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24章

作者:无垠石

  “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不然陛下之后,这李唐天下,怕也只是空有其表了。”

  “陛下是打天下之君,身边有出身贫寒的忠臣,有人可用之,有军功而起者,但是过此之后,朝堂之中的士族只会越来越多,直到我李家之权被架空。”

  李世民闻言,并不觉得,这是在危言耸听,这就是事实,他们都在不断想像要如何加强皇权,但是事实上,是在不断被削弱。

  而对于皇权掌控最强的,也就属于开国之君,之后的皇帝都有可能会被权臣所架空。

  隋朝的灭亡,就是一个教训,看似农民起义的结果,实则是大族世家原因。

  安史之乱,归根结底也是门阀之战。

第41章 从农入手

  “好,朕支持你!”

  李世民自是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他更没有想到李承乾会有这么深的见解。

  如果不解决,李唐之后真的就只是名存实亡了。

  “承乾,你准备先从何处入手?”

  李世民问道,他一直苦思多年,也不得其法,士族尾大去不掉,除非全部砍光,不过那样,李唐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不是刮骨疗伤,而是生死与共。

  李世民也想融入五姓七望过,但并没有完全成功,想铲除,更是不可能做到。

  “农业入手!”李承乾正色道。

  士农工商,将农排在第二位,在古代是无错的,在唐代也是对的。

  农业是基石,在古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很多的地方,都只能做到自给自足,说什么商业繁华。

  所谓的商业,就是将一个地方过剩之物,运送往稀缺之地,而在那样生产低下的时候,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是不支持商业的发展。

  互通有无的,也只是上层社会所需要的奢侈品,整个时代,也只有那百分之一的人能享受商业的便利。

  “如今已然是盛世,但是我大唐之内,还有行乞之人,任重而道远。”李世民微微一叹,太难破局了。

  就是朝廷免费开办学堂,也要有人来学习才行,只有解决了民间的温饱问题,才会有贫民入堂学习。

  农业又受限于环境的影响,多雨少雨都会影响收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李承乾却是坚定无比起来。

  “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李世民大笑,也是变得踌躇满志起来。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儿臣要高句丽行军主帅之权。”李承乾抬头,望向李世民。

  因为李承乾也知道,此次的高句丽之征,李世民是很想御驾亲征的。

  李世民不语,眼睛眯起,他意料到,李承乾这是要掌握军权,培养自己的班底。

  “好,朕会力排众议,让你成为主帅。”

  李世民也在此刻下定了决心,这李唐王朝,要想改变这一切,就要几代人的配合。

  “另外,本宫还要在东宫锻炼铁器,召集工匠。”

  李承乾又道,特别是铁器,是要和李世民通气的,不然又是一个谋反大案。

  “准了,你且放手去做,朕也不是就此撒手不管了。”

  李世民道,这一刻,他已经是无比认可李承乾这个继承人。

  什么杀伐?这一切都不及李唐江山的万一。

  人不狠,站不稳。

  “另外,徐州大疫,儿臣欲亲自押送银两前去赈灾。”

  自此得到孙思邈的消息之后,李承乾已经想前往了,现在又正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

  “不行,你一个储君,怎么可以前往疫地,万万不可,朝堂又不是无人可用了。”

  李世民想都不想,直接拒绝掉了。

  疫病是多是绝症,太危险了,很多人都会敬而远之。

  “陛下,你不是要告诉本宫,要深入民间吗?现在不正是一个机会,如果随便派遣一个官员去,赈灾是钱粮是到不了灾民的手中的。”

  李承乾徐州之行是去定了。

  “不行,万万不行。”李世民却是坚决的反对。

  “陛下放心,我不会以身犯险的。”而李承乾又有不得不去的理由,孙思邈那大神又是请不来,这怎么不让他很无奈。

  “你执意要去?”李世民再问道。

  “恩!”李承乾点头。

  “那就把宫中的太医带上吧,以防万一。”

  李世民也只能摆了摆手,他知道,现在他已经辩论不赢他这个好大儿了。

  “空出来的工部尚书,你可还有人选?毕竟如今有用到工部之际。”李世民再问。

  工部在六部之中,算是地位最低的了,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工程出现。

  “有,但是如今都还未能够胜任。”

  工部尚书是大员,他现在所看重的人,都还没有能够完成这样身份的跳跃。

  “如此,你且去吧,朕会物色人选的。”李世民这次没有再留下李承乾一起用膳了。

  “武才人,你以为太子的提议如何?能扼制大姓吗?”

