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130章

作者:笔下宝宝

  紧接着,他的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怀疑,语气中透露出明显的不信任:“你?还认识什么名医不成?”

  

  刘之野脸上露出一副被小瞧的神情,他直截了当地说道:“瞧您说的这话,我给您找个名医看病如何?这位医生医术高超,绝对能让您满意。”

  蒋副厂长听闻此言,脸上露出大为惊讶的神色,他连连摆手说道:“给领导当保健医生的医术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这也不够格啊!”

  “嘿嘿!”刘之野得意地笑了起来,“按正常来说,您这级别可还差得远呢。不过嘛,谁让我有门路,认识那位名医呢。”他颇为自得地说道。

  蒋副厂长听到这番话,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他声音中透露出满满的期待:“好极了!这件事我就拜托给你了……”

  “好的,领导请放心。”刘之野郑重地点了点头,眼神坚定,“我一回去就设法联系上他,尽快安排为您看病的事宜。”

  他口中所称的名医,实际上是他弟弟未来岳父贺知言。这位贺知言可非等闲之辈,医术精湛,名扬四海。

  即便是那些令人束手无策的疑难绝症,在他手中也能化险为夷。凭借着两家的深厚交情,刘之野亲自出面恳求,相信贺知言定会看在这份情面上,施以援手。

  ……

  刘之野与老葛二人,在告别了蒋副厂长之后,发现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点。然而,刘之野并未选择立刻返回,而是领着老葛在红星厂的各个角落悠闲地转悠了几圈。

  期间,他还顺道对保卫处的各项安全工作进行了仔细的检查,以确认没有丝毫的懈怠。这样的举动,无疑彰显出他作为一名负责任的领导者的风范。

  “老葛,我现在身兼数职,实在分身乏术。红星厂保卫处这个担子可不轻,它关乎着整个大型工厂的安全运营,还肩负着几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重任。你是我信得过的人,所以我希望你能来助我一臂之力。”

第200章 探访刘家

  第200章 探访刘家

  “营长,您尽管放心!我老葛向您保证,在您的英明指挥下,绝对是毫不含糊,指哪打哪。”葛叔平目光如炬,神情坚定地向他回答道。他那严肃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将来保卫工作的决心和对刘之野的忠诚信任。

  刘之野嘴角微扬,轻拍对方的肩膀,爽快地说:“时间不早了,走,跟我回家,带你认认门去。”

  “得嘞!”葛叔平爽快地应了声,随即转身,“不过您稍等片刻,我去招待所取个东西就来。”

  刘之野摆摆手,豪爽道:“哎呀,来就来嘛,带什么礼物啊?到我家不用这么客气,空手就挺好。”

  “那不成啊!”葛叔平坚决地说道,“我第一次拜访你家,怎么能空手去呢?那太失礼了。”他可不是四六不懂的人,何况这京城人的规矩大,他也是知道的。

  京城人走亲访友不能空手儿去,好歹拎点水果,这是个礼节。京城人特别讲究,礼多人不怪嘛!

  这无论逢年过节、还是平日里走亲访友,都要装点儿点心盒子或者果篮儿,其种类要为双数,四样儿、六样儿或八样儿。如果送酒,就要两瓶为一提溜儿或四瓶为一提溜儿。

  这京城人送礼也有忌讳,要注意礼物的谐音。比如说送水果就不能送梨、桑葚等,梨与离同音,意为分离,不吉利;也不送钟表,“送钟”与“送终”谐音。

  到了主家,如果受人斟酒倒茶,懂礼儿的人就会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轻叩三下,以示谢意。

  做客时不能进没人的房间。进了没人的房间,如果少了东西,那自己可就没法说清了。

  更不能去随便翻主人家的东西。随便翻动人家东西,就是毫无教养,惹人厌烦的表现。

  嗨!这话题有点儿扯远了,咱们言归正传。

  不大一会儿,老葛便提溜着鼓鼓囊囊地两大网兜东西走出了招待所。

  刘之野迅速为葛老拉开车门,嘴角挂着调侃的笑意:“老葛,你这也太破费了,怎么买这么多东西?”

