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九天揽月 第82章

作者:温茶米酒

  咱们本来就只剩这南天半壁了呀!

  “哈、哈。”

  范钟干笑两声,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缓下心情,抛出最后一个筹码。

  “官家有所不知,向小孟将军暗中投诚的,不只是各地寻常文吏将官,最近的一批秘密联络中,还包括了蒙古的封疆大吏、豫州总督,范用吉。”

  “老朽有感年老体衰,曾多次向官家请辞,有时与小孟书信往来,也提及此事,小孟力劝我再为朝廷效一份力,因此透露了范用吉的事情。”

  “因为他已经启程回返临安,或许还没有来得及,专门向官家上奏,禀明此事。”

  文武勾连,本是大忌。

  但那几年,孟昭宣为了编训新兵,朝廷拨给他们的军费,只能供应不到六成,有民间义士李秋眠主动请缨,率领东南商盟,捐资为国。

  皇帝钦点了范钟,总揽负责扶摇山和孟昭宣大军之间的转运联络,他们之间有书信往来,倒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范钟又特地做了解释,皇帝也不曾深究。

  “范用吉,我记得他。”

  皇帝不悦道,“他本是女真人,当初是金国大臣,曾降我大宋,后来蒙古大军一到,他又降了蒙古,如此反复无常的人,岂可信任?”

  范钟苦劝道:“当初是我们的制置使处事无度,使他被大势裹挟,不得已而已,倘若曾有过投降蒙古的事迹,就不能用,金国也支撑不了那么多年。”

  “如今豫州上下,已在小孟将军刀下丧胆,范用吉等人真心与否,豫州上下方方面面的细节,是骗不过小孟将军的……”

  皇帝拂袖道:“好了!”

  “既然他们是慑于孟卿之威而降服,倘若孟卿这回真救不过来,或日后调任他处,又有谁能保证治得了他们?”

  皇帝起身,轻哼一声,“范老,各地各级官员考察调度,还需你费心,定期呈递给朕,如此重任在身,就不要分心于边境的事情了。”

  话音刚落,皇帝直接转身离开了这座草庐。

  草庐的门半开半合,在风中晃了晃,隐约听到外面大队人手的脚步离开的声音。

  范钟静坐了片刻后,拿起桌上那杯茶喝了一口,只觉满嘴苦涩,半点甘香味道也无。

  草庐中光影微闪,不知怎么,就在桌边多了一个人来。

  是个双眉入鬓的年轻人,背着一把长剑,虎目朗唇,身材魁梧,穿了身灰布劲装,脚踏长靴。

  “你都听到了。”

  范钟叹息道,“他找了这么多借口,其实就是内心深处,不愿意再为国事费心费力。”

  “就算你现出真容劝他,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你还要试试吗?”

  年轻人略作沉默,道:“我让所有人都以为我还在路上,暗中提前回来,是要做些准备,应对某些可能会出现的老朋友,不能现在见他。”

  “原本我是希望,你就能把他劝服的。”

  范钟苍凉一笑:“看来我是让你失望了。”

  “如果你要……”

  范钟停顿了一下,“如果你的病能够确认好转,再有几年寿数,无论之后你要在边境,或者……在临安做什么,我们都会帮你。”

  年轻人似乎笑了一声,脸上有些苦色,身影又一次消失。

  乔飞渡推门进来,眉宇间闪过一丝疑惑。

  他刚才好像看到左相在说话,但只是看到,没有听到任何声音,也没有察觉到屋里还有另一个人。

  被皇帝打击得心灰意冷,无声的自言自语吗?

  范钟起身,脸上看不出什么心情,展袖道:“我们回去吧。”

  他们回转城中的时候,正是皇帝回城后,诸多临安官吏沿河游览之际,车水马龙,仆从撑伞,华服阔步,人声喧嚷。

  乔飞渡等人护着范钟缓缓行走,不少官吏认出范钟,特意前来行礼。

  范钟笑着与他们回礼,对每一个人都能寒暄几句,好不热闹。

  乔飞渡摇着扇子,扇子正面用金漆写的“仁义道德”四个大字,背面用遇水方显的墨迹,藏着“杀人放火”四个暗字。

  瞧着眼前的一幕幕,他手里的扇子转过来又转过去,转过去又转过来,竟莫名觉得,这喧嚣集市中,有几分荒凉。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将要回到自己的府邸时,范钟回头看了一眼,不知是在看谁。

