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236章

作者:笔下宝宝

  而且,他也听说参谋长即将前往国防大学深造,毕业后或许一两年内就会晋升高位。眼前的这位领导,前途不可限量。

  “参谋长!在您的英明领导下,我们深信这些眼前的困难只是短暂的阻碍。六团定能在您的指引下,肯定能迅速回归正轨,展现出其应有的雄姿。”

  彭国安的话语中透露出微妙的意图,似乎想要向刘之野示好,有向他靠拢地意思。

  然而,刘之野却表现得十分沉稳,只是微微点头,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他淡淡地开口,声音中透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这自然需要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不是吗?”

  彭国安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参谋长请放心,我们做训科,向来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听从指挥为准则。无论面对何种困难与挑战,我们都会坚定不移地执行命令,绝不辜负您的信任与期望。”

  “嗯,很好!”刘之野点了点头,嘴角勾起一抹微笑,轻轻地拍了拍彭国安的肩膀。

  随后,他低下头,再次专注于手中的文件,仿佛整个世界都凝聚在了那几页纸上。

  然而,刘之野的脑海中却掀起了波澜。这个全新的军事思想,虽然在三十年后才崭露头角,却在这会就开始萌芽了。

  尽管它目前还显得很稚嫩,但沿着这个思路深入探索下去,无疑会引领陆军走向未来正确的发展道路。

  “难道是我这个蝴蝶效应?”他的思绪如飞,不断在脑海中盘旋。

  后世的的海湾战争,崭新的战术战法震撼了世界各国。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陆续开始了军事改革。

  70年代那会儿,“老毛子”已经完全搭乘装甲车或步兵战车进行行军和作战的纯机械化部队了。

  而夏国直到70年代中期,部分甲种步兵师才完全实现了摩托化,但大部分步兵师只有一定数量的卡车用于后勤和火炮牵引,真正实现机械化还有要许多年后。

  后世等到九十年代,出于新阶段、新任务的需要,夏国在这一轮裁军中,乙种师被彻底取消。

  人民解放军陆军不再有甲种步兵师、乙种步兵师的划分,各个步兵师在编制规模、整体框架上,基本上做到了一个标准。

  

  同时,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各个步兵师已经发展为机械化步兵师或者摩托化步兵师。具体的兵力和编制框架,与六七十年代完全不同。

  当前,警卫二师机械化步兵团,就是向着这方面改革的意思,多兵种合成化,也有着实验部队地性质。

  警卫二师六团,全团3600人,是警卫二师兵力最多的一个团,编制为1个装甲突击营+3个机械化步兵营,加团直属队。

  机械化步兵六团直属队单位还包括:警通连、勤务连、运输供给连、卫生队、军械修理连(所)等九个单位。

  六团,还装备了63式装甲输送车60辆,63式装甲突击车27辆、58式130火箭炮车6辆、63式120迫击炮车12辆。

  机械化化步兵连则是三个步兵排、和一个司机班,配备9-11辆装甲车,每班十二人。

  在纸面上,六团的人员配备和火力强度,相较于普通的摩托化步兵团,无疑显得异常强大。

  他们的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火力凶猛,足以令任何敌人望而生畏。

  然而,现实却是,他们仅仅是一支新组建的队伍,由多个不同的队伍拼凑而成。

  无论是指挥系统还是战士们对新装备的熟练度,都亟待进一步的磨合和提升。与别的团相比,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六团的团部驻地距离炮团并不遥远,他们同样肩负着保卫西山部分地区的重任。

  因此,六团的下属各营被分散部署在西山各地的险要之处,以确一些重要地点的安全无虞。

  警卫师六团领导班子,就没有刘之野的熟人了。

  六团团长是曾长征,今年才33岁,上校军衔,也是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立功无数的优秀革命军人。

  不过,比起声明远扬,多次上军报的刘之野,他还是略有不如的。

  不过,曾长征道是对颇为不服气,毕竟年轻气盛,私下里对他的新搭档黄政委道:“也不知道上面怎么考虑的,他都转业六年了,现在能跟的上新的作战思想吗?”

  黄平政委笑着道:“老曾,听你这口气是满腹牢骚啊!怎么着,上面就应该安排你来当参谋长呗?”

  曾长征与黄平的关系日渐熟络,两人之间已经能够轻松开玩笑。曾长征调侃道:“说实话,换个人来都比他强。他这些年也没接触过军事,而且当初他转业那会儿,也只是个营长,这样的能力真的能胜任咱们师的参谋长吗?”