  “我来看望您,东西带少了能拿的出手?”老葛得意地笑着道。

  “也是,拿少了,门都不让伱进,哈哈哈……”刘之野回应道。

  “哈哈哈……”

  两人想相视而笑。

  两人驾车,一路欢声笑语,很快就抵达了位于南锣鼓巷95号的四合院。

  老葛一下车,他的目光就被这座宏伟的四合院深深吸引。他瞪大了眼睛,惊叹不已:“我滴乖乖,这院子可真不小啊!想当初,我们老家那些所谓的大地主,他们的住宅跟这儿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座四合院的赞叹与惊讶。

  “这座院子,可非同一般。它曾是满清时期一位身居高位、享有爵位的武将的府邸。规格之高,自然不言而喻。”刘之野回应道。

  两人手提着礼物,径直走向东跨院。家中有客,按规矩需先拜见家中长辈。

  “妈!妈!您出来一下,家里来客啦!”一进屋,刘之野便嚷嚷道。

  邓茹正搁屋里收拾准备做饭,闻言好奇了出来,这大晚上的还怎么来客了。

  她一踏出家门,便把目光瞧向了葛叔平。

  “这位是?”

  刘之野向母亲介绍道:“妈,这位是我的老战友葛叔平,他今天特意来看我。”

  葛叔平随即露出和煦的笑容,亲切地开口:“婶子,您好啊,我是葛叔平。”

  邓茹一听这位是儿子的老战友,那这可不是一般的交情。她眼中闪过一抹热情的光芒,嘴角上扬,声音里透着亲切:“我就叫你小葛吧,小葛,真是太好了,你能来我们家做客。

  快请进,屋里坐。我这就去给你们泡壶好茶,咱们边喝边聊。”

  葛叔平脸上洋溢着和煦的微笑,双手恭敬地递上了礼物:“婶子,我第一次来看您,我也不知道您喜欢些什么,就擅自带了一些我们家乡里的特产。这是,“赵县雪花梨”、“赞皇大枣”、“行唐枣酒”、“金凤扒鸡。都是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希望您别嫌弃。”

  邓茹却惊喜地道:“小葛,你以为我们京城的人不懂这个啊!不瞒你说,我的娘家祖上也是石市的。这些可不是一般的东西啊,这可都是当地的著名特产。”

  “比如说这个【赵县雪花梨】,就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历朝历代可都是贡品。【大如拳,甜如蜜,脆如菱】。

  还有这个【赞皇大枣】,也叫赞皇长枣、金丝大枣、大蒲红枣,也是历代皇家贡枣、【七个一尺、十个一斤】.”

  “再说,这个【金凤扒鸡】,清末那会儿就有了,采用独特的制作工艺,用蜂蜜对鸡进行上色炸制,利用陈年老汤佐以十八味名贵中草药焖煮十几个小时以上而成,不仅外观诱人,而且皮脆肉嫩,非常好吃。”

  葛叔平没想到,邓茹都认识这些东西的来历,还如数家珍地说了出来。

  “婶子,您说的一点也不差,很多就是我这个当地人,也是第一次听说。”

  刘之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语气中带着几分赞叹地说道:“妈,您懂得真多!不过,我姥爷家不是在门头沟吗?怎么突然又变成石市的人了?”

  邓茹给瞅了眼刘之野道:“嗨!那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啦!”然后,再没有继续说下去。

  过了一会儿,邓茹看了看时间,微笑着说道:“时候不早了,我这就去厨房露两手,做几个拿手好菜。小葛,你们俩晚上可得好好喝一杯,尝尝婶儿的手艺!”

  “哎!婶儿,您别这么客气。”葛叔平急忙摆手,诚恳地说道,“咱们都是自家人,有什么吃什么就好,千万别麻烦。”

  邓茹笑着嗔怪道:“瞎说什么呢!你第一次来婶子家,哪能让你跟着吃窝窝头大白菜?你就安心坐着吧,等着尝尝婶儿的好菜。今儿个啊,保证让你吃得满意,喝得痛快!”

  ……

  

  傍晚时分,天边余晖洒落。

  刘之野匆匆出发,去接即将临盆的甘凝。她已怀孕十月,此刻走路都显得有些笨拙和费劲。

  他小心翼翼地扶着甘凝,两人缓缓下了车,在夕阳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

  他直言不讳地建议道:“以我说,你还是请假吧,毕竟孩子都快出生了。咱们也不差这三天两天的,王姨那边我会帮你去说的。”

  甘凝沉吟了一下,最近街道办确实不是很忙。再说,她这情况确实工作起来有些费劲,上个厕所都得有人陪着。

  于是,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肚子道:“嗯!成!那明儿个再去请假吧!”

