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170章

作者:无垠石

  然而,他还是高兴不起来,反而,内心深处,滋生出了一种莫名的悲哀。

  “殿下,是末将擅自主张了,还请降罪。”

  不多时,房外,便传来了李震请罪的声音。

  “你何罪之有啊?”

  李承乾换了一身行头,从里屋走出。

  李震抬头,看著李承干的颜色。

  “有罪的是这个世道,本不该如此,也本该如此。”

  李承乾说著十分深奥的话语。

  可能,待他推翻了唐朝如今的世家门阀后,他身边的这些功臣,俨然又会成为新的一批门阀势力。

  对于平民百姓,还是予取予夺。

  哪怕是他自己之前,也是没有发现,他已然沉寂入其中。

  直到今天,他才幡然醒悟,自己与其他统治者而言,也并无其他两样。

  “这世道需要改变的太多,可能并不是几场战役就能改变的。”

  李承乾深知,人治会改变,每个人都很难坚持自己的初心。

  在尝到了权力的味道之后,会逐渐的迷失自我。

  而李承乾也不是这样吗?以他人的不幸,而满足自己的私欲。

  可能在他的推动下,物资可能会得到改善,但是人民百姓还是改变不了被剥削的命运。

  李震瞪大眼睛,很是不解。

  他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过分事情了。

  在他的视野之中,能被选起,并侍奉李承干的人,那是受了天幸。

  不止他是如此想,就是那被选中之人,也是如此的想法。

  “人治非治根之治,必须进行法治。”

  李承乾知道,在如今这块大好的实验基地上,必须要进行法制推进。

  不然,就算他创下了万世之基,也会被轻易的取而代之。

  推翻世家门阀之后,重要的是他如何治世。

  打天下易,守江山难,而治世更难。

第224章 变革开始,枪炮问世

  “法治?以法为制吗?”

  李震反复咀嚼,又似懂非懂,自秦以来,便确立了法制。

  不过在不同的时期朝代,侧重均是不同。

  内儒外法,却是各大朝代一直沿用的法制框架。

  不过所谓的法,还是只是对付于平民百姓,对于贵族来说,那根本就不太多的束缚。

  内松外严,所有的法律条令都是服务于上层的阶级。

  甚至公然提出了刑不上大夫的言论。

  这种劣根所在,还是会激起阶级矛盾。

  既然要打破,那便就打的彻底。

  “对,以法为治,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人是活著的,而法制条文是死的,只有如此,才能避免昏庸无道的事情发生。”

  法制框架,则是进一步约束权力的开始。

  “拟出一个法制总纲出来,第一,规定犯罪范围,在法制面前,人人平等,不论平民还是高官,犯之必罚,并且功不能抵过,第二,凡是我们治下之民,不管之前如何,当即恢复自由身,废除奴役。”

  “本宫只能给出一个大概的方向,至于其他的细节,你与刘仁轨细细商量。”

  现在这片新治下的土地,充满著无限的可能。

  军权在手,李承乾可以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陛下的意思是,法治面向所有人,皇亲贵胄也是一视同仁?”

  李震一脸严肃的问道,如此说来的话,他们受到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特权也会逐渐消失而去。

  这无端就是无妄之灾。

  “对,天下本该如此!”

  李承乾点了点头,也并不清楚李震此时的心中所想。

  此举是与所有的功勋、贵族对抗,比对付世家门阀还要波及的更广。

  “殿下,可想过,如此一来的话,可还有多少人支撑殿下呢?”

  李震硬著头皮问道,他这是在为自己谋私,但更多也是担忧,李承乾现在营造出的团体就此垮掉。

  因为按照李震的设想来看,那些帮助李承乾争夺的天下的人,就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们之所以跟随,还不是为了军功,以至于在将来能高人一头,为所欲为。

  而李承干的一个条文,便将他们打到尘埃中。

  “有失必有得,虽然可能会寒了一些人的心,但本宫却能坐拥整个江山的平民之心。”

  “而且,想要长治久安,必须要法治久安,就如此决定。”

  李承乾每一个决定,都关乎到千万生民的利益。

  他是为了大众谋福,绝对不会落下的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殿下如此决定,想必有殿下的考虑的,但是末将觉得,殿下应该有心理准备。”

