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299章

作者:笔下宝宝

  然而,面对即将离开这个承载了她二十多年成长记忆的家,她的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涟漪,情绪略显低落。这份对家的依恋与不舍,在她心中悄然蔓延。

  甘凝是过来人,一眼便洞察了小姑子心中的不舍。她温柔地劝慰道:“小妹,别伤心,婚姻是新的开始,并非与家的诀别。想家时,随时都能回来,嫂子我也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你并不孤单。”

  “婚后,和夫家好好相处,要对孝敬自己父母一样去孝敬自己的公公婆婆,把胜利的兄弟姐妹,视作自己的至亲手足。”

  “如果,你在黎家受什么委屈了,也别强忍着,一定回家来跟哥哥嫂子诉说,有哥哥嫂子们给你做主……”

  刘之若一听,顿时“哇”地哭出声来,猛地扑进嫂子甘凝的怀抱,边抽泣边哽咽道:“呜呜……嫂子,我不想嫁人了,真的不想离开你们。”

  甘凝轻抚着刘之若柔顺的发丝,温柔而坚定地说:“傻丫头,女子终究要嫁人,这是自然之理。不经历婚姻,怎能说人生无缺?未嫁之女,其人生画卷总觉少了那么一抹亮色……”

  刘之若泪眼婆娑地道:“可是,可是,我怎么心里就那么难受啊……”

  此刻,刚下班踏入家门的刘之野,恰巧目睹了这一幕,他随即装作生气的样子,调侃起小妹来:“嘿!是哪位胆大包天的家伙,让我们的宝贝小妹伤心了?莫非是黎胜利那臭小子?哼,还没过门就敢欺负我家妹子,这可不成体统!这婚嘛,咱们可得好好考虑考虑……”

  “哎!别……”刘之若话音未落,脸色骤变,猛地抬头,正对上自家兄长那狡黠的笑容,心中顿时明了,自己又被捉弄了。她随即撒娇似地抱怨:“嫂子,您瞧瞧我哥,一回来就逗我玩,尽欺负我!”

  “哈哈哈……”刘之野无良的笑了起来。

  ………………

  “大姑娘大,二姑娘二,小姑娘出门子给我个信儿。搭大棚,贴喜字儿。牛角灯,二十对儿,娶亲太太两把头,送亲太太大拉翅儿。八团褂子大开褉儿,四轮马车双马对儿。”这首老京城童谣形象地描绘了刘家迎娶当天的热闹景象。

  虽然现在结婚,不用四轮马车了,但是却有了小汽车。

  结婚当日,黎胜利携同大院内的几位铁磁,驾驶着几辆精心借来的吉普车,浩浩荡荡地前往迎娶新娘。

  他们并非没有更豪华的座驾,家中不乏红旗、伏尔加等名车,但老爷子坚持低调行事,严禁他们张扬。

  即便是吉普车,也是几经争取才勉强获准使用,否则,他们或许只能以自行车代步,踏上这神圣的迎亲之旅。

  诚然,在这个时代,以自行车迎娶新娘亦不失为一种风尚,甚至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然而,面对刘家庄这样的京城首富之地,情况便大不相同。此地家家户户皆拥有自行车,且数量不菲,自行车早已成为寻常之物,难以彰显特殊。

  考虑到即将迎娶的是他们老刘家的“公主”,若仅骑着自行车上门,显然有些掉价,难以匹配这场联姻的尊贵与庄重。

  几位大院来的精神小伙儿伴着黎胜利刚踏出车门,瞬间被刘家大门口那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婚礼宾客阵仗给震撼到了。

  张海洋不自觉地咽了口唾沫,声音略显紧张地问道:“哥,这……这些人都是刘家的亲戚吗?”

