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32章

作者:无垠石

  两人的对话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众人纷纷围拢过来。

  其中,一些学子情绪激动,大有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架势。

  看到这一幕,李承乾不禁皱起眉头。

  “王骁统领,这是怎么一回事?”

  “回禀殿下,这段时间,也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殿下暴政的消息,我已经让不良人严查,乃至是抓捕,但是还是时不时的有中伤太子殿下的话传出。”王骁回道。

  “不用抓,不然只会越抓越黑!”李承乾摇了摇头,这是有人要用舆论对付他。

  “对了,王统领,你将不良人的儿女或是一些孤儿,都招进东宫,让崇文馆的学员教他们读书写字,所有费用东宫支付。”

  如今教材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是读书的学员并不多,开设学堂,肯定是要有教书先生,这一切都还是要未雨绸缪。

  “多谢殿下!”

  王骁连忙道谢,这是很多人改变命运之机,不良人们的出身都是不好的,子女很少有读书的机会。

  于李承乾后世之人的眼光来看,如今的盛唐,还是百废待兴。

  穿过了几个街道,便来到了卫国公府,也是位于东坊。

  卫国公府前,有两个黑人武士立于门前,被称之为昆仑奴。

  而在两个黑人之后,还站著一个人,就是李承干的义弟——李德謇。

  他在此已经等候多时了。

  “来了!”

  看见几辆马车驶来,李德謇立即快步跑了上前。

  “德謇,不用如此见外,随意一些便好了,不知国公可在府中。”

  李承乾也下了马车,在李德謇的带领下,入了卫国公府。

  “父亲一听到殿下要来,就一早在大堂之中等待了,要不是我拦著,他怕是要到大门前来等待殿下了。”李德謇立即回道。

  “本宫要来拜访国公,那可使不得!”

  李承乾连连摇头,李靖一生如履薄冰,非常的谨慎小心。

  如今已经是贞观十七年了,李靖也没有几年的活头了,比李世民去早的那么一点。

  李承乾此时带裴行俭而来,就是为了让裴行俭学习兵法而来。

  裴行俭本也就是出自李靖这兵学一脉,不过说来,却应该是李靖的徒孙,裴行俭受教于苏定方。

  而苏定方的兵学造诣也是来自于李靖,现在的苏定方苏烈可不在长安,他被派去了镇守边疆,并没有得到李世民的重用。

  “老国公,今日叨扰了!”

  大堂之内,一个老者精神抖擞的站著,这便是大唐战神李靖。

  “殿下能来,是我这老头子的荣幸!”李靖大笑,也走了上前来。

  “殿下请坐,要是殿下今日不来,我他日都要上门感谢殿下,多谢殿下为我等军人请命,创建武庙,让无数战死沙场的英魂得以回归故里。”

  李靖眼睛泛红,一生征战,他见过太多的将士倒下了,而朝廷对于那些死了的普通战士体恤也不多,更多的死了也是白死,都是从平民了征招来的,他们的命一点也不值钱。

  “众位将士为国死战,这是国家应该为他做到,本宫还欲开学堂,让那些战死沙场战士的子女也能够读书写字,这算是对他们英灵的一点抚慰。”

  李承乾再道。

  “学堂之事,我也有所耳闻,不过这触及到了一些人都利益,怕是开展不易,要是真的能行,那大唐定能再创辉煌。”

  李靖点了点头,深感欣慰,这是在为将士们谋福祉。

  “隋文帝能力排士族开创科举制度,本宫如今所做到,也只算是在完善科举制度,比其要容易很多了。”

  李承乾显得十分自信。“不过,这可能还要几位国公的帮忙!”

  “什么忙?”李靖问道。

  “就是讲开学堂之事传入军中,让将士们都知道,以及武庙之事。”

  “这不是什么难事,要是各军将士都知道了这两件大好事,一定会士气高涨的。”

  如果是其他的事情,李靖可能办不到,不过这件事,以他的在军中的威望,传一个消息而已,那是轻而易举。

  “有劳国公了!”李承乾也不是不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去宣传,不过肯定是会被一些军中要员卡住消息。

  “国公,还有这位是裴家之人,裴行俭。”

  李承乾举荐道。

  “裴行俭见过卫国公!”裴行俭立即行礼。

  “裴家俊杰,不错,好好跟在太子身边,以后前途不可限量。”李靖也点了点头,但是不知道李承乾寓意何为,带一个裴家人来见他。

  “国公,这裴行俭对兵法一途有很高的天赋,所以本宫想让其留在国公身边一段时间。”

  李承乾有意培养裴行俭,让其成为历史上那个让西域诸国闻风丧胆的闻喜公。

  裴行俭虽是士族之人,但并不影响李承乾对却的看重,反而还能让裴行俭去限制裴氏,让裴氏站到自己这一方来,瓦解士族,可不是说要把他们全部灭杀了。

  不可否认,士族之人,还是很优秀的,很多地方都还需要他们,李承乾如今所做到一切,只是想把士族占据的资源分发部分下去,缓解社会的矛盾,而不是一个都不用士族之人了,更不是为了铲除士族门阀。

  为君,在于平衡之道。

第56章 水泥配方比例 引领时代

  “殿下既然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老头子我,一定会倾囊相授的。”

  李靖点了点头,多一两个继承他衣钵之人,也算是好事。

  “多谢国公!”裴行俭连忙躬身行礼,能得到战神的指点,这可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啊!

  “行俭,你还不改口吗?”

