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84章

作者:无垠石

  贵族,他褚氏肯定是称的上。

  长孙无忌微微点头,说道:“不错,以我对太子殿下的了解,他绝对会这么做。”

  “可能之后,大唐的庄稼会茁壮成长,只不过是吸取了我们的鲜血,绽放于我们的残躯之上。”

  长孙无忌很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一年的相处时间,他没有在李承干的身上,体会到过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

  反而在李治的身上,体会到了那种温柔。

  他丝毫不怀疑,李承乾上位之后,第一个就拿他长孙无忌立威。

  大义灭亲,这太够分量了。

  李承乾上位后,肯定是要分化长孙无忌的权势,肯定是李承乾表现的太针对了长孙无忌。

  让其有了那种死亡的危机感。

  “这…”褚遂良一时无措起来。

  “敢问长孙仆射,可有解救之法?”

  长孙无忌轻捋胡须,缓缓开口:“我来到长安城已过两日,城中已传出许多不利于太子殿下的言论。”

  “这些传闻想必是崔氏等几家故意放出的风声,其目的是想拉太子殿下下台……不知长孙仆射对此有何看法?”褚遂良点到即止,但他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我的小外甥晋王,仁厚聪慧,如今常常陪伴在陛下身边,深受陛下喜爱。”

  长孙无忌摸了摸自己泛白的胡须,话语中带著一丝模棱两可。

  褚遂良顺势也说出了当前长安的状况:“太子殿下的所作所为引起众多氏族的不满,每天都有人要求我进宫劝谏。”

  各大氏族纷纷联合上书,指责太子殿下的残暴行为。即使找不到确凿的证据,他们也总能找到各种借口和理由。

  “然而,太子并无重大过错,又怎能轻易废黜?太子作为既定的储君,继位大统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可惜的是,那些微不足道的过失根本无法撼动如日中天的太子李承乾。

  他们的不满,能奈何。

  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不过栽赃陷害,无中生有之计,长孙无忌可是很善长的,只要是站立在对立面,他便会无所顾忌。

  再说,那只是个储君而已。

  “遥想当年,隐太子也好像没有过错,而如今,太子最大的过错,就是想独权,试图打破如今的平衡局面,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而是更要为陛下分忧。”

  长孙无忌的话语一松,态度更加的迷糊。

  高手过招,点到为止。

  其实,两人都知道该如何做了。

  随波逐流。

  自然会有人出头,他们只需要作壁上观就足够了。

  诚然,历史的车辙并没有太对的改变,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两位重臣,还是站到了李治的面前。

  而身为晋王的李治,也并不清楚,还是如同当年一般,要被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退到前面。

  但是却并不知道,此次的结局,是否又会有什么不同。

第136章 攻取平壤 灭高句丽

  对于朝堂上局势,李承乾肯定是不得而知,如今的他,是全心致力于高句丽的战斗之中。

  更没有想到,放暗箭的人会这么的多。

  平壤城外,一片宁静祥和,夜幕笼罩下,白雪皑皑,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明亮。

  城头之上,火光冲天,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整个城墙,守城的将士们来回巡逻,警惕地注视著周围的动静,丝毫没有半点松懈。

  此时,平壤城内忧外患,局势紧张。平壤城的实权掌握在渊盖苏文的长子渊男生手中,他不仅要应对外敌入侵,还要提防内部的权力争夺。因此,他加强了对平壤城的防御,更主要的是为了防备高氏皇族趁机夺权。

  寒风凛冽,吹过雪地,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移动。在昏暗的光线下,难以分辨真伪。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身披白布、伏地前行的唐军士兵。他们悄无声息地向前爬行,动作敏捷,不发出一丝声响。

  没有遇到任何阻碍,他们顺利地抵达了平壤城的护城河。此时,护城河水已经结成了厚厚的冰层,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