  黎胜利对刘家庄已颇为熟悉,深知刘氏家族庞大,但今日之景,确是前所未见,光是门口这一片,少说也有三四百人。

  他额头上不禁渗出了细汗,却仍故作镇定地笑道:“没错,哈哈,不过刘家人其实都很随和,你们不用紧张……”

  “哥,你确定吗?那几个小鬼的眼神,我怎么瞅着有点不对劲,透着股子不善。”张海洋的声音里添了几分紧迫感。

  他话音未落,一群约莫十几名半大少年从人群中鱼贯而出,个个头顶光溜溜,反射着油亮的光泽,身着统一的黑色紧身衣,显得干练而神秘。

  他们迅速在黎胜利一行人面前列队,没有多余的话语,直接开始了整齐划一的操练,气势汹汹,令人不敢小觑。

  他们站在院前的广场中间,双手抱拳,紧贴腰间,随着气势磅礴的一吼,双脚落地,那坚毅的目光似刀般犀利,仿佛直刺你的要害,让你瞬间倒地,又像被人突然击中,动弹不得。

  

  向前直出两拳后,“咻”地一下蹲地酝酿,后又腾空而起,一腿站立,另一则腾空弯曲,整个队伍整齐划一,毫无半丝懈怠,一刹那,时间仿佛停止。

  紧接着,全员开始小幅度的跑动,围成一个圈,外圈的成员一手掐腰,一手外扬,整齐划一。

  突然,一小子从人群闪现,一抹鲜红煞是显眼。他手持亮银的锋剑,一个飞身健步,展剑亮相,眼似秋水,浑身火红,那剑静若伏虎,动若飞龙,缓若游云,疾如闪电,又稳健又潇洒,越舞越快,就像一条银龙绕着他上下翻飞,左右盘绕。

  凭借这绝美的一系列动作,他赢得了满场喝彩。

  最后这些小子打完收工,那使剑的小子脸不红气不喘地走到黎胜利面前,眼神中带着几分戏谑与挑衅,轻启薄唇:“就凭你,也想娶我姑姑?若我唤你一声姑父,你敢答应吗?”

  后面的这十几个小子也不是善茬,也齐口同声道:“对!我们不答应!”

  围观的成年人见状,纷纷嬉笑不已,却并未插手这群少年的胡闹,仿佛事先约定好了一般,故意要给黎胜利一个下马威。

  同行的钟跃民,此时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尚未展现出日后的英勇姿态,他咽了口唾沫,低声对黎胜利说:“哥,我看这事儿悬了,就对面这小子,咱们就算一起上,恐怕也打不过他。”

  黎胜利也是一头雾水,不明白这是要闹哪儿出,他没听说老京城人结婚还有这场面啊?

  于是,他强颜欢笑,对着这些小家伙们说道:“行了行了,你们几个别闹了,别耽误了我和你姑姑的好事,不然你们家长辈知道了,可有你们好果子吃。”

  “我们不怕,不过,你想过去也成,你就直接闯过去吧!”这小子油盐不进,一脸不屑,鼻孔朝天,对张海洋及其一众帮手视若无睹,全然不放在心上。

  “这……”黎胜利就有些麻爪了,眼前地这帮臭小子可都是刘之若的子侄辈,他们强闯是真不行的,不说能不能打过的话,万一打伤了那个咋整。

  “呵呵呵,你先给姑父让开,过后姑父带你们去打枪。”

  “不去!我们村就有靶场!”

  “那我带你们几个去吃好吃的?”

  “什么地方的东西,能有我们村的东西好吃?”

  “啊……这……”

  黎胜利等人可没想到,他们来到刘家的第一关,就没给闯过去,这该多丢人啊!

  僵持了半天,就在黎胜利心急如焚的时候,束手无策的时候。

  他的救星来了,只见刘之野的大伯笑呵呵地道:“行了,行了,你们这几个小猴子别闹了,赶紧给你们姑父让开路……”

  “呵呵呵,胜利你们来啊,乡下小子就是野,你多担待。”

  黎胜利如蒙大赦,摸了一把急脑门上急出来的汗水,一副终于见到亲人的表情:“大伯,我来接之若回家了,幸亏您来了,要不然我连家门都进不去。”

  “哈哈哈……快请进,大家都进来吧!”

  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围观的亲友们纷纷面露笑意,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新郎官,被咱们这阵仗给惊到了吧?”

