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95章

作者:无垠石

  裴行俭掌控军政,而裴炎处理朝政,遂有无裴不成唐的说法,变态至极。

  自从李世民去世之后,后继的新君,已经很难对士族门阀有十足的震慑力了。

  “让他进来吧!”

  李承乾思虑半会之后,开口道。

  如此的时期,大唐可谓都是人才济济,随便出来一人,都是军政或是政界大佬。

  没有过多久,一名和李承乾差不多的年岁白面小将入内,对李承乾躬礼道。

  “末将裴炎,拜见太子殿下!”

  裴炎显得十分的恭敬。

  “裴炎是吧,你也是出身河东裴氏,与裴行俭是族兄弟?”

  李承乾淡然道,裴炎和裴行俭虽是同族,但是两人却是政见不同,裴行俭反对武则天当政,而在前期,裴炎是支持武则天的。

  裴行俭也是因为裴炎的设计,一度被贬,最后被派往了西域,也因此,裴行俭才走上了他那传奇征程——一人灭诸国。

  只是现在,李承乾却不好说了,裴炎肯定是有实力的,不然也不可能爬那么高,还让裴行俭屡次吃瘪。

  若是能为己所用,肯定是一大助力。

  所以,李承乾一开口,便提到了裴行俭。

  现在全军上下,无人不知,裴行俭最受李承乾器重,出身太子府的崇文馆,师从李靖,这是又要打造一个军神李靖的节奏。

  “对,末将与裴行俭将军确实是出自同族,私底下,关系尚可,此次末将前来,也与裴行俭将军有关。”

  裴炎处诺不惊,立马答道。

  “哦,是何等军务要事,非要面见本宫才说呢?”

  李承乾问道,看不出这裴炎欲意何为,在李承乾看来,裴炎不是很靠谱,如果用,也只能像许敬宗和道琛那般。

第154章 殿下,应该划国而治

  “殿下有所不知,此事关乎殿下安危,长安城之中,各大氏族门阀,联合上书弹劾殿下逾越帝权,行坐帝位,杀降将,改税制,行谋反之事。”

  “不日之后,陛下的旨意就会下来,令太子殿下班师回朝,看似没有任何处罚,但是一旦回了长安之后,殿下的处境是极为的不妙,特别是刑部的尚书张亮,利用职权,不知道从哪里抓出来的不良人,直接指认太子殿下你谋反。”

  裴炎凝重无比的说道,同时也在观察李承干的神情变化。

  然而,他却未从李承干的脸上看出任何吃惊的表现,好像事前便知道了一般。

  也是,李承乾为太子,在朝堂之上,怎么可能没有一个人,对于这些事情他怕是早早就知晓了。

  “河东裴氏,本宫记得的不错,也是顶级的门阀,你知道的如此清楚,难不成,裴氏也参与了进来了吗?”

  李承乾审视著裴炎,上位者的气氛完全将裴炎笼罩,让其不由的心惊胆战起来。

  李承乾已经养成了势。

  “我裴氏人口众多,很难有统一的意见,不过殿下青睐裴行俭,也是器重我裴氏,所以末将不能就此无动于衷,还请殿下大量,不要全部责怪我裴氏中人,也只有那些鼠目寸光之辈,才会如此愚蠢的妄议太子殿下。”

  裴炎的头颅微微低下,是在认罪。

  “哦,那这么说来,你是在支持本宫了。”李承乾问道。

  “如果殿下不弃,末将愿意效犬马之劳。”

  裴炎单膝下跪,目光坚定而决然,让李承乾也看不出任何疑点来。

  裴炎确实是真心如此,他可不傻,玩了一把无间道,脚踏两只船。

  也是裴氏的手笔,没有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之中,下在了两边。

  李承乾失败,裴炎可以请功,而且还是首功。

  李承乾若胜,他便是从龙之臣,也是大功,算盘打的满满。

  此时,他宛如已经立于了不败之地。

  “既然你说,陛下已经下旨,本宫回去,很可能因此丢掉了性命,如果不回去,那就是抗旨不尊,那谋反罪名是坐实了?进退不能,本宫该当何为?”

  李承乾问道,政治太复杂了,面对裴炎的突然投靠表忠心,他还是有些提防。

  因为其并非是一早就跟随自己的,但也不能排除,这次是他投诚的投名状。

  “既然陛下已经下旨,要让殿下回长安,那就已经说明陛下已经对殿下你起了疑心,如此回去,肯定会落个不好的下场,轻则废去太子之位,重则可能要问斩。”

  裴炎没有了顾忌,直言道。

  涉及谋反一词,处理下来就没有轻过的。

  “殿下如今已经别无他法,肯定是不能回去的,如今殿下掌控有百济、新罗、平壤和辽东四道,总人口,更是到达了一千万人口,与大唐亦是不遑多让,既然如此,回去又有是为何?”

  诚然,整理了三国的兵力,确实已经到了能和大唐硬碰硬的实力了。

  “你意思是划国而治,与大唐对峙?”

  李承乾轻笑道。

  裴炎则是变得沉默不语起来,这显然就是其意思。

  “本宫为大唐太子,岂能如此?”

  统一是必须的,不然李承乾也不会花费如此的气力了。

  “可是…”

  裴炎话至嘴边,但又被其生生咽了回去。

  如果太子李承乾听从旨意,班师回朝,也不失为是一个好结果。

  “没有什么可是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本宫可以不回去,但却不能化国而治,百济、新罗、平壤和辽东道,均是唐土,永世不得分割。”

  对于李世民的态度,李承乾也是拿不准,加上氏族门阀的压力,回去是肯定不能回去,就算是回去,也要带著兵甲而去。

  “是末将目光短浅,不及殿下胸襟万一。”裴炎羞愧道。

  “你很不错,天下何其大,也并不是容不下一个裴氏,想必你们也都知道,有功之人,促进改革的贵族,如今也是依然保持原样不是吗?”

