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222章

作者:笔下宝宝

  甘凝怎么能轻易地相信他说的话,见他不见棺材不落泪,狠狠地说道:“好啊,你不说是吧,我自己个儿找她问清楚去,她是不是没男人了,就想着抢别人家的男人。”

  刘之野那能就这么让她去找秦淮茹闹,这么一闹腾,他可就真解释不清了,黄泥落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哎……哎!小凝你听我说……”

  “放开我,我不听,我不听……”

  “好吧!你别激动,我给你说说来龙去脉,……”刘之野无奈,只能告诉甘凝实情,至于她信不信,那只有听天由命了。

  甘凝的脸色骤变,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好啊……伱们之间果然有事!哼,我倒要听听你能编出什么花样来。”

  刘之野被逼无奈,只得全盘托出。秦淮茹曾试图引诱他,多次主动示好,却都被他坚决拒绝。

  然而,秦淮茹韧性十足并未放弃,继续对他进行骚扰。这些纠缠不清的往事,如今被他一一道来。

  甘凝在听到刘之野的话后,瞬间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了原地。她相信刘之野所说的话了,正是因为相信他,才觉得自己个儿三观尽毁。

  “她……她竟然如此肆无忌惮,毫无羞耻之心,竟然敢做出这种下贱之事?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刘之野心有余悸地感慨道:“也是出乎我的预料,一个人的野心若是超越了自身的能力,竟然能驱使她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

  “她不是喜欢上了我,是想傍着我过上好日子,换成别人她一样会这么做,魔障了这是……”

  甘凝的心情稍微舒缓了一些,至少刘之野并没有主动出轨。然而,她仍然有些怀疑:“秦淮茹的身材也不错,前凸后翘,她脱光了都钻进你的被窝里了,我不信你还能无动于衷?”

  刘之野嘴角勾起一丝苦笑。他就知道,一旦他说出真相,恐怕没人会相信。

  柳下惠之所以名扬千古,正是因为他这样的存在很少见。世人都有欲望,像柳下惠这样能超越欲望,这就是他的特别之处。

  尽管甘凝对刘之野的自制力持怀疑态度,但她还是放弃了去找秦淮茹的麻烦。然而,她的内心却对秦淮茹充满了怨恨。

  …………

  刘之野的一家人都回了刘家庄,他索性也躲了回来,可以一边照顾着甘凝,也一边躲开秦淮茹的纠缠。

  秦淮茹的坚决让刘之野陷入了困境。他既不能抓她,也不能打她,甚至对她摆出的冷漠面孔,她也视若无睹。

  “反正,你都把我看光了,也给过我钱,今后我就是你的人了……”

  她就像一块顽石,坚韧而不动摇,让刘之野有些束手无策。秦淮茹就想着赖上了他,就像藤蔓缠住了大树,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

  刘之野想起来也愁,他原以为秦淮茹,在原剧中的人物,虽然行为轻浮,但至少还知道要些脸面。

  她与男人们打情骂俏,也不过是出有求于人的无奈,并非真心想要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但现在看来,他的想法似乎过于天真了。秦淮茹的行为,似乎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这那是她不想做出格的事,只是尚未遇见那个让她愿意付出一切的男人而已。

  否则,就像傻柱一样,他也是在漫长的等待中,才最终与她共度良宵。

  甘凝轻轻瞥了一眼刘之野,发现他陷入了沉思,眼神有些呆滞。她不禁好奇地问道:“你在想什么呢?”

  刘之野回过神来,淡淡地回应道:“哦,没什么,只是在思考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甘凝微微一皱眉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不对吧?你是不是又在琢磨那个狐狸精了?”

  刘之野急眼了,“姓甘的,你这就没意思了哈,我都做到这份儿上了,你还想怎么着?”

  甘凝根本不吃他这一套,“你看看,你心里没鬼,那你急什么眼?”

  刘之野委屈地道:“我……我,我不跟你一般见识……”

  甘凝聪明地见好就收,轻轻架起胳膊,一副随时准备被搀扶的模样。刘之野见状,立刻配合地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扶着她,仿佛是在侍奉尊贵的“老佛爷”一般,细致入微,不敢有丝毫懈怠。

  “走吧!小刘子,咱们去接大公主放学!”

  “喳!起驾!”刘之野也演上了。

  “大公主”当然就是小贤了,小丫头今年已四虚岁了,人少鬼大,聪明伶俐。

  刘之野觉得把小贤放家里散养有些浪费她的天赋了,于是跟家人一商量,“嘚!就送她去幼儿园吧!”