  “哈哈哈,来来来,咱们进屋喝酒去……”

  黎胜利、张海洋等人被刘家人热情地邀请进了前院。

  随新郎黎胜利接亲的人分别担任大媒、伴郎、赞礼等司仪。

  今天这些都是刘家最重要的客人,必须坐在酒席的上座,由刘之野兄弟几个加上伯父等人亲自陪同伺候着。

  时辰差不多了,新娘子刘之若与新郎官黎胜利给父母长辈们敬完茶,就要开始启程了。

  上车之前,新娘子刘之若由迎亲的女宾用红线把前额、鬓角的细发去掉,称之为“开脸”,然后才能蒙上盖头,送入车中。

  “小妹别哭,这好不容易画好的妆,别再哭花喽!”

  “来,哥哥今天再背你一回,从此你就长大了……”刘之野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说着蹲下来,让刘之若爬在他的背上。

  刘之若是被哥哥背上车的,按规矩她的脚入门前是不能沾地的。

  之后,等新娘刘之若到达黎家的大门前,新郎黎胜利会手持弓箭在新娘脚下虚晃三下,表示驱除邪妖。

  然后新娘刘之若跨过火盆,才能进门。

  随后,一对新人在主婚人的主持下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

  拜过堂之后,一对新人被送入洞房,并肩坐在床上。

  这时,新郎才能挑下新娘头上的盖头。不少夫妻直到这时才头回见面。

  此时,仪式还不算完。

  新郎、新娘两还要尝饺子、面条,寓意为“子孙饽饽”“长寿面”,而后再由伴郎伴嫂端上交杯酒。

  交杯酒喝完后,再换上两碗冰糖莲子。直到此时,一场传统的老京城婚礼才宣告礼成。

  “之若,你今天可真美!”黎胜利终于得尝所愿,动情地道。

  “凤冠霞帔匠心裁,面若桃花项上开。喜鹊和鸣爆竹响,新人对拜贺声来。琼花散落妆娇女,炫彩横飞耀粉腮。入暮芳心最落寞,初红夜半任君摘。”

  今天的刘之若,迎来了她此生最为耀眼的瞬间,她眼眸闪烁着光芒,轻声细语地问:“莫非我之前就不够漂亮?”

  黎胜利闻言,一时语塞,结结巴巴地回答:“不,不,当然不是……我只是觉得,今天的你更加光彩照人……”

  刘之若听后,嘴角勾起一抹甜蜜的微笑,轻声说道:“这还差不多嘛。记住,往后你可得加倍疼我,不然……哼哼,后果自负哦。”

  黎胜利连忙郑重其事地许下誓言:“我向Xxx誓,定会对你呵护备至,永远不变……”

  不过,他心下还有句话未敢说,“好家伙,就凭你那一大家子人,我也不敢轻易招惹你啊!”

第402章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第402章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几个月。

  又是一年中秋时,中秋节在夏国人心目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

  按照夏国人的传统,在中秋佳节,可以望满月之嫦娥舞,尝月饼之馅儿甜,一家团聚,尽享天伦之乐。

  俗语有云:“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一轮满月仍寄托人们心中的思乡之情,团圆之愿。

  中秋节是夏国民间传统节日。它还有很多名字,比如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

  讲到它的历史,那可是由来已久的。从上古时代就有秋夕祭月,天象崇拜。

  农耕社会时,人们觉得月亮的运行关系着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于是用物品来祭祀月亮,以祈求丰收,和团圆幸福。

  汉代的时候,中秋祭月开始普及,到了唐代便定型,《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逐渐发展出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各地民俗,流传至今。

  明清的时候,节日气氛就更加浓厚了。《帝京景物略》中也说

  “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今年的中秋佳节,刘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团圆盛景。

  新妇刘之若于今日回门,与刚从异国归来的二哥刘之泰,以及刚从军事学院荣耀毕业的大哥刘之野齐聚一堂。

  更令人欣喜的是,家中即将迎来新生命,怀孕三月有余的贺红梅,让这份团圆更添了几分温馨与期待。

  刘家上下,人数难得如此齐整,共赏明月,同庆佳节。

  虽然是团圆了,但是今年刘家的节日气氛显得有些冷清。家里也只是做了传统的月饼,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了顿饭而已。

  饭后,一家人在洒满月光的院子里悠然围坐,轻声细语地交谈着。刘之野的眉头不经意间轻轻蹙起,目光温和地转向刘之泰,简短而关切地问道:“之泰,你们学院近来可还安好?你有没有什么难处?”