  而那背着剑的年轻人,踩着一根芦苇,逆流而上,已经路过了史弥远庄园前的那条小河。

  他脸上没有了半点苦色,只有一份略带好奇的开朗笑容。

  “住在这老鬼对门,我以前也想过的,可惜没空。”

  年轻人一跃而起,水面轻轻晃动,他的身影已经越过院墙,穿过数层屋脊,到了一处庭院中。

  庭院里的一棵大槐树,枝繁叶茂,苍虬有力的草木清香扑鼻而来。

  树荫之下,有一个清秀文雅的白袍少年,正坐在石桌边看书。

  “孤身一人,毫无杀气,不像是那帮家伙派出来的。”

  苏寒山清淡从容,掩书抬头,“贵客为何而来?”

  “在下、陈维扬,与‘我武惟扬’同意,与扬州‘维扬’之地同字,寻龙剑派传人。”

  背负利刃的汉子,抱拳一笑,“慕名而来!”

  苏寒山眉梢微挑,单手邀请:“那就请坐,我去找找有没有茶叶。”

  “喝茶不急,我听说你对河岸另一边的那座庄园很感兴趣,刚好我也很想拿那个庄园用用。”

  陈维扬搓搓手,嘿声一笑,说道,“择日不如撞日,不如现在就去玩玩,你敢吗?”

第113章 明暗双策未至,已达桃花深处

  史弥远的庄园之中,诸多大殿修的如宫廷般华贵。

  但,当初营造这座庄园的时候,耗费金银财物最多的,还不是这些宫殿屋舍,而是那片看似自然野趣的花苑。

  那里乔松修竹,苍翠蔽天,层峦奇石,静水流深,一眼望去,还以为真到了荒野山林,自然造化的美景所在。

  可其实这片山野之间,广为种植的玉桂、红蕉、茉莉、香兰、牡丹、菊花,还有龙涎香木、古檀树等等,都是从各地搜刮迁运而来的极品。

  本身的价值不必多提,光是路上车马船只的花销,就堪称用钱如流沙,足以令某些自夸豪富之家都目眩神迷。

  花苑之间,那些看似普通的山石,都是从名山古岳之上运下来的奇石峻岩,不经雕刻,天然就肖似某种形象,或如仙翁,或如玉女,或如虎豹龙蟠。

  即使有些说不出来名目的石头,往往也可以称之为丑怪清奇,别有韵味。

  史弥远并不会常到这里来,只有夏日避暑的时候,偶尔才到这里来赏玩一番,邀请贵客,对坐交谈,夜宿于此,那也是绝大多数香木名花,一年之中最灿烂的季节。

  可是最近这段日子,他天天住在这花苑深处的一座佛堂之中。

  因为他不安。

  他已经损失了相府七派精锐,又损失了极其重视的宗师唐魂。

  那个杀光他七派精锐,杀了唐魂和郑道的人,甚至还堂而皇之的,住到了他相府对门。

  即使庄园里仍有秦无求率领千百护卫,掌管奇门阵局,机关消息,也没办法让史弥远像以前一样,睡得那么安稳了。

  他知道自己常住的那些地方,也一直是自己朝野之间的政敌、仇家会格外关注的地方,多年以来,不知道用了多少手段,打听其中的布局,摸索其中的机关、探听防护的规律。

  以前的史弥远很有底气,并不在乎这点风险,也不认为别人的那些手段,真能摸透他住处的那些机关阵局。

  最近他却辗转反侧,始终没办法忽视这份多年来没放在心上的危机。

  所以他要避开平日里自己最常居住的那些位置,专挑庄园里面自己住得少的那些地方去。

  可是,因为要考虑到奇门阵局的防护效果,越往中枢越强大。

  史弥远不可能挑那些防护力量太过薄弱的边缘区域居住,这座藏在花苑里的佛堂,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想不到,临到老来,老夫居然又体会到了几分提心吊胆的滋味。”

  史弥远背对三佛铜像,坐在蒲团之上,望着华堂外的风景,忍不住感慨起来,“怎么总有想害老夫的亡命徒,能练出一身高强本领来?”

