茂来说,若不是通过刘之野这条渠道进行购买,他想要得到这辆车,就不得不面对加价购买的无奈现实。
这就离了大谱了,许大茂花将近两三千块钱买辆摩托车,引起的轰动,比谁家买套房子还惊人。
这年头的钱还是很值钱的。
后世的马未都说过:“1990年,我开海马歌舞厅,赔了43万!那时候京城一套四合院才1万块钱,如果我当时用这些钱全部买京城的四合院,到今天我一定是京城首富。”
谁也没长前后眼,谁也无法预测未来!
后来,倒腾古董,手握几十万巨资的马爷,都没看出来京城四合院现在会如此值钱,更何况,这时候刚刚能解决温饱问题的普通老百姓呢?
当然了,马未都说90年一套城京四合院一万块钱,肯定有一些夸大其词!
但是如今的70年代末京城,面积小一点的四合院六七千块钱一套。
七八十年代,万元户比亿万富翁都稀有,很多人即便是想买房也没有钱啊!
不是不买,而是真的买不起!根据相关部门统计,1978年的全国人均年工资收入是580元,平摊到每月应该是48.3元。
千万不要被这些平均值所迷惑,因为这年头,80%的工人每月工资都在20~40元之间!
别说七八十年代了,就是到了90年代,如果你有一万元,那就算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了,知名度不亚于现在的娱乐明星!
现如今,国家正在搞住房改革。
商品房,方兴未艾。
京城里的四合院大点的一万多块钱一套,小点的才几千块钱。
但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个价格也是天价。
以高收入的傻柱家为例,他们家不吃不喝也要攒5年,才能买得起,真的太难了,也根本没想过这事!
穷人买不起,极少数的富人,也不会买,为什么?
一是因为有钱人还是小数,京城国企正式职工月工资才四五十块钱,一片街区能出个万元户都不容易,家里买得起电视的都是极少数,结婚能买一个手提式录音机都能被邻里街坊羡慕不已,上哪找一万块钱去?
另外这年头京四合院多数都是从“地主老财”手里接过来的,不少四合院都住着好几户人家,也就比大杂院颜值高点罢了。
所以住四合院并不会被人羡慕,反倒是这年头刚开始流行的楼房,尤其是独门独户的小高层,那才是被羡慕的对象,高收入人群都去住楼房了。
真舍得花一万块买院子的人,更喜欢买别墅,而不是四合院。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