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237章

作者:笔下宝宝

  因此,原本计划为欢迎上级领导莅临指导的欢迎会,意外地演变成了一场深入探讨新军事思想的会议。

  当然了,主讲人就是师参谋长刘之野与团长曾长征。

  如果说,是没有激活新技能前的刘之野,还真不一定是曾长征的对手。

  不过幸好是,刘之野随着公安总队改编为警卫二师后,他久违的系统又激活了新的技能。

  【军事指挥,高级(炉火纯青)】

  【战略思想,中级(登堂入室)】

  刘之野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自信,源于他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在掌握新技能后,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终于将这两项至关重要的技能提升到了如今的水平。

  

  这两个技能,也让刘之野在军事领域如醍醐灌顶一般,对原本有些生疏的军事指挥,战略又有了新的突破。

  …………

  这场辩论,在刘之野的“有顶有放、诱敌深入、纵深歼敌”和“积极防御、诱敌深入”地战略方针,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原则下,成功击败了,曾长征的“大兵团作战,主动出击”的军事思想,赢得了这次的辩论。

  比外,刘之野还在全团军官参入的辩论会上,高屋建瓴地发表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指引着夏国军队不断加强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军事斗争准备。”

  这次,辩论不仅让曾长征心服口服,还让与会官兵听得如痴如醉,以数次的热烈掌声,打断了刘之野的发言。

  之后,曾长征主动找到了刘之野,以诚恳的态度向他道歉。他承认自己的思想存在问题,并请求刘之野能够原谅他。

  这人虽然傲气十足,但总算是心地不坏。否则,也不会成长到今天的地步。

  尽管两人之间的误会已经烟消云散,但之前定下的兵棋推演之约仍然需要履行。

  这并非一场意气之争,曾长征的心态早已发生了转变。起初,他或许还怀有击败刘之野以证明自己的念头,但如今,他更多的是抱着向刘之野学习的态度,坚定地参与兵棋推演中。

  在这场较量中,他不再局限于胜负,而是更加珍视与刘之野每一次的交锋,将其视为提升自己的宝贵机会。

  兵马未动,兵棋先行。利用战争模拟系统来推演战争,就是兵棋推演。

  兵棋是通过对历史的更深理解,尝试推断未来。一款兵棋通常包括一张地图、推演棋子和一套规则,通过回合制进行一场真实或虚拟战争的模拟。

  地图一般是真实地图的模拟,有公路、沙漠、丛林、海洋等各种地形场景;推演棋子代表各个实际上真正参加了战斗的战斗单位,如连、营、团和各兵种、相应战斗力等描述;规则是按照实战情况并结合概率原理设计出来的裁决方法,告诉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行军、布阵、交战的限制条件和结果。

  一般而言,专业兵棋中的竞争双方是“蓝方”--类似于主队队,代表友军--和红方,代表敌军。

  红蓝双方采取行动时,白方通常负责裁决兵棋推演的进程。有时候,有绿方代表盟军或者平民。

  入冬了,京师西山重地。兵棋推演室里,“冷”“热”两股空气激荡交融,攻杀无声。

  一双双专注的眼睛紧盯沙盘,密切观察兵力部署态势,揣测对方战术意图,预判下一步动向。

  氛围之“热”,源于驰骋沙场的澎湃心潮。一推棋子,战机低空横飞,咆哮如雷;一插红旗,装甲坦克纵横飞驰,穿越火线。

  头脑之“冷”,是对战场环境的深刻认知,是对作战数据的全面把握,是对海量信息的去伪存真,是对作战目标的精细划分……

  刘之野与曾长征各自带队,红蓝两方的对阵人员。

  双方对阵人数从50人到100不人等,从9:30开始,除了中途休息吃午餐,一整天都在进行着兵棋推演。

  在在军事领域里,兵棋推演远非一场简单的游戏。相反,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一门系统的科学。

  接触国外兵棋推演的夏国研究人员,在解放军军事科学、研究和兵棋推演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事科学家和规划师钱老对夏国军事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他在夏国创建了系统工程系,系统工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复杂系统的学科。

  钱老提出了“战争是一门科学”的思想,他指出“在军事科学中,基础理论层次是军事学,技术理论层次是军事运筹学,应用技术层次是军事系统工程。”

  一天的兵棋推演,当然了最终结果还是以刘之野地胜出而结束。

  比赛结束后,刘之野并未因战胜曾长征而沾沾自喜,而曾长征也未因失败而情绪低落。

  相反,他们都感到这次对决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思路之门。刘之野深知,胜利只是暂时的,真正的挑战在于不断超越自己。

  而曾长征也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前进。

  结束后,刘之野与曾长征等人又复盘了一下,曾长征失败的经过。

  曾长征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战法上因循守旧,进退路线暴露无遗;战力部署缺乏变化,主力部队受到牵制,无法脱身;“拔刀”速度总是慢半拍。

