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多门那起一张信封仔细查看了半天,结果还是什么没有发现。
“这就是一打新的信封,看上去没什么问题。”陈悟生接过信封,仔细看了看。
刘之野皱着眉头,盯着信封出神。他总觉得不太对劲,但是又说不上来。
陈悟生注意到了他的表情,便问:“之野,你有什么发现吗?”
刘之野说出了他心中的疑惑道:“你们看啊,这王八爷是一个从小在天桥附近厮混的混混对吗?”
多门回应他道:“是啊,跟这有什么关系吗?”
刘之野道:“这就不合理了,您说他一个混混能识几个大字,还会写信?在瞅瞅这一堆信封,谁会没事买这么多信封呢?”
“要不是为了经常写信用,打死我也不信他是买来闹着玩儿的!”
多门与陈悟生听闻此言,眼睛一亮,说道:“对呀!您说的有道理。不过,即便不合理,这些空信封也没什么用。”
刘之野轻摇着头,笑了笑,说道:“你们是当局者迷啊,再仔细瞧瞧这信封有什么不同。”
多门与陈悟生再次拿起信封,凝视半天,依旧看不出端倪。他们催促道:“这没什么不对啊,快给我们说说吧,别再卖关子了。”他们说话时带着一些急切和无奈。
刘之野无奈地翻了个白眼,只好说出他发现的疑点,于是说道:“你们看这信封是那里卖的?”
“【文奎堂】,这有什么的?”陈悟生疑惑地道。
“对,是北平市【福隆寺文奎堂】书庄缄,这是建国前生产的信封。建国后,便改名京城市【福隆寺文奎堂】书庄缄。”
“也就是说这是建国前他就大批量购买的信封,当时【文奎堂】的一个信封可不便宜啊,伱们说他一个混混当时买这么多信封用来做什么?”
“好,您可以说,这可能是他当时捡来的或者偷来的。但这些新邮票的来源,就有些难说了,这可是近两年刚发行的新版邮票,怎么可能解释成捡来的呢?”
多门一拍额头,焕然大悟道:“哎呀!老了老了,这么明显的疑点我都没有看出来。”
陈悟生也是一脸的懊恼道:“可不是嘛!我也没有想到这一点。”
不怪他们没有看出来,是习惯使然。几十年的老北平人,一直把京城习惯称作北平,所以没有注意到名称的不对劲。
而刘之野却来自于后世,与他们俩却恰恰相反,所以他一眼就分辨出这不是建国后的东西。
在察觉到信封的不寻常后,他们便明白了这信封必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许是用来传递某种重要消息。
刘之野再次询问多门道:“我记得案情汇报中提到,你们说过,当初【候鸟】是通过死信的方式激活【冷棋】的对吗?”
多门点点头,表示同意,并继续说:“是的,为此当时我们还查过邮局的信息,可惜只有错误的收件地址和人名,没有寄件人的名字和地址。”
陈悟生看着信封,突然想起了一些事情,他问到:“之野,你还记得田中芳子吗?”
刘之野点头,道:“当然记得,她怎么着了?”
陈悟生严肃地道:“当初她家里就抽查出这么一封信,没有寄件人,地址和人名都错误百出,信内更是一张空白的信纸。”
刘之野闻言大喜道:“田中芳子现在关押在哪里?”
陈悟生回应道:“秦城监狱!”