  “协和医院那边,之泰已经事先打过招呼了。等到时候差不多,咱们就提前入住,这样有任何事情处理起来都会方便许多……”刘之野温和地道。

  甘凝一听到要在医院住下,心中顿时有些不悦,她皱着眉头说道:“哎呀,之野,我这么早就去医院住着,未免也太过分了吧?谁家生孩子像我这么离谱啊?”话语间流露出几分不满和抱怨。

  她的话语不无道理,这个时代的人们确实没有后世那般过分娇贵。在后世,生个孩子仿佛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进行各种繁琐的检查,还要吃各种补品。

  然而,如今这个时代的妇女们,却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坚韧。有的妇女在生孩子前一天还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甚至有的就在干农活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将孩子生了下来。

  像刘之野这样小心谨慎应对地,不是没有,但绝对是不多见。

  两人,伴着嘴进了东跨院。

  “妈!”甘凝的声音清脆而亲切,她向着邓茹打了声招呼。

  “哎,小凝啊!”邓茹回应道,眼中满是慈爱,“一路上累着了吧,你快先去坐会儿,歇歇脚儿。”厨房里烟熏火燎地,她不想让甘凝待在这里受烟熏之苦,便催促着她去东屋休息去。

  老葛耳朵一动,捕捉到了声响,随即迅速地站起了身。

  “小凝,快过来!”刘之野声音洪亮地招呼着,“这就是我常常给你提起的那位老战友,葛叔平同志。”

  接着,他又转向葛叔平,脸上洋溢着自豪与亲昵:“老葛,你看,这就是我那口子,甘凝。怎么着,漂亮吧?是不是跟天仙一样……”

  甘凝羞涩地拍了一下刘之野,“瞎说什么呢!”接着,她伸出去与老葛握握手,热情地道:“欢迎您老葛同志!”

第201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

  第201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

  “甘凝同志,久仰大名!我们营长信里可没少夸你,说您美若天仙。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简直就像七仙女下凡一样。”老葛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直接了当地说道。

  甘凝听后,掩嘴轻笑,眉眼间流露出愉悦:“嗨!您别听他瞎说,我也只是个普通人。老葛,咱们都是自家人,您叫我弟妹,我叫你老葛就好。”她的话语简洁而亲切,瞬间拉近了与老葛的距离,也透露出她随和的性格。

  在一旁,刘之野脸上挂着笑意,拍了拍老葛的肩膀说:“是呀!老伙计,部队那一套就免了吧。现在咱们都退役了,营长营长的多生分。你直接叫我老刘,这样多亲切。”

  “得嘞!听您的,营……不老刘!哈哈哈……”老葛爽朗地回应道。

  “这才对嘛!来,炕上坐,咱哥俩好好唠唠!”刘之野爽快地一笑,拍了拍身边的炕沿,示意老葛坐下。两人盘腿而坐,面对面地交谈起来,气氛轻松自在。

  “南人习床,北人尚炕。”这个年月里,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一个男人的最大追求。请你上炕,就是温暖同享。

  这有朋自远方来,主人总会热情地招呼:“上炕,快炕上坐。”“炕上不亦乐乎!

  《说文解字》中对“炕”的解释是:“干也从火”。所以,炕必须接灶,一般作为烧火排烟的通道,连着烟囱,通着火门。

  炕下边还设有火门子,火门是烧火孔道的入口,七八寸见方大,一般有左右两个,平时用火门板顶着,往火门子里点一把柴火,一晚上便可以靠着余温安然入睡。除了火门加热,利用做饭灶火通炕排烟,也是对炕加热的常用方式。

  炕紧挨灶口的地方,也是最热的地方,多半是留给老人和孩子,火气大的青年人则多睡在炕梢,正是老人们常说的:“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气大”。

  “吃饱了喝胀了,躺到热炕上就跟皇上一样了。”

  在温暖的炕上,他们三個人盘腿而坐他们的话语交织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那激情燃烧地岁月。

