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垠石
如果其真是软弱,怎么可能会开创到唐朝最大的疆域时代呢?
那只不过是因为其,前面没有掌权,才摆出的柔软模样。
如今他可以顺利接权,李世民尚在,大权在握,信心满满,如何会怕了张亮叛乱。
说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好,说是意气风发也对。
“太子殿下,如今张亮召集大军有十万之众,而城中的守备,也只不过才数千人,不可小觑,以臣之见,只能依城而守,以待各地援军前来勤王了。”
韦挺躬身出列,表现的也是很淡定,区别于外界的慌乱。
更像是早就有了应对之法一样。
“怕是叛军不会给予我们这样充足的时间了,韦大夫也知道,叛军来势汹汹,人数众多,以城而守,可否真的能守住呢?”
“正所谓久守必失,等到长安被围困的消息传出,再到各地军队赶来,至少也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在如此长的时间内,能否挡住叛军的攻城吗?”
房玄龄看向韦挺,说著说著,便又看向了上位的李治。
这番话,更多的是在提醒李治。
他为辅国大臣,被重新启用,当然是得之不易。
不过,对于李唐江山,房玄龄也是一如既往的尽心尽责。
他能成为李唐江山的奠基人之一,怎么可能没有战略的眼光。
“以微臣之见,趁如今叛军根基尚还未立稳,当派一支骑兵袭击之,以攻为守,先挫其锐气,方能坚守到援军的驰援。”
房玄龄献祭道,重启之后,他也需要用行动来证明他的价值,左右朝堂上的言论。
“此计甚好,不知道哪位将军,敢领军前去破敌啊?”
目光扫过众臣,原本还带著期望的李治,随之时间的推移,一颗心沉到了谷底。
半朝的文武,竟然无一人敢临危受命。
其中有怕死的成分,更多的是,这些人都知道,他们的斤量。
没有半点能杀出重围的把握。
再好的战略,也要有人去实施才行啊。
这就是统帅和战将的又一大区别。
“太子殿下,臣愿往之!”
大殿的后末,突然间走出了一名少年,与李治的年纪相仿,不过其身上早就褪去了稚气。
其身姿挺立,给人一种英姿飒爽的感觉。
李治也是抬眼望去,眼中感情复杂,有欣慰,也有苦涩。
“王将军有拳拳报国之心,本太子心中甚慰,但是此次行军的胜败,关乎国运,本太子还需考虑。”
李治摆了摆手,让王方翼入内。
若是此次袭击不能取胜,便会让他们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之中。
而王方翼,并没有战阵方面的经验,这和送死并没有区别。
李治只是把这当做是王方翼给他台阶下的一个方式罢了。
并没有多想。
王方翼出自太原王氏,与李治的王皇后乃是同族,是王皇后的堂哥。
以至于,在武曌当权之时,被重点对待。
“臣深受皇恩,自当以死报效,自恨能力有限,难当大任!”
王方翼羞愧的低头。
他能怎么听不出李治话中的意思,但是如今朝中,已经是无将可派了。
那些名将,要么被李承乾带走了,要么随李世民北伐了。
他也能凭借着一腔热血请命,至于胜负还是两难。
战又不能战,守又守不住。
这一下子,让想要急切想要证明自己的李治,犯了难。
李治再次将目光,扫过了如今朝中仅剩的那几位老古董。
这几位,如今差不多算上三朝元老了。
“太子殿下,不如,那张亮叛贼,索要何物,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先与其谈判,推延时间,以待援军才是上上之策。”
唐俭抬头,迎向了李治的目光。
兵事,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打赢张亮,但是唐俭却是有把握稳住张亮。
因为谈判,他是在行的。
“如此,那也只有先稳住张亮了。”
见到无计可施,李治才迫不得已打开那封信件。
张亮的理由很荒诞,竟然是以清君侧为名。
要李治交出房玄龄、长孙无忌以及褚遂等奸臣。
原因是在为前太子李承乾鸣不平,并让李治辞去太子之位。
“难不成,此次张亮反叛,就是前太子李承乾在背后指使,或者说,这就是李承干的手笔。”
崔挹冷冷的说道,这也并不是不可能。
但不管如何,他都没有放过攻击李承干的机会。
毕竟,两者的较量,已经势如水火。
崔家子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军中,遭到了李承干的屠刀。
而李承乾被废,也有一半功劳,是出自崔家之手。
“崔侍郎,怕是多虑了,李承乾现在远在高句丽,怎么能指挥到漠北的张亮来了,再说了,此前北征的指挥官,可是仆射长孙无忌,此中,疑点重重,张亮之言,并不可信之。”
许敬宗何其敏锐,马上就闻到了危险的气息。
这看似针对的是李承乾,实则枪头是瞄准了自己。
“这也不无可能不是吗?”
