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166章

作者:无垠石

  先行的骑兵队伍,也才几千人马。

  如何能抵挡的住十万大军的冲锋。

  “尉迟将军,我们面对十数万敌军,这也不是第一次,无需著急。”

  李世民则是微微一笑,显得十分的惬意。

  “这情景,像不像当年我们两人,去刺探王世充军情的时候啊?”

  李世民则又回忆起来往昔的峥嵘岁月。

  “今时不同往日,陛下已经贵为天子,无需向这样那样冲锋陷阵,坐镇中军,运筹帷幄才是。”

  尉迟敬德赔笑著。

  “怎么会不同呢?你尉迟敬德持矛,朕持弓,亦可以在万军丛中,杀进杀出。”

  李世民拍了拍马鞍上的弓弩,豪气干云的说道。

  望向薛延陀大营的双眼,充满了侵略性。

第221章 谁说几千人,不可破敌十万?

  “不成了,老臣我这把老骨头,稍微动弹一下,浑身上下都像被千万根针同时扎著一样疼得厉害,真是岁月不饶人呐,不服老是不行,如今想要冲锋陷阵那已经不可能了。”

  尉迟敬德一边唉声叹气地说著,一边连连摇头,脸上满是无奈和自嘲之色。

  此刻的他,心中著实担心李世民会因为一时冲动,率领著他们这区区几千人贸然冲向敌阵。

  他们折损倒无所谓,就怕李世民出了个好歹来。

  “陛下,此处乃是战阵前沿之地,局势凶险万分,为保陛下龙体,恳请陛下移步至后方大军之中吧。”

  就在这时,苏定方赶忙上前一步,抱拳躬身进言道。

  对于破军擒主,他苏定方太熟悉了。

  可不能让薛延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了。

  “苏将军所言极是。方才薛延陀军营中有兵马频繁调动,想必正是派人前来窥探我方军情。”

  “倘若让他们知晓我们这边仅有数千人马,必然会毫不留情地挥师杀来。此地实在太过危险,请陛下速速撤离为好!”

  尉迟敬德一脸忧虑地附和道,额头上甚至隐隐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然而,面对两人的苦劝,李世民却依旧稳如泰山般站在原地,动也不动。

  遥望著远处的薛延陀,手中紧紧握著那根象征着皇权与威严的马鞭,似乎正在沉思著什么重大决策。

  “谁说几千人,就不能破敌了?朕领军征战多年,哪一次不是以弱击强?哪一回又不是以少胜多呢?此刻,战机已然浮现。”

  残阳如血,映照在大地上,将整个大地染成一片橘红。

  薛延陀大军营地内,缕缕炊烟升腾而起,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陛下,此事万不可行啊!千万不能亲自冲锋陷阵啊!”

  眼见李世民真的燃起了破敌之心,尉迟敬德心急如焚,他眼疾手快地一把抓住了李世民坐骑的缰绳,甚至顾不得这一举动是否逾越了君臣之礼破。

  毕竟,此时的李世民宛如日落西山,强弩之末,若再经历一番战斗中的剧烈颠簸,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然而,李世民只是微微一笑,神色淡定从容:“尉迟将军,不必如此紧张,朕心中有数。”

  说罢,他抬起手臂,伸出手指向前方。

  “诸位将军请看,眼下薛延陀大军正忙于生火做饭,全军上下正是最为松懈的时候。倘若我们趁此机会发动进攻。”

  “效仿当年的虎牢关之战,从敌军前营杀进去,径直贯穿其后军,然后扬起唐旗,必定能够让薛延陀军陷入混乱之中。”

  战场上的战机往往转瞬即逝,而且因每个人的思维和战术方法各异,对于同一战局所采取的策略也不尽相同。

  对于李世民而言,这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战机。

  因为在追击战之中,人最放松的时候,便是进食之时。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是如此。

  “陛下,末将愿领军袭击敌军!”

  只见苏定方单膝跪地,抱拳拱手,毫不犹豫地向李世民请命道。

  就经李世民一番提点,他瞬间领悟到眼前便是一个绝佳的战机。

  李世民微微皱起眉头,略带疑虑地问道:“苏将军,你已连日征战,如今是否还有余力再战呢?”

  苏定方面色刚毅,毫不退缩地回道:“末将无事,请陛下放心!末将尚有足够精力领军再战!”

  说罢,他刻意提高音量,让自己的话语听起来更具气势,整个人也显得精神抖擞、威风凛凛。

  见此情形,李世民心中略感宽慰,当即大手一挥,果断下令道:

  “好!既然苏将军有此决心,那朕便准了你所请。你速速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前往破阵,务必从敌军正营前方一路冲杀过去。待行至其后军之时,高高扬起我大唐军旗,以壮声威!”

  紧接著,李世民继续有条不紊地部署著后续行动:

  “届时,朕亦会亲自统领余下军士紧随其后,予以全力策应。此次行动,务必要速战速决,切不可贻误战机!”