  李震还是愁眉不展,他可以想像到,推行法制的下场有多难了。

  酷吏从来就没有好下场。

  但是,自古以来,所有的试法者,其下场均是惨不忍睹。

  无一不被利益集团口诛笔伐,留下来的都是一行行恶行。

  商鞅为法殉葬。

  王安石悲催收场。

  而且,他们的变法力度要远没有李承乾现在的强,他们损失的只不过是当时氏族的利益,而现在,李承乾却是要要了他们的命。

  李承乾如果一意推行,会引起某一阶级的强烈反对,甚至为了自身利益、安全,会不择手段。

  包括弄死李承乾。

  自古而来,都是皇帝与氏族大夫共治天下,也共享天下成果。

  这绝对与李承乾要对付世家门阀两个性质。

  “本宫已有了心理准备,万事开头难,在法令颁布之后,让不良人跟踪,有违法乱纪的,那就先杀一批,以儆效尤。”

  每一次变革,都要用鲜血来铺垫。

  “但是末将还是认为,这还是操之过急,毕竟如今局势还稳定,还不能实施殿下所说的大计。”

  李震再次劝诫,毕竟谁都不想因为李承干的一纸法令,就甘愿引颈就戮。

  一旦李承乾动了真格,那些勋贵们也不会就这样放弃他们都特权,坐以待毙。

  倒戈相向,已经算是轻的了。

  如今的大唐朝堂方面,一直在向他们这些部下将领抛橄榄枝的。

  “不,现在才是最好的时机,本宫知道你在担心什么。”

  李承乾轻轻的拍击著李震的肩膀,示意其安心。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却能因祸福避趋之?我们要超越前一辈的功绩,也只能做出一番翻天覆地的事业来,才可能于此并肩了。”

  李承乾打气道,他现在可离不开李震他们几人的支撑。

  “殿下放心,末将知道如何做了。”

  李震点了点头。

  “不说了,你陪本宫去一趟军需处吧,也不知道阎立德捣鼓出来了没有。”

  李承乾转移话题,眼中多了几分期盼之意。

  他在出征之时,便交给了阎立德几张非常重要的图纸。

  是战争史上的一大变量。

  成了的话,便在未来,改写战争的方式。

  这也是他决胜唐王朝军队的底气所在。

  至于土炸药霹雳火,毫无疑问,肯定已经被唐王朝所掌控了。

  虽然他做保密措施,但是那可是长了一万个心眼的李二。

  就连之前的贴身侍卫,都是李世民的亲信,不泄露了配方,才有鬼呢。

  “好,殿下请!”

  李震没有再多话,端正的跟随在李承干的身后。

  他谨慎的很,和其父李?一个模样。

  少了那几分意气。

  军务处是军务重地,就在城主府的不远处。

  所以没有多久,一行人便到达了军务处。

  这里的守备格外的严密,五步一岗,十步一哨。

  军备是唐军最高战力的体现,在与外邦敌对战之时,这一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因此,这些锻造的技艺以及装备,是绝对不允许流落到外面的。

  穿过布满烟硝味的密封石道,几人便来到了一座铁门之前。

  铁门之外,更是站立著十数码甲胄严护的甲卫,很远,就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煞气。

  军卒们除了战斗和平时的训练外,还需要兼顾守卫职责。

  不定时,不定地点的派遣防守。

  “打开铁门!”

  李震上前,亮出了自己的身份。

  这道铁门,有资格进入的,便只要数人。

  “轰!”

  那沉重的闷响在这昏暗狭窄的通道内不断回响著,仿佛要冲破一切束缚。

  紧接著,耀眼夺目的火光瞬间充斥整个空间,原本漆黑一片的通道刹那间被照得亮如白昼,让人眼前豁然开朗。

  透过那熊熊燃烧的火盆,可以看到铁门之后竟是另一番景象。

  只见人影来回穿梭、忙碌不停,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画面。

  叮叮当当的铁器碰撞声逐渐的清晰。

  刚一踏进这个地方,便能明显地感受到一股炽热的热浪扑面而来,犹如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火炉之中。

  “殿下里面请!”

  两旁的人群迅速让开一条道路,并纷纷低下头去,眼睛不敢斜视半分。他们恭恭敬敬地站立在两侧,气氛显得庄重而肃穆。

  一道厚重的仓门缓缓被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排列著的管式武器,它们造型奇特,令人不禁为之侧目。

  就在这时,阎立德脚步匆匆地赶了过来,径直走到李承乾身旁。他微微躬身行礼道:“参见殿下千岁!”

  然后直起身来,目光投向那些奇异的黑管,接著说道:“这些武器皆是依照殿下您赐予的图纸精心打造而成的。只是,尚未得到殿下关于此等武器具体用法的指点,不知应当如何操控才能发挥其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