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318章

作者:笔下宝宝

  有的作业地段,卡车开不进去,运送近十米长的油杆就要人抬肩扛。

  经过烈日烘烤后的油杆嗞嗞冒油,能把靠近油杆的半张脸烫伤。虽然工作又苦又累,但看着那一根根亲手竖起的电线杆、一米米电缆埋在地下,葛小虎他们心里便升腾起一种兴奋和喜悦。

  这时,班长就领着他们班所有人唱起了《通信兵之歌》:“银线架四方,电波振长空,铁脚走万里,一颗红心为革命。日日夜夜坚守战斗岗位,时时刻刻保持联络畅通……”

  刚施工时,大家情绪激昂,干起活来劲头十足。

  但人毕竟是肉长的,离开沙漠盐碱地,又转战峰峦沟壑,场场都是硬仗。

  有人身上脱了皮,有人手脚上磨出血泡。且不说风吹日晒,光在乱石丛生的山地里挖1.5米深的电缆沟,就够人招架的。

  为证明自己不是“熊兵”,葛小虎一直咬牙坚持着。

  刨地时,不知是镐头不配合,还是石头太硬,常常一镐下去,地冒火星,眼冒金星。

  再看班长,只见他双臂抡着镐,一下接一下地刨在石缝间,又稳又快。

  再听他们班长说,“当个好兵和挖电缆沟一样,不能只用猛劲。

  一要稳,就是有耐心和恒心,不急不躁;二要准,就是选准发力点和突破口,看准了再刨。”

  班长对葛小虎的冒失进行了严厉批评,但他主要还是担心他的安全。

  因为,大西北缺水,也留不住水。山里一下雨就容易引发洪水,一旦遇上,后果不堪设想。

  易地再战,他们搬到了另一个村,仍然住在老百姓家里。

  班长每天带着他们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水缸挑得满满当当,还帮房东家刷了房子。

  房东有个准备中考的孩子,当得知葛小虎是高中毕业生之后,流露出想让他帮忙辅导的意愿。

  军民一家亲,葛小虎觉得自己责无旁贷。

  但每天施工都是早出晚归,闲暇时间极其有限,班长就把他从施工队伍里抽出来,暂时为房东孩子辅导功课。

  就这样,在辅导功课的同时,葛小虎竟然也把学过的知识也回顾了一遍。

  夏天在山里施工,除了蚊虫叮咬、烈日曝晒外,还有雷电带来的危险。

  一天,班长正在电线杆上做整线示范,一片乌云压了过来,接着一道闪电击中了电线,班长瞬间失去平衡,向下跌落,幸好保险带拉住了他。

  瞬间暴雨如注,就在大家惊慌失措之时,山洪倾泻而下,班长迅速爬下电线杆,组织大家躲进附近的土窑洞。

  突然,葛小虎发现洪水裹挟着一个人和一只羊从上游冲来。葛小虎立即呼道:“快,水里有人!”

  几个战士冲出窑洞,就要下水救人,这时班长大喊一声:“危险,不要乱动!”随后,他身影一闪,跳进了湍急的洪水中,瞬间不见踪影……

  葛小虎他们哭喊着跑向下游,手拉手组成一道人墙,挡住了被洪水冲下来的班长和他要救的村民。

  大家疯了一样将他们抬到岸上,可是,尽管通过挤压放出了他们腹腔里的水,又轮流做了人工呼吸,也没有挽留住班长和村民的生命……班长长眠在了大山深处。

  事后葛小虎才知道,班长原本准备年底复员,为了参加这次国防施工,才推迟了离队时间。

  今年年初,葛小虎成功考上了军校,才隐隐感觉到班长当初让他辅导房东孩子的良苦用心。

  报到前,葛小虎在班长墓前站了很久,流着泪给班长卷了一支烟点燃,又敬了一个军礼:“班长,我考上军校了,毕业后再来看你……”

  71年春,闫解旷也顺利通过了征兵体检和政审,光荣地参军入伍,他成了当地第一个离开的京城知青,同学们都很羡慕他。

  

  离开知青点的那天,是李小军、高玉芳还有两名同学赶着队里的马车把闫解旷送到的公社武装部。

  那天正好遇到县里的宣传干事来采访,那位宣传干事就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还特意单独给赶马车的李小军拍了一张照片。

  闫解旷在公社武装部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坐车离开了,他们的合影照片闫解旷是多年后才见到,这是后话。

  县里的那位宣传干事还真讲信用,过了几天,他们就收到了他寄来的照片,合影的那张,一共洗了五张,李小军赶马车的那张就洗了一张。

  闫解旷入伍的部队是南河省军区独立第二师,前身是公安部队南河总队,担负南河境内党政重要机关单位的警卫,战略位置如桥梁、涵洞、仓库、监狱等的守护。

  未来这支部队会转为武警部队,新兵连训练营地就在郑市农业路政法干校院内。

  闫解旷这批兵年龄大小能相差五六岁,有来自学校的学生,有来自农场的知青,也有来自山村的农家子弟,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反应速度各不相同,训练起来难度不小。

