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298章

作者:笔下宝宝

  再大一点就开军车乱窜,陆军大院孩子最不能容忍,小伙伴连内衣和袜子也穿军队的,再套双军胶鞋,会被鄙视成土鳖。

  孩子王之间要是同学或是哥们儿,这俩院儿之间就可能友好相处,外面要有“事儿”,还可能相互“帮衬”。

  孩子王之间要是不和,这俩院儿之间可就是死对头了!

  有叫不完的“碴贝儿”…

  黎胜利,就是一位昔日大院子弟中的风云人物,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威望,稳坐“大哥”宝座。

  后来,自踏入社会开始成熟了,他逐渐收敛锋芒,不再与昔日小弟们嬉笑打闹,转而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而他的弟弟黎援朝,则如同猛虎下山,不仅继承了哥哥的遗风,更在其基础上发扬光大。

  在哥哥“隐退”之后,他便扛起了“领导”的大旗,迅速在大院子弟中树立了新的标杆,成为众人仰望的“杠把子”。

  原剧中,黎援朝首次出现,就是大院青年中大哥级的人物,大家都得给他几分面子。

  黎援朝出场,在书中也已自带音效与拉风效果了,先看这一段的对话感受一下他的气场:

  钟跃民一伙人在天桥剧场排了一个通宵的队买票,他们等着看热闹的是,HD、东西城、CY各大区的顽主们都会来抢票,但一定不会按规矩排队。

  郑桐问:“黎援朝怎么不来排队?”

  袁军答道:“凭黎援朝的名声,他能来排一夜队?”

  钟跃民说:“他就是第一个买票,也没人敢说什么。”

  李奎勇哼了一声,不屑地说:“他凭什么?”

  钟跃民说:“就凭他是黎援朝。”

  黎援朝这三个字,就是招牌,他在这个圈子里属领袖级的人物,比钟跃民高两个级,在后来还被推选为“联合行动委员会”的领导之一。

  黎援朝能有这样的势力,可想而知,他们的家庭背景有多么不凡了。

  …………

  西山脚下,一座庄严的部队大院静静伫立。今日,黎家难得迎来了一场难得的团聚。

  黎全友、黎全朋与黎全芝,这三兄妹难得放下手中繁忙的事物共商家事。

  作为家族的老一辈,齐聚一堂,共叙天伦。

  其中,身为副总长的黎全友,不仅是家族的精神支柱,更是黎家中职位最为显赫之人,他的存在,让黎家在外界享有极高的声望。

  

  黎胜利、黎援朝、黎红旗、黎芳以及艾作鹏等一众小辈,规规矩矩地分列于客厅两侧,目光专注,静候着家族中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们展开他们的热烈对话。

  他们虽年轻,却已懂得在这关键时刻保持沉默,用心聆听,从长辈们的言谈中汲取着成长的养分。

  未了,大事商量完毕,开始说起家事。

  黎父缓缓开口,将话题转向了黎胜利的终身大事:“如今,咱们全家人齐聚一堂,正是商讨胜利婚事的好时机。他年已二十六,这桩婚事却迟迟未定,拖延了数年之久……”言毕,屋内气氛微妙,每个人的心中都泛起了涟漪。

  黎胜利的姑姑黎全芝一听这话,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直言不讳:“大哥,这还不是你放任胜利胡闹的后果?我早就说了,那姑娘家世平平,不适合胜利。瞧瞧,两人拖拖拉拉谈了六年恋爱才修成正果,这像话吗?”

  当初,在黎家,黎全芝是对黎胜利与刘之若恋情最为抵触的一员。她并非对刘之若本人有所偏见,实际上,她也欣赏这位美丽女子的温婉可人。

  然而,让她心存顾虑的,并非刘之若的容颜,而是她出身于一个在当时看来颇为平凡的家庭背景。这份家世的不对等,成了黎全芝心中难以逾越的坎。

  黎家是什么家庭,他们兄妹三人级别都不低,即便是黎全芝,其夫婿亦是当年首批授衔的杰出人物之一。

  作为黎家血脉的正统传承者,长子长孙黎胜利,不仅才华横溢,更是京大毕业的精英,深受家族上下瞩目。

  黎胜利,已被家族视为未来的掌舵人,其婚姻大事自然非同小可。

  黎家长辈们深思熟虑,期望为他寻觅一位家世相当、能够并肩作战的伴侣,以确保家族的未来更加稳固,两人亦能在人生路上相互扶持,走的路更稳更宽。

  起初,黎家对这门婚事持坚决反对态度,但随着黎胜利的执着坚持,加之刘家今时不同往日,已非往昔可比,黎家内部的风向逐渐转变,多数成员点头应允。

  唯独黎全芝,心中仍存芥蒂,对这门亲事难以释怀,情绪间或显露出一丝不甘与忧虑。

  黎父笑容可掬地说:“小妹,我明白你心系家族与胜利的未来,但孩子们的路得他们自己走。胜利既已倾心,我们作为长辈,理应给予他支持与祝福。”

  “再者,刘家人也今非昔比了,他们刘家庄的名号在外也是响当当的,你怎会未曾耳闻?”