  良久之后,李世民随口问道,更像是随意。

  但是武才人之狠毒,李世民也是早有体会,不过以毒攻毒,也未尝不可。

  “太子此举甚善,如同武帝之时代主父偃一样,用之压倒大姓,如是士族大姓反抗,可弃之,以之安抚,之后再启用另一酷吏,如此往复,大姓就变小姓了,陛下和殿下担心的忧虑就可解了。”

  武才人嗤笑著,典型的过河拆桥,虽然能达到目的,但却很不地道。

  不过这样的手段,历朝历代也都用过,皇帝不能直接出手,而是让奸臣当道,祸乱朝纲,待杀的人都差不多了,皇帝才幡然醒悟,杀奸臣,平昭雪,名利双收。

  李世民嘴角不自觉的抽动了一下,这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就如同当时驯马一样,无利,就可弃。

  虽然狠毒,但是其想法,却和李承乾不约而同了。

  许敬宗本就是一大奸臣,李承乾就是要以毒攻毒,实在不行,最后也如同武才人那般,弃之,以安抚大族之心。

  不过许敬宗太毒了,也不知道五望七姓能不能撑得住了。

  李承乾自然也不知道武才人的现在所说的话,要是知道,肯定会立即和李世民上纲上线了,要求李世民立即赐死武才人了。

  放在身边实在是不放心啊。

  回东宫中后,李承乾就将自己封闭在了寝宫之中。

  苏妃玉手轻轻撵墨,双眼却放在皮纸张之上。

  只见李承乾笔走龙蛇,一幅画卷跃然纸上。

  “殿下,此为何物?妾从未见过呢?”苏妃仰著雪白的颈脖,吹弹可破,保养甚好。

  “这是蒸笼!”

  李承乾说道,也依照著大概的记忆描绘而出。

  没吃过猪肉,他也见过猪跑。

  “殿下莫要开玩笑了,这哪里是蒸笼,当妾没有见过吗?”苏妃娇笑道,一副不信的模样。

  “我还骗你不成,这是蒸酒用的。”李承乾吹干墨迹,小心的折迭了起来。

  “殿下要画这东西干嘛?要是让陛下知道了,又要说殿下玩物丧志了。”苏妃劝诫道。

  “你说本宫不做正事是不是,那我们就去做正事去。”李承乾大笑一声。

  “殿下,你要干嘛?”

  “你说呢?”

  ”可是现在是白天。”

  “白天才看得见。”

  “殿下不要啊…”

第42章 准备研制火药

  太阳渐渐西沉,李承乾拖著疲惫的脚步缓缓走出房间。

  “哎呀!我怎么把给孟小神医送银子这件事给忘了呢?”

  这几天一直忙碌不堪,直到此刻,李承乾才突然想起还有这么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做。

  “殿下,工匠们已经从工部调来了。”

  王骁带著十几位工匠站在院落中央,看到李承乾走来,纷纷躬身行礼。

  “好,你们先在这里稍等一下。”

  李承乾匆忙转身,小跑著回到卧室,取出自己精心绘制完成的纸张。

  “你们就按照这个模型,尽快建造出来。”

  领头的工匠名叫宏仁,他接过图纸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向李承乾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接著说道:

  “殿下请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力而为,争取在明天日落之前赶出一个模具来。”

  工艺并不复杂,于他们而言,很快就赶制出来了。

  “好,你们先下去休息吧!”李承乾摆了摆手。

  “殿下,工部那里说了,这些工匠的薪俸需要东宫自付。”

  工匠也是如此,在有工期之时,才有薪俸。

  “工匠的薪俸是多少呢?”

  李承乾也挠头,李世民给东宫断了俸禄,东宫这么多人,所有人的吃喝,都要解决。

  “五百钱一个月!”王骁说道。

  这价格已经不算低了,二百多钱就能买到一头猪了。

  朝中一品大员,一个月的俸银也不过百两银子,不过他们还有外快,那就是食邑多少户的俸禄。

  “让他们安心干,东宫给他们开一千钱每月。”李承乾说道。

  东宫当然也有封地,并不是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俸银。

  “另外,王统领,你去府库之中取一百银,拿去给孟诜神医送去。”李承乾想了想再吩咐道。

  一百两,也就是十万钱,能做成很多事了,开办医堂,也是功在千秋。

  王骁退下了,李承乾继续往北苑而去。

  终于偷的半日闲。

  “处默,作坊的事情,有没有眉目呢?”李承乾行至射殿,找到了程处默他们。

  “恩,已经商议了,不过他们要的租金每月高达一百两,所以就还没有商定下来,还不如,我们几个国公府,各出一间坊来也可以。”

  程处默说道,一百两,可是他老爹的一个月俸禄,他也是坐不得住。

  “好,都出一坊作坊,到时候抽出三成交易额为租金。”

  李承乾要开的自然是酒坊,如今他们做到最多也就布绢。

  这是硬通货,布绢可以代替钱财而用,当朝廷无现银之时,也会赐布绢。

  “还有,不日之后,本宫要下徐州了,酒坊的发展,就要你们几人费心了。”李承乾毕竟是不能事事亲为。

  “殿下要下徐州?去岁那里发生大灾,现在怕已经是有大疫发生。”李震担忧的说道。

  “孙思邈在徐州,本宫不得不去,孟神医也说过,只有他师傅才能医治本宫这脚疾。”

  孙思邈连李世民的圣命的不顾,他想来长安还得看他心情了。

  “如此的话,我与殿下一起下去吧,好歹有个照应,让我来管理作坊,这不是要赔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