  眨眼之间,已有十数人抱著铁罐迅速堆积到了城门口处,这些都是经过改良后的霹雳火。

  他们动作迅速地将霹雳火土炸药堆积在城门后,就立刻分散开来,跑到城墙的两侧隐蔽起来。

  紧接著,一个火折子被精准地丢进了甬道之中。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震耳欲聋,仿佛要把整个城墙都要撕裂开来。巨大的冲击波和火光瞬间吞没了周围的一切,将守城的军士们炸得头晕目眩,不知所措。没有人能清楚地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此时,平壤城那坚固厚实的城门,竟然被炸出了一个巨大的洞口。

  与此同时,原本一望无际的雪地之上,突然间涌现出无数道身影,宛如凭空出现的一样。

  这声炸响是攻击的信号,是冲锋的号角。附近的唐军士兵们毫不犹豫地越过炸洞,如潮水般汹涌而入,冲进了平壤城之中。

  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高句丽的军士们完全措手不及,陷入了一片混乱和茫然之中。

  “不好,是瓮城!“

  李震刚冲进城内,却发现自己又被一座厚重的铁门挡住了去路,四周的城墙光滑如镜,毫无攀爬的可能。

  就在这刹那间的停顿,平壤城的守城军士终于回过神来,漫天箭雨如蝗虫过境般纷纷射落,一片片甲士惨叫著倒地。

  在许多重要的边防城市中,都设有瓮城这种防御设施,其设计初衷就是要将敌人困在其中,如同瓮中之鳖。

  而那些无意识冲入瓮城的将士们,往往会陷入绝境,十有八九都会命丧于此。

  此时的李震想要撤退,但后面的唐军却不明就里,仍然拼命地向前冲锋,结果只是白白送命。

  城头上的箭雨、雷石和滚木如雨点般密集地落下,无情地夺走了众多唐军将士的生命。

  “霹雳火队,给我炸开这城门!“李震一边奋力抵挡著攻击,一边艰难地向后退却。

  一队装备精良的盾甲士兵排成整齐的阵列,试图穿越瓮城区域。

  然而,高句丽军岂能让他们轻易得逞?一块块巨大的石块滚落下来,狠狠地砸向盾阵。

  “继续上!”

  李震挥手,又有近百盾兵冒死冲上前去,抱住霹雳火罐,往前冲去。

  他们都是敢死队,悍不畏死,在倒下了一个又一个后,终于把霹雳火土炸药全部搬进了下一个甬道之中。

  又伴随著一声惊天巨响,双层防护的铁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唐军掩杀而入,势不可挡。

  平壤城中瞬间就被血腥味淹没。

  “太子殿下,成了,前军已经攻入城中了,霹雳火又立了大功。”

  刘仁轨与李承乾立于马邑山头,平壤城的一切都尽收眼底。

  霹雳火土炸药,刘仁轨在破建安城之时,就有用过,宛如就是为了破城而研发出来的。

  在霹雳火的面前,城池变得了唾手可得。

  哪怕是防御力最大的双城之城,也只是一会的功夫,就能突破。

  要是放在以往,休想攻破这样的城中之城,唯有围死,打消耗这一种方式。

  “按照计划进行吧!”

  李承乾并没有过多的激动,这都是意料之中的。

  热武器,是跨时代的产物,虽然还很低劣,也足可以开山破城。

  “传令程处默,攻打西门,趁势夺下西城门控制权。”

  “令李德謇将军,攻打北门,按计行事。”

  刘仁轨当即下令,冲三门齐攻,让高句丽军士难以应付,更是营造出一种十数万唐军压境的局面。

  而独留南门,则是为了给高句丽将士一条生路,也是为了不让他们拼命反抗。

  水军亦只不过是两万来人,如果全城奋死反抗,还真不一定拿的下。

  平壤城是高句丽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虽没有大唐长安的百万人口,但是军民一起,也达到了二十万众,是难得的一个人口大城。

  “侍卫,发生了何事,是不是皇室那里不老实了。”

  渊男生从被褥之中起来,冲出府邸,看著火光冲天的东门区,一脸杀气的问道。

  “渊将军,不好了,是唐军进城了,他们见人就杀,见房就烧,整个东城区域已经全部沦陷在他们手中了。”

  一个将军慌张走来,上气不接下气的大声出口道。

  “什么,你再说一遍!”