刘之野笑着说:“咱们去秦城监狱走一趟。”他心里真是高兴,原本以为无功而返,没想到事情竟出现了转机。他心中不禁感慨,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
秦城监狱是华夏最著名的监狱,建立于1958年,位于京城市CP县兴寿镇秦城村。
此地位于京城西北远郊的CP县境内,坐落在燕山脚下,与十三陵相连。
南面是天然温泉小汤山,东邻陶峪口水库,西面是四通八达的大汤山。
此地远离城市,一面依山,人口稀少,地理环境适于犯人的改造和关押。
这里主要关押的都是满清要员、国民党战俘、日军战犯等重要犯人。
陈悟生一行人来到秦城监狱后,便立即找到了正在服刑、参加劳动改造的田中芳子。
第269章 寻踪
第269章 寻踪
田中芳子剪了一头齐耳短发,看起来完全变了模样。她穿着朴素的灰布工装,没有了妩媚的模样,眼神清澈,像一个良家女子。她现在的形象朴素而清新,让人眼前一亮。
在见到刘之野后,田中芳子激动不已,她恭敬地鞠躬并说道:“刘先生,我们又见面了,非常感谢您。”她的声音轻柔而坚定,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
刘之野微笑着回应了她的鞠躬,并回应道:“很高兴再次见到你,田中芳子女士。”他的话语温和而亲切,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田中芳子微微一笑,主动提出问题:“刘先生,您今天来找我,想必是有事吧?请直言不讳,我一定知无不言。”
此刻,她态度积极,既感激刘之野之前的帮助,又想多立功赎罪,早日获得自由。
刘之野点了点头,他的内心很是欣慰。对于这个女人,他原本是打算是通过审判后直接枪毙的,毕竟她曾经是我们的敌人,犯下了不少的罪恶。
但是,考虑到我党的政策,对于那些能够主动投诚和幡然醒悟的敌人,我党通常会给予宽大处理。
而田中芳子也没让他失望,她投诚后,积极主动交代了所知的一切,协助有关部门破获不少漏网敌特分子,揭示不少敌特秘密。她的贡献不可忽视。
“田中芳子女士,我们今天来找你确实是有事儿。你来看一下这个信封有印象吗?”刘之野说着将当初从她家里搜查出来的信封递给她看。
田中芳子严肃地接过信封,双手捧着,本能地回应道:“哈衣!阁下!”这是她深入骨髓的服从性,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她沉思片刻,目光落在信封上。她清晰地说道:“刘先生,这并非普通的通信信封,里面空无一物。它的作用是用来触发隐藏的特工人员的特殊联系信号。”
“所谓的【冷棋】成员,我也曾是其中之一。在没有启动信号的时候,我们就像普通人一样,永远不会引人注目。“
“每当接到激活命令,这些人就会立刻从沉睡中苏醒,变得活跃起来,仿佛【冬眠的蛇】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随后,她稍微解释了其构造的精妙之处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使用,以便达到隐藏的特工人员能够互相传递信息的目的。
刘之野点点头,满怀期望地追问道:“那你知道,是谁给你邮寄的这个信封并启用你的吗?”
但是令他失望的是,,但田中芳子却遗憾地对他摇了摇头:“很抱歉,刘先生!启用我人并不是我的上级,我们之间是通过暗语联系的,他之前并不认识我。”田中芳子还补充道,“启用我的人另有他人或者说是一個组织,因为我发现好多特务都是这样被激活的。”
刘之野与陈悟生对视一眼,他依然心有不甘地问道:“田中芳子女士,请您再好好思考一下,是否还有其他线索可供提供。这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对你也将是大功一件。”
田中芳子苦思冥想,眉头紧锁。突然,她灵光一闪,想起了一件事:“刘先生,我的上线曾经提到过,敌方似乎有一个名为‘候鸟’的神秘组织。他们有可能就是启用我们这些潜伏特工的人。”
“但是,我们之间没有过任何联系。从激活我的那天起,他们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我的生活中。就像是专门给我送信的邮递员一样。”
刘之野与陈悟生再次对视,确认从田中芳子这里已经无法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他俩无奈地叹了口气,或许需要寻找其他途径来揭开真相的面纱。
于是,刘之野起身,主动与她握了握手,说道:“感谢你的配合,田中芳子女士,我们没有什么问题了。再见!”
田中芳子看着刘之野,神色复杂地摇了摇头,遗憾地说道:“很抱歉,刘先生,我也没有帮上伱们什么!”
在面对刘之野时,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而她的摇头也显示出她对此事的无奈。
虽然她尽力了,但似乎仍然无法为他们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这令田中芳子的内心颇为自责,她非常想帮助刘之野做些什么。
…………
从秦城监狱出来后,陈悟生与刘之野二人同座一辆车上。
“老陈,其实咱们也不是没有收获。最起码可以确定,【候鸟】组织确实是通过信封传递消息,并且激活潜伏地敌特们的。这为我们接下来的行动提供了重要线索。”
“我们只需确认王八爷家找到的信封与激活【冷棋】的信封是否一致,即可确定王八爷是否为候鸟的一员,对吗?”
陈悟生在听到刘之野的话语后,瞬间精神为之一振。他拍了一下大腿,感慨道:“嘿!你真是说到点子上了,王八爷家里的那些信封肯定有问题。
那都是新的信封,【文奎堂】的东西可不便宜。普通老百姓,谁会舍得去那么高档的地方买信封呢?
真正舍得去文奎堂买文具的可都是些体面人、文化人、当时的国府人员。
况且这些信封起码值几个大洋,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老混混会舍得买这个,打死我也不信呐!”