  “我深表怀疑……”

  黄平政委瞧着一个不平八个不忿地曾长征,他就摇摇头。

  他不认同曾长征的观点。这位40岁的中年男人,是一位经历过抗战的老兵,他目睹了无数军中英才的崛起。

  有些人,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校教育,却以年轻的姿态指挥着千军万马,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这些人的经历让他深知,真正的英雄并非只存在于书本之中,而是在实战中锤炼出来的。

  因此,黄政平坚信天才的存在。在他看来,有些人仿佛天生就是为了干这一行的,他们的才华与年龄并无太大关系。

  不过,他依然不忘提醒曾长征:“老曾,我得说,无论你对刘参谋长有多少不满,现在他都是我们的顶头上司。基本的尊重,你总得有吧……”

  “服从命令听指挥,下级服从上级,我不说你也明白,这是咱们铁的纪律……”

  “你这态度,是要不得地……况且,我们也要相信组织,军队可不是一般的地方,没人会随随便便地,就安排一个酒囊饭袋来当领导……”

  曾长征被说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其实他都是嫉妒心在作怪。

  因为,曾长征是极为骄傲的人,他是一个在大院子弟中脱颖而出的存在。

  他的骄傲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成就。年仅三十出头,便已经晋升为上校,这样的荣耀让叔伯们对他赞不绝口。

  直到有一天,曾长征的父亲坐在他的身旁,语气沉稳地开口:“小征,我听说伱们部队即将面临改编……”

  这句话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打破了曾长征内心的宁静。他抬起头,目光与父亲深邃的眼眸交汇。他知道,父亲的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深厚的消息来源。

  “改编?”他重复着这个词,试图从父亲的脸上寻找答案。

  曾父轻轻地点了点头,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是的,改编。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个挑战。但无论如何,你都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对了,你们警卫二师的参谋长,刘之野,是一个了不得地年轻人,比你岁数还小,现在却已经是大校了,真是前途无量啊!”

  “这样优秀的年轻人,我希望你能跟人家好好学习,交往这样的朋友……”

  曾父的谆谆教诲,曾长征并未真正领悟。他,一个内心充满骄傲的年轻人,突然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指出不足,要与他人为榜样,虚心学习。这样的落差,让他难以接受。

  这就激起了曾长征的逆反心理,“好啊!我倒要瞧瞧这个刘之野是如何地了不起……”

  曾父打死他也不会料到,那个从小被他视为骄傲的大儿子,会在步入三十多岁的年纪后,内心会滋生出叛逆的心里。

  黄平见曾长征默默的不出声,还以为他听进去了,所以就没有再言语什么。

  他那知到,这会地曾长征就憋着气,想给刘之野一个下马威呢!

第339章 两军对垒

  第339章 两军对垒

  正在曾长征心里头碎碎念着刘之野的时候,与此同时,刘之野也在不动声色地关注着他。

  刘之野深知,眼前这位六团长绝非等闲之辈。三十出头的年纪,能在和平年代担任团长一职,足以说明他的出类拔萃。

  他深知曾团长的背景强大,身为顶级的军二代,但他绝非仅靠身份取得如今的成就。

  曾长征是在战场上,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过人的勇气,一刀一枪地拼杀出来的。

  尽管他在许多方面都与资料上的描述相符,但刘之野却觉得此人身上透着一股难以言明的傲气。他疑惑,是不是此人对自己这位参谋长有什么误解或不满?

  “但是我跟这位也没什么交集啊?他怎么就针锋相对了呢?”刘之野心里头百思不解,他不明白怎么着就与这个素不相识的曾长征有了纠葛。

  曾长征的举止异常,与政委黄平的满腔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话还得从头说起。

  话说,刘之野来到了机步六团驻地,受到了六团黄平政委等领导班子的热烈欢迎。

  但是,却有一人皮笑肉不笑的敷衍了事,一瞧就是心不在焉,那就是团长曾长征。

  起初,刘之野还以为他就这德性没在意,但是后来曾长征的几次针锋相对,他却回过味儿来了,“感情儿,你在这跟我玩里根愣啊!”

  按理说,一般在部队里团长是不敢公然挑战师参谋长的,然而,曾长征的出身以及经历赋予了他充足的底气,使得他敢于如此行事。

  “刘参谋长,时代在变,战争的面貌也在悄然改变。不再是您转业那会儿的情况了,如今的战争已是现代化高科技装备的较量。

  您可能未曾料到,我们部队的力量已今非昔比,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曾长征挑衅着看着刘之野道。

  他继续大放厥词地说道:“我听说您打算去国防大学进修,这就对了嘛!是个明智的选择,能认识到自己的军事思想有所欠缺,主动去学习,这样才能与人民军队保持同步嘛!”一副上级教育下级,先进鼓励后进的姿态。

  一旁的团政委黄平见状,脸上的冷汗都下来了,“我的亲娘来,曾长征你这个混蛋,你怎么敢……这是要疯啊,完了完了……”

  然后,他立即擦着冷汗,陪着笑脸向刘之野解释道:“参谋长,老曾这人说话就是不经大脑,他不是那意思,您千万别往心里去……”