  渊男生怒目,上前几步,将那将领的脖子提起。

  唐军,怎么会出现在平壤城,怎么会在这冰天雪地的情况下,出现在高句丽的腹地呢?

  “是不是高藏让人假扮的,想要吓唬于我。”

  渊男生更加的凶戾了几分,他完全不相信,唐军会出现在这里。

  “渊将军,真的是唐军,不知道他们用了什么妖术,只是轰的一声,坚硬的城墙就倒塌了一个大洞。”

  那将领都瞳孔之中,尽是恐惧之色,畏惧来自于未知。

  “休要妖言惑众,本将军怀疑,你就是那奸细。”

  渊男生目光一冷,利刃出鞘,直接将那将领捅死。

  人鬼难辨,他很怀疑,这将领已经被高藏收买了。

第137章 高藏起降表

  “渊将军,唐军攻进城来了,西城门和北城门也告急!”

  又有几名慌张的军士冲过来,他们的脸上满是惊恐之色,眼神中充满了绝望。

  渊男生闻言,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寒意,他不禁怀疑起这些人的话来,难道真的是唐军?而且还能在短时间内攻破城门,杀进城来?

  就在这时,几声破空声突然响起,几道黑影如同闪电般划过夜空,瞬间射向那些惊慌失措的军士。

  眨眼间,那些逃跑而来的将士便被箭矢射中,惨叫著倒在地上,温热的鲜血染红了冰冷的雪地,显得格外刺眼。

  紧接著,一名身著明光甲、手持长枪的唐军将领出现在众人面前。

  他的身影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威猛,仿佛战神降临人间。他便是李震,只见他挥舞著手中的长枪,左右开弓,每一次挥击都会有一名高句丽军士倒下。他的身上沾满了敌人的鲜血,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杀!”

  随著一声怒吼,李震率领著身后的唐军士兵向渊男生的方向杀来,所到之处,高句丽军士纷纷溃败,毫无战心,甚至有的都没有来得及拿兵器,就被斩杀在了血泊之中。

  此时,渊男生终于回过神来,他看著眼前的惨状,心中一片慌乱,一时呆愣在了当场。

  身边的亲兵喊道:“渊将军,快走!”

  见渊男生没有回答,亲兵们急忙上前将他架走。他们一边拖著渊男生向后撤退,一边警惕地注视著冲杀而来的唐军动向。

  此刻,整个城市陷入了混乱之中,人们四处逃窜,喊杀声响彻云霄。

  在混乱中,渊男生和他的亲兵们逐渐消失在黑暗中,留下了满地的尸体和一片狼藉的战场。

  没有半点像样的反抗,一夜时间,高句丽首都平壤城陷入到了唐军的手中。

  清晨,风雪依旧,雪花落在平壤城的大街小巷,堆积高高的,也无人出来打扫。

  李承乾带领著后军缓缓进入平壤城,军士的盔甲闪烁著寒光,平壤城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让高句丽的军民更感受到了一丝凉意。

  在皇宫的龙椅之上,李承乾正襟危坐,目光深邃而威严,宛如洞悉一切。

  他静静地注视著大殿之中,那些跪拜的人群。其中,高句丽的国王高藏也在其中,他的脸上带著无奈与落寞。

  “高藏,本宫现在命令你,起草降书,高句丽无条件向大唐投降,所有城池让唐军接管。”

  李承干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带著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杀伐果断,让人无法抗拒。

  高藏颤抖著身子,恭敬地回答:“是,谨遵太子殿下之命。”

  他深知自己已无力抵抗,高句丽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也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