刘之野赞同地点点头道:“咱们,先去【文奎堂】查看一下建国前信封的买卖记录。
能一次性买下这么多信封,我相信在【文奎堂】都不多见,他们应该有相应的记录才对。”
“文奎堂”是一家以刻印、出售古、旧书籍为业的百年老字号书肆。始建于清朝光绪七年,创建人王云端,河北束鹿人。
“文奎堂”原址东城区降福寺街路南。新华夏成立以后,政府对京城的书肆业和琉璃厂文化街进行了整顿和调整,文奎堂遂由隆福寺街迁到西琉璃厂,重新建店营业。
经营新印古籍、古旧书刊、文史新书、碑贴画册等书籍外,还销售与文化有关的商品,如书画篆刻作品、文房四宝、印石,以及瓷器、首饰、景泰蓝小件等。
琉璃厂大街位于京城和平门外,是京城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
刘之野几人驾车公私合营后的“文奎堂”,一进门就是琳琅满目的书籍、文房四宝、等文化用品。
陈悟生招呼过来一个看上去岁数比较大的男店员,“同志,劳驾您给瞜一眼,这信封是你们店卖的吗?”
至于他为什么不找年轻的店员询问,因为他怕年轻的不是建国前就在的老店员,询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来。
这位四十来岁的老店员,一眼看去便道:“嚯!这确实是我们的老版信封,只不过在建国前就卖的东西了,建国后改版了,没想到您手里头还有呢?”
陈悟生闻言心里一喜,“嗯,同志,我们是公安局的,在查一个案子。需要你们配合一下,希望……”
老店员在听到他们是公安人员来查案后,立即表现出了积极配合的态度。他连忙回答:“好的好的,我们一定会全力配合。”
陈悟生又道:“那您想想,建国前那会儿有没有来店里大批量购买过此类信封的人?”
这人闻言皱着眉头一想,然后说道:“这范围就广了,买过我们这信封的那可多了去了。”
“别的的不说啊,就说京大的采购部门,人家一次性就能买去几百封。”
刘之野闻言眉头一皱,询问了句:“那私人一下就购买许多信封的顾客,您有印象没?”
店员一愣,说:“这个嘛,十多年前的事儿了,我哪能记得住。”
“不过,你可以去问问老掌柜的。他在这店里待的时间最长,认识很多老主顾。兴许他能知道些什么。”
刘之野跟着店员找到了老掌柜,这人姓李,他在“文奎堂”干了半辈子。
他见公安人员是来查案,老掌柜的不敢怠慢。但他努力想了半天,也没想起太多有用的信息。
“咝!我记得是好像是有人买过很多信封信纸来着,可能是时间太久了我记不起来了。”
“这样我去查查老账本,看看销售记录吧!”
好家伙,整个“文奎堂”十年前的老账本堆得满满一大屋子,看着就让人咂舌,头皮发麻不已。
第270章 找到狐狸尾巴了
第270章 找到狐狸尾巴了
刘之野等人无奈之下,先把时间锁定在48年后、50年前,因为这时间段才是敌特购买信封的时间。
就这,找到的信封的销售记录也有上百本。无奈之下,老掌柜只能的找来很多店员帮着一起查找。
找了许久,找出来的大多数信息都不符合。不是购买的数量不对,就是购买者不是刘之野他们要找的人。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着,就在刘之野与陈悟生耐心逐渐消磨殆尽之际。
突然,李掌柜翻到一页记录,停了下来,他看着一条记录陷入沉思。
刘之野注意到这一点,好奇地询问李掌柜:“您老对此有何发现?”
老掌柜闻言,恍如梦初醒,沉稳地道:“哦,您来瞧瞧这条记录。”
刘之野凑近细看,这是一条来自48年11月20日的销售记录,详细记录着一笔个人购买信封的交易,数量还不小,交易额为三块大洋。
然后,他指着记录上的红色标记的勾勾问道:“这个红色标记是什么意思?”
李掌柜的回应他道:“哦,您说这个呀。这是我们特意标注的,红色标记的代表是生客,黑色的标记是熟客。”
“这人当初是第一次来我们店购买大量物品,针对这种大客户,我们需要特意标注一下。”
刘之野心想:“生客,第一次来店购买物品,就买了大量的信封。还是我们东北大军入关后这个关键时间点,能有这么巧合的吗?”
“看样子,此人嫌疑最大。”
于是他招呼陈悟生过来看一下,陈悟生过来后,发现两者有着相同的看法。
“嘿嘿,事出常态必有妖啊!”
刘之野急忙询问老掌柜的,“您老,能想起这是什么人来吗?”
李掌柜的摇摇头,“这不是我接待的顾客,不太清楚。”
“那是谁接待的这人?”陈悟生急忙接茬询问道。
李掌柜的道:“您别急,这里有销售记录的。”
果然,他随后一翻记录,就找到了当天的销售人员贾大成。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