  黄平紧张地凝视着刘之野,生怕他突然翻脸,一旦如此,今天必将引发一场政治风波不可。

  刘之野,这位二师的参谋长,若真的被下属所挑战,他的权威将瞬间土崩瓦解。

  在军中,威信如同将领的铠甲,一旦被剥去,便难以再振。一旦他的权威受到质疑,他的前途也将如同夜空中的流星,短暂而黯淡。

  曾长征也绝对会讨不了好去,他面临的后果不堪设想。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调离原岗位,甚至可能被迫转业。

  他黄平作为团政委,也得跟着吃瓜落不可,军旅生涯就到此为止了。

  刘之野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他心中暗道:“哼,来了个不服软的,正好拿你试试手。否则,别人还真当我好欺负,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他脸上挂着笑容,语气却带着几分戏谑:“黄政委,您别紧张。曾长征同志这也是出于好意,他担心我这個参谋长只是个空有其表的人,没能力带领好我们整个师……”

  “因为这是他并不了解我。然而,我坚信,当他真正了解我的能力时,那些质疑和误解都会烟消云散。呵呵……”

  曾长征的话语刚刚出口,他心中便涌起了一丝后悔。他的话太过直白,可能会让人不舒服。

  然而,看到刘之野并没有当场翻脸,他心中的紧张感稍微缓解了一些。

  尽管如此,他仍然有些不服气,于是继续挑战道:“参谋长,我们不必等到以后,择日不如撞日,我想和您探讨一下现代化军事思想和兵棋推演,您意下如何?”

  刘之野微微皱眉,他没想到曾长征会如此直接地提出这样的请求。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成,我也听说曾团长,不仅功勋卓著,还是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正想着跟你讨教一二。”

  黄平目睹两人间的紧张气氛,刚刚放松的心情再次紧绷起来。他瞥了一眼参谋长刘之野和团长曾长征,心中琢磨着该如何化解这尴尬的局面。

  “参谋长,老曾,你们看这样如何?”黄平试探性地开口,试图打破僵局,“团里的同志们都还未与领导见面,我们是否应该先安排他们与领导见面,然后再……”

  刘之野依旧笑着点头道:“是该见见其他同志们,不过也不耽误我与曾团长的讨教,正号黄政委你就来给我们当裁判,也让其他同志们给我俩当助手……”

  “我道想要领教一下,喝过洋墨水的人是怎么地高明……你说是不是呀曾团长?”

  曾长征心中暗喜,这正是他所期望的。他原本只是想稍微打压一下刘之野的锐气,给他一个教训。

  没想到对方竟然主动提出在众人面前丢脸,这可真是自找苦吃。曾长征心中冷笑,准备看好戏。

  “绝不会让您失望就是……”

  曾长征的自信满满,与刘之野形成鲜明对比。他觉得离开军队已有六年之久的刘之野,其军事观念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而曾长征则始终保持着对军事领域的敏锐洞察和深刻理解,这使得他在面对各种复杂局面时都能游刃有余,底气十足。

  而且,曾长征是打小在军营中长大,耳濡目染之下,对军事知识有着深厚的理解。

  他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从基础到高级,每一层次都磨砺出他坚定的军事素养。

  十几年的战火洗礼,更是让他在实际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他更加成熟稳重。

  而前几年,他更是远赴“老毛子”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提升了战略思维。

  这样的经历,让他对现代化的建军思想有着独到的见解。

  所以,此人相当的自负,觉得刘之野的主动应战就是在自找苦吃。

  不过,他确实有自傲的实力。

  别的不说,就说他是“老毛子”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就很不简单。

  而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实力在五十年代非常强大,它是世界四大军校之一,享有极高的声誉。

  这所学院在40多年的建校史中培养出了许多出类拔萃的军事人才,被誉为“红军大脑”。

  它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以及法国圣西尔军校并称为世界“四大军校”,是“老毛子”乃至世界军事家的摇篮。

  伏龙芝军事学院,是苏联培养诸兵种合成军队军官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诸兵种合同战斗和集团军战役问题的科研中心。

  该学院主要培养团至军级的、具有广泛知识的合成军队指挥员。

  学员入学条件极为苛刻,必须毕业于诸兵种合成军队高级指挥学校,担任过2年以上营级指挥官职务,具有分队指挥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战斗素养,年龄在38岁以下,军衔为大尉或少校。

  招生办法是领导推荐、逐个审查、择优录取。统考科目为俄语、数学、物理、文学、战术、技术装备等。

  毕业于合成军队学院及前身伏龙芝军事学院的著名将领很多,苏联元帅朱可夫、崔可夫、格列奇科、沃罗诺夫、比留佐夫等均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军事家。

  合成军队学院与我军的关系也很密切,我军著名的刘元帅、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将军、空军司令员刘上将等都曾到伏龙芝学院留学深造。

  而且,当初能去“老毛子”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曾长征也不是靠着家里的关系。

  他是真正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的,是从这些优秀年龄军官选出来的。

  所以说,曾长征自持是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材生,看不起刘之野这土包子,确实有着骄傲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