  丁大全说道:“下官已经秘密派遣心腹,带相爷的手令,到各个地方官府中,招揽他们手下的能臣干将、贴身护卫,齐来保卫相爷。”

  史弥远党羽众多,有许多是在地方上任职,自然也会与当地的一些江湖人物勾结,收为己用。

  史弥远现在这个命令,等于是要他那些党羽,把自己的防卫力量贡献一份出来。

  那些党羽中识趣的,应该会意识到护住这个靠山的重要性。

  但更多人肯定会认为,老相爷身边已经有那么多高手护卫,还非要从自己这边挖走那点人,实在贪得太过,难免心生怨气。

  史弥远和丁大全显然明白这一点,权衡之后,却还是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恶劣影响,可以日后设法弥平。

  若是眼前及不久后的风波都渡不过去,还考虑部下有没有怨气,就根本没有意义了。

  史弥远微微颔首,道:“宗师毕竟还是人,等聚拢过来的二流人物足够多了,填充在庄园阵局之中,老夫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秦无求身穿紫袍,头戴金冠,膝横长剑,盘坐在旁,自信道:“就算凭借现在的人力,相爷也不必过于忧虑。”

  “若在外面,随便遇上哪个宗师,我未必吃得消,但在这座庄园之中,就算是李秋眠、苏寒山,带上他扶摇八大客卿一起来,秦某人也有把握耗到他们精疲力竭,不得不退。”

  旷古堂的四堂主、五堂主,近日带了他们手下亲卫,来佛堂之中参与防护。

  四堂主王烈文,站在堂外走廊下,斜抱一柄九尺旗枪,闻言说道:“当年冷幽冥全盛之时,闯入秦大人的奇门阵局,都只攻破了外层阵法,若不是他够机警,甚乎可能在深层阵法中被困杀。”

  “总堂主私下里,也不知多少次赞扬过这套阵局的厉害之处。”

  “我看,等那苏寒山真来闯上一回,碰上一鼻子灰,相爷立刻就能放下心来了。”

  五堂主冯安,屈伸着右手的指节,轻声细语,道:“只让此人碰壁,是远远不够的,恐怕非要等他丧命之后,我们才都能真正安心。”

  秦无求沉吟道:“紫海道长在机关阵术上的造诣,也堪称当世顶尖的人物,倘若由他来与我共同指挥,加上总堂主埋伏于阵中,伺机而动。”

  “那我确有六七成把握,将闯阵之人生路断绝,困杀于此。”

  这话一出,王、冯二人却不好搭腔。

  苏寒山只是有可能会闯入史弥远的庄园,又不能确定他到底哪天闯过来。

  这几天不是都没来吗?

  要是他一直不来,难道赵离宗还得一直住在相府里面?

  赵离宗可不是相府招收的那些鹰犬,而是一方之主,各地分堂加起来,足有十万江湖人手,听他调度,堂中的生意,覆盖百余行当,每天上报下发的各类文书,都像雪片一样,纷纷扬扬。

  虽说这些东西,多半是由总管谋士们批注,但总还需要赵离宗亲自过目。

  若是以前,郑道还活着,必要的时候,由他暂代大权,赵离宗还有可能跑到这边来住一住。

  现在嘛,光是处理两大堂主缺失后的影响,加上防备扶摇山对总堂的窥伺,就已经让赵离宗近期分身乏术了。

  能自己偶尔来看,又派出四堂主、五堂主,带着两批精锐赶过来,已经是绝大的诚意。

  “呵,老夫虽然有些不适,但形势还没有紧迫到,需要离宗不顾他基业的地步。”

  史弥远眼中精芒微烁,主动说道,“等到孟昭宣回来,老夫自有办法打破这个局面。”

  秦无求好奇道:“孟昭宣仇家确实多,相爷莫非……”

  “哈哈哈,孟昭宣如今名望太高,有些事情可做不可说,那是暗策。”

  史弥远轻声笑道,“老夫的意思是,等他一回来,我立刻上奏皇帝,请孟昭宣住到我的庄园里面来。”

  “我府上奇医成群,妙手如林,全帮他诊断治病,一片苦心,天经地义吧,这才是明策。”

  秦无求等人恍然大悟,由衷的赞叹起来。

  “妙啊!相爷妙计!!”

  谁不知道,孟昭宣是天下第一宗师,就算他病重,只要他还没死,朝廷的丞相在他身边遇了险,这事情都很难说清楚。

  当然,如果孟昭宣本来就想在死前放肆一把,刺杀史弥远的话。

  直接把他请到庄园里面来,主动为他安排住处,也等于把他放在了明处,更易提防。

  至于等姓孟的入了庄园,史弥远他们联络某些仇孟之人,之后施展种种手段的便利,就都在不言中了。

  这个手段,真可谓是一举数得,极有可能成为破局的关键。

  让史弥远一系的人,得以在这场风波中,获取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