  除了孩子奶奶邓茹舍不得,包括老爷子,孩子的爷爷、妈妈都是极为赞成。

  于是,一开春刘之野就将小贤送去了村里的幼儿园。本想着,还要做好,孩子哭闹几天的准备来着。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小丫头在这样的环境中表现得如鱼得水,她满心欢喜,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幼儿园跟小朋友们玩。

  两人悠然地朝着校区方向踱步,沿途的乡村风光成了他们最好的伴侣。

  “嚯!”甘凝突然指着路旁的一户人家,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之野,快看,这是谁家?竟然盖起了二层小楼。”

  刘之野瞧去,那座房子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砖石、水泥、钢筋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生动的建筑画卷。

  难怪甘凝惊讶,对于这年月的生活来说,住二层小楼无疑是一种极其奢侈的象征,足以引起路人的好奇和惊叹。

  然而,在其他地方,若听闻寻常百姓能奢侈地,兴建起气派的二层小洋楼,这简直就如同天方夜谭般的不可思议。

  

  但是,在刘家庄,奇迹就这样诞生了。对于年收入轻松破万的家庭而言,用两年的积蓄来建造这样一栋房子,竟显得轻而易举。

  不仅如此,刘家庄这样的家庭比比皆是,他们同样怀揣着建造新居的梦想。

  在这个充满生活热情的村庄里,许多家庭都计划着翻建或新建住房,以改善居住环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万元村”,这是刘家庄新得的响亮称号,象征着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迈入了万元户的行列。

  在这个充满经济活力和机遇的地方,村民们凭借勤劳和智慧,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财富传奇。

  有句老话叫做“皇帝女儿不愁嫁”,刘家庄的年轻人就面临这个大好局面。

  不仅邻近的青年对刘家庄的安逸生活心生向往,就连城中的寻常百姓也萌生了将儿女许配到刘家庄的念头。

  在他们眼中,这远比追求一个稳定的饭碗,或是成为八级工人来得诱人。

  刘家庄现在仿佛成了一个理想的归宿,一个能让人们远离喧嚣、还能享受美好生活的地方。

  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婚姻融入刘家庄的人来说,他们只能选择留在刘家庄,通过务工等方式谋生。

  然而,他们却无法享受到本地村民的一些福利待遇。

  他们只能选择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汗水,默默地付出。依然怀揣着梦想和希望,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在刘家庄找到自己的归宿。

  在刘家庄,如今每个家庭都能拥有自行车,而且有的家庭还不止一辆。

  这些自行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清晨的微风中,还是黄昏的余晖下,你都能看到村民们骑着自行车忙碌的身影。

  除了自行车,刘家庄的家庭还普遍配备了收音机。

  这些收音机成为了他们了解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无论是新闻、天气预报,还是娱乐节目,都能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不少色彩。

  更令人欣喜的是,部分家庭还拥有了电风扇。在炎炎夏日,电风扇带来的清凉成为了他们避暑的利器。

  每当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电风扇前,享受着它带来的微风,谈论着一天的所见所闻,那份惬意和满足溢于言表。

  你没有看错,那确实是电风扇,六十年代,国产的华生牌电风扇就已经崭露头角。

  然而,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它并非是一件寻常物品,而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一台华生电风扇的售价大约在300元左右,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而且,购买电风扇还需要有专门的票证,这使得它更加难以获得。

  在这个年代里,能拥有一台华生牌电风扇,无疑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凉爽的风,更是一种荣耀和自豪。

  另外,那就是刘家庄基本上家家都有缝纫机,除了手表还是少数年轻人喜欢佩戴以外,七十代后期开始流行的“三大件”,在此时就家家都有了。

  村民们居住的是一座两层高的小楼,家中的设施一应俱全。

  自来水从龙头中流出,电力供应稳定,燃气炉具方便实用,暖气则保证了冬季的温暖。

  此外,他们还拥有一辆或者多辆自行车,用于日常的出行,以及一台缝纫机,方便缝补衣物。在炎炎夏日,电风扇则为他们带来了阵阵清凉。

  对于这样的生活质量,刘之野认为,除了家中尚未安装电话和电视机外,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已普遍经达到了改革开放后90年代初的标准。

  换言之,刘家庄已经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跨越,正阔步迈向小康生活的新阶段。

  在短短几年间,这片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与五六年前相比,如今的生活简直如同梦幻一般,令人难以置信。

  有些人患得患失,时常会担心,这一切是否只是短暂的梦境,一旦醒来,是否又会回到原点。

  事实上,对于始作俑者刘之野来说,他从未预料到会如此迅速地引领着村民们踏上脱贫致富的征程,并在这条道路上如脱缰野马般狂奔不止。

  这就是解放思想所带来的强大力量,它释放了无尽的潜能和创造力。在更深的层次上,这体现了人们这个时代的思想局限性。

  刘之野,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没有背负着过去的包袱,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审视世界。