  “那时的我,仅仅15岁……”刘之野开始回忆起他刚参军时的场景,那些画面如同昨日重现,每一幕都清晰得触手可及。他将那段充满青涩与热血的过往,生动地呈现在甘凝地眼前。

  当年,他年仅15岁,被老梁一番巧妙的话语引诱,懵懵懂懂地踏入了军营。这一举动可把父亲气得不轻。

  即便是在回家探亲的那几次,父亲依旧对他心存芥蒂,都难以释怀。回忆起刚参军时的那些日子,仿佛就发生在昨日,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历历在目。

  老葛的思绪飘回了与刘之野初次相见的那一刻,他接着说道:“49年那会儿,是我们部队刚入关不久。有一天,班里突然来了名新兵,我定睛一看,这小子虽然长的还算魁梧,但他那张脸,怎么看都显得太过稚嫩了……”

  老葛是当时的班长,向来以严谨著称。班里突然来了这么个稚气未脱、未经任何军事训练的小孩儿,他自然是极为不满。

  在老葛看来,这简直就是在给他们班的战斗力拖后腿。他眉头紧锁,显然对这位叫刘之野的小家伙到来感到十分棘手。

  起初,老葛对刘之野是百般挑剔,满眼不屑。然而,刘之野并未因此气馁,反而以他的实力和智慧,迅速扭转了老葛对他的看法。

  在第一次手榴弹投掷训练中,刘之野虽然投掷姿势尚未达到标准,但凭借着惊人的蛮力,竟然将手榴弹投掷出了89米的惊人距离。这一成绩当场让老葛等战友们瞠目结舌,惊叹不已。

  “我去,这就是一门小刚炮啊!”

  真是一点也不夸张,通常来说,我军战士在投弹训练中30米即为及格,能扔到50米就算优秀,后世的全军记录才为102米。

  这是一个很厉害的数字,相当于一颗600克重的手榴弹要在空中飞行6-7秒。

  在另一次射击训练中,刘之野首次尝试步枪射击。他手握三八式步枪,眼神坚定而专注。一声声枪声响起,子弹纷纷准确命中目标,他竟一举打出了90环的优异成绩。

  战友们惊叹不已,这刘之野无疑是个天生的射击苗子,未来的王牌射手。

  刘之野在训练中的出色表现无疑展现出了他过人的力量和潜力,也让战友们对他在未来的战斗中充满了期待。

  很快,他就迎来了首场考验——一场攻坚战。在这场战斗中,敌人狡猾地在阵地前构筑了坚固的混凝土堡垒,如同铁壁铜墙一般,密布在他们的阵地上。

  刘之野所在的团作为主攻部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他们多次发起进攻,但每次都被坚固的堡垒所阻挡,战友们纷纷倒下,伤亡惨重。

  60.80迫击炮的轰击对于这些堡垒来说,就像是在挠痒痒一样毫无作用。

  虽然重型火炮威力巨大,但由于距离过远,命中率大打折扣,无法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时间紧任务艰巨,上级的命令如同铁律,不容置疑。他们肩负着为主力部队开辟南进通道的重任,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场对勇气和决心的考验。

  不惜一切代价,他们真的是全然不顾,只为夺取那最终的胜利。环顾四周,身边的战友们英勇无畏,他们冒着敌人疯狂的机枪扫射,前赴后继地冲锋陷阵,一个个不断倒在血泊之中,为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的英勇与坚定,仿佛铸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向着胜利的方向不断前进,又不断地倒在火舌下。

  刘之野眼睛彻底红了,他初上战场的恐惧感没有了,耳边只剩下枪炮的怒吼声,战友们的惨烈声。

  他紧咬牙关,声音中透露出坚定与急切:“班长,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咱们伤亡太重了,必须先拔掉前面的堡垒,既然外面攻不破,咱们就从里面破掉它。”

  

  老葛怒不可遏地猛拍前方的掩体,厉声喝道:“你有什么法子快说,没时间磨蹭了,届时冲锋号一响,所有人都得冲上去,就是拿命填,也要拿下。”他的眼神坚定而决绝,仿佛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班长!我投掷手榴弹的准头十足,你们为我提供掩护。只要我能冲到五十米内,我就有绝对的把握将手榴弹准确地丢进那个射击孔当中。”他的眼神锐利如鹰,透露出一股子不可阻挡的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