  而刘之野是有备而来,因此打击效果大减……反思中,与会指战员列举出来的问题一连串,但总结起来不过四个字:思维僵化。

  “要想取胜就必须跳出思维陷阱,否则就像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头顶那一小片天空。”

  尽管曾长征未能取得胜利,但这场两军对垒无疑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指挥水准。

  在沙盘上,双方你来我往,斗智斗勇,每一次交锋都充满了紧张与刺激。

  “永远不要拘泥于那些久经考验的‘好战法’,要时刻着眼于别出新意的新战法。”

  最终曾长征失败的教训,让六团的指战员们认识愈发深刻: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不能机械地以“胜战宝典”作指导,追求改变、突破创新才是唯一的“生存法则”。

  这样,其他参入的指战员们,也都从这次经历中获得了巨大的收获。

  “兵棋是‘导演战争的魔术师’,只要全面掌握战场信息,就能完美呈现战场态势,这虽然听上去很复杂,但操作起来其实一点都不难。”讲台上,刘之野讲得头头是道,下面的官兵们听得是津津有味。

  以至于,后来兵棋推演就在六团中迅速流行开来,其影响力甚至逐渐扩展到了二师的其他部队,这是刘之野始料未及的。

  视察完机械化步兵团六团后,刘之野决定按原路返回。他已经下连队待了两个多星期,司令部里堆积如山的事务正等着他回去处理。

  另一个促使他匆忙回去的原因是,他的妻子甘凝即将分娩,此次怀有双胞胎,分娩过程相对风险较高。他深知自己必须尽快赶回妻子身边,守护她和孩子们的安全。

第340章 难产

  第340章 难产

  甘凝躺在病床上,正与贺红梅聊得欢,突然,她紧捂腹部,痛苦地呻吟:“哎哟,肚子好痛……”

  近日,她临盆在即,刘之野因下连队视察,太忙碌无暇陪伴,便由母亲邓茹和弟妹贺红梅轮流照料,确保她安然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甘凝此次分娩依旧选择了协和医院,刘家与这家医院渊源深厚。副院长贺知言与刘家结为姻亲,她的小叔子和小姑子也在此工作。

  此外,协和医院还与刘家庄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建立的医学研究基地。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妇产科主任正是那位被誉为“妇产圣手”的林主任,她更是称为“夏国近代史上二十大杰出女性之一”,其医术与贡献备受赞誉。

  自从甘凝首次在协和分娩,刘之野便频繁造访林医生家,四季更迭,他始终保持着与林家的紧密联系,展现出极高的社交手腕。

  贺红梅目睹此景,心中虽惊,但身为资深医生,她迅速镇定下来,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毫不慌乱地上前为甘凝进行细致的检查。

  “嫂子,您别慌,我来检查一下,深呼吸……对……”

  “呀,是羊水破了,这是要生了……嫂子您放心,您有过分娩经验,这次会肯定会更顺利地……”

  “您坚持一下啊,我这就去叫医生……”

  贺红梅话毕,便迅速离开了病房。她脸上的严肃表情,显然与刚才安慰嫂子甘凝时的轻松截然不同。

  她可是知道,怀双胞胎的危险程度,况且由于甘凝平时的营养充分,胎儿明显比较大。

  当初,刘之野曾私下对家人坦言,若他无法及时归来,面对紧急情况时,便选择剖腹产作为备选方案。

  实在不成,就一定先保大人……

  甘凝苍白着脸,汗水顺着脸颊滑落,秀发胡乱地粘在她的脸颊上。在见到林主任后,她略带歉意地直言:“林妈妈,又要劳烦您了。”

  林主任年事已高,如今已鲜少亲自主刀。长达数小时的手术,对这位年过六旬的医者而言,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林主任慈祥地笑着对甘凝说道:“傻孩子,你跟我客气什么?放心吧,有我在,你一定会顺利地诞下宝宝的。”

  如今她们两家关系莫逆,林主任是一名伟大的女性,她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医疗事业,至今未婚。

  刘之野与甘凝,一直感念林主任地昔日之恩,敬其为人,怕将来她年老孤苦无依,便诚挚地认她为干妈,常来常往。

  后又因贺知言地关系,两家关系愈发亲密,成为莫逆之交。

  说实话,林主任,作为夏国卫生领域的巨擘,其医学造诣与教育贡献卓越,荣获夏国科学院院士殊荣。

  她还是任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及夏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即便退休,其地位与贡献也必将得到国家的崇高礼遇。

  况且她还培养出来许许多多的徒子徒孙,这些人也不会让她年老孤苦。

  然而,刘之野夫妇那份纯粹无私、视她为至亲的情感,绝非任何身份地位所能比拟。

  因此,林主任自始便对这两位年轻人抱持赞赏,最终更是视他们如同自家的子侄般亲切。

  林主任与贺知言交情匪浅,贺红梅对她自然熟络。得知嫂子羊水已破,她急忙道:“林姨,我嫂子快生了,我这就去通知家里人。”