  李承乾看著眼前的一幕,脸上露出了笑容。

  听到这话,裴行俭愣了一下,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连忙再次行礼道:“多谢老师!”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辈分已经被李承乾提高了一辈,成为了苏烈、苏定方的师弟,而非是徒弟。

  安顿好了裴行俭之后,李承乾也就告辞而去。毕竟他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不能在此久留。

  而李靖则也开始教导起了裴行俭,准备将自己的兵法知识传授给他。

  不过这也要看天赋,李靖的两个儿子,就没有继承多少兵学。

  而回到东宫之后,李承乾除了必要的锻炼之外,便投入到了科研之中。

  “为什么还不行呢?”

  李承乾一脸疑惑。他半蹲在地上,仔细观察著眼前的一摊灰泥,仿佛要从中找出答案。

  一旁的王骁有些焦急地提醒道:“太子殿下,今日可是朝会啊!”

  李承乾头也不抬,依旧专注于手中的灰泥,随口回答道:“无妨,有陛下在宫中,我去与不去都无关紧要。”

  说罢,他继续埋头研究。

  “这是由石灰石、红土和铁矿一同烧制而成,理应不会出错。”

  李承乾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用手轻轻揉搓著那团灰泥,似乎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一定是配比出了问题,需要重新调整!”

  接著,他开始指挥周围的工匠们再次忙碌起来。

  “殿下,我能冒昧问一句吗?我们打造的是什么东西?我老沈头打了一辈子的铁,还没有遇见这样烧铁方式过。”

  一个老铁匠笑呵呵的问道,他叫沈林,祖传的打铁手艺,打了四十多年铁了,技艺非常精湛,任何到他手上的兵器,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打造出来。

  而李承乾教他们所炼制的这种东西,经过了十来天,硬是没有成功。

  “这种东西叫做水泥,要是能炼制成功了,比任何器械都还要厉害。”

  李承乾脸上露出一丝兴奋之色,但更多的却是焦虑,他还是在绞尽脑汁的回想炼制水泥的经过。

  “把这石头磨碎,添七份,红泥二份半,铁矿半份。”

  在李承干的亲自指挥下,这些粉末很快就被铁器装进了火炉之中,没有过多久,就全部被烧红,宛如铁水一般。

  “冷却!”

  随著李承乾一声令下,铁匠们迅速行动,将已经融化的液体倒入一个大铁桶中,并迅速用冷水降温。

  铁桶被提了起来,一颗又一颗拇指大小的圆形颗粒出现,乌黑的乌黑的。

  李承乾见状,神情也变得欣喜了起来。“成了,成了,一定是成,将这些小黑子磨细。”

  一群铁匠师傅只能照做,将那些黑石头又全部磨细,成为了粉末状,最后将水加入。

  没有过多长时间,那些粉末又重新凝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坚硬的块状物。

  “成了,记住好配方!”李承乾欣喜若狂。

  “殿下,都记下了!”沈林点了点头。

  “赏,大赏!”李承乾接著又道。

  “王骁统领,在长安城外找一块空地,我们开始炼制水泥。”

  水泥才是能在古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会是一项伟大的奇迹。

  “沈林,你经验老道,从此以后就不用打铁了,你们都去给本宫烧制水泥去,本宫不管你们如何烧制,要多少人手,本宫只要你们能烧制出这样的东西来。”

  李承乾指了指地上那些还未磨完的小颗粒(熟料),他能研究出配方来,已经是盗取别人的后世成果,至于工艺上的设计,肯定是难不倒这些古人。

  不打铁了,沈林也是一阵为难之色,这炼制水泥,他也不擅长,还是硬著头皮接了下来。

  “放心,本宫不会亏待你们,你们所有人月俸30两白银。”

  要想马儿跑,肯定要喂草。

  酒水产业的生产,已经让东宫有了可观的收入。

  “请殿下放心,我们一定竭尽全力。”

  一群铁匠顿时干劲十足了起来。

  与此同时。

  崇文馆中,来了几个不速之客。

  “怎么回事?一个好端端的崇文馆怎么成了这个模样?”

  李世民走进崇文馆,想目睹东宫学子的才华,奈何只看见了满地的泥泞,到处都是黄泥巴。

  无半点文雅之地,这还是崇文馆?这还是东宫吗?

  “你是谁,这里是东宫重地!”骆宾王看见了几人,立马上去呵斥道,满身的泥污,哪里是一个学子,更像是刚耕完田地的耕夫。

  李世民的脸色阴沉似水,很传一段时间了,未见李承乾来早朝,他就觉得蹊跷,于是今日便来东宫走走,想一看究竟。

  “龙武卫,还不把这些人押下,没有殿下的命令,任何人不准进入这里。”

  骆宾王见未有动静,又大声喊道。

  “哼!”

  李世民冷哼一声,径直越过了对方而去。

  “你敢!”骆宾王刚要上前拦住。

  便被一双大手抓住,猛的一推开。

  “老实点,不然别怪我老黑不客气!”

  尉迟敬德怒目圆瞪,吓得一众学子不敢上前。

  “陛下,以老程我来看,这应该是有其他的什么原因,不如我们去他处看看吧,这里怪脏乱的。”

  程知节上前几步,挡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我倒要看看,这逆子这么久不来上朝,在这里到底是干什么了?”

  李世民有些气愤道,明明是完美无缺的太子,现在又堕落了吗?这让他又不禁的失望起来。

  “东宫重地,不许进,你们别逼我们动手!”

  崇文馆大殿前,一排学子矗立,目光不善的看著李承乾、程知节和尉迟敬德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