  黎全芝眉头紧锁,反驳道:“刘家庄我自然知晓,刘家与它的渊源我也清楚,但这又能怎么着呢?”

  身为政务院某司长的二哥黎全有接过话茬,语气中带着佩服道:“小妹,你也许不知,如今的刘家庄,经济实力非同小可,上头可是盯得紧,这样的自由发展经济模式,国内你找不出第二家来,独一无二。”

  “别以为刘家庄这么搞,没人会有意见,有而且很多,只不过……其实这都是背后有首长支持着呢……”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说到底,刘家庄的掌舵人,就是刘氏一族,说白了,就是刘家人说了算。这下你清楚了吧?”

  “刘家人明面上的实力也不差,现在可是风光无限,老大是京城卫戍区四大师长之一,手握重权;老二呢,是医学界的翘楚,未来的泰山北斗,他老丈人贺知言更是那位首长的保健医生,地位尊崇。更别说刘之若了,她是核工业领域的新星,未来的科学巨匠,前途无量。”

  “这样的家庭背景,你说她能差到哪儿去?”黎全有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刘家的钦佩。

  “这……”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黎全芝瞬间愣在了原地。

  刘家,那个看似平凡的家庭,其背后的潜力与未来,实则难以估量。

  诚然,就目前而言,刘家或许还难以与黎家相提并论,但世事难料,未来的风向标谁又能说得清呢?

  指不定哪天,两家之间的光芒就会相互映照,谁沾谁的光,还真是个未知数。

  黎全芝并非不明事理之人,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后,她脸颊绯红,轻声叹道:“哎,我真是疏忽了这些,大哥,您看我这事儿弄得……”

  随即,她转向黎胜利,语气中带着几分歉意:“胜利啊,姑姑之前确实对不住你。改天你带着之若回来,姑姑亲自向她赔个礼,道个歉。”

  黎胜利一听,迅速站起身,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体谅:“哎呦,老姑,您这是何苦呢?我明白您是出于好意,而且之若她压根儿不知道您心里有疙瘩。咱们不如就把这事儿轻轻揭过,就当翻篇了,成吗?”

  黎胜利知道,他这位姑姑心地不坏,就是有些势利眼而已,所以根本没有把以前的事放在心上。

  黎父也摆摆手劝道:“小妹,这就不必了,他们就是一小辈,你也不怕折了他们俩的寿。”

  然后,黎家人一起正式商量了一下黎胜利的婚事,决定去拜访刘家一趟。

  黎家人前来到访,刘家以满腔热情相迎,刘之野即便事务缠身,亦特地返家坐镇,力挺胞妹。

  事实证明,刘之野的忧虑实属多余,黎家上下,尤其是黎父黎母,对刘之若赞誉有加,对刘家提出的任何条件均爽快应允,尽显诚意。

  于是,黎胜利与刘之若的婚事顺利敲定,双方欣然定于下月吉日,共结连理,喜讯传开,皆大欢喜。

  随后,在刘家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热情招待下,黎家人吃饱喝足后便提出要参观一下刘家庄。

  趁着天气好,刘竟斋就提议大家一起前来京西古道游玩。

  京西古道位于刘家庄西北,是一处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丽的好地方。

  五月份,春暖花开,正是游览京西古道的好时节。

  龙泉峡是京西古道中的一段峡谷,以清澈见底的山泉和峭壁悬崖而著称。

  每当五月份,峡谷中的水流充沛,山花烂漫,沿途可以欣赏到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以及各种野花竞相开放的美景。

  这里的山以其奇特的山峰和丰富的植被吸引着众多京城老百姓前来。

  这季节,山上的桃花、杏花、杜鹃等花卉相继开放,形成了一片片花海,非常适合拍照留念。

  此外,山顶还有观景台是观赏日出的绝佳地点,如果天气晴朗,可以看到远处京城的天际线。

  他们黎家现在虽然也是京城人,但建国前可是地道的南方人士。

  在京城这么多年,黎家人还真没好好游玩一下这京城周边的大好河山。

  黎父与刘之野走得尤为亲近,或许正因同为现役军人的身份,使得他们之间话题不断,总能找到共鸣之处。

  “之野,你很不错,年轻一代,我看还没有能出你左右的人呢!”相比他从政的儿子,黎父更欣赏刘之野多一点。

  他觉得这个年轻人前途无量,未来必成大器,这也是他极力赞成与刘家结亲的主要原因。

  刘之野谦虚地笑着道:“黎伯父,您谬赞了,我也只是个中人而已……”

第401章 出嫁

  第401章 出嫁

  按照过去的传统,老京城人婚俗的第一步便是提亲。

  男方会委托媒人或本家到女方家来求亲。

  如果男女双方家庭不熟悉,提亲后双方都要打听打听,相看相看。

  如果双方品貌家世相当,就互换“八字帖儿”,找命相先生给看看“八字儿”是否相合。这就是所谓的“合婚”。

  过去,老京城流传着一首合婚的歌诀:“羊鼠一旦休,兔龙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白马怕青牛,蛇虎如刀错,猪猴不到头。”这些曾经被看作金科玉律的歌诀,今天看来不值一哂。然而当年它却能决定一对新人能否结缘。