  裴炎站队,李承乾不太了解,但是要是能拉入自己的阵营来,从而减少一个对手,也是极好的。

  到了后期,给予这些士族门阀足够的优惠,也是可以。

  “末将必定不会让殿下失望。”

  至于如何的抉择,就只有裴炎他自己知道了。

  或许还是脚踏两只船更稳妥,两边均用力,也是都是费力讨好。

  “好,如果就是如此,你就先退下吧,至于陛下的旨意,本宫自有决断。”

  李承乾屏退了裴炎。

  “这裴炎如何?可有问题?”

  望著裴炎远去的背影,李承乾问向了一边的武行。

  “殿下,此人颇有心机,据不良人回报,此人便是士族门阀在军中的代表人物,此番前来,可能是为了探查殿下的口风,在来面见殿下之前,他们就有过一次密会。”

  武行对于这些人,可是重点的督察对象,在陆军中,他们任何的小动作,都无处遁形。

  “原来是这样,只是,不知道,裴炎此行,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士族门阀的意思。”

  这是给自己下套,劝自己谋反,他们就有正当的理由对付自己了。

  “他们密会的内容,无法探知,如果有必要,可以从其他几人口中撬出来。”

  李承乾则微微摇头,“继续监视,看看他们想干嘛,现在不能打草惊蛇。”

  政治斗争就是如此,一层算计套著一层算计。

  激烈无比的朝堂博弈已经开始。

  “好,末将会继续加大人手进行监督的,但是在必须的时候,是否进行抓捕呢?”

  武行请示,不良人机构发展的很迅速,但李承乾给予的权利,目前就仅限于监督,和传递信息。

  这也是怕不良人会形成专权,到时候演变成为不可控的态势。

  监察部门和执行部门一定要分开。

  “事态紧急,可执行抓捕控制,但也仅限此次此地。”

  李承乾给予了不良人见机行事的权柄,特殊时期特殊对待。

  这也让李承乾想到了,自己还需创建一个与不良人相配合的执行机构。

第155章 抗旨不遵 不还朝

  武行受命,隐退而去。

  李承乾静立于大殿之上,面色阴沉如水,心中却如波涛汹涌般难以平静。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李世民并未完全信任他。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来看,如今的李承乾作为太子,实力太过强大,其行事又逾越了权力和礼仪的界限,怎能不让他心生忧虑?

  李承乾默默叹息一声:“也罢,终究还是要独自一人前行。”

  父子之间的信任都已如此脆弱,自古以来,帝王之家果然是最无情的地方。

  尽管李世民素有贤明之名,但他终究是封建帝国的君主,与其他帝王并无二致。即使李承干的计划再完美无缺,李世民也绝不容许其挑战他的权威。

  李承干没有等多久,如同裴炎所言那般,长安方面来人了。

  “殿下,京都来人了,而且跟随有皇宫之中的禁军人马?来者不善。”

  林志匆匆跑来,脸上带著几分惶恐之色,气喘吁吁地向武行禀报著情况。

  武行心头一紧,连忙问道:“已经到哪了吗?”

  林志深吸一口气,说道:“已至府门之外!”

  武行脸色大变,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太子殿下,请接旨!”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声高呼,紧接著,一群身著禁军服饰的人如潮水般涌入府邸。他们气势汹汹,手持兵刃,将府内的侍卫们逼得连连后退。

  转眼之间,一行人已经冲到了正厅前,所有的府卫都被挡在了一边,面对这些随行人马,他们根本无法阻拦。

  这群人的出现让整个场面变得异常紧张,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李承乾站在原地,面色平静,没有丝毫慌张。他心里清楚,这一切都是李世民的安排,这就是李世民的态度。

  “接旨?你们是何人,竟敢擅自闯入本宫的府邸,莫非是想谋刺本宫不成?”

  李承乾目光冷冽,大声呵斥道。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响彻整个府邸,瞬间将一众禁卫军的嚣张气焰给压了下去。

  “末将冯立,乃是羽林军统领,此次身负陛下旨意而来,还请太子殿下接旨吧。”

  冯立抬起头,双手高举著皇帝的圣旨,神色坚定,毫不畏惧李承干的威严和气势。

  冯立与李君羡一般,分别统领著皇宫内的左右羽林军,直接对李世民负责。

  冯立的出身与魏征、薛万彻一般,都是李建成的旧部,但是因为能力出众,备受李世民的信任,当了禁军的统领。

  智勇双全,不逊于秦王府中的任何战将,与薛万彻为李建成的左膀右臂。

  如今李世民派遣其临军前来,可不只有传旨那般的简单了。

  “念吧!本宫领旨!”

  李承乾起身,走上前几步,给予了足够的敬意。

  冯立目不斜视,打开皇旨。

  “太子李承乾灭百济,平高句丽,安新罗,功盖寰宇,即日班师回朝,封受赏赐,治理事务,全权交于英国公李?。”

  话语不多,对李承干的功绩表现了肯定,对于所谓的逾越之事,只字不提。

  “殿下接旨吧!”

  冯立当即将皇旨递送到了李承干的面前。

  “殿下若是无事,现在就请随我等回长安吧。”冯立又立马接著说道,身边的羽林禁卫,也十分的有默契,上前几步,将李承乾围在了中间。

  “看冯将军的架势,这怕不是为了请本宫回去,而是押送吧。”

  李承干冷冽的回道,目光扫向了这一众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