  他的存在,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固有的观念束缚,让思想得以自由飞翔。这种超越时代的思维方式,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

  “之野,你真的打算让小贤一直在村里上学吗?”甘凝的眉头微皱,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她不太了解村里的变化,总觉得,村里的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这对于小贤的未来发展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限制。

  刘之野微笑着安慰她,说道:“你甭担心这个,刘家庄的教育水平已经今非昔比。

  如今,我们村庄的学校不仅得到了村里的全力支持,还获得了上级教育资源的大力倾斜。

  这样的优势,让我们的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孩子们的未来也将更加光明。”

  刘之野目光所及,即将抵达的校园区域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教育机构众多,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即将开学的二中分校,它的建立无疑为这片区域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医学院、农专、成人夜校以及科研基地等机构的设立,更是丰富了这里的教育资源,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想象一下,等明年这里将会汇聚一万多名以上的师生,他们在这里生活、学习,共同创造着知识的火花。

  再过几年,起风后,这里也许就会成为最好的学习环境。

第325章 利益最大化

  第325章 利益最大化

  “老叔,婶儿,你们俩亲自来接小贤放学啊?”幼儿园门口,刘圆圆老师看到刘之野夫妇,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热情地打着招呼,语气中透露着惊喜和亲切。

  刘之野夫妇是刘圆圆的堂叔堂婶,两家是还没出五服的关系,跟她父亲是在第四服上。

  那什么是五服?估摸着现代好多人都搞不明白了。五服就是亲人死后,要为之穿丧服的五类亲人。

  一服主要是至亲,发丧的时候要穿最破烂的丧服。一服一定是与死者有直接生养关系的,譬如死者的父母、儿女等。

  二服主要是兄弟姐妹、孙子孙女、亲侄子、亲伯亲叔、亲姑姑等,发丧的时候要穿较破的衣服。二服的话,死者的亲爷爷是大家的共同祖先。

  三服是本家的堂兄弟、堂姐妹、堂姑等人。所谓三服,就是死者的曾祖,也就是其爷爷的父亲,是大家共同的祖先。

  四服是更远的,通常大家不是很近,却又都是死者的爷爷的爷爷(高祖)的直接后代。

  五服是宗亲关系中最远的,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四服的亲戚生养的孩子。

  再往外就是出五服了,出了五服不意味着大家没有共同血缘,而是大家的关系没有那么近而已,同辈的只能说是族兄、族弟、族姐姐、族妹妹。

  尽管刘之野和刘圆圆的父亲在家族谱系中是第四代的亲属关系,似乎相隔远了一些,但实际上,刘之野的爷爷与刘圆圆的曾爷爷是实打实的亲兄弟。

  这两位长辈不仅血缘关系紧密,而且至今仍健康地活着,见证着家族的历史变迁。

  所以两家的关系因为老一辈地原因,是真正的一家人。

  对于刘之野,这位家族中的佼佼者,深受年轻一代的敬仰与亲近。

  他们深知,今天这幸福美好的生活,全赖他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他的成就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更为家族带来了繁荣昌盛。

  “圆圆,当幼儿园老师地感觉怎么样?你喜不喜欢这份工作?”甘凝很喜欢这个才初中毕业没多久的小姑娘,有心帮她一把。

  刘圆圆,这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女孩,对甘凝的问题充满了热情。她露出两颗小虎牙微笑着回答:“感觉很棒,婶儿。我喜欢和小孩子们在一起,看到他们快乐地成长,我也感到很快乐。”

  刘之野微微颔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喜欢就好,工作嘛,兴趣永远是最好的动力。”他心中觉得这样安排甚好,刘圆圆虽然学业平平,但初中毕业后,便足以应对生活的需求。况且,他们老刘家今时不同往日,早已今非昔比了。

  甘凝瞪了刘之野一眼,对他的不负责任感到不满。

  然而,她是真心喜欢这位性格开朗的侄女,希望她能去高等学府继续深造,不能一辈子困在村里,一眼望到头。

  虽然刘家庄的生活条件并不比京城差什么,但甘凝深以为,只有不断地学习,走出去多看看,才能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于是,她言简意赅地劝说道:“圆圆,身为幼儿老师,持续学习、自我充实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你才能以更科学、更专业的方式……”

  刘圆圆惊愕地张大了嘴巴,难以置信地问道:“婶儿,难道当幼儿园老师也需要去专业学校学习吗?”

  甘凝微笑着反问:“你觉得呢?我国早在30年代就有了专门的幼儿师范教育,别以为当幼儿老师就是轻松陪玩,其中蕴含的学问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