  黎家人之前来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提亲,这省略很多传统步骤。

  再说他们家也不迷信这个,不过为了尊重刘家人,还是按照京城人的习俗就走了这么个过场。

  经过刘黎两家协商,刘之若与黎胜利的婚期就定在了6月6日,也就是阴历的五月初一。

  这一天,可是一个黄道吉日,宜嫁娶、订盟、纳采、祭祀、祈福、入殓、破土、安葬。

  黎家人还好对什么日子,也没什么讲究,只不过是越快越好。

  他们一家人都是公身,敏感度比较高,发现近来风声有些不对,就想让黎胜利早些完婚,好让黎胜利尽量避开一些是非。

  反观刘家,作为京城老坐地户,深受传统习俗熏陶,对婚礼筹备尤为上心。

  待黎家人离去,刘竟斋私下对刘之野略有微词:“你就这么一个宝贝妹妹,怎可如此草率地将她嫁出去?距大婚之日不足一月,是否过于仓促了些?”

  刘之野心中暗自苦笑,他实不愿如此草率地将唯一的妹妹嫁出去,但时局所迫,他别无选择。

  面对父亲的询问,他只能强颜欢笑,解释道:“小妹与胜利的婚事,其实并不仓促,二人已相知相守六年有余。若再拖延,恐黎家心生不满,届时小妹夹在中间,岂不更为难?早些成婚,对双方皆是好事,也能让父亲您少操一份心。”

  “况且,我听小妹说,她们所不久后就有一项重大的科研任务。您想,这一搞起科研来,时间就说不准了,万一把小妹的婚事给耽误了怎么办?”

  “我思来想去,其实咱们两家的时间都并不宽裕,那何不早些让她俩成婚呢?”

  刘竟斋闻言,沉吟片刻,轻叹道:“确是如此,你小妹已二十三芳华,黎胜利也二十六了,时光不等人,婚事确不宜再拖。”

  “成!家里如今是你当家,自然你说了算。但我有个心愿,你小妹是咱家的掌上明珠,她的嫁妆定要风光体面,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刘之野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语气坚定:“您老放宽心,此事我自有分寸。定会让小妹在夫家扬眉吐气,挺直腰板做人,不让任何人轻视了咱们刘家。”

  他其实早就给小妹准备好了陪嫁物件,一是在市政府附近准备了一套精致的四合院。

  二是像过去大户人家嫁女儿一样,还准备了:有一对料器盆景、一座帽镜、一对烛台、一个内插毛掸子的掸瓶、一对花瓶、一对茶叶罐等生活用品。

  以及“子孙箱”、八仙桌、梳妆台之类的家具摆设。

  衣着类极丰,自鞋袜至内衣衬裤,旗袍、坎肩、马褂、西服、列宁装等成品衣服,单、夹、皮、棉、纱齐备。

  还有女人出嫁时的三宗宝,“夜净儿”、“子孙盆”和“长命灯”。

  “夜净儿”就是脸盆、脚盆、盆。

  “子孙盆”就是洗骑马布用的盆子。

  刘之野还给小妹准备了几套金银首饰、古玩字画等贵重物品。这些可都是过去非常富有的大户人家,嫁女儿才用的陪嫁物件。

  过去一般中、下等人家在嫁女儿时,都非常简单,一大一小两个木箱,放上四季的衣服、脸盆油灯等。

  这其中的料器盆景是早年间旗人结婚必不可少的嫁妆。

  制作非常讲究,京做木罩,三弯腿仿炕几木座。料器的花卉做工精细,美观大方韵味十足。

  故宫博物院中最多的陈设就是京做料器盆景。

  除了以上嫁妆,刘家还准备了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

  以痰盂作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

  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银包皮带有腰缠万顷之意;剪刀又指蝴蝶双飞;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龙凤碗筷作衣食碗,有丰衣足食之意。

  合婚之后,进入婚姻的第二个环节:下定、过礼、过嫁妆。

  此时,黎家要请一位有夫有子的“全和人”携带金银首饰前往刘家来“下定”。

  下定之后还要“过礼”,也就是俗称的“放大定”。

  “放大定”当天,黎家要把迎娶刘之若的日期告诉刘家,并将新娘婚礼时穿戴的衣服首饰也一并送到刘家来。

  “放大定”的礼单更加丰富:像什么鹅酒、鲜鱼、猪腿、羊腿、糕点……这些都是老京城人“放大定”的必备礼品。

  等到办喜事地前一两天,刘之野带着俩兄弟把嫁妆就抬到了黎家。

  刘家陪嫁的嫁妆大到家具,小到茶具,包罗万象。这是因为嫁妆越多,新娘会在婆家的地位自然就越高。

  过嫁妆后几天,就是婚礼的正日子了。

  这几天小妹刘之若正式从单位里请了长假,在家里准备结婚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