  林主任冷静地指示:“红梅,别慌,羊水刚破,预计还有数小时,时间充裕。先将你嫂子送进产房,准备分娩。”

  “嗯……嗯,林姨。”贺红梅在关心之下显得有些慌乱,完全失去了作为医生的冷静。然而,这也从侧面展现了她们妯娌之间深厚的情感,真心相待,情感真挚。

  …………

  京大物理系。

  在静谧的核试验室中,刘之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她的试验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透露出她对科学的执着与专注。

  “记录……”

  艾小萌迅速进入状态,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同学兼闺蜜刘之若的实验数据,她的专注与细致尽显无疑。

  过了一会儿。

  “好啦!好啦!之若,今天就到此为止吧,连续几天的试验,我身上都叟了。”

  “不信,你闻闻……”

  刘之若深感无奈,原想再接再厉,继续攻克难关。然而,见闺蜜兼助手艾小萌双眼疲惫,她心软了,最终只得应允。

  “好吧,今儿个就到此为止吧,为了奖励你,我请你去吃好吃的怎么样?”

  “好呀,好呀,你这么说,我又觉得不累了……吼吼……”艾小萌是个地道的吃货,她与刘之若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对美食的共同热爱密不可分。

  刘之若家境殷实,饮食无忧,随心所欲。她容貌出众,宛若仙子,性格豪爽,热衷于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常慷慨宴请同学享受各种美食盛宴,因此身后总有一群忠实的追随者。

  刘之野对妹妹关怀备至,深信“穷养儿富养女”之道。因此,他时常背着父母,悄悄给予妹妹一笔可观的零用钱,任其自由支配。

  加上刘之若的两位嫂子也时常地来看望她,每次都不会空着手,所以她的小金库异常地丰厚。

  刘之若,现已步入大三,就读于京大的原子核物理专业。出人意料的是,这位温婉可人的小美女,竟选择了如此硬核的专业。

  并且,她天赋异禀,大学三年级,便在导师饶毓泰的悉心指导下,独立开展了一系列试验。

  京大物理系是当前该校最为强大的一个系,早在1952年秋,为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全国进行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原京大大学、华清大学、燕京大学三校物理系的大部分和华清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的气象部分合并成京大大学物理系,设物理专业与气象专业。

  这是继西南联大后的又一次师资大联合。有来自原来京大物理系的饶毓泰、赵广增、胡宁、黄昆、虞福春,来自原华清物理系的周培源、叶企荪、王竹溪、杨立铭、洪朝生,来自原燕大物理系褚圣麟。

  院系调整后物理系学生数量大增,从培养少数学生发展到整批地培养物理人才。

  为了尽快建立我国的核工业体系,国家在京大建立了全国第一個原子能人才培养基地——物理研究室。

  先后从全国抽调胡济民、虞福春、朱光亚、卢鹤绂、徐光宪等著名科学家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孙佶、张至善、陈佳洱、孙亦梁、吴季兰、刘元方等来京大开展筹建工作,学生亦调自各大学。

  技术物理系的建立、发展和演变都与夏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休戚相关,她为夏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专业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十几年中,京大物理类学科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科学人才和技术骨干,毕业学生中有90多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1名两弹元勋中,有7名在京大学习和工作过。

  刘之若在人才济济的京大物理系中崭露头角,若她持续努力下去,未来必将在夏国科学界赢得一席之地。

  “少男慕艾”,刘之若,这位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孩,甫一踏入京城大学,便迅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被好事的同学们誉为“校花”。

  一时间,不少男生心动不已,纷纷跃跃欲试,意图摘取这朵最为璀璨的校园之花。

  黎胜利浑然不觉自家即将被“偷”,此刻正全神贯注于京城市委办里,埋头撰写会议报告。

  他大学毕业后,便踏入了京城市委办公室的大门,两年光阴转瞬即逝,如今他已晋升为副科级办事员,稳步前行在政治生涯的道路上。

  “叮铃铃!叮铃铃!……”

  桌上的电话骤然响起,新来的小胡,颇有眼力见,他眼疾手快,迅速接起了电话。

  “喂!您好!这里是市委办公秘书科,您找哪位啊?”

  “哦……哦,好的,请您稍等……”

  小胡捂着电话筒,小声地对着伏案疾书的黎胜利道:“黎科!是您二嫂的电话。”

  “我二嫂?”黎胜利一时间没转过弯儿来,然后一拍脑壳,他想起来是谁来了,立即接过来电话。

  “红梅嫂子,我是胜利!”

  “胜利,大嫂马上要生了,之若那边我暂时没有办法联系到她,你能不能去帮我去通知她一下?”贺红梅着急地说道。

  这几年,黎胜利与刘之若的关系日渐稳固,待刘之若毕业之际,两家便将商议他们的婚姻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