  刘之泰闻言情绪有些低落,他一心想教书育人做做研究,不管别的是非,可是如今的大环境不允许啊,“哥,最近院里乱糟糟的,学生们都去……好多老师教授……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了。”

  刘之野听闻后,轻拍了下老弟的肩头,语气坚定地说:“工作不顺心,那就果断点,辞了吧。回家来,刘家庄的中医药研究所正渴求你这样的新鲜血液。”

  “外面的世界纷扰我们管不着,但在刘家庄,一切都照旧。这里,将是你潜心研究、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一个能让你安心深耕中医药领域的宁静港湾。”

  刘之泰一听此言,脸上顿时绽放出喜悦的光芒。

  他心中早已归心似箭,只是碍于兄长刘之野的威严与厚望,迟迟不敢表露。

  他深知,大哥对他寄予了多么厚重的期望,这份压力让他犹豫不决。

  但此刻,内心的渴望终于战胜了顾虑,他准备立即辞职回刘家庄来安心做研究。

  现今,刘家庄的中医药研究所已焕然一新,汇聚了众多国内中医药界的翘楚。

  随着时代的浪潮推进,那些曾对去留犹豫不决的杏林高手,也纷纷携家带口,投奔至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一时间,刘家庄仿佛成了中医药人才的沃土,人才济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辉煌。

  不管外面怎么样,刘家庄这里尚算平静,有的也只是形势上的一些,外甥打灯笼—照旧。

  作为大哥又是家里公认的一家之主,刘之野开始安排一家老少的未来。

  “红梅,鉴于你现已身怀六甲,贺叔那边事务繁忙,难以对你照料周全。

  既然之泰已归,我提议你考虑从协和离职,转至刘家庄的医院。这里虽不比协和显赫,但在地方上亦属医疗重镇,且家人能近身照顾你,这样会更为稳妥。你意下如何?”处理完老弟的事宜后,刘之野转而细心规划起弟妹的未来。

  贺红梅没有丝毫犹豫,爽快地点头应允:“大哥,咱俩都听你的,一上班就去办离职手续。回家对我来说,比啥都重要,工作嘛,有它没它一个样。咱家现在这情况,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哈哈……”她的笑声里满是释然与期待。

  刘之野闻言,嘴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意。

  诚然,老刘家这殷实的家境,足以让全家人即便不事生产,仅靠坐享其成,也能安然一辈子衣食无忧。

  这份底气,让他们的日子显得格外从容不迫。

  刘家庄,虽然繁华但也封闭,是刘家大多数成员的栖息之地。

  其中,刘之野心里最担心地,莫过于他那老弟刘之泰夫妇的安危,紧随其后的是刘铁林一家的情况,也让他难以释怀。

  为了确保家族成员的安全,避免任何不测的发生,刘之野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决定——将刘之泰与刘铁林两家接回刘家庄,安置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以便能够近身守护,确保他们的平安无虞。

  小妹刘之若的境遇就好多了,她就职于核研所——夏国科研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因其高度的机密性而深藏不露,更因周遭环绕的强大安保力量,确保了科研环境的绝对安全与稳定。

  再者,提及小妹的婆家,亦非等闲之辈,家族底蕴深厚,不容小觑。而小妹本人,性情淡泊,与世无争,满心只系于科研探索之上,仿佛尘世纷扰皆与她无关。

  这样的她,自然少有人愿去招惹,更遑论寻衅滋事,毕竟,在众人眼中,她是一股清流,专注于自己的世界,与世隔绝。

  所以,刘之野对小妹刘之若的境况最为放心,就没有选择干涉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