  闫解旷在新兵连三排十一班,班长是老兵姓蒋。

  由于闫解旷文化水平高,他的政治教育、学习条例、整理内务、严明纪律、军容风纪等还好办。

  他最难的就是队列训练。

  不仅是他,其他新兵们也最头疼这个训练。

  有立正稍息伸错腿的,转向分不清左右的,齐步走摆臂出腿一顺的,正步走撅屁股探头的,跑步走只会上下摆臂的,行进间立定停不下来的,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令人啼笑皆非。

  班长口令喊得山响,错者依然如故,只得拎出来单独操练,有时还会全班受罚,面向墙壁原地跑步走,直到每人脚下跺出两个坑为止。

  不过最终大家都练出来了,具备了一名战士的基本素质。

  闫解旷最喜欢的就是新兵连每次就餐都要进行拉歌,以排为单位,那哪是唱歌啊,简直就是吼,直着脖子昂着头,气出丹田,直冲斗牛,以期在气势上取得优势。

  拉歌后各班依次打饭,围在一起蹲着吃,很像农村的饭场.

  让他们新兵更为高兴的事就是发领章帽徽,他们的着装是六五式军服,领章是象征红旗的两块红板

  戴上领章帽徽以后,就成了一个真正的战士了.闫解旷迫切的等待星期天上街照相,而且一照就是好几张,还特意像XX那样,照了一张把棉帽子的护耳放下来的照片……

  这年开春不久后,闫招娣所在的知青点得到了三个招工名额,其他生产队的两名男知青招工去了钢铁铸造厂,闫招娣是一名女生就去了省国棉厂。

  当然,国棉厂的招工名额是刘之野替闫招娣争取来的………

  葛小虎、刘光天、闫解旷几个当初能成功当上兵也都是刘之野帮的忙。

  刘之野也不是把他们丢进部队里,或者工厂里就撒手不管了,而是根据他们性格特长刻意进行了安排。

  而且这两年来,他们这几个的发展也没让刘之野白操心。

  这一天,刘之野如同往日,有条不紊地踏入了他那熟悉的办公室。

  去年下半年,全军圆满结束了长达两年的大规模军事训练,一切归于平静。

  步入新的一年,刘之野的生活节奏与往昔大相径庭,少了那份往日的繁忙与紧张。

  这份突如其来的清闲,让他初时颇感不适,仿佛失去了某种惯性的牵引。

  突然,刘之野办公桌上的黑色电话急促地响起,铃声尖锐而连续:“叮铃铃……叮铃铃!!!”

  他眉头微蹙,迅速拿起听筒,沉稳地回应:“喂,我是刘之野。”

  电话那头,一个熟悉而有力的声音传来:“之野同志,是我,郭自成。”

  一听是老领导的声音,刘之野的身体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语气中多了几分敬意:“哦,是郭局啊,您……”

  郭局低沉而有力地吐出一句话:“你现在有空吗?方便的话,能否抽空来我这里一趟?”

  刘之野二话不说,立即前往市局去见郭局。

  原来……

  4月里的一个深夜,京城HD区某学校的学生们大多已经睡下,只有少数学生还在挑灯夜读。

  时值初夏时分,气候不冷不热,天上月色分外明亮。

  两名外国女留学生见窗外的月色太美,就打算到外面月下漫步一番。

  然而当她们打开宿舍门时,突然发现门前站着一个红发碧眼,满脸白斑的“诡”,一脸怪笑站在她们的门前。

  “桀桀!我是诡……我要吃人……”

  惨白的月光下,“诡”的红毛碧眼纤毫毕现,再加上阴森森的嗓音,顿时吓得两名女留学生两腿发软,放声尖叫!

  两名女留学生的尖叫很快引来了别的学生,可那“诡”不但不怕人,反而大声桀桀怪笑着追逐来人,呲着一口尖牙说要吃人。

  学生们哪里见过这种场面?顿时被吓得四处逃散,整个学校乱作一团。学校教职工们赶紧出动,好不容易才把慌乱的学生们安抚下来,稳住混乱的局面。

  校领导在对混乱进行调查的时候,从那两名被“诡”吓得还在哆嗦的女留学口中,得知了一个让他们不得不重视的消息——这两名女留学生竟被那个“诡”轻薄了……

  这年月,涉外无小事,校方赶紧把这件事情进行了上报。

  最终这件案子传到了伍首长的耳中,作为坚定唯物主义者的伍首长,自然不会信这会是“鬼”干的,立刻指示京城市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迅速破案。