  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而李世民深知,决策越是迅速果决,对己方就越发有利。

  “遵令!”

  随著这声坚定有力的回应响起,只见苏定方迅速转身,目光冷冽地扫过身后的兵马。

  “出发,破敌!”

  紧接著,苏定方大手一挥,率领著一部分精锐,从侧翼迅猛地冲杀而出。

  马蹄声响山谷,溅起漫天尘土。

  这位已经年逾五旬的老将竟然冲在了队伍的最前方,身披厚重的铠甲,手持锋利无比的长枪,胯下战马嘶鸣不止。

  让人都为之侧目。

  苏定方那饱经风霜的面容此刻充满了坚毅和果敢,炯炯有神的双眼透露出对战功的渴望。

  他浑然不觉得有半点的劳累,反而是满腔的斗志被激发了出来。

  他等待这个机会已经是太久了。

  “敬德,看此情况,苏定方还当真是老当益壮,未来十年,此人用处很大。”

  李世民望著远去的军阵,语气有些落寞。

  他们可是同一时代的人,而年长他几岁的苏定方还能冲锋陷阵。

  而他,如今只能依靠药物的刺激,才能得以勉强的进行骑乘。

  “陛下有何吩咐?”

  尉迟敬德不敢直视,低头问道。

  李世民可能会对其有所交代。

  “苏定方老成持重,腹有沟壑,此次薛延陀之战,累有军功,稚奴登基之后,可重赏之,让其成为朝中的重臣。”

  “于苏定方而言,稚奴有恩于他,可驾驭之,军事不决,可全由其决断。”

  李世民沉声道,如今才发现这大才,他已经来不及亲自叮嘱李治了。

  只能让尉迟敬德代之转告了。

  “不过,此人之前受河北之境的豪族推举,可还需设防呢?”

  权力给予多少,还需询问李世民。

  “军事行军,由之任之,其先后经历过隋末战乱、灭东突厥之战以及如今的薛延陀战事,举国之中,战阵经验,除了朕与卫国公李靖外,无人能再出其之右了。”

  “至于其他事由,朕自有安排。”

  经过短暂的验试,李世民还是决定,重用苏定方。

  如此大的动静,显然是并不能躲过薛延陀斥候的侦查。

  “唐人都是一群疯子吗?”

  出来刺探军情的木可那见到唐军的骑兵,向本部大营冲锋而去,不由的脸色大变起来。

  几千对冲十万,怎么看都是在自寻死路。

  当然,这是基于正常的情况之下。

  但是现如今,薛延陀大军并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

  高风险,才有高收益。

  作为薛延陀军中为数不多的智勇双全的将领,木可那如何不知,这将又是一场败战。

  十数万的大军,接二连三的被唐军数千人马击败。

  这如何能让他接受。

  “传信可汗预警,其余军士,随本将截杀唐军。”

  也许是受到唐军这种勇气的影响,木可那下达了对苏定方部冲锋的命令。

  唐人敢以数十倍的兵力差距,对薛延陀大军发动攻击。

  他们为什么又不能对唐军发动冲锋呢?

  他不求能歼灭这支唐军骑兵,只是希望能为多弥可汗争取到足够的反应时间。

  “将军,左侧翼发现敌情。”

  疾行的军中,一员骑士快马加鞭来到前锋,与苏定方并驾齐驱。

  苏定方侧头而观之,只见左侧方向,已经出现了薛延陀的骑兵。

  对于这突来的袭击,也无人知晓敌情。

  两边的焦急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苏定方的身上。

  很明显,唐军之中,出现了些许的慌乱。

  这种恐慌是来自于未知和被动。

  作为主将,苏定方则是异常的冷静。

  “无需担忧,这只不过是敌军的小股部队,从其践踏扬起的灰尘便可得知。”

  其凭借着丰富的战阵经验,马上判断出了薛延陀的大概人数。

  “左翼分出三百人截断来犯之敌,其他军士,全速冲阵。”

  苏定方也更加的确定,薛延陀大军并不设防,所见到的炊烟,并不是诱敌深入之计。

  “该死!”

  木可那大骂出口,随著他们的骑兵陷入到了唐军的骑兵纠缠之中,只能眼睁睁的看著苏定方消失在视野范围之内。

  仗打成这样,很憋屈。

  一直被唐军牵著鼻子走,有力使不出。

  被唐军以四两拨千斤撬动。

  “急报!”

  一声尖锐而急促的呼喊划破了傍晚宁静的气氛。

  “唐军骑兵袭击!”

  紧接著又是一道的呼声传来。

  敌袭!

  这两个字如同惊雷一般在人群中炸响,瞬间让整个场面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只见十数道轻骑从薛延陀的营门飞驰而入。

  他们一边纵马狂奔,一边高声呐喊,将这危急的军情迅速传遍军中各个角落。

  铛!铛!

  清脆的铜锣声此起彼伏地响起。

  许多正在用餐的军士听到警报后,顿时大惊失色,纷纷扔下手中的碗筷,猛地站起身来。