崔挹没有就此作罢,而是步步紧逼。
“都不要吵了,本太子,如今是想知道退敌之策,而不是来听你们在这里胡乱猜疑。”
李治严声道,看著朝堂如此,他终于知道,要统领心思各异的朝臣,是何等的艰难了。
都已经火烧到眉毛了。
都还有心思在进行党争。
“臣知罪!”
崔挹只好作罢,不过去目的已经达到。
就是将怀疑的种子,种在了李治的心间。
“众臣可还有计谋否?若是没有良策,那便只能让莒国公出使叛营了。”
李治出声道,想要听到更好的计策。
但结果,还是让他失望了。
太极殿上,一片死寂,无人再出声。
“许敬宗、房玄龄和褚遂良留下,其余人等都退下吧。”
李治威严的声音传遍大殿。
一场紧张的朝议,就此草草结束。
好像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人感受到紧张外,其余官员更多都像是事不关己一般。
这太不同于寻常了。
“太子殿下,据不良人回禀,在前几日之中,张亮已经让人潜伏入了长安城中,与部分的大族已经取得了联系。”
在众臣刚退出大门外,房玄龄几人还未回神之际。
袁天罡便鬼魅般的出现在了皇案之前,躬身向李治禀告著这让人窒息的消息。
张亮,并没有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的莽撞,而是步步为营。
情况,已然超出李治掌控范围。
这也就难怪了。
为何众多的官员,对于叛军兵临城下,还是那样的有恃无恐。
原来,都已经准备好了后路。
只要官位资源不变,谁当皇帝不是当。
他们所享受的待遇不变就行。
没有必要为了一个王朝拼命。
坐观王朝更替,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已然不是第一次了。
第227章 平乱非李靖不可
“给孤查!必须严查到底!孤一定要知晓这些氏族大家的详细名单!”
李治勃然大怒,面色铁青,声音犹如惊雷一般在宫殿内炸响。他那紧紧攥起的拳头因为太过用力而微微颤抖著,显示出此刻内心的愤怒已经到了极点。
良久之后,李治像是再也无法抑制住心中的怒火,猛然从龙椅上站起身来。他的动作幅度之大,甚至带倒了一旁的几案,上面摆放的奏折和笔墨纸砚散落一地。
与此同时,一股浓烈的杀意从他身上迸发而出,仿佛化作实质般令人胆寒。
此时此刻,李治深深地感受到了世家大族对于皇权的强大掣肘。
这些家族凭借着数百年积累下来的财富、人脉和势力,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能够左右著国家的政治走向。
而在私底下,他们也依然能够决定王朝的命运。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
平定张亮乱,以及顺带清算朝野。
这次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李治已经动了杀心。
然而就在这时,站在下方的房玄龄赶忙上前一步,拱手低声说道:
“殿下息怒,请听老臣一言。如今大乱初生,局势尚未完全稳定。此时万万不可大动干戈,以免彻底将这些大族逼至我们的对立面啊,即便想要对付他们,也绝不能过于张扬,更不能明目张胆地对世家大族动手,只能在暗中筹划。”
对于这样的事情,房玄龄见的太多了。
这些世家大族们向来善于审时度势,在局势未明朗之前,他们往往会选择投注多方,给自己留下充足的后路。
他们绝不会把所有的筹码都押在一方身上,而是如同狡兔三窟一般,精心布局,以确保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自己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说,尽管如今发现他们与张亮有所联系,但并不能就此断言他们一定会叛变。
也许他们只是在观望形势,坐山观虎斗罢了。
对于张亮抛出的橄榄枝,他们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毕竟多一条路总比少一条路要好得多。
但如果李治因此便贸然出手打压甚至为了创建自己的威信,杀鸡儆猴。
恐怕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反抗之心,使得原本可以掌控的局面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殿下,依臣之见,此事极有可能是张亮精心策划的离间之计,他的险恶用心便是要让朝堂陷入混乱与动荡,让殿下与群臣相互猜疑,从而从内部将我们彻底瓦解。”
褚遂良一脸忧虑地急切劝诫道。
不得不说,张亮此番计谋实在阴狠至极,竟把李治逼入如此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倘若李治对那些世家大族置之不理,恐怕就要面临被他们暗中算计、背后捅刀的巨大风险,让李治寝食难安。
上一篇: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下一篇:大唐:长生千年,被小兕子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