  专案组成立后,马上对这只“诡”展开调查。

  这一查,还真查出来问题了。

  专案组公安人员通过走访发现,这只“诡”时常会出现在幼儿园、宾馆等公共场所,作案的方式大同小异,都是赤发碧眼大白脸,大晚上呲着尖牙把人撵。

  这个“诡”不仅是个色鬼,每次吓跑人之后他还偷东西。

  为了抓住这只“诡”,专案组派出了大量的民警,不但加大了巡查的力度,甚至还在案发几率高的地方设了伏。

  可这只“诡”也随之出现了诡异的一面:在一个晚上,他竟然能够像开“分身”一样,同时在两个地方出现!每次公安民警们赶到时,都只能看到一片杂乱的脚印。

  这只“诡”的频繁作案,让市里一时间人心惶惶,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一筹莫展的专案组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偏偏短时间内又无法破案。

  正是在这个时候,市公安局郭局长向专案组推荐了刘之野,说把他请来就一定能侦破此案。

第421章 追踪专家!!!

  第421章 追踪专家!!!

  刘之野首次遭遇如此蹊跷的案件,身为坚定的唯物论者,他断然不信这背后真有“诡秘”作祟。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罪犯精心布下的迷雾,企图混淆视听,故弄玄虚罢了。

  刘之野知道,真相往往隐藏在层层迷雾之后,唯有抽丝剥茧,方能揭露其庐山真面目。

  倘若给予他足够的时间,他自信满满能够解开这桩谜案。

  然而,刘之野现今的身份非同小可,身为京城卫戌区的代理参谋长,并兼任警卫二师的师长,肩上扛着千斤重担,每日事务繁忙,难以轻易抽身,投入到这桩案件之中。

  前文说过,京城卫戍区属京城大军区建制,受京城军区和京城市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

  卫戍区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参谋部、后勤部等领导机关。

  领导京城市各区(县)人民武装部,负责京城地区的军事警卫、守备任务,开展民兵、兵役和动员工作,维护军容风纪,协助地方维护治安等。

  京城卫戍区编成是和陆军野战部队编成类似,机关有参谋部和参谋长,具备作战指挥职能;卫戍区下辖作战部队,有数个警卫师,总兵力大约十万人(副大军区级),装备大量的重型武器装备,具有很强的对敌作战能力。

  因此,身为代参谋长的刘之野,肩上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加之他身兼双职,频繁穿梭于司令部与二师驻地之间,两地奔波,不辞辛劳。

  司令部作为卫戍区的核心指挥机构,其具体位置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正义路。

  这一位置不仅凸显了卫戍司令部在首都安全防护中的重要地位,也象征着其对国家安全的承诺和责任。

  当前,正值夏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京城卫戍区的存在及其司令部的设立,对于维护国家政治中心的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卫戍区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拱卫首都安全、掩护中枢机关转移或撤离、防御外敌、反恐及镇暴等,这些职责要求其司令部必须位于一个易于迅速响应且安全的环境中,而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正义路无疑满足了这些要求。

  因此,身为京城“御林军”参谋长的刘之野,虽职位不显,却手握重权。

  身处如此关键岗位,他自然无法因其他事务长时间远离职责所在。

  鉴于案件紧迫,需限时告破,郭局长及专案组众领导皆感束手无策,病急乱投医了,只得向刘之野求助,望其能伸出援手。

  刘之野身处此等困境,亦是左右为难。

  一边,是十万大军的重担,职责所在,不容推卸;另一边,则是情深义重的老领导,曾给予他莫大帮助,如今领导有难,他岂能坐视不理。

  …………

  刘之野眉头紧锁,正陷入沉思的漩涡,突然灵光一闪,暗自懊恼:“我怎么把他给忘了!此人若能相助,此案或可迎刃而解……”他心中有了计较,眼神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见到刘之野沉默片刻后,脸上突然浮现出一抹喜色,郭局等人连忙追问:“刘参谋长,莫非您已有妙计?”

  刘之野微微一笑,坦诚道:“郭局,实不相瞒,我此刻确实分身乏术,我们军区事务繁重,实在是难以抽身相助。”

  此言一出,郭局等人的面色不禁黯淡了几分。

  “唉!”

  他们专案组的人对于闹鬼一说,是坚决不信的,这世界上哪有鬼怪之说?若是闹鬼,也必定是有人装神弄鬼。

  假如真是有人装鬼的话,这个人,是怎么躲过公安机关的搜查的?

  更让专案组关头痛的是,不管对方是鬼是人,都想不出让对方落网的办法,对方行踪诡秘,留下的线索极少。

  日子久了,就连一些年轻同志都感到害怕起来,不断的猜测,难不成真是见鬼了,否则,怎么公安局出动那么多人力物力,却也抓不到他呢?

  不过,这件案子却也并非毫无头绪。

  因为,在大量的搜查过程中,公安机关发现,在一些犯罪现场,那个鬼是留下了脚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